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

第7章


在驻守时,反坦克联队立即展开,建立防御地区,配置火炮、反坦克机枪,设置雷场和构筑各种工事,以便为勤务部队、坦克军团附属部队和坦克本身提供防护地区。 
  坦克联队可从此地区出发向敌坦克部队攻击,当坦克联队遭敌强攻或被击败时,可撤到该地区。坦克联队将包括侦察坦克、搜索坦克、火炮坦克、攻击坦克和战斗坦克,其战斗队形有点类似海上作战舰队。 
  14. 工程兵 
  现在谈谈皇家工程兵,我们可以预料它也会有很大改变。目前皇家工程兵主要是野战工程兵,其任务包括构筑堡垒、架设桥梁、开辟通路、保障供水和补充弹药,这一切对目前的部队和机械化部队都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皇家工程兵将来对机械化部队的支援应比现在对部队的支援更为直接。工程兵应能支援坦克机动,也能限制坦克机动,此外,还应担负所有野外维修保养任务(这也是坦克手的职责)。因此,工程兵应分两部分,即野战工程兵和机械工程兵。 
  [注:1942年曾设立一个电子与机械工程兵总队。] 
  机械工程兵编成工程兵旅和师属工程兵连,如按这样编组,两者均配一个野战仓库和必要的机动野战维修站,重装备维修则由军械兵负责。 
  15. 飞机 
  虽然飞机全部摩托化,但没有机械化。要使飞机装甲化,也许不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做没有什么价值,因为飞机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和作战半径。 
  [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今天大部分飞机的部分部位是配有装甲的。] 
  飞机具有立体运动的能力,因此自成体统。它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因为一旦无线电控制更加完善,我们肯定会看到出现一种无人驾驶飞行器――真正的空中鱼雷。一旦发明了这种武器,整个陆战、海战样式就必然又要发生变化。 
  今天,空中攻击的不足之处是难以击中小型目标。现在轰炸机力求做到的是,在轰炸城市、大型仓库、长的行军纵队或运输舰队等目标时不会出现大的偏差。目标越大,对目标攻击就越有利。 
  有人会说,击中一个步兵纵队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把击中纵队看作是击中纵队中的所有人员,那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人是有知觉的,对每次飞机的“攻击”都会发出预报,因此,仅仅是一种威胁性的攻击,就会立即引起行军纵队疏散,进行防护,从而发出停止行进的命令。这种阻击敌人机动的做法是一种比击毙几个人员更为有效的攻击手段。持续不断地进行这种攻击,必然会瓦解敌人的士气,打乱其作战计划。 
  机械化纵队比步兵纵队更不易遭到空中攻击。不仅因为它比步兵纵队目标小、更分散,而且对它进行威胁性的攻击通常(或一定)不会使它停止行进。要摧毁它,就必须切实进行攻击,而摧毁其一挺机枪,其它机枪不一定也会被摧毁。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付空中力量是装甲部队。陆上的装甲部队对空中战术比对空中火力有不利的影响。一颗子弹或炮弹可击落一架飞机,但装甲部队“攻击”空中力量就会瓦解敌士气,会使敌机的轰炸失效。 
  就飞机的活动与配置来说,其战术弱点不在空中而在地面。飞机的“后方”会遭到敌空袭或地面攻击。在这两种攻击中,第二种攻击可能是致命性的,尽可能把机场和机库等向后配置,必须给向前配置的飞机构筑坚固的抗击敌坦克和摩托车攻击的工事设施,这样,飞机不能经常出航。飞机越是不出航,就越可能遭到空中攻击。 
  从上述简短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面机械化与空中摩托化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坦克和飞机是相辅相成的,在今后一个长时间内,在作战中一方如得不到另一方配合,其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用飞机发现敌坦克,就可给己方坦克指示目标,攻击或压制敌坦克,从而保护机场。没有坦克,飞机的后方基本上不能得到保护,而没有飞机,坦克在战场上基本就会失去打击的目标。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战场上,坦克与飞机的协同将比步坦协同更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可以预料,坦克与飞机将合编成一种部队,而步兵则完全是一种独立的部队。 
  [注:俯冲轰炸机的出现,使这种坦克与飞机的密切协同更加重要。] 
  现在我仅就防护的角度谈防空问题。 
  我认为,由于防空装备和火炮的效能将日益提高,飞机攻击严密设防的地区是十分危险的。但究竟有多少地区能有严密防护呢?能有严密防护的地区是为数很少的,而且在工业中心,政治中心与军事要地都处于与敌长期作战的情况下,在防护先后顺序方面,可能把军事要地置于第二位。因此,应尽力限制有利于敌机攻击的军事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削减部队规模,即采取以质代量的方法。 
  下面谈谈处于运动状态部队的防护问题。现在陆军部队装备的大量慢速运输车辆不仅将为敌机提供有利的攻击目标,而且会遭到敌游击部队的袭击,还往往面临敌机械化部队攻击的威胁,因此,有效防御敌空袭的问题尚难解决。其主要原因是,对处于运动状态的防空火炮的组织、控制和防护比固定配置在阵地上的防空火炮要困难得多。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军事思想多么保守,由于空中力量的影响,那些较陈旧的武器必然会被防护能力较强、重量较轻、运动速度较快的武器所代替。这些武器不是完全依赖飞机,而是在飞机协助下掩护其运动。需要掩护的是作战中运动速度慢的武器装备。 
  16. 烟幕 
  烟幕对直瞄武器的防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对密集火力的防护效果很差。在步兵部队实施进攻时,防者的炮兵观察哨被烟幕迷盲,有利于攻者防护防者的炮火射击。但在进攻部队正面施放烟幕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所有敌机枪可齐射穿透烟幕。用坦克代替步兵,防护能力就会提高,因为通常不可能提供非常多的反坦克机枪;而且只有直瞄火炮才能击毁坦克。总之,烟幕和坦克是相辅相成的防护手段,而烟幕和羊毛外套就没有这种相辅相成的作用。 
  至于施放烟云问题,可以肯定,在某些情况,从快速运动的车辆施放烟云比发射烟幕弹更为经济有效。一辆坦克能施放一英里长的稠密烟云,只需费用几先令,而发射一发烟幕弹则需费用一千镑。这并不是说,烟幕弹应被淘汰,我曾指出:在坦克战斗中,烟幕弹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7. 毒剂 
  致命性和糜烂性毒剂以及催泪化学毒剂和毒烟,对较老式武器装备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赘述。戴上防毒面具的士兵,只是一半象士兵。穿上防毒衣的士兵情况更糟,他基本上成了个潜水员,完全不象士兵。坦克是装有履带的金属箱,它能防毒,如同它能防水一样,因此具有防毒能力的坦克并不害怕毒剂攻击,相反,它能装载大量用于进攻的毒剂。坦克进行毒剂攻击的方法是:在坦克后面拴上若干个装有液体毒剂的大桶,坦克手从坦克仓内操纵并快速投放这些大桶,桶里的定时引信起爆,毒剂就施放出来。现在中型坦克可装十个总重二百吨的大桶能在几分钟内施放一吨的毒剂。在施放毒剂时,坦克可以逆风运动(如果发射毒气弹,就不能逆风发射),因此这种毒剂攻击方式对敌人具有致命性的杀伤效果,而且特别适用于包围战斗。                                 
第03章 参战的战略准备 
   18. 概述 
  在第一讲中,我谈到“战争的性质”时,曾指出工业对军事组织、军事组织对战略与战术的重要性。由于机器控制着社会生活,它最终也将控制军事思想。在近代史上军事思想比社会技术发展至少要落后一代。蒸气动力船是在1812年出现的,但直到约1840年才被海军采用。雷管是在1814年发明的,但直到1842年英国步兵才装备带击发装置的步枪。如果不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可能现在才开始设计坦克,我们完全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坦克的产生不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是由于社会文明的发展。 
  机器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有两个方面,即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劳动量。虽然一百多年以前,麦收用镰刀,打谷用连枷,收割一亩田约需四十小时,今天一部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收割一亩田不到一小时。在机器制造业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比,这种因用机器代替人力劳动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肯定也会在军事领域发生,其结果必然是,随着武器威力的增长,战斗人员将减少,直到机械化部队的人数逐渐恢复到中世纪部队的人数。那时,五百名穿盔甲的骑土可组成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因此将来五百辆坦克也可组成一支强有力部队。 
  [注:这个观点需作修正,因为现在坦克是以千辆为单位计算的。但五百辆坦克仍能组成一支强大的部队。鉴于指挥控制的困难,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要组建拥有五百辆以上坦克的部队往往是不可能的。] 
  部队规模,尤其是战斗部队规模的缩小,将会增强部队作战计划和行动的灵活性,随着部队越野机动能力的提高,这种灵活性还将进一步加强。 
  [注:战斗部队数量减少了,其后方勤务部队人数却增加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