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风暴之迷

第86章


它表明德国放弃了布列斯特和约的全部条款,而苏俄放弃了凡尔赛条约第 116
条应从德国获得的赔款。这是苏维埃政权充分利用帝国主义战胜国——协约国和战
败国——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取得资本主义大国承认而签订的第
一个条约,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反苏联盟,创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的先例。
    美国政府对苏俄采取了敌视和打杀的态度,但是在美国国内也有相当一批人喊
出了“不干涉苏俄”口号。就在美国政府下令对苏俄实现经济封锁的时候,一个美
国人、23岁的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于1921年8 月带着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来
到了赤色俄国。列宁亲自起草了给在美国的外交代表马尔腾斯的电报,询问“我们
从叶卡捷琳堡电报局的来电中得知,一个年轻的美国人要船运粮食解决乌拉尔地区
的饥荒问题,是否属实”。马尔腾斯立即回电,回答是肯定的。
    列宁亲自接见了这位大胆而可爱的美国青年人,列宁建议说:“你为什么不买
下来开采阿拉帕耶夫斯克石棉矿的特许权呢?”10月28日,第一份给予美国人以特
许权的合同在苏联外交部正式签署。哈默索性把他在美国的全部企业和产业变卖,
举家迁到苏联,在这里投资建厂、经商置业。哈默的行动触犯了美国政府的戒律,
从此哈默头上戴上一顶红帽子,中央情报局连续几个月对他进行了调查,但是这不
影响他生意和声望。到了60年代中期,哈默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变成了苏
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之间的秘密信使,在促成美苏关系缓和方
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过苏俄政府的努力,苏俄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的进展。
    1921年2 月,苏维埃俄国相继与伊朗、阿富汗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3 月23日,英国首相劳合一乔治宣布承认苏俄政权。
    1921年3 月,苏维埃俄国与土耳其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11月,苏俄与蒙古建立外交关系。
    1921年12月,苏俄和意大利签订贸易协定。
    1922年苏维埃政府同挪威、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贸易协定。
    1924年,西方国家同苏联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几个国家的联合绞杀非
但没有使红色俄国屈服,反而加速它的壮大和发展。西方纷纷向苏联露出笑脸,频
频摇动橄榄枝,惟恐落在后面。因此,这一年被新闻界称为“承认苏联年”。
    1924年,苏联的《消息报》刊登了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的一幅漫画,形
象地描写了一些国家在外交上上承认苏联的情景:外交人民委员齐切林的会客室,
人民委员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手持步枪、精神抖擞的苏联士兵。在门外,许多国家
的外交官因为第一个进入办公室而挤成一团,每人手里都高高都拿着一份在外交上
承认苏联的文件。卫兵一面让西方外交官们进入齐切林的办公室,一面把他们的文
件通通插在刺刀上。在不远的街角处,身着星条旗花衬衫的山姆大叔探头探脑地向
这边望着,脸上露出了羡慕和怨恨的复杂表情。
    在“承认苏联年”,美国却一直坚持强硬态度,拒绝与苏联进行正式的交往。
声称只要俄国不恢复私有制,美国政府就永远拒绝谈判。苏联外交部长齐切林针锋
相对地说:‘华盛顿应该懂得,——而且懂得越早越好,——在俄国,苏维埃政权
已经完全确立,俄国现行政体发生任何改变的可能性完全排除。”12月18日,美国
国务卿休斯公开发表一篇讲话,认为苏联是一个充满邪恶的国家,苏联政府一心想
要在美国策动革命,以毁灭美国人民的自由和民主生活。齐切林回击认为休斯的这
篇讲话“恨不得把苏维埃制度摧毁和消灭。在反对殖民地人民、在直接或间接反对
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中,美国政府始终是世界反动势力与世界帝国主义的主要力量”。
             五、战时同盟兄弟情
    美苏关系相互对立,彼此间保持了长达16年的敌对关系。美国执迷不悟的本意
是孤立、打击和削弱苏联,使其在千般压力下顺从美国的要求。然而,美国领导人
发现,经过16年的成长,苏联这个“乳口小儿”已成壮年。经过苏联的有效的外交
活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或者在政治上承认了苏联的存
在,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以强硬态度对付苏联的美国反倒变成了孤独的牧羊人。美
国更为担心的是,德国的法西斯势力正在上升,欧洲战争近在飓尺。如果斯大林的
苏联与希特勒的德国携起手来,“红祸”加上“黑祸”,那么世界将永无宁日。而
且,以苏联2240万平方公里的幅员、2 亿人口之众,这里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这
对于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的美国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对此,美国新总统罗斯福是
最明白不过的了。
    终于,美国也向苏联投去了深情的一瞥。
    1933年 1月,美国 45 个州 268所学校,800 名教授、教师联名写信给富兰克
林·罗斯福总统,强烈要求美国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4 月份,罗斯福又收到来自
马塞诸萨州673000名选民签名的请愿书,一份在329 位美国知名人士中征询意见的
调查报告,国务院远东司的一份备忘录、一些重要报刊的社论以及美国退伍军人团
在华盛顿组成的群众大会上表达的观点,这些材料说明美国人普遍赞成承认苏联。
    但是,在美国国内也存在相当大的反对声音。美国的天主教会们认为“同一个
公然敌视上帝的政府、宗教的迫害者”建立友好关系是大错特错的。为消除国内的
反对情绪,罗斯福向人们表示,他一定寻求得到苏联的保证不在美国搞颠覆活动,
并就苏联拒付所欠的债款和苏联没收的美国公民的财产等问题寻求苏联做出让步。
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达成举行谈判的协议,就是一方提出,另一方也同意
如下想法,即:共同坐到谈判桌上,探讨双方能否就存在于两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
人民之间的种种问题,找出解解决的办法。仅此而已,别无其他。”
    1933年10月10日,同往常一样,上午9 时,罗斯福总统被男仆用一辆轻巧的没
有扶手的轮椅推到白宫的电梯上,下到一楼的椭圆形办公室,从容地坐到办公桌前
的椅子上。这一天,他的心情非常好,他准备做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罗斯福要给
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写信,由美国出面打破坚冰。他在信中对“百余年
来有着对双方有利的、幸福的友好传统的”的两大民族之间没有正常关系表示遗憾。
他建议举行苏美谈判。足足过了7 天,这是漫长等待的一周,苏联领导人和苏联政
府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7 天以后的10月 I7 日加里宁的复信附和:“美苏
两国之间没有正常的关系,不仅影响到我们两国的利益,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际形
势,增加了不安的因素,使巩固普遍和平的过程日趋复杂,鼓励了破坏普遍和平的
势力”,他表示苏联政府接受美国的建议。
    10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召见了一直被拒之门外的苏联驻美国首席代表鲍里斯·
斯克维尔斯基。当斯克维斯基的车子开到白宫后门时,国务院官员威廉·布利特早
已等候在门口了。当宾主坐下来之后,布利特对斯克维尔斯基说:“我带有一份未
经签署的文件。这份文件可以作为请贵国派遣代表来此讨论我们两国关系的邀请书。
我们希望你能用最机要的密码把这份文件的内容电告贵国,并了解它是否能为贵国
人民所接受。如果能接受……我们的总统就将在上面签字。……如果不能接受,那
么,你能否保证永远不把它公诸于世,……保证把事情的始末加以保密?”斯克维
尔斯基向布利特保证照办,然后他提出了关键问题:“这是不是意味着对苏联的承
认?”布利特回避正面答复,他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请贵国代表同美国总统
坐在一起,你还能有比这更高的期待吗?”
    1933年回五月9 日,以外交人民委员马克西姆·李维诺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抵
达华盛顿。李维诺夫是位老练的外交家,能讲一口极其流利的英语,人们称有“下
水不湿衣”的本领。
    11月10日上午10时,李维诺夫作为客人来到了白宫,罗斯福总统笑容可掬欢迎
他。会谈持续了一小时,李维诺夫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多年以后,李维诺
夫在回忆录中认为罗斯福的语言“交织着幽默、诚恳、明朗和友好”。罗斯福还邀
请李维诺夫于当天晚上9 点钟到他家做客,并且告诉他这次会面完全是“私人的”
和“朋友式的”,他还告诉李维诺夫,在他的家里,李维诺夫是看不到他的谈判对
手美国国务卿赫尔等人,李维诺夫露出了由衷的微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