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归途

第55章


他的家庭是日本最下层的渔民,早年间,父亲在打渔的时候,被风暴打翻了船,葬身海底。此后就和母亲,妹妹相依为命。
  按照日本兵役法,年满16周岁,就有服兵役的义务。清水廉男年龄正好,因此被应征入伍,其实他心里是不情愿的。他一在向王为本表示,自从参加了部队,有多么挂念母亲和妹妹。
  战时初期日军对新兵体检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向日本开战,日军在太平战场节节败退。到二战末,日本兵源紧张,为了保证兵源,老人小孩都被派往前线。在战争后期,日军部队随处可见50岁以上的老人,和15岁以下的孩子。这些人基本都是强征入伍,厌战情绪很高,清水廉男就是其中一个。
  得知清水廉男的情况,王为本也深表同情,一直以来,王为本就痛恨这些日本鬼子,特别是二哥王为理牺牲以后,他恨不得杀尽所有的日本人。而清水廉男的遭遇,让他知道,原来在日本,也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受到战争毒害的。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不是日本国民,而是幕后发动战争的军国分子。
  但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为中国军队穷追猛打,日军第55、56联队死伤过半。最后凭借工兵部队在丛林中临时开辟的两条秘密通道,才侥幸逃出绝境。
  盘踞在胡康河谷里的日军,被成功驱逐。田中新一发给大本营的电文中这样写道:支那人归心似箭!锐不可当!
      
第七十四章 突袭密支那
更新时间2015-8-29 11:29:49  字数:2058
 胡康河谷战斗,日军第18师团死伤过半。日本缅甸方面军急忙将第53师团调到北缅,增援第18师团作战。同时,在缅甸组建第33军。由本多政材中将任军长,统辖第18、53、56师团。本多政材把第18师团残部和第53师团部署在孟拱河谷,企图据险顽抗。
  孟拱河谷地势险要,谷口是坚布山天险,谷内的加迈和孟拱两大重镇隔南高江对峙,攻守相望,互为犄角。史迪威与中国将领们商讨后,作出了一项大胆的作战部署.
  1944年3月14日,中国驻印军开始向孟拱河谷大门——坚布山天险攻击,新22师从正面佯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越险峻的库芒山脉迂回抄向布杰班山后路。
  田中新一吃尽新一军迂回战术的苦头,但他认为库芒山脉奇险无比,中国军队无法翻越。然新38师113团不畏艰险,历14日终于迂回成功,28日占拉班,切断日军退路。29日和新22师两面夹击,只用一天就占领了布杰班山天险,歼灭日军近6000人。进入孟拱河谷。
  113团天降奇兵,攻下坚布山天险,就当113团全体将士都在欢呼胜利时,却没有发现王为本身影。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哪了,就连他的老战友也不知道他去哪了,大家纷纷议论他是掉队了,还是阵亡了,亦或者当了逃兵。
  而王为本并没有像大家揣测的那样,他正深入山林之中,和几百名中美联合组成的突击队,执行史迪威的秘密任务。
  这支部队是由200名美军特种兵,和600名从新一军选拔出来的优秀战士组成的。突击队武器被换成武器换成清一色M1式冲锋枪,指挥官是美军科菲尔特种兵团团长。他们的任务是突袭密支那以西约1公里的飞机场,然后坚守阵地,掩护盟军飞机空投士兵。
  这支突击队才是史迪威真正的杀手锏,所有的攻击都是为了掩护突击队而进行的,因此计划高度保密,行军也在险恶的崇山峻岭之间。
  4月初,驻印军向孟拱河谷两路并进,新22师配属坦克营由拉班地区向加迈攻进。月底,新22师进至英开塘遭日军第18师一部顽抗,战至5月4日方突破其防御阵地,向加迈突进;新38师沿塔奈河南进向瓦兰地区进攻。战至5月下旬击溃第18师主力和56师一部,攻占瓦兰地区各据点。
  随后,新38师第114团向孟拱进攻,另2个团向加迈迂回。日军见驻印军势不可挡,即飞调原防守密支那的114联队主力和56师团146联队一部,增援加迈的刚补充完的55和56联队。
  4月24日,新22师和新38师向分别加迈和孟拱攻击前进。28日,中美联合突击队秘密向密支那进发。5月14日,史迪威终于收到了中美联合突击队发出的信号,他们距密支那还有48小时的路程。两天后,这支部队隐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围。
  5月17日清晨,伴随震耳的轰鸣声,无数架盟军飞机,飞临密支那机场上空,对机场实施轰炸。日军被突然的袭击打懵了,在密集的轰炸中,机场设施遭到严重损坏,机场守卫伤亡惨重。
  就在日军躲避轰炸时,一支不知从哪冒出的部队,突然杀入机场,这支部队就是中美组成的突击队。突击队一出现,天上的飞机就散了。刚被轰炸完的日军,又遭到突击队的打击,立刻土崩瓦解。
  2个小时以后,机场敌人被肃清,突击队立刻向史迪威报告,机场已被占领。接着组织防御,防止敌人反攻。
  中午时分,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场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带领12名战地记者飞抵密支那。随即,“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向各同盟国。
  其后的几天里,整装待发的,第50师第150团,新30师第88,89团、第14团及炮兵、工兵等部队,自当日下午3时起,陆续空运到密支那。
  密支那机场的收复,标志着“驼峰航线”将永载史册。飞机不用飞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可以从平稳的东面飞往中国,速度和安全性提高,运输量也随之提高。
  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大大鼓舞了新22师和新38师对日军的正面进攻。5月下旬,新22师在索卡道将日军第18师团主力包围。
  眼下只要拿下密支那,日军在缅北就在无反扑之力。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腾冲。伊洛瓦底江经密支那城东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周围多山,标高皆在500至1000米左右。城区西北是一个地形略有起伏的小平原(纵横各达11公里),遍地是丛林。铁路自南向北穿城而过。驻守在这里的是日军114联队,指挥官是日军第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
  只要拿下密支那,日军在缅北将无险可守,后面的中印公路也可以加速修建。然而,看似搓手可得的胜利,却没有那么简单。
  因史迪威的参谋长梅里尔求胜心切,被初战小胜所迷惑,滋生了轻敌心理,又过于自负,未能采纳中、美指挥官合理的建议,没有及时切断日军的增援和补给,致使日军有了喘息之机,得到增援。
  梅里尔督战不力,使得中国官兵大为不满,群起抵制。梅里尔一气之下旧病复发,被送往后方救治。
  得到增援后的日军凭着坚固的工事死守密支那,各部队不断向日军发动猛攻,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固抵抗。随着雨季的到来,战斗更加艰苦。中日双方展开拉锯战,这场奇袭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第七十五章 滇西大反攻
更新时间2015-8-29 11:30:30  字数:2752
 密支那久攻不下,驻守在八莫,滇西的日军蠢蠢欲动,如若他们救援,那中美联军的形式将不容乐观。这个时候,另一支部队出现了,他就是史迪威计划中的Y部队,从中国反攻的滇西远征军。
  1943年底,整个二战格局开始改变,为了配合驻印军的反攻,国民政府纠集20万大军,重组远征军。由卫立煌担任远征军总司令。
  卫立煌一上任,就将司令部由昆明推进距离怒江前线不足50公里的保山县,并命令下属各集团军的司令部逐次前移,这样便于各级指挥官深入前线指挥战斗。
  那时候的保山各乡村都住满了远征军战士,每当清晨,当地的百姓都会听见嘹亮的军号,操练的声音此起彼伏。
  当驻印军接连不断的传来捷报,各界人士在欣喜之余,也将目光聚焦在滇西远征军身上,盼望着他们能早日反攻,收复失地。
  到了5月,反攻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怒江江水依然滔滔不绝,王为正站在陡峭的岸边,眺望东岸。心情久久不能自已。此时的王为正已完成军官考核。随着郑庭笈升任48师师长,他也被郑庭笈要来,担任连长。
  两年前,远征军在缅甸惨败,自己和幸存的战友跨过怒江,狼狈的逃回国内。而自己的兄弟和恋人却远走他国,从此万里相隔。两年来,他无时不在盼望着反攻,不仅是为了洗刷曾经的屈辱,更是为了迎回在异国的兄弟和爱人。
  而如今,反攻的时机到了,王为正誓要收复故土,迎回亲人。滔滔不绝的江水震耳欲聋,似乎在为战前咆哮。王为正的思绪随着滔滔江水渐行渐远。“我的兄弟,我的爱人,现在你们到了哪里,身体还好吗?你们等着我,我这就去接你们回家。”
  1944年5月,反攻的号角终于吹响。
  卫立煌制定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由霍奎章的20路集团军担任北线进攻任务,他们将从400里的多个渡口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北斋公房,收复沦陷的腾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