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第51章


  "这是被逼无奈啊!"祖象升一向敬重范景文,此次虽然也知道范景文扣下,送回,是一番好意,可他目视着桌上的辞呈,依然满脸怨愤,"崇焕蒙冤,你我都千求万请,朝廷置之不理,一概驳回,如此残害忠良,能叫弟兄们不寒心吗?这个朝廷还值得拼死报效吗?"
  范景文同情地点点头:"卑职只是想:后金日益强盛,此次侵扰,亡我大明之心必定更加嚣张。辽东已失去袁督师,再无将军镇守,关外防务堪忧,复辽大业将毫无希望!"说着将桌上辞呈推了过去,"祖大人暂且收回辞呈吧!"
  祖象升摇头苦笑:"皇帝老子都不堪忧,你我忧国忧民又有何用?"
  皇上的御书房,虽说夜色已深,可温体仁依旧独自奏对。
  "老臣实在堪忧!"温体仁躬身递着疏文,"陛下,袁崇焕虽已伏法,但余党尚存,为免留后患,还须清除同谋!"
  "朕也正为此思虑。"崇祯接过疏文翻阅,不由惊讶,"第一同谋是祖象升?他是勤王救驾的有功之人啊!"
  "陛下!此人目无君上,拒上作乱!他初为抗拒朝命,领兵东走,致使夷贼再困京师;随后又追而不返,见危不救,且出怨言,其反骨昭然若揭!"
  崇祯闻言未语。
  温体仁见崇祯沉默不语,便又上前跨进一步,再行调唆:"而今,祖象升又擅自奔丧京师,为袁崇焕鸣冤叫屈,上蹿下跳,进谢尚政私宅,闯老臣官邸,恶语咒骂,提剑威胁",说着竟淌下了眼泪,"老臣恐遭不测倒也罢了,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对皇上竟也颇多不恭之词!实袁崇焕第一同谋死党!"
  "好了!"崇祯冷冷地打断他,"你说怎么办吧?"
  "为根除后患计,理应凌迟……"
  "什么?还要凌迟?"崇祯惊诧得睁大了眼睛,瞪视着温体仁。
  袁崇焕这一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忠臣良将,已化作一缕冤魂埋在了龙潭湖畔,崇祯皇帝难道还真的会将另一守边大将祖象升也凌迟处斩吗?
                  
第93节:相位谁属(1)
  ・奸佞误国温体仁・
  ■ 相位谁属
  不知是崇祯皇帝对诛杀袁崇焕有所悔悟;还是顾及株连太多会物极必反,不愿相逼太甚;抑或是念及祖象升的赫赫战功,反正崇祯皇帝没有听从温体仁的调唆,没有再将祖象升凌迟处斩,而是法外开恩,只是把祖象升削职罢官、贬为庶民。
  范景文对此虽极为愤慨,可祖象升本人却似甚为宽慰,正好借此告别仕途、脱离这黑暗龌龊的朝廷,皇上的圣谕一经下达,他便立即开始打点行装,准备离京返乡。
  祖象升所居的湖广会馆内,桌上依旧放着那张辞呈。祖象升冷笑了一下,上前一把抓起来,将它撕了个粉碎!这辞呈是范景文私自扣压的,他本是出自一番好意,可如今却弄得他十分尴尬。
  "真是对不起!我怎么也没想到朝政竟是如此颓败!"范景文望着撕扯辞呈的祖象升,非常愧疚,"我扣下象升兄的辞呈,本想为国留下栋梁之才,可谁知他们竟然又干起了清除余党的勾当!"
  "不,范大人!"祖象升见范景文懊悔不已,反过来安慰范景文,"没有凌迟处斩,只将我祖某罢职为民,这已是皇上的恩德啦!"
  范景文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对此也不由得深深地叹了口气:"古人云:养凤求鸣,养鹰求击。可如今--鸣而钳其舌,击而断其翅!"
  "自打崇焕兄横遭冤狱,我就看透朝政:奸人得志,好人遭劫!"祖象升言罢哈哈一笑,"罢职为民,正合我意!就此告别仕途,颐享天年了!"说着目视范景文一眼,"我看景文兄也早作准备吧,温体仁这老贼已经跃跃欲试,觊觎首辅相位了!"
  "这无耻之徒!"范景文气愤地骂道,"决不能让他得逞,我非把这老贼参奏下来不可!"
  熙春院这一向轻歌曼舞、灯红酒绿、充满靡音软语的所在,这天也威严肃穆、气氛凝重起来。 
  杨宛素一身男装打扮,她本来就颇具巾帼英雄风范,如今穿起男装,更加增添了几分豪侠之气。
  妥娘率领众姐妹来为杨宛素送行,她紧紧握着杨宛素的双手,依依不舍:"妹妹,不是姐姐不留你。实在是因为昨晚温体仁他们来熙春院说什么清除余党,追查袁崇焕在狱中的手稿。姐姐是为你担心啊!"
  "阿姐,妹妹明白!"
  "可你这一去千里,我们姐妹何日再能相见呢?"妥娘说着不禁流下泪来。
  "阿姐!……"
  妥娘擦去眼泪,递过一个小包袱:"这是一点碎银,充作盘缠吧!"
  其他的姐妹,这时也纷纷拥上来,有的送她银钱,有的送上金钗首饰。这些往日里醉生梦死的众姐妹,今日齐聚在杨宛素房中,一个个神情却极为悲伤、沉重。
  杨宛素接过众姐妹的馈赠,这位平日伶牙俐齿的女杰,激动得竟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这里有一封信,是我写给南京姐妹的,都是豪爽侠义之士,到了那里,她们自会像亲姐妹一样照应你的!"
  杨宛素接过妥娘的信后,一记长跪,声音哽咽地说:"姐妹们如此关照,令宛素终生难报!"
  在湖广会馆和熙春院悲愤凄婉的同时,后金的营帐内,却是欢声笑语、笙歌一片。
  一向有战神之誉、被视为大明长城、令后金官兵为之闻风丧胆的两位战将袁崇焕和祖象升相继被杀和被逐,使得后金的皇太极及其将士都深深地长舒了一口气。以往逢袁必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大明朝已成了不设防的国度,后金兵将可随时随地自由出入,再不用因惧怕袁崇焕而提心吊胆。这种如同解放了一般的畅快感觉,怎能不让后金为之欢呼、为之庆贺呢!
  "砰,砰,砰!"一连三声炮响。
  随着这红夷大炮的演练成功,意气风发的多尔衮兴致勃勃地跨进营帐,拜见皇太极:"上天保佑我红夷大炮制造成功!汗王,崇祯小儿昏庸无道,袁崇焕被冤杀,祖象升被罢,我已看到:明朝山海关虽存,可长城已经倒塌,再也没有第二个袁崇焕了!"
  诸王贝勒一阵欢呼:"汗王万岁!汗王达日哈(满语:光荣之意)!长城塌了!"
  索尼高声唱叫:"端庆功酒来!"
  随着索尼的大手一挥,侍仆们将庆功酒端到皇太极的跟前。
  索尼举起一杯奉上:"请汗王饮此酒庆功!庆贺我后金不费吹灰之力,就铲除了劲敌袁崇焕!"
  皇太极接过酒杯,并未马上饮用,而是沉思片刻,望着杯中酒长叹了一声。众人见皇太极举杯长叹,大惑不解,连忙惊问其故。
  皇太极说:"我是为大明悲哀呀!当初设施离间计,并未想到会是如此后果,竟使一员大将被冤杀!袁崇焕是大明的中流砥柱,如此忠臣良将,竟轻而易举地被处死,大明焉能不亡?可见,为人君者,切不可多疑!多疑误国,多疑将失去良臣,失去民心军心!"皇太极说到这里,猛地将酒杯一摔,"我当以此为戒!"
                  
第94节:相位谁属(2)
  众人为之一怔。
  范文程素有皇太极肚中的蛔虫之誉,他跨步走过来,高声道:"汗王有如此胸襟,实为我后金臣民之洪福!"他转身从侍从盘中拿过酒杯,高举过头,"来,我们为后金英明之主--汗王,干杯!"
  众人高呼:"汗王万岁!"
  多尔衮兴奋上前:"汗王,咱们乘势攻下大凌河吧!"
  皇太极挥手一笑:"围困大凌河,每日打它三炮!"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趁袁崇焕被杀,关东铁骑将士情绪低迷、群龙无首之机,悍然发起了大凌河长山之战。明朝关宁总兵吴襄战败,监军张春等三十三名将领被俘,大凌河城失守,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以丧师辱国罪被罢官削职。与此同时,李自成也趁此战乱,朝廷无暇旁顾之机,率领仅存的十几个弟兄走出困境,投靠闯王高迎祥。
  对于当年曾结拜为兄弟的李自成的到来,闯王高迎祥给予了真诚而热烈的欢迎。
  在闯王高迎祥的山寨石洞中,丰盛的酒席摆满了石洞大厅。一排盛满酒的粗碗放在各人面前。
  换洗一新的李自成坐在高迎祥身边,显得有点局促不安。
  高迎祥起身豪爽地介绍李自成:"这是我早年结拜的生死兄弟李自成!当初对我有活命之恩,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活命之恩啦!所以,兄弟我是闯王,自成二弟就是……就是闯将!"
  众人随即站起身来,如同炸雷一样,齐声相贺:"恭贺闯将!欢迎闯将!"
  本来走投无路的李自成,没想到高迎祥竟是如此义薄云天!李自成的这十几位弟兄来到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的闯王阵营,不仅从此衣食有了着落,而且得到了高迎祥这般厚爱,自己刚到,尚未有尺寸之功,便被封为闯将,成为仅次于高迎祥的第二号人物,这使得李自成大喜过望、受宠若惊。
  李自成站起身来连连躬拜:"受之有愧!受之有愧!自成投靠大哥,一无人马,二无刀枪……"
  "兄弟情义胜过刀枪人马!"高迎祥侠风义骨、义气至极,"昏君无道,贪官横行,咱们都是活不下去才起来造反的!穷哥们聚在一起就是生死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一士卒提着只大公鸡,一刀割向鸡脖,鸡血滴入酒碗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