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做百万富翁

第10章


首富很少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前任英国首富威斯敏斯特公爵便对自己有个“最好的描述”:杂而不精,什么都懂点,什么也不精通。或许,这种杂家的职业姿态使得首富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财富本身。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避讳对文化和品位的轻视。澳大利亚的首富帕克·克里是一位与默多克齐名的传媒大亨,他坦然承认自己,“喜欢电影和体育,藐视艺术性的、高雅的东西。讨厌文学和美术,认为去悉尼歌剧院听场音乐会纯粹是活受罪。从不读书,因为从小就有阅读困难症,书房里放着的是大量的电影录像带。” 
    一定要为这些富豪寻找一个共同的精神特质的话,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财富与慈善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做给世人看的。 
    一半以上的首富是他们国家中最大的慈善捐赠人。比尔·盖茨已经宣布,将在身后将所有名下资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只为三个子女各留一千万美元。 
    有人曾经用马斯洛的生命需求理论解释富人们的慈善举动。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则认为,在中产阶级仍很落后的国家,都曾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盛行不择手段地通过赚钱牟取私利,这几乎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阶段。而成熟商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人们从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形而上的价值。一个国家如此,任何个人也不例外。 
    在韦伯那本结构并不严密、却影响极其巨大的著作中,他第一次揭示了“禁欲主义”新教伦理与商业精神的渊源关系,他论证了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毕生为积累财富而奋斗但他们对这笔财富的消费却不感兴趣。韦伯认为,那种源于达尔文宿命学说的生命观念,使得那些人勤俭、自律、诚信、清洁、对单纯娱乐非常厌恶,对劳动的热爱对应成为“上帝感召中的使命感”,他称之为“新教精神”,而这正是现代西方经济成功的精神起源。 
    韦伯的这些论述在这些首富身上得到了最生动和准确的体现。如果要用卡尔·马克思的话来表述,那么,这些首富则用一生实践了他的这句名言:“劳动是人的本质,真正的本质。”事实上,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和不可思议,而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则面临越来越急迫和严厉的拷问。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财富拥有者都被迫直面这样的困扰。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首富安德鲁·卡内基由一个纺织女工家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代钢铁大王,他在晚年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到了慈善和宗教事业之中,今天在美国各地,你到处可以看到卡内基捐献的图书馆、博物馆。与他同时代、一手打造了华尔街的美国金融家J·P·摩根在晚年大量购买艺术品用于捐赠,死后仅留下数千万美元,当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数字后说,“摩根都算不上是一个富人。”而洛克菲勒,在商场上是一个小气、冷酷无情的人,却在晚年,他也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产,在遗嘱中他说,“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 
 
    卡内基、摩根和洛克菲勒是幸运的,他们终身沉迷金钱游戏,享受到了其中的刺激、惊险和快感,然后在临死之前,他们终于找到了游戏的答案。 
 
    财富是什么?我们可以用财富去买到什么?生命中有没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这些问题,横亘在每个人的面前,任何人的一生都绕不开去。在这一点上,你、我和首富,正是处在同一条答题线上。 
 
    【注】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的3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富”。其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洲——瑞典、意大利、英国、俄罗斯、西班牙、德国、荷兰、瑞士、法国、希腊;亚洲——日本、沙特、以色列、韩国、印度、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大洋洲——澳大利亚;美洲——美国、墨西哥、加拿大;非洲——南非、埃及。 
 
 
 
                                结  束 语
 
我个人认为:身体是最重要的的本钱,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一味求财,那么健康就会离你而去,到那时就悔之晚矣。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乐意的事情,才是幸福快乐的人生。光是用金钱堆积起来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愿所有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能生活快乐,无忧!!
     完结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