纱帘的背后

第84章


首先从古代秘史入手,巴克斯决定创造一部据推测是慈禧的一位前宗室重臣保存下来的“秘密日记”,内容就直接从中西材料剽窃。最初他是用英语创作这部日记的,后来被部分地翻译成了中文,并且由巴克斯的一位亲信用汉字缮写副本,使用的是适合于日记的行书。颇为离奇的是,他的合作者濮兰德从未要求亲眼瞧一瞧巴克斯的这些原始材料。后来,当其他人试图检查这些材料时,巴克斯解释说:它们已经遗失了、被偷了、被卖了或者被烧了,就这样便便当当地定期把他的“收藏”给消灭掉了。    
    他和濮兰德合写的两部慈禧传记,通过描写一种“域外”生活方式(不指望哪位读者会宽容这种生活方式),而使得他们晦涩难解的色情文学作品很对西方人的胃口。事实证明,读者们要求检查这些“骇人听闻”的揭露材料是正当的,因为巴克斯介绍这些材料时,说它们是满清朝廷一位高级官员的秘密日记的片断,应该用临床分解的态度来阅读它,就像一份动物学家的报告对待远亲猩猩那令人反感的行为一样。    
    作为学术作品,这两本书堪称爱德华七世时期散文的杰出典范。读者常常被那权威著作的派头以及对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所折服。一旦认识到:你正在阅读的东西并不是事实真相,而是一个复杂骗局的组成部分,你的聪明就会成倍增加。    
    总的算来,巴克斯在北京度过了将近45年的时光。前半段,大量时间被用于他对满清宫廷的研究和造假;后半段,大量时间则被他用来怂恿其他人干同样的勾当。最后,他的健全心智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将自己完全袒露在两本繁复而疯狂的回忆录中。这两本书和《威尼斯通信》极为相似,但在眼界和想象上,后者远不能望其项背。这些疯狂的回忆文字中,最稀奇古怪的是那些描写巴克斯和慈禧之间假想中的风流事件的段落。虽然这些手稿从未出版过,也从未被大多数汉学家认真地研究过,但没有任何别的事情能如此清晰地暴露他的疯狂,而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我和慈禧之间的交往,”巴克斯写道,“始于1902年,一直持续到她的去世。我曾保存过一份我与太后及其他人秘密交往的、异常私密的记录,还持有有一些太后写给我的短笺长简,但所有这些手稿和文献都不幸遗失了。”    
    对于这些和太后之间的荒唐性爱游戏的放肆铺张,以及关于他们之间遭遇战的荒诞不经的详细材料,使得他在精神彻底失常情况下的极度兴奋的性幻想变得令人生厌。开始于几十年前的被视为机智、淘气的讽刺作品(伪装成了历史)如今退化为疯子的涂鸦。    
    首先,巴克斯是怎样完成他的骗局的呢?又是什么使得一代汉学家对他认真看待呢?回答是:共谋。的确,巴克斯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有乔治·莫理循(他给了巴克斯起点),有濮兰德(这家伙是如此容易上当受骗,以至于相信康有为和巴克斯告诉他的每一件事,只要它反清排满就行)。多亏了莫理循和濮兰德,巴克斯关于慈禧的创造发明的所有基本元素全都被当作事件记录而发表在《泰晤士报》上,这些记录,巴克斯可以当作根据加以引用,而又不会暴露他是在引用自己。有了巴克斯对他们的支持鼓励,莫理循和濮兰德不再孤独了。作为外国记者,他们只是一种精神状态锋利的末端。在关于中国的西方偏见中,也存在着共谋——读者们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北京,在这世纪交替的时刻,这成为一种风尚,差不多每个人都在伪造记录。举个例子,义和团围攻使馆的许多方式就是莫理循和其他人伪造的,为的是将罪咎钉到慈禧的头上。    
    【译注】    
    1毕德格,即威廉·佩西克(William Pethick ?-1902)美国人。同治十三年(1874)来华,任美国驻天津副领事。后因仰慕李鸿章而辞职,入李鸿章幕府。由于毕德格熟悉汉语和英、法、德等国语言,于是便成了李鸿章重要的私人秘书、翻译和顾问。毕德格跟随李鸿章20余年,深得李鸿章的信任与倚重,对李鸿章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据濮兰德《李鸿章传》记载,毕德格自担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后,每天写日记,但这些日记于1902年临死前被盗,被学术界引为大憾。    
    2温彻斯特区,英格兰中南部一自治区,位于伦敦西南。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西撒克斯王国的首府。在诺曼征服(1066)以后,成为一个吸引了众多宗教学者的重要学术中心。    
    3兰开斯特,英格兰西北部的一个自治领城市,位于利物浦北部,建在罗马边境的要塞上。1193年获得自治权。后成为兰开郡的首府。    
    4此次事件史称“肥城教案”,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9年12月30日),基督教安立甘会英国传教士卜克斯由山东泰安府城返回平阴教堂,路经肥城县张家店地方,当地乡民认为“近来教民欺讹平民,疑系洋人主使”,遂上前阻拦,双方发生殴斗,结果卜克斯受伤,次日毙命。    
    5伦菲尔德,爱尔兰作家伯拉姆·斯托克(1847-1912)哥特式恐怖小说《德雷库拉》(1897)中的人物。    
    6这里提到的西方历史和传说中的女性有:喀耳刻,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女妖。塞米勒米斯,古代传说中的亚述女王。阿格丽品娜(15?-59),罗马皇后,她谋杀了丈夫克劳狄皇帝,以便使她与前夫所生之子尼禄能成为皇帝,而后来又被尼禄杀害。    
    7阿斯科特,英国中南部、伦敦西南的一个小镇,由安妮女王于1711年发起的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每年的7月在这里的原野上举行    
    8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Alfred Douglas 1870-1945),曾经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同性恋情人。    
    9阿杰诺·查尔斯·斯温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 1837-1909),英国诗人及批评家,常写乐体诗或色情诗来抨击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规范。    
    10《威尼斯通信》是科沃男爵(参见《后苑里的鲜花》一章的注释)的一部重要作品,创作时间是1909-1911年,出版于1974年,所以,作者在这里认为巴克斯在青少年时代即读过此书纯粹是想当然。    
    11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英国作家,其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
第五部分 北京之围第76节 草民(1)
    1900年的拳乱和所谓的“外国使馆的围攻”,一直以来被描绘为一场受慈禧太后支持的疯狂阴谋的组成部分,并被当作中国人背信弃义的一个主要例证。在亚洲历史上,很少有哪些事件被西方人所熟悉,相反,倒是更多被误解。关于此次事件,所有说法都是错误的。在过去,义和团被认为是一场群众运动,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秘密社会,一帮在反清起义中崛起的武术家,却掉转枪口跟“洋鬼子”打了起来,导致了那场著名的围攻。当时的情形压根就不是这样。最近几年对义和团的重估已然表明: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是一群想通过巫术而使自己刀枪不入的农民自发形成的草根现象——他们并不打算去推翻满清政权,而是要去攻击那些他们所憎恨的中国基督徒(他们把自己的悲惨不幸归咎于这些人),还要把所有的外国传教士从中国赶出去。    
    假如他们并不是造反,那么,他们难道不是慈禧所支持的一场排外阴谋的组成部分么?对外国使馆的围攻难道不是实实在在地发生过么?(人们正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勇敢的西方卫士抵挡住了扎红头巾拳匪的疯狂浪潮,直到一支来自八个国家的国际远征队把他们救了出来。)或者,难道所有这些哗众取宠的废话只是为了挖空心思地掩饰愚蠢的错误、提升自己的事业、阻止对深层犯罪的发现、把罪咎都栽到慈禧的头上么?在这里,我要再一次强调:传说彻头彻尾是错的。    
    虽然现在可以肯定的确有一场阴谋,义和团原本要在其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此一无所知,而慈禧也和光绪皇帝一样,也是这一阴谋的受害人。更令人混乱的是我们发现:那次著名的围攻被极端夸大了(即使不是全然虚构的话)。它不是以我们所听说的那种方式发生的。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权威报道,追本溯源,从头到尾都是莫理循蓄意伪造的,他保存了一份秘密而又截然不同的事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围攻之前及围攻期间,多数杀戮都是西方人干的,而不是中国人。太后的军事指挥官在围攻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试图阻止开火(而不是相反),并且试图让所有拳民在此次围攻中不扮演任何角色。他们当时甚至不在北京。    
    虽然外国使馆激发了这次危机,粗暴地作出过激反应,然后又通过巧妙的撒谎来掩盖它,但真正的幕后操纵者却是李鸿章,他在整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前从未得到足够得认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