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战

第33章


五天以后,到达了鬼门关之南的新平洋(Shinbyinyang)。
  此后,新二十二师与新三十八师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打下了所有梗在中途的日军据点,光复了密支那、八莫、腊戍、南坎,先与滇西的我军会师于腾冲之西、高黎贡山的八千八百尺海拔之高峰,后又会师于芒友;终又在一九四五年三月三十日与英军会师于乔克梅(Kyankme)。
  从密支那攻城战开始,新三十师、五十师与十四师,都参加了战斗,勋绩堪与新二十二师及新三十八师相比。民国三十三年九月,新一军改编为两个军,以新三十八师与新三十师为新一军,以其余三个师为新六军。孙立人为新一军军长,廖耀湘为新六军军长。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
  然而,在进度方面,驻印军却慢得像蜗牛。这不是孙立人与廖耀湘的错,而是史迪威的错:史迪威愚而好自用,常常乱发命令,以致十分耽误将士的进度。攻一个于邦(Yubangga)要费一个月;攻一个大洛,也要费一个月。
  地图四 第二次滇缅之战
  八、攻取于邦与大洛的经过
  于邦和大洛,是日军在所谓“胡康河谷”(Hukwang Valley)的两大据点。这“胡康”一词的英文拼法,很像“湖广”。我国在清朝有过“湖广总督”,亦即湖北湖南两省的总督。这缅北的“胡康河谷”却距离湖北湖南两省太远。军中的文士把它不译为“湖广河谷”,而译为“胡康河谷”,意在避免混淆,值得我们感谢。
  这个名词是十八世纪一位英国殖民地地理专家制造出来的。这位英国殖民地地理专家,显然曾经向一个中国的“通事”(译员)请教过。通事先生告诉他:这个地方属于“户拱土司”。于是英国专家便囫囵吞枣,把“户拱”写成Hukwang。正如同另一位英国专家曾经把“孟大人”三个字作为中国所有官吏的尊称,也把北京官话混称为“孟大人的话”(Mandarin)。
  “胡康河谷”的“河谷”一词,也很费解。当地并无胡康河,何来“胡康河谷”?那地方确是一大片洼地,是好几条大河的河谷所合成的。那一位殖民地地理专家,大而化之,未暇深考,以为在若干河流之中总该有一条比较大的叫做“胡康河”罢!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他是作家,常常和我谈到孔夫子的老板King Ai of Lu。我猜了很久,才猜出他指的是鲁哀公。其实中国也有一位名作家,称南子的丈夫为King of Wei呢!
  以上都似乎是废话。废话未尝冲淡了我写这篇文章之时的不愉快的心情。
  史迪威命令孙立人进攻于邦,只准他派遣新三十八师的一个营。孙立人要求多派一些,史迪威说:“我有情报,于邦只有几十个‘武装土人’(缅甸兵),与几个日本下级军官而已。”
  于是,孙师长下令给一一二团第二营营长李克己,叫他去于邦试试。
  李克己与他全营的弟兄到了于邦,在十一月四日把日军数十人加以包围。日军埋伏在大龙河两岸的却多得很,而且有山炮重炮。他们在十一月二十二日对李克己全营做一个“反包围”。
  李克己智勇双全,吩咐弟兄们以大树为掩蔽。这些大树,直径有超过一丈的。李克己把若干大树用铁丝网连成若干同心圈,作为“代用堡垒”。他又选择了若干最高的树,在树顶架上机枪,能向三百六十度以内任何目标扫射。
  苦的是粮食吃完。史迪威原以为粮弹皆可空投(因为这时候缅甸上空的制空权,已经落入美军之手)。史迪威不曾料到:胡康河谷的上空,全为浓密的树叶所掩蔽,飞行员无法认出李克己营究竟在哪里。
  李营的弟兄,先吃香蕉,后吃香蕉树的根。到了香蕉树的根也快被吃完之时,真够紧张。
  幸亏他们的老长官孙立人,因为得不到他们的消息而一再向史迪威哀求派兵去救。史迪威终于勉强准许孙立人派一个团,孙于是亲自带了第一一四团,向于邦的方向来,走了二十多天,才在十二月二十一日走到。回头一看,第一一三团与师部直属山炮第二营,也都跟着来了。
  孙立人一声令下,两个团的步兵与一个营的炮兵一齐动手,劈劈啪啪,血战了九天,才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解了李克己营的围,杀死了七十名日本兵,夺占了于邦这个小小村庄。
  史迪威不颁奖,也不惩罚。这于邦之役,本只是新三十八师自身可以处理的小事。
  史迪威对次一小事,亦即大洛之役,却小题大做,要亲自带新二十二师的一个营,权充代理营长(并非在名义上自兼代理营长,而是带了原来的营长去,却一切由自己发号施令)。
  史迪威乱发号,乱施令,打了一个多月,打不下大洛。
  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正如孙立人一样,很关心那去了大洛的一个营的弟兄,焦急万分。
  廖下面的第六十五团团长傅仲良,向廖请缨获准,带了全团弟兄与一个师部直属工兵营,开辟一条新路,走到日军后方,从一月二十二日战到一月三十一日,将日军歼灭,包括其指挥官藤井小五郎大佐,救出史迪威及他所越级指挥的一个营,同时占领了大洛。
  史迪威恼羞成怒,不仅不感谢傅仲良救命之恩,反而下令将傅免职,遣送回国,说傅犯了军纪,不该擅自行动(傅并未擅自行动,他是在获得廖师长的准许后才去大洛助战的)。
  史迪威引起了新二十二师全体中国军官的公愤,也使得所有美籍联络官感觉到很难为情。于是新二十二师中美军官一齐联名打电报给蒋公报告此事。蒋公回电,傅团长一切免议。
  史迪威余怒未息,把孙立人与廖耀湘两人召来他的总指挥部,疾言厉色的说:“以后你们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二师的事,我不管。你们自己管。你们自己指挥!”
  九、孙廖二人的战术
  孙廖二人求之不得,大喜过望。两个师密切合作,一东一西,沿着进兵路线,实施“西洋拳战术”,也就是一个拳头从正面打,另一个拳头从旁边敲,或绕到对方的脖子后面勾他一勾。这种战术,西方兵学家称为“勾打战术”(The hook tactics),日本人早就从七七以来,对我军各部队一用再用了。不过在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只是对我军正面猛攻,侧面迂回。
  事实上,他们迂回到我军的后面,前后夹击,不仅是侧面威胁而已。
  长话短说,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二师配合得十分理想。新二十二师负责对某一据点正面攻击,则新三十八师从侧面支援,或绕到日军的后方,前后夹击,同时阻住日军的退路。反之,如新三十八师对某一据点作正面攻击,则新二十二师作侧面或夹攻。这些据点是:
  (1)太板家(Taihpa-ga)由新三十八师作正面攻击,于二月一日占领。
  (2)腰班卡(Yawngbang-ga)由新三十八师作正面攻击,于二月二十一日占领。
  (3)孟关(Maingkwan)由新二十二师作正面攻击,于三月五日占领。
  (4)瓦鲁班(Walawbum)由新三十八师作正面攻击,于三月九日占领。
  (5)丁高沙坎(Tingkawk Sakan)由新二十二师作正面攻击,于三月十五日占领。
  (6)卡迈(Kamaing)由新二十二师作正面攻击,于六月十九日占领。
  (7)孟拱(Mogaung)由新二十二师作正面攻击,于六月二十九日占领。
  十分猛烈的,对卡迈的进攻,是两个师同时担任正面进攻与侧面后面的突袭。正面进攻之处,非只一处;而切断敌人之后,也不仅在一处切断。
  卡迈终于在六月十六日入于我方之手。除了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二师并肩立下了大功以外,五十师也有一个团参加此役。
  十、密支那之役
  在取得卡迈与孟拱以后,我军肃清了孟拱与密支那之间索卡道与库芒山(Kumon Range)的山路,歼灭了日军七千人以上,被我军围困而饿死的又有两千左右。
  史迪威派了中美混合支队,由极东边的小路,有时也学新三十八师与新二十师,在山中林中开辟新路。这中美混合支队有两队,每队以美军一个营与华军一个团,及若干附属兵员组成。他们在五月中旬到达了密支那附近。
  五月十七日,史迪威亲自带了一部分军队空降密支那两个机场之一的西机场,并加以占领。然而却未能一口气进入密支那城(密支那的另一个机场是北机场)。
  要等到八十八天以后,八月五日,史迪威才占领了密支那城。
  日军的守城部队只不过三千人而已。史迪威陆续调来的攻城部队却超过三万(包括新三十师主力,与十四师及新二十二师各一部)。
  史迪威的才具,超过一个上等兵,甚至可以胜任一个排长,却决非统帅或偏裨之选。当时他的部下,正如我们今天研读其史料的人,只看到他手忙脚乱,一味蛮干,不知如何真正围困敌人,不知如何方能击中敌人的要害,只知道用中国兵的血肉去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