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战

第46章


这一百六十二吨黄金足够消除法币膨胀之害。然而中国未能及时取得这一百六十二吨黄金,于是,大错铸成。人民买了预售黄金而拿不到货,文武公务员与教职员领不到最低的生活费;导致了大陆变色。
  参考书目
  周有璧:中国国民政府之税政改革。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一九四五年。(英文本)
  克里夫兰:盐税稽核处之工作统计。上海盐税总署出版,一九三四年。(英文本)
  李鸿一:中国之经济危机与钱币改革。巴黎,一九三六年。(法文本)
  薛光前:艰苦建国的十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本)
  杨格:中国及其所获援助。哈佛大学出版部,一九六三年。(英文本)
  喇埃特:辛亥革命以来之中国关税 。上海,一九三五年。(英文本)
  (原文载《孙中山先生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集》第四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总经销,民国七十四年) 
 
 
  
附录四 著作年表
  一九二八  中译施亨利法文原著《历史唯物论述评》,上海民智书局出版。
  一九二九  中译施亨利法文原著《历史之科学与哲学》,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九二九  法文《世界联邦论》(与高鲁合写)。巴黎国际法学会丛书,Recueil Sirey书店出版。
  一九三一  法文博士论文《大革命期间比列二国志士记》,巴黎胥夫书店出版。
  一九四四  《中国战史研究》,重庆正中书局出版。
  一九四四  《先秦史》,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一九四六  英文〈红衣女郎〉,旧金山同源会会刊。
  一九四七  英文《中国历史之一理解》,纽约华美协进社出版。
  一九四八  英文《近代维吾尔语语汇》,纽约亚洲研究所出版。
  一九四九  《新三国》,贵阳精勤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四  英文《东方分析》,伊利诺州几处日报连载,其后由台北作品月刊社出版。
  一九五七  《中国上古史八论》,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出版。
  一九五九  《历史教科书十册》,马来亚国国定本,华文中等学校适用,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未印著者姓名)。
  一九六○  《玉娥》,作品月刊连载,其后由该社出版单行本。
  一九六○-一  《平凡的我》,作品月刊连载,文星书店出版,传记文学社重印。
  一九六一  中文节译D. G. M. Hall之英文《东南亚通史》,台北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出版。
  一九六二  《细说清朝》,台北新生报连载,其后由文星书局出版,传记文学社重印。
  一九六二  英文〈马六甲国创造者Paramesvara〉,亚洲历史家会议论文。
  一九六三  《细说明朝》,台北新生报连载,其后由文星书局出版,传记文学社重印。
  一九六三  〈北元世系说证〉,台北思想与时代月刊。
  一九六四  英译《唐诗四十首》,中国文化大学世界汉学研究所出版。
  一九六四  《细说元朝》,台北新生报连载,其后由文星书局出版,传记文学社重印。
  一九六五  〈蒙古秘史人名异译〉。华冈学报。
  一九六五  《我对历史的看法》,文星书店出版,传记文学社重印。
  一九六五-六  《细说民国》,香港时报连载,从兴中会写至孙先生就临时大总统之职,因著者赴美讲学而中断,未能续写。文星书局出版单行本,称第一册、第二册。传记文学社重印,合为一册,未标明是第一册。
  一九六七  英文《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之年代学资料》,国际东方学者大会论文。其后中英文对照本,先载华冈学报,后由台北学生书店出版。
  一九六八  《细说史前中国》,台北仙人掌出版社出版,其后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八  英文《马六甲国宰相泰米尔人Mutahir》,印度马德喇斯城泰米尔学会论文。
  一九六八  《俄罗斯的蒙古时代》,台北边疆历史语文学会出版。
  一九六八  〈费正清如何曲解中国历史〉,载在中美文经协会会刊。同时有本文之英文原稿载在该会会刊。
  一九六九  〈虽不重演,却非偶然〉,载在传记文学月刊十六卷五期。
  一九七○  〈史后传说中之史前史实〉,台北中国历史学会史学汇刊。
  一九七四  〈周易爻辞里面的动物〉,华冈学报。
  一九七六  《蒋公介石序传》,台北联经公司出版。韩文译本,汉城韩国中央日报株式会社中央丛书第七十四种,一九八三年出版。
  一九七七  《细说三国》,台北联合报连载。其后由传记文学社出版单行本。
  一九七七  英文〈中国与阿那乌等地彩陶图案之比较研究〉,牛津大学讲演词。
  一九七七  《黎东方诗文自选集》,台北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出版。
  一九七八  〈台儿庄之战〉,华冈文科学报。其后载在传记文学与国史馆专刊。
  一九八○  英译张其昀氏原著《孔学今义》,华冈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  〈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初步总结〉,中国文化大学华学月刊,其后英文本作为论文,提出于南港中央研究院第一次世界汉学会议。
  一九八二  英文张其昀氏《战国学术》,华冈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三  《法兰西的小城》,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出版。
  一九八四  中英文对照《孔子传略》,台北华欣出版事业中心出版。
  一九八五  英文《第二次中日战争》,台北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集刊。
  一九八五  《西洋通史序论》,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出版。
  一九九一  《中华民国简史》,台北幼狮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四  《我们的根》,台北国立编译馆主编,洛杉矶长青书店印行。英文《一九九五以来之中国》,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出版。 
 
 
  
附录五 长沙会战(另录)
第一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此前,日军第11集团军调兵遣将,集中步兵10万、陆军航空兵团约100架飞机及海军一部的强大兵力,企图集中打击第9战区主力,并在政略上实施日本政府以打诱降的计划,企图挫败中国国民党军的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屈服,从军事上配合推出汪伪政权。
  中国军方早就判断出日军必将进攻,并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第9战区加紧部署,严整战备。由于长沙地区的地势却不利防御作战,北部平坦无险可守。中国军方改变以前层层设防、逐次与日军进行阵地防御战的呆板挨打战术,转为只以部分部队坚守正面既设阵地,逐次予敌消耗,主动转移至敌之侧翼,继之以伏击、侧击、尾击等各种手段逐次消耗敌兵力,待敌进入预定决战区域,集中使用绝对优势兵力,将敌一举围歼。同时,中国军政部门还特别注意破坏一切可资日军利用的道路,使日军机械化部队和重炮兵行动困难。会战开始后,日军攻势行动艰苦,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陷于包围,后期在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不仅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而且损失惨重,伤亡达2万余人。
  补充: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0月)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在赣北方面:9月14日,日军第106师团由赣北奉新向会埠的中国守军第19集团军第60军发起进攻;以第101师团一部向高安中国军队第32军与第58军进行牵制性攻击。中国守军未抵抗住日军的进攻,阵地被突破,第60军和第58军分别向宜丰、凌江口等地转移;第32军转移至锦江右岸之灰埠、袁浦之线。18日,日军攻占上富、村前街、斜桥等,并向高安猛攻。19日,守军经激战后放弃高安,退守石鼓岭和石脑圩西南高地,阻日军西犯。21日,第32军向高安反攻,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22日,克复高安、高城,进占马形山、赵家山之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