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关于郑联和郑彩与郑芝龙的血缘关系,见郑喜文:《明郑史事五则》[63],《台北文物》,10,1(1961
年 3 月),第 81—84 页。
① 关于很受称许的“三征长江”的日期和情况很难确定。这里根据的是李学智的推论和考证,见他的《重
考李振华先生〈明末海师三征长江考〉》[322],《大陆杂志》,7,11(1953 年 12 月 15 日),第 7 — 8 页,
和 7,12(1953 年 12 月 30 日),第 21—27 页,附有《文献丛编》的补充证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
馆编(北平,1930-1937 年;台北 1964 年重印),Ⅰ,第 426—428 页。
① 石万寿:《论郑成功北伐以前的兵镇》[471],第 7 页。
这些汇编以其宏大的规模著称于世,它们反映出的永乐气派多于学术上
的成就。②在永乐朝以后,有一些对明朝历史十分重要的作品继续了庞大的官
修汇编的传统,如 1456 年和 1461 年的官修地理学,1503 年和 1587 年的《大
明会典》,和 1530 年的《大明集礼》。所有后来这些作品都是在司礼监的监
督下刻印的。刻板保存在司礼监为此而设的称为经厂的仓库。因此,属于司
礼监刻印的书称为经厂本。③经厂本是大开本,字体大,纸质洁白厚实,印刷
考究。它们为清朝的“殿本”和不少朝鲜本中文书提供了样板。
明代在历史著述上最突出的进步,是对历史资料采取批判的态度。明朝
的前半期,朱熹的理学派在思想中占统治地位。这一派对历史著述的影响是,
它教人按照朱熹的《通鉴纲目》所传述的那样去接受传统及其价值,而不鼓
励对历史记载的确实性与可靠性提出问题。
在 16 世纪中叶以前,历史作者通常不去对各种历史文献和来源可疑的记
事甚至流言加以甄别。他们更不愿过问官方档案的可靠性。这种态度在正式
著作、杂著和历史注释中都很明显。像刻于 1459—1566 年间的郑晓(1499
—1566 年)的《吾学编》(2.1.1)或刻于 1574 年的薛应旂(生于 1500 年)
的《宪章录》( 2. 3. 1)就仍然按这种方式编纂,即部分基于官方文献资
料,部分基于传闻或可靠性不同的记述。①例如,《吾学编》第十一章论述建
文皇帝的死,作者写道,据说建文皇帝在他的南京宫殿中被烧死,但又把他
逃往四川、云南和广西,以及他后来再度出现的故事当成可能的事实加以补
充。①在这类著作里,有时在官方档案中找不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可能混杂在无
法证实的故事传说中。
到 16 世纪初,历史学家在他们的著述中开始逐渐采用陈白沙和稍后的王
守仁的新方法,他们愈来愈多地知道了文献资料和故事传说的根本区别,同
时他们也认识到文献资料未必总是提供真实的信息,而各种故事传说也可能
包含一些真实性。向新方法过渡的最早的代表之一是祝允明(1461—1527
年),他是一位反对朱熹学派的非正统思想家。他的各种杂记集(如 4.5.8)
把有价值的信息与无法证实的传说结合在一起;但他 1499 年刊行的苏州杰出
人物的传记集《苏材小纂》(3.5.1),基于墓志、履历和其他的文献资料,
被看成是可信的著作而受到赏识。在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祝子罪知录》中,
他对历史人物提出的见解往往与传统的看法大相径庭。据说他的著作对于李
贽的《藏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①
但明代历史著述的这个新趋向,在王世贞(1526—1590 年)这样的作家
② 郑成功手下获得爵位和文武官职的人的详尽名单,见赖永祥:《明郑藩下官爵表》[303],《台湾研究》,
1(1956 年),第 79—101 页,和 2(1957 年),第 47—78 页。
③ 关于郑成功接受永历帝一系列爵位的日期,主要资料说法不一。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见朱希祖:《郑
延平王受明官爵考》[96],第 87—112 页。
① 关于这一点和下面提到的见解,见廖汉臣;《延平王北伐考评》[341],《台湾文献》,15,2(1964 年 6
月),第 47—74 页。
① 关于张名振的死期,廖汉臣的有所根据的猜测[见他的《鲁王抗清与二张之武功》[340],《台湾文献》,
11,1(1960 年 3 月),第 102 页],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的《明清史料》[118](北平,1930 年)
第一编第 4 卷第 576 叶有明确的证实,即在 1 月 12 日至 25 日之间的某个时候。
① 李振华:《张苍水传》[312](台北,1967 年);石源道博:《张煌言之江南江北经略》[275],《台湾风
物》,5,11—12(1955 年),第 7—53 页。
的著作中才有了充分的表现,他也来自苏州地区。不像明代早期的作家,王
世贞有机会接近实录,他 1590 年刊行的《弇山堂别集》( 2. 2. 6 )和 1614
年刊行的《弇州史料》( 2. 2.8)中发表的各种历史论文,就主要根据这些
实录。他的论文《史乘考误》,清楚地显示出他对各种资料的相对价值和需
要选择与批判性评价的理解。例如,他在这篇论文的前言中说:
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录。六科取故奏,部
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
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无所避而不欲书。即书,故无当也。史失求诸野
乎?然而野史之弊三。一曰挟郄而多诬,其著人非能称公平贤者,寄雌黄于睚眦,若《双溪杂
记》、《琐缀录》之类是也。二曰轻听而多舛,其人生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而遂述
之,若《枝山野记》、《翦胜野闻》之类是也。三曰好怪而多诞,或创为幽异可愕以媚其人之
好,不覈而遂书之,若《客坐新闻》、《庚巳编》之类是也。无已,求之家乘铭状乎?此谀枯
骨谒金言耳。虽然,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
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臾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在这篇文章里,王世贞把他对历史著作不加选择地引用其他著作的一般
批评具体化了。在 1594 年刊行的《国朝献征录》(3.1.2)中也看到对原始
文献资料的很大重视,此书是焦竑(1541—1620 年,①编的一部由墓志铭、
纪念碑和明代杰出人物的讣告组成的庞大的传记性汇编。
焦竑大为称赞的李贽(1527—1602 年)是明代最独特的非正统历史著作
家。①他的刊行于 1599 年的《藏书》,是一部上起周代下至元代的杰出人物
分类传记集,在这部著作里,李贽用全新的标准和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藏
书》的《世纪列传总目前论》一开始就说:“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
非人也,亦无定论。”①照李贽的话,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所持的意见和判断
差异很大。他说,如果孔子复活,他的观点将与他在 2000 年前发表的观点很
不相同。这些看法还不足以作为依据把李贽归入反儒家一流,但它们清楚地
表明他反对朱熹学派所创立的官方的正统理学,照后者看来,孔子一旦作出
判断(不论真是他作出的或据说是他作出的),就必定是一切时代的唯一准
绳。
在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朱熹在他的《通鉴纲目》中立下一个榜
样,在明朝至少受到官方无可争议的高度尊重。①李贽坚持他的基本观点,对
不少历史人物的评价必然与正统的评价相矛盾。例如,李贽尊秦始皇这个直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儒家历史编纂学深恶痛绝的人为“千古一帝”。②他的《藏
书》只涉及明以前时期,但三年后,在 1602 年《续藏书》( 3. 3. 15)刊
① 7个州,3 个县和 32 个地区。这个数字是从各种资料推算出来的,大于通常所引用的张煌言《北征得失
纪略》[34]中的记载,见《张苍水诗文集》(1659 年;重印,《台湾文献丛刊》,142,卷 1,1967 年),
第 3 — 4 页。
① 确定郑成功在台湾登陆的准确日期,一直是个问题。关于结论性的研究,见陈国强:《郑成功收复台湾
的时间问题》[54],《厦门大学学报》,1(1962 年 4 月),第 158—164 页;田大熊:《国姓爷的登陆台
湾》[512],石万寿译,《台北文献》,44(1978 年 6 月),第 111—121 页(最初发表于 1938 年)。
① C.E.S.〔弗雷德里克?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第1卷的中译本《剑桥中国史》以秦汉时代为第1卷,是由于秦汉以前时代近年出土文物多,有些资料还未得到利用,成书条件还不够成熟。本书征引文献广泛,并重视文献的辨伪和考订工作。有关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佛教的传入、民间宗教、佛道二教的关系等方面论述更详。本书充分利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5章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况写一部6卷本的著作。从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大,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发展反映在《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计划出15卷,但仍将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学和工艺学的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地方史的全部宝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2章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作者:Dr.Jean-PierreSean译者:新垣平以倚天屠龙记作为参考而写出来的爆笑历史 作者:所写的《剑桥版倚天屠龙史》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
- 曹操完全没有想到会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抵抗,只好自己一把火烧了战船,退回北方。从此,南北划江而治,东汉帝国也分裂为三个独立王国:魏、蜀、吴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 有理由认为,未来的世界舞台,将是三大文明唱主角。哪三大文明?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是这样吗?是。请看世界地图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章
- 中国帮会史
- 文案 中国之有帮会,已经有三百年悠久的历史了,可是没有相当的机会把它露布出来,因为过去满清政府是把帮会当做仇敌的,干脆说,帮会也确是它的仇敌,因为帮会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反清复明 本书作者刘联珂先生,本身就是帮会中的一个“同志,他对于帮会的一切,知道得太多。刘联柯加入帮会、追随“洪门”诸大哥三十余年后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