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传奇

第27章


刚在莲卡佛、吉之岛和天祥百货上市第一天,塑胶花就以其新奇美观而受到顾客青睐。试销品柜台前观望购买者如云而至,记者询问一位购买塑胶花的女客人,她称赞说:她的家里缺少的就是这种不需要洒水的花。同时也有人说,这种新式塑胶花不但看着漂亮,而且也能美化家居环境,更有一种好处是,它的价格实在便宜,甚至可以与花店里卖的鲜花相比。鲜花最多只可以在家中保存三日,然后就凋谢了,可是长江厂生产的塑胶花朵却可以长期摆放。
  长江厂的塑胶花的销售势头必将继续看好……
  李嘉诚蓄谋已久的一炮终于打响了!这是1957年10月,金秋的风已经吹遍了维多利亚海湾,梧桐树的叶片随风飘落在湾仔的马路上,一个收获的季节到来了。
  李嘉诚从意大利回来以后,就采取了秘而不宣的策略。在长江厂简陋的车间深处,他组成了一个九人攻坚小组,专门研制新型塑胶花的工艺,以便尽早上市,并准备在一炮打响以后马上进行批量生产。当时李嘉诚给所有参与此事的攻坚小组下了一条死命令,在塑胶花正式生产之前,任何人也不得向外泄露这一秘密。他还给塑胶花研究项目定了一个代号,叫做“米兰2号”。意思是一定要把意大利米兰“福尔斯”公司生产的塑胶花成功地移植到香港的土地上,并且让这些娇艳的花朵开遍香江两岸。
  李嘉诚不仅从意大利亲自学到他国厂家生产塑胶花的工艺流程,同时也把人家的调色技能、制模程序、花朵与枝叶的配伍组合,以及生产工艺的长处,都带回了自己的长江厂。回到香港之前,他还亲自到米兰几家商店购回一些“福尔斯”公司生产的塑胶花样品,以便作为他们长江厂生产的样板。在李嘉诚和几位技术工程师彻夜研究塑胶花工艺的同时,他和厂经营部的主管们,也在讨论塑胶花上市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那时候,究竟让这种在香港独一无二的塑胶花以高昂价位进入高中档家庭,还是以中低价位让大量鲜艳的塑胶花走进寻常平民家中,一直是李嘉诚智囊团争论不一的话题。许多企管人员都认为,如果把这些新颖独特的塑胶花以低价位上市,虽然可以满足一些香港下层人家的需求,然而却让这些塑胶花从此降低了身价。如果这样一来,岂不是让李厂长白跑了一次意大利米兰吗?
  可是,李嘉诚却另有考虑。他说:对塑胶花上市实施高价位,肯定在最初一段时间里会获得赢利。不过他所担心的是,这样一来恐怕对后续上市的塑胶花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是塑胶花的生产成本不高,我们故意卖了高价。一是这样经销不公平,二是能接受高价格的人群在香港毕竟还十分有限。对于长久大批量上市的塑胶花,必然会造成不断降价的被动局面。并且,他们长江厂的塑胶花一上市,香港其他几百家同类企业肯定纷纷效仿。如此一来,势必造成香港市场塑胶花“热”的形势。而其他厂子如果都采取低价位上市,对于长江厂的产品也必然要造成新的冲击。与其贪图短时的高价位,不如从一开始就采取遍地开花的策略。李嘉诚对他的智囊团说:“为了避免其他厂家的一窝蜂上市,不如我们一旦上市就要大批量推销,尽量要把香港所有的商场、百货店和花店,在一夜之间全部占领。这样,那些后起之秀们想从价格上来压挤我们,也就不太可能了。因为我们的价格从开始就压得很低,他们如果再低,质量和利润肯定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采取的低价位的做法,不仅能让我们开门红,还能让我们这朵塑胶花永开不败!”
  他的独道见解很快获得智囊团成员的一致赞成。
  1957年10月11日,是李嘉诚要在香港发起塑胶花促销大战的第一天。这一天,被他确定为“塑胶花总进攻日”。为了筹划这一天的到来,李嘉诚的长江厂全体职工整整奋战了两个月,这期间李嘉诚几乎吃住都在宵箕湾的工厂里。几个车间都为生产一批同时能够上市的各种塑胶花而夜以继日。李嘉诚如此加班生产,批量上市,为的不仅是造成一个盛大的轰动态势,同时也为防止其他同类工厂群起效仿,抢占了他们的市场作准备。在此之前他和全厂员工共同遵守秘密,对外一律守口如瓶。等到李嘉诚的塑胶花新产品全部进入香港市场之后,其他工厂获悉消息再想仿就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长江厂塑胶花上市的前两天,李嘉诚忽然获悉一个让他胆战心惊的信息:香港最有名气的英资百货公司——莲卡佛国际有限公司已与意大利的“维斯孔蒂”塑胶厂签订了首销塑胶花5000束的协议,并且要在10月15日在该公司所有的连销店里同时展销。李嘉诚获悉此信后,马上在香港提前四天进行盛大展销,而且他确定的塑胶花将以中低档价格面世方案,肯定会马上显现出它特有的优势。在李嘉诚塑胶花新产品隆重登场的当天,香港几家媒体同时发表新闻和报道,这其中虽然有褒有贬,可是,正由于香港传媒的推波助澜,才暗助了李嘉诚的一臂之力。当然这些传媒所以如此大肆报道塑胶花上市的消息,也与李嘉诚事前所做的准备不无关系。不过,等到香港英资公司莲卡佛的连锁店也随后推出意大利的原版塑胶花时,市场已经被长江厂占领了。况且意大利的塑胶花虽然质量较好,但它的价格十分昂贵,比长江厂的产品价格高了一半。如此一来,香港所有各大商场,各大百货公司和所有连锁店,几乎家家都进长江厂的塑胶花朵。许多商店的玻璃窗里都摆满了五彩缤纷的塑胶花。至于意大利的塑胶花上市,原以为会奇货可居,甚至会大红大紫,因而财源滚滚,可是,都因为李嘉诚的塑胶花物美价廉而让意大利的同类产品变得黯然失色了。
  李嘉诚的长江厂此前在香港几乎无人知晓,可是,只因为塑胶花一上市,不但长江厂名声大噪,李嘉诚也跟着大出其名。一些寻常市民的家里,也纷纷购买了诧紫嫣红的塑胶花,有些出租的士的车窗口也插上了这样的塑胶花,在香港和九龙大街上招摇过市,当起了李嘉诚长江厂的义务宣传员。而意大利进口的高档塑胶花居然在英资百货连锁店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李嘉诚大获成功,所有一切均源于他当初因地制宜而拟定的“低价位,多销点”的经商之策,如果他不把价位走低,也许产品刚出厂便会遭到意大利产品的无情冲击。
  总之,这次李嘉诚成功了!
  29、老厂房创奇迹,长江塑胶厂蜚声东南亚
  在一阵脆亮的鞭炮声中,一方新匾挂上了宵箕湾工厂的大门,上写“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在簇拥身边的员工中间高高地举起手来,对赶来祝贺的兄弟厂家代表拱手为礼,大声地说:“咱们长江厂从今天起更名为工业有限公司了,我们能有今天,与今天到此祝贺的各厂家积极支持关系很大,从今以后,让我们各厂团结起来,在香港创出一方崭新的天地!”四周顿时响起震鸣般的掌声。
  这一天是1958年1月20日,李嘉诚又一个新的起点。
  如果说到意大利学习塑胶花生产工艺是李嘉诚转败为胜的根由,那么以低价位产品畅销香港,击败米兰名牌产品就成了他赢得塑胶花龙头老大桂冠的良好开端。在偿还了所有外债以后,李嘉诚再获滚滚财源,让他更加如虎添翼。所以他才决定把从前的一家小厂扩展成二百多人的中型公司。他的长江公司无论从人员还是设备上,均已经超过了从前他曾经供职的万和塑胶有限公司,在香港三百多家同类大小企业中堪称翘楚。就在这时候,李嘉诚决定把他们的产品打到东南亚各国去。公司销售科增加了十几位推销员,李嘉诚派他们分头到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去,这些推销员也象李嘉诚当年一样,人人背上长江公司的塑胶花样品,到各国去游说推销,悄悄占据各国的商场。由于李嘉诚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好,而价格也愈来愈走低,所以不但上述各国购进量可观,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不丹、越南甚至印度等国也纷纷有订单飞到香港的长江公司销售科。
  就在李嘉诚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时候,也不时听到一些让人不快的消息。一天,秘书把一张《商报》送到他的办公桌前,“董事长,您看,现在有人在报上骂咱们了!”李嘉诚拿过来一看,原来有人发表文章攻击李嘉诚:且看长江公司的真面目!那人竟然如此写道:“休看李嘉诚现在呼风唤雨,到处以他的塑胶花哗众取庞,招摇过市。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从来不是什么精通塑胶制品的技术权威。如果翻开他的历史就会让人吃了一惊,他原来是西营盘一家茶楼的小伙计,喜欢跳槽的李嘉诚先是在当茶楼伙计,后来又跑到中南表店当了打杂的小厮。本来可以在舅舅办的表店里扎下根来,没想到一年不到,他再次跳槽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这也不能让他安心就业,后来他发现塑胶业在香港走红,于是再从万和塑胶公司跳槽出来,成了现在长江公司的小老板。……”
  李嘉诚猜不出化名写文章攻击自己的究竟是何许人?也许是同行出冤家?也许是他这次因塑胶花夺得丰厚利润惹恼了哪方神仙?李嘉诚读了报上的文章,非但没有气恼,反而笑了一笑,对身边的秘书说:“他说的一点不差,我当年就是喜欢跳槽,这说明他真的了解我。如果我不跳槽的话,就不可能有我李嘉诚今天的长江公司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