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战

第32章


到了六月六日,预二师和八十八师才退到怒江以东。
  第五军的残余直属部队与新二十二师由杜聿明军长率领,一直向北走,到了葡萄(Putau),转向西南到了大洛,在大洛绝粮,饿了七天,幸蒙美军空投给养,转危为安。其后于八月三日在雷多进入印度。
  第五军直属部队之中的骑兵团(装甲兵团)、工兵团、汽车兵团与辎重兵团,于四月二十七日史迪威与罗卓英二人下了“会战命令”以后,被杜聿明遣送回国,这四个团于腊戍失守以前到了腊戍,因此而安全回到了云南。(杜聿明十分不喜欢那会战命令,深知该命令的规定只是死路一条,因此而借口该命令未曾列举第五军直属部队的各单位,“独断”遣送这四个单位回国,以保全国家的人力与物力。他这样做,也许是不对的。倘若他不先遣送这四个单位回国,也许其它单位于撤退之时不致吃那么多的苦。)
  第五军的九十六师,跟杜聿明跟到了葡萄而不愿意再跟,乃转而向东,在维西县回入国境,于八月二十三日到达剑川县。
  第五军入缅之时,有四万人,到分别入印与回国之时只剩下两万人,其中有很多不是战死的,而是在途中因暴雨、烈日、缺粮、缺药、遭遇毒蚊、疟蚊、蚂蝗等等原因,得病而死的。
  十六、日军攻占龙陵与腾冲,一度窜至怒江之东
  日军攻下腊戍以后,又在中缅交界之间的畹町获得了我方物资与军用品八万吨。其后长驱直入,在五月三日攻占龙陵,五月三十一日攻占腾冲。守腾冲守了二十几天之久的是我军预备第二师与八十八师。
  日军也有几百人绕过了惠通桥,进至怒江之东,被我军第三十六师奋勇迎击,予以肃清。
  十七、结语
  胜败原是兵家常事。这第一次滇缅之战却败得很不值得。我们白白牺牲了三个精锐的军,只是替英国守缅甸、保印度而已;而英国并未领情。战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我军不肯打,不会打,而是美国派来的代发命令的指挥官史迪威,听了英国人的话,把戴安澜第二○○师从可以策应第六军的平满纳调走,以致东边空虚,腊戍被偷袭,后路被切断,全盘皆输。 
 
 
  
第八章 第二次滇缅之战
  在第一次滇缅之战以后,第二次滇缅之战以前,日本对我们本土又作了三次严重的进攻。亦即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一、浙赣会战
  浙赣会战是在民国三十一年紧接着我军在缅甸于四月二十九日失去腊戍而来的。它从五月十五日开始,到八月十九日结束,从浙江杭州附近杀到江西南昌附近,把整个浙赣铁路沿线的大小城市都毁了,同时掳去了无可数计的物资,破坏了所有的四个大型飞机场。
  日方动用了七个师团,四个独立旅团,七个独立大队,兵员总数有十八万人左右。其规模大于三次长沙会战的任何一次。
  我方以第三战区的十一个军与第九战区派出的三个军相对抗,兵员有三十万以上,但火力则甚不如。
  这一次我方的战略是让日军进来,不打硬仗;等他们走了,才略给以颜色。苦衷是,顾祝同所统率的十一个军与薛岳发出的三个军,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派往缅甸的那三个军的装备。
  日方之所以要尽快大举来攻,破坏我们的大飞机场,是因为美方杜立特将军(General Doolittle)于四月十八日轰炸日本东京,其飞行员由航空母舰起飞,而不回去航空母舰,回到了我国衢州的大飞机场。(美国政府事前不征求我们同意,事后由马歇尔来了一封电报道歉而已。)
  这一战,我军伤亡了六万八千多人。日军的伤亡,据他扪自己说,是一万八千不到。其中阵亡的,我方为两万五千人左右,日方为一千六百四十人。
  二、鄂西会战
  次年,民国三十二年,日本似乎颇想由宜昌之西,进窥重庆,但是所用的兵力不到五个师团;只是探探我方虚实而已。这鄂西会战,从五月五日打到六月十七日。
  我方照例以庞大的兵力来对抗日军,由于火力薄弱,确也不得不如此。我方所用的兵力,是陈诚所指挥的八个军。
  结果,日军在渔洋关与石牌等地都碰了钉子;只占了一个小便宜,占有了华容县城。他们的伤亡,据我方史政局的报告,超过了我方。我方的不到五万,他们的是五万八千二百多人。
  三、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从民国三十二年十一月二日开始,到十二月三日结束。日军以四个完整的师团,三个不完整的师团,加上一个独立旅与四个师的伪军,气势汹汹,似乎是想经由常德来攻占长沙。
  我方以十四个军加上一个直属师相抗。
  战事进行得十分猛烈。我方阵亡了三个师长,常德城内片瓦无存。
  然而日军却未能占有常德,更未能经由常德而袭取长沙。
  我军的伤亡超过五万。日军的伤亡,据我方估计,也有四万七千人左右。
  四、史迪威提前发动第二次滇缅之战
  英美希望蒋公再在缅甸作战,蒋公在原则上同意,但第一要英国以海陆军充分合作;第二要等候准备完成,时机成熟。
  开罗会议之时,丘吉尔答应了以英国海军在缅甸南边登陆。不久,丘吉尔就反悔了,不肯以英国海军登陆。
  发动的时期,蒋公认为不能早过一九四四年,亦即民国三十三年。罗斯福赞成蒋公的主张。然而史迪威于马歇尔的支持之下,却擅自在一九四三年十月开始。事前不仅未向蒋公请示,而且也不通知蒋公。
  无独有偶,英国的蒙巴顿勋爵(Lord Mountbatten)也悍然于英国内阁并未同意之时,答应与史迪威合作,“提前”发动这第二次滇缅之战。
  五、进兵路途的选择
  蒙巴顿勋爵希望用中国人的血,帮大英帝国收回缅甸殖民地,却又怕中国的力量伸入缅甸中部,于是骗史迪威,说中国“驻印军”不必由英姆法尔城向东直攻腊戍,而最好由印度的雷多进入缅甸西北部,穿过野人山,出日军之不意,而攻取密支那。
  史迪威虽则也在维吉尼亚军校读过书,但在来到缅甸做华军事实上的统帅以前,却不曾打过一天的仗,毫无作战经验。社会科学的根柢,也等于零。他向郑洞国等中国军事将领说,在地图上,这一条由西北打向东南的路,比由英姆法尔到腊戍要近一些。
  他不是不曾走过这条路。在第一次滇缅之战失败之时,他脱离队伍而逃命,所走的正是这一条路。他应该晓得:原始森林中的路与两山之中的山隘都是曲曲折折,计算起来要比缅甸中部由西向东的大道远得多,而且也难得多。
  至于,所谓“出日军之不意”,这句话虽三岁小儿也不好意思说。日军对情报工作一向极认真,如此浩浩荡荡由雷多进军,日军会一点儿也不知道吗?
  六、我方的兵力、指挥系统与装备
  我方于第一次滇缅之战结束之时,有两个师进入了印度: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相当完整,新二十二师兵员只剩下三分之一,武器也损失了大部分。倘若用第五军的残余直属部队来凑上,这新二十二师也可以变成相当完整的了。
  蒋公加派了一个师,新三十师,空运到印度。于是我国的“驻印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军:有三个师。这“驻印军”在民国三十二年三月有了“新编第一军”的番号,简称新一军。军长是郑洞国,副军长是孙立人。孙立人兼充新三十八师师长。廖耀湘仍任新二十二师师长。新三十师师长是胡素,其后换了唐守治。
  军长之上,不再有所谓“司令长官”,也不再有所谓“军事委员会参谋团”,而只剩下一个史迪威。
  蒋公待人忠厚,又十分珍视中美的友好关系,所以仍对史迪威宽宏大量,授权给他,作为正式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
  史迪威于是得意忘形,把新一军看成他的私人军队,自居为中国式的军阀,把美国对华的租借法案物资全部扣留,作为新一军一个军的物资。
  装备新一军当然是应该的,但是美国对华租借物资远超过新一军一个军的需要。史迪威不管我国其它部队的死活,不管我军因租借物资之被他扣留而将要惨遭日本“一号作战”的打击,一败再败,失掉河南,失掉湖南,失掉广西,又几乎失掉了贵州与四川,包括重庆;附带的也将失掉广东的北部,包括韶关;失掉江西的南部,包括赣州;失掉豫西鄂北,包括西峡口与老河口。
  新一军三个师每一个师的装备如下:
  步枪  四千五百枝
  自动步枪  一千零八十枝
  卡宾枪  五百四十枝
  轻机枪  二百七十枝
  重机枪  七十二枝
  六厘米臼炮  一百七十门
  八厘米臼炮  三十六门
  山炮  十二门
  十公分半榴炮  十二门
  史迪威所拥有的兵力,远超过第一军三个师。他的驻印军总指挥部有极多的直属部队:
  战车队七个营  独立步兵一个团  教导团一个团
  重迫击炮一个团  重炮三个团  高射机关枪一个营
  汽车兵一个团  辎重兵一个团  工兵两个团加一个营
  通信兵一个营  特务营一个营  宪兵一个营
  运输兵两个大队
  七、势如破竹,而进度像蜗牛
  史迪威留下新三十师在印度,作为总预备队,率领了直属部队与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于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从雷多出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