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痛史 崇祯王朝

第57章


  "五弟诚谢皇嫂!"崇祯感动地看看张皇后,举箸指着菜肴,"这素菜白的雪白,绿的碧绿。"
  张皇后点点头:"白的是豆芽,绿的是蕹菜,老百姓俗称空心菜。"
  "好!"崇祯举箸夹菜放入口中。
  "其味如何?"
  "鲜美无比!"崇祯高兴称赞,又夹了一口菜,吃着吃着发觉味道不对,不由放下筷子,"请问皇嫂,这是素菜吗?"
  张皇后淡淡一笑:"说素亦素,论荤亦荤。"
  崇祯压住内心的不悦:"何以亦荤亦素?"
  张皇后:"说素是豆芽、蕹菜;论荤是哀家选用上等鲜肉,剁成肉泥,塞入菜中。"
  崇祯看看豆芽:"难道这豆芽也能塞入鲜肉?"
  张皇后点点头:"这是哀家用针一根根掏空豆芽,塞入肉泥。"
  崇祯感动地看看张皇后:"难得皇嫂一片苦心!"起身对张皇后一拜;"恕五弟不恭,既是荤食,概不受用!"
  "皇上为一国之君,身子是自己的吗?大明内忧外患,已是风雨飘摇。陛下哀痛皇陵被毁,拒荤茹素,苛待龙体,自毁自虐,这样下去,大明何以中兴,又何以久安?"张皇后说着不由泪水徐徐,躬身下跪,"哀家拜请陛下勉为开荤!"
  "皇嫂请起!"崇祯慌忙上前扶起张皇后。
  张皇后:"皇上不允,哀家长跪不起。"
  周皇后、田贵妃、袁贵妃也一起跪在地上:"皇上!"
  张皇后对崇祯可说是恩重如山。若没有张皇后,崇祯会不会被魏忠贤所谋害、会不会活在世上都尚且难说,更何况皇位!其实,这皇位也是张皇后鼎力相助,崇祯方得以承继的。所以,崇祯一直敬重这位皇嫂,视皇嫂如母,今见张皇后长跪不起,他如何消受得起!崇祯看了一眼皇后和贵妃后,连忙恭敬扶起张皇后:"皇嫂快快请起,五弟听从皇嫂吩咐就是了!"
                  
第104节:国之大辱(5)
  这些天里,其实不快活的,还另有一人,他就是温体仁。当毛云龙来到温体仁府宅时,温体仁正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
  毛云龙因与温体仁长期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所以温府只有他可以不经通报而直入室内。当他一走入室内,便朗声问道:"听说温大人独自在喝闷酒?"
  "唉!"温体仁见是毛云龙,便毫无避讳,因为他们除亲戚之外,还是无话不谈、休戚与共的朋友。温体仁又呷了一口酒后,长叹一声:"这次又被周延儒抢了先,故此心中憋闷。"
  "什么事,竟让他又抢了先?"
  "就是请张真人祈祷一事!皇陵被毁,圣上切齿痛心,一面敕命洪承畴清剿闯贼,一面敕旨设坛祭天。周延儒早知圣意,便抢先举荐江西龙虎山太乙张真人,主持祭祀。"温体仁放下酒杯,转向毛云龙,"怎么,你至今尚不知此事?"
  "京城已传得沸沸扬扬,卑职焉能不知。这已成轰动京城、万人瞩目的大事。"
  "周延儒私下向我透露,说张真人修行得道,法术无边,若祭祀七七四十九天,可化灾为福、除妖去祸,咒死高迎祥、李自成。果真如此,周延儒岂不成了再造大明的功臣?"
  毛云龙听后,微微冷笑了一声,然后拿起酒壶,为自己倒了一杯之后,方不以为然地说:"此事,周延儒可曾奏明圣上?"
  "尚在犹豫。"
  "温大人尽可催促他奏报皇上。"
  "你……"温体仁将酒壶一推,甚为不悦,"此话何意?"
  "难道大人真以为张真人可以成事?真以为张真人法力无边?"
  "当然。张真人去年曾游术京师。圣上命他设坛祈祷六月降雪,他设坛五日,果然六月下雪!此乃皇上亲眼所见。"
  毛云龙一边抿着老酒,一边冷笑地摇了摇头:"我看未必。"
  "噢?"
  "卑职今日来,就是为向大人密报一事。"屋中虽然再无一人,可毛云龙仍是神秘地压低了声音,"这位张真人上次来京作法,就曾与一宫娥有染。这次前来,又再次与之宿奸淫乱!"
  温体仁猛地将酒杯往桌上一放,死死地盯视着毛云龙:"果有此事?"
  "卑职怎敢欺瞒大人!实言相告,看见此事的宫女,即是鄙人的相好。"
  温体仁听后,一丝奸笑浮现脸上:"这么说,他不是真人,而是假人喽!"
  二人相视大笑起来。这笑声,使得几天来一直笼罩在温府的阴霾一扫而尽,温体仁操起酒壶和毛云龙大杯大杯地喝着、笑着,好久以来温体仁还从未这样开心过。
  当夜,温体仁就是踏着这开心的笑声,来到周延儒官邸的。当然,进得门后,温体仁已然收起了他那淫邪的奸笑,而代之以满脸的庄严与肃穆。
  自从上次温体仁以一张四万两的银票打开周府的大门以后,温体仁近来已成为周府的常客。温体仁每次到来,周延儒都是满面春风地笑脸相迎。今晚周延儒将温体仁迎进客厅后,殷切地看座、上茶:"温大人深夜来访,定有见教?"
  温体仁落座后,一本正经地说:"周大人上次所谈张真人可咒死高迎祥、李自成、皇太极之事,温某思虑再三,只担心张真人果有神力?"
  "这个自然。六月降雪,乃皇上亲眼所见。"
  "既如此,果能咒死高迎祥、李自成啦?"
  "张真人信誓旦旦,说只需七七四十九天,不仅可咒死高、李二贼,还可咒死皇太极!"
  "这太好了!"温体仁把茶盏一放,猛地站起,装出一副激动而又极为高兴的样子,"周大人赶快奏明圣上吧!"
  周延儒也是久居朝堂之人,故也深知此事的斤两,他并没有随同温体仁的激动而激动,他手擎着茶盏,依然犹豫:"周某担心,事关重大,一旦有所闪失,岂不成了欺君之罪?"
  "可张真人已发誓可咒死高、李二贼,可咒死皇太极,而周大人身为首辅,隐匿不报,岂不既是欺君,又是通敌吗?"
  周延儒悚然一惊。温体仁这是把双刃剑,逼得周延儒进退维谷!
  温体仁唯恐周延儒再犹豫后退,便又做出一副极为诚挚的表情,恳切地说道:"张真人果有仙力,即可在四十九天内咒死贼酋夷首,免去刀枪流血,完成大明中兴之伟业,周大人岂不是功在社稷、功德无量?"
  周延儒本来就是笃信宗教之人,如今经温体仁这么一番蛊惑,心中也痒痒地兴奋起来,尤其是温体仁那句"完成大明中兴之伟业"一语,更使得这位一向小心谨慎的周延儒变得功名熏心、忘乎所以。他把茶盏一放,"霍"地站起:"走!温大人,咱们连夜去奏明皇上!"
  "不,不。"温体仁谦恭地道,"此乃首辅大人之谋划,温某怎好掠他人之美。"
  第二天,周延儒领着张真人等道士一行走进武英门。道士们一个个道风仙骨,袍带飘逸,当他们跨入武英殿内后,崇祯立刻召见了张真人道士一行。
  张真人指着道士一一进行了介绍:"这是驱雷掣电真人,这是移星换斗真人,这是呼风唤雨真人,这是祛妖除灾真人,这是宣祥致瑞真人。"
                  
第105节:国之大辱(6)
  崇祯望着这些貌古神清、身怀绝技的真人大仙,一扫多日来因祖坟被掘的苦楚愁容,兴奋地含笑点头:"近来天灾屡见,宫禁多妖,皆是朕不德所致。拜请各位大仙真人,除妖灭怪,以安社稷!"
  张真人躬身一礼:"吾皇引咎自责,安抚天下,早已感动上天,岂有天心不顺、妖贼不除、百姓不和之理?贫道愿竭诚设坛建醮,以报圣恩!"
  周延儒见皇上愁云尽扫,兴致勃勃,他也立刻高兴起来,笑眯眯地站立在一旁,插言道:"太乙张真人说只要七七四十九天,闯贼高迎祥、李自成,满夷皇太极就可以无疾而终!"
  "如此至善!朕诚谢各位真人道仙!"崇祯躬身一拜,"请在万寿宫建罗天大醮。"
  在大明设坛拜神,以求剪灭后金、咒死皇太极的时刻,后金的清宁宫内,不仅没有丝毫的感觉与畏惧,相反,整个后金国正在大张旗鼓地普天同庆。清宁宫中,一枚硕大的传国玉玺正端放在大厅的中央。国玺通体碧翠晶莹,蛟龙为纽,鲜红的印面上篆刻四个状如盘龙的汉字:"制诰之宝"。这是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奉命征讨察哈尔林丹汗的残部,林丹汗兵败出逃青海滩,后出痘病死,多尔衮率精骑再行追剿时,得遇林丹汗的妻子囊囊太后率部来降,并献上此传国玉玺。据说此宝自汉代传到元朝,一直藏在深宫内院,元顺帝逃跑后携带在身,他死后,玉玺失落,不知去向。又过了两百余年,有一个牧羊人在山冈下牧羊,见一只羊三天不吃草,只用蹄子刨地,牧羊人奇怪,便刨开这块地,发现了这块玉玺,进献了林丹汗。多尔衮得此玉玺,惊喜万分,连夜派人驰奉皇太极。
  皇太极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欢迎仪式,这既是献玺仪式,实也是接受察哈尔部归服的受降仪式。对此,皇太极很是感激囊囊太后,不仅接受了她的玉玺,也同时将她收纳为妃。
  "制诰之宝。"范文程目视国玺,款款说道,"汗王!这可是中国历代帝王传国的天符瑞器,失落了两百六十多年的绝世奇宝啊!"
  "这么说,大明并没有传世的国玺,原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朝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