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讲义

第18章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这个名称是后人给古代希腊拉丁作品起的,古代希腊罗马的作家并不知道这个。希腊文明在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是人人知道的。希腊人的精神是现实的,爱美的。因为现实,他们的宗教中也带着点游戏的意味,神是人性的,带着一切人的情感。因为爱美,他们处处求调和匀静之美,不许用极端的表现破坏形式的调和。在希腊全盛时期所产生的艺术品,雕刻,戏剧,诗文,处处表现着这生活欲与美的调节的特色。这些产品是空前的,有些也是绝后的,所以希腊虽衰败,它的艺术之神的领域反而更扩大了。到了亚里山大四处征讨,希腊的文明便传遍了地中海四岸。后来罗马兴盛起来,以武力征服那时所知道的世界,可是在精神方面反作了希腊艺术的皈依者。希腊的雕刻,戏曲,诗文,哲学,都足以使雄悍的罗马人醉倒;于是由希腊捉去的俘虏反作了罗马人子弟的师保。罗马文学家以希腊文艺为模范,为稿本,正如郝瑞司(Horace)①所说:“永别叫希腊的范本离开手”。罗马的作品也有很好的,所以后世便把希腊罗马的作品叫作古典主义的。
我们须知道:欧洲文明的来源是有两个。希腊是一个,希伯来也是一个。希腊的精神是现世的,爱美的,已如上述;希伯来的正和这相反,它是重来世的,尊神权而贱人事的,上帝的正义高于一切。上面说过罗马如何接受希腊的精神,可是这希伯来思想也没老实着。罗马的现世观叫肉欲荒淫十分的表现着,于是那捐身奉一神,贱现世而求永生的基督教便在下面把罗马帝国盗空了。罗马后来分为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虽立基督教为国教,可是教权终在政权之下。在西罗马帝国呢,罗马的教皇利用北方蛮族的侵入,扩大教权,作成人与神的总代表,他的势力高过一切。基督教胜利了,现世的精神自然是低落了,艺术品差不多被视为是肉欲的,有罪的,这便是欧洲的黑暗时代。但是在东罗马帝国研究古代学①现通译为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前8),古罗马诗人。问的风气还未曾断绝,于是希腊文艺渐渐传到西利亚与阿拉伯去,而被译成东方言语。后来,这阿拉伯文的译本,又由东而西的到了西班牙而传及全欧;最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这时候西欧对古希腊的知识全是这样间接得到的,没有什么能读希腊原文书籍的人;自然,这枝枝节节得到的也不会叫他们真实了解希腊的学问。僧侣们——只有僧侣们知道读书——更利用这滴滴点点的知识来证释神学,他们要的是逻辑法,不求真明白希腊思想。拉丁文是必须学的,但是,用这死文字来传达思想,自然不会产生什么伟大的文艺。这时候所谓文学者只是修辞学与文法,那最可爱的古代文艺全埋在黑暗之下,没人过问了。
太黑暗了,来一些光明吧!芙劳兰思(Florence)①的但丁(DanteAlighieri1265—1321)作了《神圣的喜剧》②。他不用拉丁文,而用俗语,所以名之为喜剧,以示不庄严之意。这出喜剧中形容了天堂地狱的净业界(Purgatorio③),并且将那时所知道的神学,哲学,天文,地理,全加在里面。在内容方面可以说这是中古的总结帐,在艺术方面立了新文学的基础。但丁极佩服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窝儿基禄(Virgil)④,他极大胆的用当时的方言作了足以媲美希腊拉丁杰作的喜剧。在文字方面他另有一本书,(DeVulgari Eloquentia)⑤,来说明方言所以比拉丁文好。这样,他给意大利的文学打下基础,也开了文艺复兴的先声。
邳特阿克(Petrarch1304—1374)①除从事著作之外,也搜罗拉丁文艺的稿本,作直接的研究,不象从前那样从译文或从书中引用之语零碎的得到古代知识了。到了一四五五年,东罗马帝国都城失陷,学士纷纷西来,带着希腊文艺稿本,意大利便成了唯一的希腊文明的承受者。在米兰开始有古代希腊著作的印行,于是希腊原文的书籍便传遍了欧洲。人们也开始学习希腊言语,以便研究希腊文艺。所谓文艺复兴便是希腊精神的复活。此时人们开始抬起头来,看这光华灿烂的世界,不复埋在中古的坟墓中了。意大利开端,继之以法英各国。法国的阿毕累(Rabelais)②教给世人只有幽默与笑能使世界清洁与安全。孟特因(Montaigne)③便说:“噢,上帝,你如愿意,你可以救我;你如愿意,你可以毁灭我;但无论如何,我将永远把直了我的舵。”这是文艺复兴的精神。在西班牙,司万提(Cervantes)④把中古的武士主义送了终。
文艺复兴是与宗教革命互相为用的。文艺复兴是打倒中古的来世主义,而恢复了古希腊的现世主义。在宗教上呢,人们也开始打倒教皇的威权,而自己去研究《圣经》,以自己的良心去信仰上帝。但是,关于这一层我们不要多说,还是说文艺复兴后新古典主义怎样的成立吧。
前面已经说过,希腊古代作品本来是以平衡,有秩序,有节制,为美的表现。一旦这些作品被人们发现,那就是说,这埋了千来年的宝物经文艺复兴的运动者所发现;自然他们首先注意这形式之美;于是由崇拜而迷信,以为文艺的形式与规则全被古人发现净尽,只要随着这些规则走便不会发生错误的。因此,亚里士多德与郝瑞司的《诗学》①又成了金科玉律。从而“三一律”、“自然的规则化”等名词都成了极要紧的口号。“避免极端;躲着那些好太少或太多的弊病”,是他们的态度。不错,避免极端是显然可以由古代作品中看得出的,但那是由于希腊民性如此,前面已经说过。本着自家的特色来表现,纵有缺欠,不失创造的本色。现在新古典主义者本不生在希腊,没有古代的环境,没有地中海岸上的温美,而生要拿希腊的形式之美为标准,怎能得其神髓呢?怪不得他们只就规则上注意,专注意怎样用字用典,而不敢充分的表现自己了。这样,文艺复兴一方面解放了欧洲的思想,一方面又在文艺上自己加上一套新刑具。故古典主义的好处是发现了古代文艺的规则,它的错误是迷信这些规则而限制住文学的自由发展。
果桑(victor Cousin)②说:“形式不能只是形式,它必是一个东西的形式。所以体物的美是内部的美的标记,即精神的与道德的美,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美的基础,主旨,与全体。”古代作品是美的,毫无疑义,但是新古典派的忘却自己而专摹古代作品的形式,便是失了自我;假如古代作品是静美的,新古典派的便是呆死的了。
“噢,梭格拉底……人当有怎样说不出来的福气,假如他能去思省绝对的美,纯洁而简单,不复披覆着肉与人的色彩与必毁灭的不实在的装饰,而是面对面的看见美的真形,那神圣的美。”(Symposium①)这是古希腊人的美之理想,虽然未能——也不能——实现,但是借此颇可以看出古希腊艺术所表现的是什么。拿这个与新古典主义的:“那些个规条,是古人发现的,不是传授来的,还是自然,不过是自然而方法化了。”(Pope)②两相比较,这二者的距离就相差很远了。
浪漫主义:给浪漫主义下个简单的定义是很不容易的。从Romance③这个字看,它是在黑暗世纪以前和以后一种文章曾用这种言语写成的。从它的材料上的来源看,它是北方新兴民族的以散文或诗写成的故事,经过文艺复兴而成为后代小说与史诗的本源。这新兴民族的故事与古代的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有不同。北方民族从古代作品得了文字文法的训练,开始作自家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基督教的圣僧事迹,北方民族的伟人传说,和从红十字军东征带回来的东方故事。这些故事虽不同,可是都带着基督教色彩,叫我们看到武士的尊崇妇女,保护老弱,仗义冒险,以尽宗教武士的天职。基督教本来是隐身奉主,弃世养心的,到了这些武士身上便变为以刀马护教,发扬侠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沙力曼大帝及阿撒王手下的武士故事中都充分的表现着。从政治方面看,由这些故事中我们见到封建制度的色彩,故事中总是叙述着贵族儿女的恋爱,或贵族与平民间的冲突。在民族性上看,我们看出北方民族的勇于冒险:杀龙降怪以解民困,跋山渡海以张武功。这是内容方面。从形式看呢?古代作品以方法为重,浪漫的故事以力量为主。前者以趣味合一为本,后者以趣味复杂为事。一是求规律之美,一是舍规律而爱新奇、热情。古典派的作品纵有热情也用方法拘束住,浪漫故事便任其狂驰而不大管形式的静美了。
但是,这只是浪漫故事的特色,并没有标树学说,直接与古典主义宣战,象“破坏古典主义主要效果之一,便是解放个人。使个人反于本来面目及自由,正如古代诡辩派之言:以个人做万物的尺度”(Brunetiere①,依谢六逸译文)还要等一个号炮;放这号炮的便是卢梭。
卢梭(Rousseau1712—1778)②的思想态度与成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锋。他并不是单向文艺挑战,而是和社会的一切过不去。他要的是个人的自由权,不只是艺术的解放。他的风格给法国文艺创了一个新体,自由,感动,浪漫。他向一切挑战:政治,宗教,法律,习俗都要改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