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第141章


他还要从此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
② [653]《元史》,卷 138,第 3335 页。
③ [653]《元史》,卷 38,第 830 页。
① [620]宋褧:《燕石集》,卷 8,13—15 页;[653]《元史》,卷 143,3420—3421 页。
 
和其他外族语言,尽管这一措施不久就取消了。他规定官僚机构中许多领导
职位只能由蒙古人、色目人充当。与其说是伯颜本人,倒不如说是那些头脑
发热的地方官,下令没收所有铁制农具,并严禁演出汉人传统戏剧和说书。
人们普遍相信,这位丞相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括所有未婚的童男女,并诛
杀五大姓(译者按:张、王、刘、李、赵)汉人。这虽不是伯颜实际上执行
了的政策,但的确反映了那个时代民众的心理,反映了他的政策在汉人中引
起的恐惧。
伯颜引起精英阶层强烈不满的实际措施之一,是他在 1335 年取消了科举
考试。这实际上影响了各族考生:汉人、南人、蒙古人和其他外族人。这不
但使受过教育的汉人,也使住在汉地各省的、与怯薛或在京城有影响的人沾
不上边的年轻的蒙古人与其他外族人在事业上的希望化成了泡影,他们的生
活和精力大多都已集中在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上了。既然如此,有什么理由取
消这一制度而引起他们的反对呢?
这里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取消科举的谕旨没有大胆地说出一个理由。
以后问起来,伯颜也未能给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但他主意已定,1336 年和 1339
年都没有举行科举考试。
反对科举的人当中最能言善辩的不是伯颜,而是阿儿浑部人彻里帖木
儿。他年轻时也跟伯颜一样当过怯薛,后来事业成功,当上高级行政长官与
军事将领。彻里帖木儿并不极端,他有学识、有能力,在赈济方面尤有经验。
关于科举,使他困扰的是财政问题。他曾目睹行省在乡试时动用驿传和紧缺
的财政资源。他还要求将提供给学校贡士的庄田租转供怯薛歹衣食之用。①
但问题要复杂得多,绝不仅仅是个开源节流的问题。忽必烈从未举行科
举考试。自从 1315 年实行科举以来,新登科的进士开始受到一定优待,不必
在政府低级职位上与那些年轻的书记、通事们不公平地竞争,他们有(或被
认为有)更好的继续晋升的机会。有了进士头衔,就是对怯薛优越性形成威
胁的开始。但是进士头衔并不保证有行政才能,这是伯颜和其他很多人所目
睹的。取消科举则是强调贵族世袭特权并显示实际经验重要的一种方式。在
准备入仕时,虽然不排斥学习儒家经典,但已被降至次要的地位。
改革不过如此。根据贵族习惯,伯颜升为大丞相之后即开始积攒个人巨
额的财富。对伯颜持否定态度的汉文文献有谨慎而详细的记载。他占有头等
投下分地,同时兼管许多中央、皇宫的机构和卫军,以及世掌斡脱。1338 年
为伯颜祝寿的官员们拥塞了街道,以致一位年老的汉人官员几乎被踩死。②
大丞相通过京城街道时,由诸卫队精兵充当导从,盛大而威武,相比之下,
皇帝的仪卫要寥落得多了。或许可以说,伯颜起码在表面上达到了他政治上
的目标,但他也开始自满与腐化。
然而他的地位仍不牢固。伯颜很快地就发现在贵族的更上一层还有敌
人。他杀掉了四个具有皇族血统的对手。其中之一名叫彻彻秃(郯王),在
蒙古草原指挥军队。他于 1338 年被捕,送至大都,在东城门外被公开处死。
这被认为是极为不义的行为。彻彻秃在京城享有广泛威信,在南方儒士当中
的地位也不低,因为他有段时间曾在自己府邸任用一名南方学者,并十分尊
① [653]《元史》,卷 142,第 3403—3406 页。
② [648]杨瑀(1285—1361 年):《山居新话》,17a。该书被傅海波译成了德文,见[115]《杨瑀》。
 
重这位学者的建议。①
在汉地各省社会的底层,不祥的动乱引起了伯颜的注意。河南、广东、
江西几次爆发小规模平民起义,虽然不久就被镇压了下去,但伯颜很快怀疑
他们背后有更大的阴谋。1339 年底,一个名叫范孟的不得意的汉人书吏杀死
了一批官吏,占据河南首府汴梁。虽然马上他被捕处死,但伯颜坚持认为这
一事件后面有一场更大的汉人阴谋,他下令进行最严格的调查,并要求检举
每一个哪怕是稍有牵连的人,他还对占据敏感的政府职务的汉人进行了一场
普遍的清洗。
这做得太过分了。树敌过多,伯颜的丞相也就做到了头。把伯颜赶下台
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侄子脱脱,伯颜曾给予种种优待的年轻人。1340
年 3 月,在一场精心安排的突然事变中,伯颜所有的职位一下子都被革除,
首先黜往河南,又徙南方边地,4 月他死于被放逐的路途中。
① [657]危素(1303—1372 年):《危太朴集》,卷 8,8a—9b。
 
脱脱及其对抗势力,1340—1355 年
驱逐伯颜的事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蒙古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反叛,
他们比老一代更适应中国社会。随着伯颜的消失,重现忽必烈时代的努力作
为一种政治理想已经消亡,政治冲突转移到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战场上。
脱脱约 26 岁,脱颖而出成为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被描绘成一名
高大强壮、武艺出众的弓箭手。他当过 10 年怯薛,曾在内廷担任要职,对幕
后阴谋活动很内行。从他的南方汉人家庭教师吴直方那里,他也受过儒学训
练。
脱脱后来两次任右丞相,一次从 1340 年至 1344 年,另一次从 1349 年至
1355 年。事实表明,在中央一级,晚元政治史发展有一定的周期循环,呈现
出不同的行政管理集团相互接替的现象,各自采用一套不同的指导思想,平
均周期约五年。自伯颜 1333 年至 1340 年当政之后,接下来的脱脱,任期为
1340 年至 1344 年。从 1344 年至 1349 年这段时间内,主要是别儿怯不花当
政,然后脱脱又重掌朝政,时间为 1349 年至 1355 年。1355 年以后,这种节
奏中断,那时元朝已开始土崩瓦解,内外交困的中央政府已不再能有效地对
国家进行政治统治,但即使在朝廷已不再直接管理的那些地区,元朝还是被
看作是正统的,还是人们效忠的中心。
乍看起来,这些关于对伯颜之后的政府的研究似乎对理解元朝的即将崩
溃没有关系,因为这些当政人物没有一位缺乏主见或精力,全都愿意解决重
大问题,拯救危机,作出改革。伯颜倒台以后的当权人物个个精力旺盛,有
眼光,有能力,不气馁,也不倒退。脱脱执政时在政治上力争中央集权,而
别儿怯不花时期则相反,尽可能给地方以权力,发挥地方上的主动性。元朝
崩溃的责任由谁来负似乎极成问题:到底是当政者个人还是制度的缺陷,抑
或中国的危机过于严重,以致政府根本不可能控制。
脱脱的首任期肯定显示出了一种新的生机。年轻的首脑人物迅速表现出
他的统治与伯颜完全不同。新年号的制定就是为表明这一点。伯颜实行的清
洗被制止了,那些伯颜规定汉人不能充任的职位又对他们开放了。许多名儒
曾自愿引退或被放逐,现在又返回京城。科举恢复。伯颜的旧部下被解职。
伯颜解职之后仅仅一个月就死于放逐的途中。
在为中央政府指出一个新的正确方向上,脱脱显示了某些早期迹象。他
带头尽力修建一条从大海经大都到山西(译者注:应为西山)山下的海运之
路,由于技术原因没有成功;①此后的又一项规划——筹款修撰长期未完的
辽、金、宋正史,以大功告成。②
这个政府也使皇帝妥欢贴睦尔得以以新的面目出现。现在他 19 岁,在策
划反伯颜的事变中起了次要的作用。1340 年 7 月年轻的皇帝对其已故的叔叔
图帖睦尔进行了谴责,撤掉了他在太庙中的牌位,将皇太后卜答失里(即他
的婶婶)逐出流放,将堂弟,也就是预定的接班人燕帖古思也安排流放,接
下来的暗杀也有可能是他安排的。他将自己尚是婴孩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交
给脱脱家抚养。现在这位统治者亲自主持国家的祭孔典礼,聆听儒家经典的
讲解,举行国宴。
①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79—80 页。
② 关于三史的修撰,见[46]陈学霖:《元代官修史学:辽、金、宋三史的修撰》。
 
在全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地方性的起义之后,皇帝于 1344 年 6 月接受了
脱脱不寻常的辞职请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