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与傅斯年

第15章


沈、马等人引进旁系,往往有利用(如吴虞)或借重(如王国维)之心。
    【10】《教育与脸谱》,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11】《回忆我的老师傅斯年先生》,邓广铭,载《傅斯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12、39】《孟真先生的思想》,胡适,载《胡适作品集》,第二十五卷,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6年出版。
第二部分 第29节:北归一梦原知短(6)
    【13】《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专刊·序》,转引自何兹全《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序言一》,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4】《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序言一》,何兹全,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5】载《今日评论》第三卷第八期,1940年2月25日。
    【16】《忆傅斯年先生二三事》,何兆武、冯左哲,载《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17】《傅孟真先生遗著·序》,胡适,载《胡适作品集》,第二十五卷。
    【18】《元气淋漓的傅孟真》,罗家伦,原载台北《中央日报》,1950年12月31日。
    【19】《学习甲骨文的日子》,张秉权,载台湾史语所编《新学术之路》。
    【20】《忆傅孟真师》,何兹全,载台湾《传记文学》,第60卷第2期。
    【21、40】《石璋如先生访问纪录》,陈存恭、陈仲玉、任育德访问,任育德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22、41】《蒋介石年谱》,李勇、张仲田编,中央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23、32、33】《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
    【24】《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顾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5】《讨贼中之大路》,载《中央日报》,1936年12月21日。
    【26】《记傅孟真》,程沧波,原载《傅故校长哀挽录》,第2卷,台大学生会编,转引自《谔谔之士——名人笔下的傅斯年》,王富仁、石兴泽编,东方中心出版社1999年出版。
    【27】1942年国民党政府利用美国贷款5亿美元,提取1亿美元为准备金,发行"同盟胜利美金储蓄券",规定按20元购买1美元储蓄券,抗战胜利后凭券兑换美元。当时美元的黑市价已经是110元兑1美元,孔祥熙觉得有利可图,指示其手下中央银行国库局局长吕咸停止出售美元储蓄券,一面则由其部属出面,利用职权将尚未售出的350万美元储蓄券按官价购进,归入他的私囊;还有799.5万美元的储蓄券则由中央银行其他人员购进私分。此案被称为美金公债案。
    【28】据一位知情者说,为搞垮孔祥熙,傅斯年暗中收集了许多孔氏集团私吞美金公债的证据,以备上法庭之用。当时曾任南京《中央日报》主笔的程沧波曾说:"在重庆时,有一次在参政会开会之前,我好几次到聚兴村他的房内,看他拿着一个小箱子,藏在枕头底下,寸步不离。我问他里面是什么宝贝?他很紧张地说,这是他预备检举某大员的证件。"(《记傅孟真》,程沧波,载台湾《新闻天地》第156期)另据罗家伦回忆:"有一次在重庆为了一种公债的案子,他在国民参政会发言到结束的时候,郑重声明他这番话不但在会场以内负责,而且在会场以外也负责,他愿意到法庭对簿。这话使全场兴奋,可是使我为他捏了一把汗。会后我去看他,问他为什么敢作这样肯定的话。他说,"我没有根据,哪能说这话。"于是他取出两张照片给我看。可见他说话是负责的,绝对不是大炮者之可比,也绝不是闻风言事的一流。这种风骨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元气淋漓的傅孟真》,罗家伦,原载1950年12月31日,台北《中央日报》)。
    【29】《致胡适》,载《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0】《新潮的泡沫》,周作人,载《亦报》,1951年1月13日。
    【31】《傅孟真先生轶事琐记》,屈万里,载《傅故校长逝世纪念专刊》,台大学生会编印。转引自《谔谔之士——名人笔下的傅斯年》,王富仁、石兴泽编,东方中心出版社1999年出版。
    【34】转引自徐商祥《怀念校长》,载《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布占祥、马亮宽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35】《世纪评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曾担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和南开大学代理校长等职的何廉,于1947年1月筹款创办的政论性周刊,由留美政治学博士张纯明主编,主要撰稿人有萧公权、吴景超、潘光旦、蒋廷黻、翁文灏等。刊物的主旨是批评时政,倡导民主。由于言论大胆,笔锋犀利,针对性强,很快得到社会公认与好评。关于傅斯年首次公开炮轰宋子文事,据何廉回忆:"1947年春季的一天,我收到傅斯年赞扬《世纪评论》的一封信我回信约他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不久,我在南京遇到他。他告诉我说,他要给《世纪评论》写稿子,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按原文发表,不能有一字改动,我立刻表示同意。过了两天,他把稿子交给总编辑张纯明",这便是《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开不可》一文出笼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部分 第30节:北归一梦原知短(7)
    当时总编辑张纯明一看是炮轰皇亲国舅宋氏的稿子,虽有点担心与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恪守"言论自由"宗旨,一字不改地在1947年2月15日出版的《世纪评论》第一卷七期刊发出来。想不到此文一出,"不到半天时间,这一期《世纪评论》在上海市面上就见不到了。这并不是说《世纪评论》的发行量空前地突然增加,而是一定有人从报贩手里全部收买去了。我立刻到《大公报》馆找到经理胡霖,把我自己手里的一份登有傅斯年文章的《世纪评论》给他看。我告诉他说这一期在市面上谁也买不到了,问他能否在《大公报》上发表,他立刻同意了。就在第二天早晨,这篇文章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何廉回忆录》,朱佑慈、杨大宁、胡隆昶著,王文钧、俞振基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大公报》一出,如一枚重磅炸弹落入纷乱的人群,一个学者如此直截了当地公然批评政府首脑人物,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随着各地报章纷纷转载,一时举国瞩目,所引起的社会性震撼也就可想而知了。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曾记载说,成舍我主办的《世界日报》当日甚至用了"傅斯年要革命"的耸人标题加以渲染。
    见产生了如此大的轰动效用,《世纪评论》编辑人员在狂喜中已忘记了利害得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再扔出一颗炸弹看看效果。一个星期后的2月22日,又在第一卷第八期推出了傅斯年的《宋子文的失败》一文。文中极其准确地点到了孔宋失败的"死穴",谓:"孔宋失败的一个原因,由于他们的"清廉"程度,孔则细大不捐,直接间接;宋则我生你死,公私一齐揽络来把持。前者贪欲过于支配欲,后者支配欲过于贪欲。虽然形状这样不同,而有好多相同之点,从所以得地位算起,一、二、三我今天只说一件,就是两个人绝对是以买卖为灵魂的,绝对相信他所相信那一种形态的自由买卖,尤其显著的色彩是自由在己,买卖在公。孔宋二氏这样一贯的做法,简直是彻底毁坏中国经济,彻底扫荡中国工业,彻底使人失业,彻底使全国财富集于私门,流于国外唐朝的秕政,是和黄巢相辅而行的,明朝的秕政,是和张李相辅而行的。今天孔宋二氏之流毒,是共产党莫大的本钱。还是先检讨一下自己罢!"(《傅斯年全集》,第四卷,欧阳哲生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36】当第一篇檄文刊发并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后,《观察》周刊的主笔储安平于2月16日致信傅斯年说:"先生在参政会慷慨陈词,主张清查宋、孔产业,举国共鸣。国事如此,忧心如焚,顷闻先生将为《世纪评论》连写两文,促宋下台,谠论一出,行见全国响应。不知先生拟写之两文中,能否分赐一篇惠交敝刊?"(《储安平文集》,下册,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出版)《观察》在当时颇有名声,傅斯年接信后便把他的第三篇檄文《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寄给储。3月1日,《观察》周刊第二卷第一期将此文一字未改刊出。
    【37】《晋史》载,公元290年,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当了皇帝,是为晋惠帝(259-306)。惠帝为人愚憨,尝在华林园闻蛤蟆鸣,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左右戏之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时天下饥馑,百姓多饿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