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

第22章


它应包括侦察坦克和歼击坦克。总预备队在其后跟进。假如敌狼狈溃散,就应毫不留情地实施追击,不给敌建立反坦克基地(或防坦克地区)、卷土重来的喘息之机。 
  [注:明显的例子有德军在1940年6月对法军的追击,还有蒙哥马利在1942年11月对隆美尔将军的追击。] 
  (2)进攻反坦克地域。关于反坦克地域的性质和防御,我将在第十二讲进行更加全面的阐述。反坦克地域可以比喻为一张张开的网,每个网结都是一个反坦克工事,各网结之间都是射向。 
  [注:F・O・米克舍在其《闪击战》(美国版《进攻》)一书中把此称之为“网状防御”。] 
  如果这些工事理应是防坦克工事――也就是说,如果它们不能被坦克撞垮,或者不能被坦克武器严重破坏,那就应当想出除坦克以外的一些措施来打掉这些工事。   
图十六 两面进攻 
  在所有的突破进攻中,时间都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在这种进攻中,如果破坏防御工事的速度不比构筑防御工事的速度更快,突破就不可能成功。因此,破坏防御工事应与迫敌撤离相结合,而迫敌撤离的最好方法是对突出部实施两面进攻,也就是要剪除突出部。例如图十六所示,从a地发起的单面进攻极难对c地的交通构成威胁,可是,假如同时又从b地发起进攻,那么,c地后方地区就会处在危险之中;假如a、b两地发起的进攻推进到足够远的地方,那么,敌军就不得不从c地撤走。 
  [注:关于对突出部的进攻,见我写的《机器战》一书的第二部分第十章和我写的《论未来战争》一书的第三章。在苏联,有几个突出部很大,足以构成大的战区。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进攻方法就不适用了。] 
  至于说到削弱反坦克防御工事,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或者不得不用炮火摧毁,或者必须实施毒气攻击,使敌不能坚守。在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大致证明是见效比较快的方法,特别是在使用糜烂性毒剂的条件下。 
  假如发现不能突破反坦克地域,那么,攻击行动须转交空军实施,竭尽全力袭击敌之城市、工业中心和居民地,使敌丧失斗志。机动战意味着对武装力量的攻击,而固定战则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即攻击民心。 
  [注:无疑,这已为事实所证明。就我们自己来说,当德军占领了法国以后,英吉利海峡就直接诱发了固定战。其直接后果是英国遭到了飞机轰炸。当英、美联军在北非牢牢地站稳脚跟以后,意大利可能也会遭到飞机轰炸。] 
  最后几个阶段 
  75. 应予考虑的一般问题 
  假如事实证明攻方在宽大正面上的突破获得成功,那么守方肯定会发现自己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因为它不仅要顶住对方的机动部队,或将其击退,而且同时还要撤出其驻守反坦克地域的部队,或者在难以达到目的时,把反坦克地域及其驻守部队部弃之不顾。 
  [注:这正是德军在色当突破防线以后法军发现自己所处的困境,因为他们不能撤出驻守马其诺防线的部队。] 
  假如形势许可,守方的最佳作战方案是占领与敌军前进方向呈直角的侧方阵地,从而迫敌向左、右迂回,而不能直接向前机动。守方如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就能赢得充裕的时间,使被突破的防线两侧恢复原态势――即封闭突破口――同时,在突破口两侧或稍远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地带。 
  追击 
  76. 应予考虑的一般问题 
  在机械化战争中,追击将取决于尔后发生的是野战还是围攻战。若尔后发生的是野战,那么,追击部队的目标将是遮断退却之敌,并借此阻敌建立反坦克基地,使其不能休整和补充油料。 
  [注:韦维尔将军在1941年1月正是这样干的。他采取侧翼追击,遮断了格拉齐安尼元帅坦克部队残部,从而在贝德富姆战斗中予以歼灭。(见《机器战》第157-158页。)] 
  在如现在理解的追击中,退却的部队,其第一个目的是要撤退其运输工具,为此就必须迟滞敌之前进。而就明天的追击而言,将会出现同样的困难,因为主要问题是要在撤退部队之后方建立反坦克基地,一般来说,要这样做就意味着必须迟滞敌人的前进。因此,我们作出这样一个结论:即追击部队应组成两翼,一翼紧紧咬住敌之机动后卫,另一翼则实施翼侧包围,插入退却之敌与其反坦克基地之间,切断两者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试图进攻敌之反坦克基地。 
  [注:韦维尔将军于1941年1月对格拉齐安尼的追击就属于这一类的绝妙例子。其追击部队之一部紧紧咬住沿海岸公路退却的意军,而另一部则越过默格利沙漠小道,插入退却之敌的先头部队和其基地之间。格兰特将军在1865年4月实施的追击,也是这类相同的例子,这次追击导致罗伯特・伊・李率领的美国南部同盟军在郡府阿波马托克斯全军覆没。] 
  我再重复一遍,机动部队的目的是攻击敌之机动部队,避免对反坦克部队和防御阵地实施攻击。 
  如果追击是在达成突破以后实施,那么最好的作战方案看来不在于试图切断退却之敌机动部队的退路,而在于将敌拖住,并在此行动的掩护下,使部队向被突破地域的左右两侧迂回,切断反坦克地域内工事之交通线,迫敌弃之不顾。我这样说的理由是,倘若能够缴获这一地域内装备之大部,敌方也许就不可能再用这些装备构筑反坦克地域。 
  [注:1942年6月托布鲁克的丢失以及里奇将军第8集团军整个后方地域丢失都是灾难性的,与其说是因为失地倒不如说是因为损失了装备。假如托布鲁克与亚历山大之间的距离小一点,奥金莱克将军就很可能因为缺少装备而丢掉埃及。空间救了他,就象空间一而再地救了苏联那样;因为空间是补给的一个最凶恶的敌人。] 
  倘若如此,那么敌方就丧失了重新实施围攻战的力量,结果就不得不依靠野战来达到目的――即没有牢固基地的战斗。                                 
第08章 防御 
   77. 一般原则 
  在战争史上常有人说消极防御必然导致灭亡,而我还没有听人断言:无休止的进攻――即法国人说的“进攻到底”――十之八九也会导致覆没。正确的理解是:作战艺术有赖于进攻和防御之紧密结合,犹如建筑大厦少不了砖和水泥一样。由于防御是不甚壮观的作战样式,往往被人忽视,和平时期尤其如此。但是,防御对于正确的进攻行动正如弓对于箭一样是不可缺的。有鉴于此,我一次又一次地强调,一切机动攻势行动都必须具备一个坚实的战术基础。如果我对其重要性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也是对正确内容的夸张。 
  正确的作战艺术取决于攻防行动的紧密结合,换言之作战的胜负取决于两者结合的有效程度。几乎也可以说,搞好攻防结合就胜利,搞不好攻防结合就失败。因此,一般来说,作战的目标在于使敌方的进攻行动脱离其防御基地,也就是使敌方的进攻行动失去基础。 
  可以称之为防御队形的首推古代战争和中世纪战争中的战术队形。亚历山大的骑兵以重步兵为基础,罗马的步兵以有经验的后备队为基础。在中世纪也是如此,骑士以他们的城堡或马拉战车形成的临时防御阵地为基地,后来齐斯卡的车阵堡垒成了他的骑士们安全的避难所。在机械化战争中也是这样,因此,我以为重新研究齐斯卡的车阵堡垒是极为有益的。机动战的秘诀在于牢记:打算进攻时必首先考虑到防御的因素。这对于行军、宿营、野战、围攻、护送、撤退和追击等一切作战行动都是大有好处的。简言之,人们终归既要有盾又要有剑。在机械化战争中这个盾即是我所说的野战中的反坦克基地,围攻中的反坦克地带。 
  [注:至今,在现代战争中,所有交战国都忽视了这一问题,这是极其有害的。] 
  确实,有时打算用防御行动来避战。但是,这并不是彻底避战,只是暂时或局部的避战。避战是为了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再次作战;在一地避战是为了在另一地更有力地作战。这样的避战行动可稳定战斗,即为尔后战斗(如不是当前战斗)奠定基础。因此,让我们永远牢记:防御是进攻的基础,也让我们永远不忘记:适时的防御是胜利的基本保证。 
  78. 防御阵地的选择 
  我们选择防御阵地时必须经常自问:要达到什么目的?其目的不外是以下三者之一: 
  (1)为进攻行动提供基地; 
  (2)彻底阻止敌方进攻行动; 
  (3)暂时阻止敌方进攻行动。 
  在前面几讲中,我已概略论述过第一个目的,因此,在这里我只谈第二,三个目的。 
  要实现第二个目的,所选定的防御阵地或地区应只受敌正面攻击。要实现第三个目的,防者应使攻者的后方和翼侧暴露,易受攻击。敌方的后方和翼侧应再次成为我们拟定防御计划的确定决心和指导思想的要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观察敌情是最重要的“加强”,因为阵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作战区特点的限制,很少有某个地区会是理想的防御地区,我们越了解敌人的行动,并通过敌人的行动了解其意图,我们就越能充分地保卫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