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暴之迷

第85章


美国国务卿蓝辛声明,美国政府不承认苏维埃政府,也不承认它的代表,
美国政府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大使巴赫美捷耶夫是俄国驻美国的惟一的代表。
    1919年6 月12日,美国警察袭击了苏俄代办处,没收了办事处的全部文件,宣
布马尔縢斯等人因从事“颠覆美国”而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拘禁。美国参议院司法委
员会多次对马尔縢斯的活动进行审查,但毫无结果,因为不能证实马尔股斯本人和
他的工作人员犯有违反美国法律的范畴。然而,1920年12月15日,美国劳工部长威
尔逊坚持说,尽管马尔縢斯本人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但作为苏维埃俄国的代表,依
然要加以扣押和驱逐。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人民委员会决定召回马尔
縢斯,1921年1 月22日,马尔縢斯奉命回国,苏俄驻美代表处随即关闭。
    1919年1 月18日,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会议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一
共有32个国家参加,作为参战国重要一方的俄国却没有被邀请。这其中的原因是两
方面的,一、俄国的政权已经易手,即非沙皇政府,也非临时政府,而是西方国家
都视为瘟疫的苏维埃政权。二、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是这次和会的导演和主
角,两国的怨结刚刚打上,因此怎么能邀请列宁的政府呢。会议一开幕,主持人威
尔逊总统就提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全面讨论同俄国的关系问题”,“会议
所面临的任务是,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帝国主义作斗争”。
    因此,国际联盟从一开始就把苏俄作为一个大问题摆在桌面上了,因为社会主
义的苏俄是所有到会者的敌人。列宁则看不上威尔逊和他极力鼓吹的国际联盟,他
称列强们在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是“一群大狗和小狗在抢肉骨头”,国际联盟就
是“疯狗联盟”,“一群你抢我夺的强盗的联盟”。列宁说:“这臭名远扬的联盟,
原来是个肥皂泡,马上就破灭了,因为它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的。”
列宁还说:“盟约一旦正式公布,布尔什维克主义死敌就背弃了它!在盟约一开始
生效的时候,少数最富有的国家克列孟梭、劳合一乔治、奥兰多、威尔逊这‘四巨
头’,又坐下来磋商建立新关系了!盟约这架机器一开动,就完全垮了!”
    苏维埃政府外交部长齐切林于同年10月24日起草了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照会书,
这份文件直截了当地称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联合统治世界的工具。照会宣称:“我
们必须同威尔逊总统交涉阿尔汉格斯克的进攻和西伯利亚的入侵的事件。……当时
正在指挥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之政策的威尔逊总统,实际上不就是这两次事件的制造
者吗?……如果这样,那么这个美国资产阶级政府所起草的成立国联的建议,实际
上将以新的锁链束缚人民,一个新的国际托拉斯将被组成,以剥削工人阶级和压迫
弱小民族,难道是不可能的吗?”
    1921年10月28日,苏维埃政权向英、法、意、日、美等5 国递交了照会,表示
苏俄政府“愿意承认1914年以前沙皇政府所欠各国政府及其国民的外债,但必须给
予苏俄政府优惠的条件,以保证它有力量偿还所欠债务。”这些条件是立即召开国
际会议,各国政府与苏俄政府缔结和平条约,并且宣布承认苏维埃政权。这一建议
在帝国主义国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苏维埃政权在抗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
乱中的重大胜利震惊了曾经想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的西方国家,在军事进攻
和武力颠覆都无法奏效的前提下,西方国家感到必须与苏维埃政权坐下谈判了。特
别是从1921年初开始,苏维埃政权被迫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采用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和资本刺激经济恢复的新经济政策后,西方国家认为苏维埃政权的政治方
向发生了巨变。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马上表示赞同苏俄政府的建议,美国和法国则
表示反对。
    1922年1 月7 日,意大利首相博诺米代表协约国正式邀请苏俄政府派代表团到
热那亚参加国际会议。苏俄政府认为这是苏维埃政权自建立以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
的外交封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苏俄政府与西方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一个重大突
破,也是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次国际会议上,西方国家
将对苏俄政府施加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压力。l 月8 日,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
回电意大利外交部,表示苏俄政府接受邀请,并将立即组成代表团赴热那亚。列宁
担任了代表团团长职务,副团长是有着充分的外交经历和政治斗争经验的外交人民
委员齐切林。列宁因工作繁忙未能亲自参加会议,但是他为苏俄政府代表团制定的
机动灵活又不失原则的行动规则,即代表团成员“不是以共产党人的身份,而是以
商人的身份去热那亚”,他强调要善于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分化敌人,用和
平主义瓦解西方国家结成的反苏阵营,要“做有利于我们的生意”。“如果我们那
里对话很识时务,不过分固执,那就通过热那亚会议达到这一点,如果他们固执到
底用p 就绕过热那亚会议。”1922年4 月10日至5 月19日,国际会议在意大利热那
亚的圣乔治宫举行,除苏俄政府代表团外,参加会议有28个国家的代表,美国派观
察员列席会议。西方国家要求苏俄政府偿还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所欠全部外债180 
亿卢布,归还被没收的外国人的企业和财产,要求苏俄政府取消外贸垄断,并且将
国家财政交由协约国管理。齐切林曾针锋相对提出了反赔偿要求,要求西方国家赔
偿因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俄所造成的390 .4497亿金卢布的巨额损失,并且主动
地提出各国普遍裁减军队和军备以抵制新的战争威胁。齐切林强调俄国是欧洲的大
国,资源和劳动力丰富,苏俄政府愿意向世界各国开放森林、煤炭的开采权,愿意
利用外国技术和资金用于发展国民经济。他同时强调:“在当前这个历史时代,衰
老的社会制度和新生的社会制度并存是可能的,体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所有制之间
的经济合作,对于世界经济复兴是绝对必要的。”苏俄政府的和平建议和裁军建议
遭到了法国和英国代表的反对。协约国抛出早已准备好的《复兴欧洲和俄国经济备
忘录》,备忘录中要求苏俄政府偿还的各处债务达184 .96亿卢布,要求苏俄政府
立即偿还被没收的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和财产。协约国限定苏俄代表团在4 月20日前
做出答复。
    4 月20日,苏俄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齐切林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再次重申只有在
协约国承认苏俄政府并且向苏俄提供足够的财政援助的前提条件下,苏俄政府才可
能承担债务和偿还外国资本家的财产。
    5 月19日热那亚会议不欢而散,在闭幕式上,英国首相劳合一乔治把会议无果
而终的责任全部推到苏俄代表团身上。齐切林立即做了回应,他说:“英国首相冲
着我说,邻人借给我钱,我必须偿还给他。好!为息事宁人计,在这种特定情况下
我同意这么办。可是我应当补充一点,若是这个邻居闯进我的房子,打死了我的孩
子,捣毁了我的家具而且把房子一把火烧了。我想,他至少得先赔偿我的损失才是
讲道理吧?”
    持续40天的热那亚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是一场外交
上的胜利,在正式会议及各种场合,苏俄代表团广泛地宣传了苏维埃政权的新经济
政策,向世界表达了俄国人民和苏俄政府渴望和平发展的愿望,同时利用西方国家
的矛盾,达到了分化和利用的目的。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被迫签订了“屈辱”的赔款和放弃殖民地的条约,使得它与协约国之间存在着较大
的矛盾。德国迫切希望打开外交上的被动局面,为恢复经济迫切需要苏俄的原料和
市场。早在热那亚会议召开之前,苏俄代表团途经柏林时,就已经与德国政府代表
进行了会晤。热那亚会议期间,两国代表再度进行了多次秘密接触,协约国代表的
不合作的态度和利己主义的作法扩大了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苏俄代表团在一
些重大问题上对德国也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4 月16日,苏俄代表团副团长、外交
人民委员齐切夫和德国外交部长拉特瑙在热那亚郊外的拉巴洛签订了《俄罗斯苏维
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德国协定》(简称《拉巴洛协定》),协定的主要内容包
括双方彼此放弃对军费支出以及在战争期间给各自国民造成的一切损失的赔偿。双
方彼此放弃偿还战俘费用的要求,德国放弃它因在俄国的公私财产被苏维埃政权收
归国有而提要的赔还要求,条件是苏俄不得满足其他国家类似的要求。协定宣布两
国间的外交和领事关系立即恢复,两国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发展彼此的贸易和经济
关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