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股市路

第3章


所以我马上就改变策略,把鸡蛋分散到尽可能多的篮子里面,从一个极
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我的一万多元钱买了9只股票,以至于我每天都必须把股票代码和数量写在卡片上,否则我根本记不住自己究竟买的是些什么东西。
做长线是错误的,令我损失惨重。这是我总结的第二条教训。所以我决定做短线。
那个时候,深圳股市的股票是5分钱一个价位,上海股市的股票是1分钱一个价位。也就是说,上海股票的价格可以是10.01元,10.02元......而深圳方面却
只能是10.00元,10.05元,10.10元......这样显示。而且,上海是实行"T+0"交易,当天可以任意买卖多次,而深圳实行的是"T+1"交易,就和现在是一样
的。
所以我把战场转移到了上海股市。
当时这两个股市就在相互竞争。深圳股市总是摆出"投资,绩优"的高贵血统嘲笑上海投机气氛太浓;而上海股市就用题材和概念来吸引股民,一会儿炒"东亚
运动会题材",一会儿炒"领袖家乡概念"。
在牛市和多头市场,各方面的主力都会高举"价值发现,绩优成长,投资"的大旗,这样出师有道,容易得到各方面资金的支持。就像战争,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而在熊市和空头市场,大主力大资金都偃旗息鼓,只有游资和小主力难耐寂寞,需要不断制造出各种概念和题材来吸引热钱进行局部战斗。好比一个
社会,政策好治安好(牛市),大家都会走正道;而政策和治安糟糕(熊市),骗子小偷强盗就层出不穷。
深圳股市要在熊市里讲投资,就好比乱世里做良民,自然敌不过上海股市在熊市里玩投机了。于是全国大量热钱都跑到了上海市场。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
1996年牛市来临,深圳股市的"投资,绩优"才得以扬眉吐气,大大超过上海股市!
我接触到的第一个题材,就是"申奥"概念。1993年中国第一次"申奥",题材难得,概念独特,庄家们自然磨刀霍霍。
我手持9只股票,天天在交易大厅里做"T+0"追涨杀跌,看着股票一跌就卖一涨就买,一天买卖十几二十次简直不在话下,常常把自己弄到头晕脑胀,双眼发
直。
中国"申奥"失败,"申奥"概念自然也是昙花一现。几个回合下来,我的钱又少了一截,把鸡蛋分散到尽可能多的篮子里面的短线战术再次宣告失败。
那个时候,我根本不懂股票价格是以趋势方式运动的。一轮趋势一旦形成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原有趋势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我根本不懂看大势,
无论是大盘的趋势还是个股的趋势我都一窍不通。
我再次调整战术,把股票持有数量减少到5只以内,短线操作依旧。每天来到交易大厅,看着那些平凡却暗藏杀机的数字在眼前跳来跳去,我就倍感快乐和兴
奋。
那一段时间,股市上最吸引人的就是开中国股市收购概念之先河的"宝延"收购大战。深宝安登陆上海滩收购延中实业,延中的股价从最低迷的8.9元炒到16元
然后继续被炒到42元。一时间沪股风起云涌,真空、小飞乐、爱使、申华、兴业等老八股、被收购概念热闹非凡。股评人士找到新的写点,号召"抛开大盘炒
个股!"。但是深股却平静如水,收购方深宝安的股价无动于衷,一直在19元价位窄幅波动,让抛开大盘炒个股想投机占便宜的股民连呼上当。
我在18元的价位买进延中股票,然后很快在21元附近卖出,每股赚了3块钱,高兴得如同过节!但是没过多久,延中的股价就涨到30元,我没胆量再追上去,
只好眼睁睁看着它继续飞上40元,和我半年股市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机会擦肩而过!
但是我没有多少后悔,也不生气。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和大盘(个股)生气。倒不是我觉悟高,而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股市上是只菜鸟,所以从
不敢和大盘(个股)论理。做错了,亏大了,我总往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来不敢责怪市场。当时我并不知道有"市场总是对的。"这一说法,我只是没有自信
心,毫无底气,非常心虚。
"宝延"收购题材结束后,延中的股价就开始踏上回归之路,没过多久价格就"4折"出售,跌到了15元。沪深大盘如同泄气的皮球,缓缓下沉。
股评们开始拼命给大盘找一个下跌的理由:不是我们预测失灵,而是新股发行得太多太快!既然大家对波浪都厌倦了,就说说时间周期、神奇数字和支撑位
的关系。
我沉浸在对每天股价波动的追逐中。但是无数次操作的失败,让我开始对波浪理论产生了怀疑,所以当专家们搬出新玩意来故弄玄虚,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
热情。
报刊杂志上最著名的股评和特约博士还在争论:"二浪?C浪?",有一天我突然省悟,无论是二浪还是C浪,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下跌!分歧只是下跌幅度的长
短而已。既然结局注定是一样的,还有什么必要为多跌几个点少跌几个点争论不休呢?
这次省悟让我第一次模模糊糊感觉到了股市中趋势的存在和执着于预测具体点位的可笑。
但是这次省悟似乎来得太晚了一点,因为我破产了。
不理会基本大势,持续不断频繁的短线操作,交易费用的蚕食,终于让我的一万多元钱所剩无几。我进入股市不过半年时间,两万元的本钱并没有象W叔叔那
样膨胀成十多万。刚好相反,我破产了,手中只剩下不到三千元。
那是1993年深秋的某一天。
这是我第一次在股市中破产。我太年轻了,不过是个刚刚才满23岁的黄毛丫头,生活中最大的挫折也只是失过一次恋而已。我的意思是,我根本体会不到生
活的艰辛和股市的残酷,哪怕是破产了,我也不知道造成我失败的真正原因。我只是认为是我自己的技术不行,所以失败了。
那几天的深圳股市爆出了"苏三山"假收购事件,一个普通散户利用几枚假公章制造出"北海正大置业收购苏三山股票"的假新闻在各大媒体上广而告之,致使
大量买盘疯狂追逐苏三山股票,令该股当日升幅达40%。
当晚深交所就避谣了。第二天"苏三山"股票大幅下跌,让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因为我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我避开了这次陷阱。否则按照我当时的"快枪"水平,我早就奋不顾身的跳进去了。
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跳不跳进去结果都是一样:破产。
那一段时间,我就忙着做一件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再进股市。我把自己工作一年来所有的存款(2000多元)取出来放进股市,集合起残余部队,也不过
5000元左右。
正好,我的一个姨妈听说我在炒股,她随便问了我几句股市的情况,禁不住我说"大行情就在眼前"的煽动,把一万元钱放在了我的手上。
我用最快速度把钱放进了股市。啊,我又有钱炒股了,这样的日子真美好!我兴高采烈。
今天我坐在电脑旁细细回想当年的情景,却是泪盈于睫。
现在每当我在金银岛上听到股民对我诉苦:"我入市三年,亏损近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请岛主帮我。"我总会很轻松的回答:"没关系,慢慢来,你的基础
可比我当年好多了啊。"
的确,象我这样在不透支的基础上半年就输个干净的人,实在少见。两厢对比,我甚至有点儿嫉妒他们了。
在我抱着15000元第二次进入股市后,深圳方面也开始实施"T+0"交易,我的主战场也随之再次转移到深圳股市。因为我第一次踏进股市就是买的深圳股票,
而破产却破在上海股市上,所以我在心理上对深圳股市有一种依赖感,对上海股市就避而远之了。
我自我总结破产的原因,觉得自己是输在技术不好上。怎么样来提高技术水平呢?波浪理论已经不灵了,看股评们计算时间周期、神奇数字,结果和数浪也
差不多,周期周而复始,数字神奇无限,预测正确的凤毛麟角,错误的却多如黄河沙数。
靠水晶球算命吃饭的人,最终逃不掉预测失灵的命运。用这样的预测来指导操作,我真的怕了。
股评们的预测是靠不住了,那各种指标又怎么样呢?指标是电脑计算出来的,不会受到情绪和人主观意志的干扰,根据指标来买卖肯定错不了!我对自己的
这个结论非常满意,马上花了两天时间把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逛了个遍,把能够买得到的所有关于股票技术指标的书全部买了下来研究。
我开始努力学习K线,KDJ,MACD,RSI......买了许多座标纸,每天手工画出大盘和自己手中个股的K线图: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
市场再一次和我开起了玩笑。
我把资金全部买了深圳股市的股票,但是深圳股市却非常不争气,庄家股评们费尽心思挖掘出"广东概念","海南概念",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同,深圳综合指
数一直在几十个点的范围内波动,拒绝上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