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传

第19章


今即训政如常,自当仍居养心殿,诸事咸宜也(《清高宗御制诗余集》卷九《新正乐寿堂》) 。”因为他“寝兴六十养心惯 ”,这样,已经即位的嘉庆皇帝只好仍然住在毓庆宫。其二,嘉庆改元,全国上下例应统一使用嘉庆新历,京中宝源、宝泉二局以及各省铸钱机构也应改铸嘉庆通宝。但是,在臣下以“一体循用新朔,于心实有所不安”为由呈请宫中仍使用乾隆纪年时,他却立即表示同意,并将臣下恭进之乾隆六十一年新历“颁赏内廷皇子、皇孙及曾玄辈并亲近王大臣等,俾得遂其爱戴之忱”。 因而,一直到他去世时,宫中仍用乾隆年号。在此同时,京中外地之铸钱机构也是“乾隆、嘉庆年号各半分铸”。 对此,太上皇帝也概予批准。第三,更重要的是,在各种国务的处理中,他也没有遵守传位时作出的决定。传位乾隆传                       ?121·之前,他曾决定给予嗣皇帝以处理各部院衙门和各省题奏本章及任免官员的权力。然而,传位之后,除了一些不关紧要的题本批答之外,太上皇帝一直将批答奏折、任免官员的权力牢牢地置于己手。一直到嘉庆三年时, 虽然他的眼力已大不如前,“然披阅章奏及一切文字未尝稍懈”(《清高宗御制诗余集 》卷十八《戏题眼镜》)。 总之,在三年太上皇期间,举凡官员任免、军务布置、政治举措、河工建设、蠲赈事宜等主要事务,太上皇帝无不躬亲其事,和历史上的太上皇帝大不相同的是,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太上皇。
    当然,在他牢牢地把握着主要权力的同时,由于不少礼仪活动已为嘉庆皇帝所分担,和传位以前相比较,他肩上的担子还是大有减轻。因而,处理要务之外,空余时间相对增多。利用这些闲暇时间,他有时长时间地静坐沉思,陷入对自己童年生活深深地回忆之中:自己如何在父亲面前一字不遗地背诵经书,祖父如何开枪打死正在向自己疯狂扑来的大熊,又是如何夸奖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宛然如昨,教人难以忘怀。试录二首,足见其当时之心情:
    乘凉每爱倚长松,无碍翻来天籁重。
    会久不知时与刻,梵楼遥报午时钟。
乾隆传                       ?122·
    寅岁随来侍宴辰,分明一瞬七旬□。
    命皇妣领圣母觐,恩谕曾称有福人。
    回忆往事之外,有时,他也想到了将来。嘉庆三年春,他的嫡亲玄孙载锡成婚,因而,他极盼其来年生子,好使自己于玄孙之外再见来孙。当时他已经88岁高龄。他也很希望再活上12年,凑成一个整数,开创一代帝王年龄史上的新纪录。嘉庆三年八月,他在一首诗中道出了自己的这种心情:
    仰望如霄上,俯临欣目前。
    一身亲七代,百岁待旬年。
    愿谓元者勉,喜瞻来者连。
    自谓不知足,又愿庶应然。
    太上皇帝虽然祈求长寿,但是,对于自己的后事,他也作了一些安排。其一是再行修葺陵寝。乾隆七年,他下令于遵化胜水峪选址建陵。乾隆十七年,建陵工程初步告竣。是年七月,他亲送孝贤皇后梓棺奉移地宫,并对工程修建之“坚固宏整”甚表满意。从此,陵工转入岁修阶段。传位之后,他又派户部尚书范宜宾等再次对陵寝加以修葺。此外,对于自己身后的丧礼、谥典,他也都作了一些布置。关于丧礼,他指示乾隆传                       ?123·只须依照历代帝王先例,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除服和百日之内不剃发,而不得仿行古礼,行三年之丧。关于身后谥典,他指示只能谥之为“宗”而不能谥之为“祖”。 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嘉庆四年正月,他进入了他的生命旅程中的最后时刻。
    由于年事越来越高,进入嘉庆三年以后,太上皇帝的健康状况愈来愈差,失眠健忘症也更加严重。据当时朝鲜使者观察的情况是 :“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 。”身体如此虚弱,自然易于感染疾病。当年十一月,就在臣下计划为他筹办九旬庆典之际,他却因筹办平定白莲教起义事务过于疲劳而感受风寒。 虽经御医尽力调护,不久就愈, 但却留下了头昏目眩的后遗症,“饮食渐减, 视听不能如常,老态顿增 ”,精力也大不如前。嘉庆四年正月新正,他尚出御乾清宫,接受嘉庆以下文武百官的朝贺。次日早晨,又作了一首题为《望捷》的诗篇,盼望着镇压白莲教起义能够早日获得胜利。而后不久,他的病情突然恶化。闻知此信,嘉庆急率御医趋至养心殿进行抢救。这时,已经进入弥留之际的乾隆皇帝握住自己指定的这个嗣皇帝的双手,“ 眷爱拳拳弗忍释 ”,随后即进入昏迷之中。延至次日凌晨,这个89岁的老皇帝满怀着在位周甲、眼通七代的满足和未至百龄、不见来孙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乾隆传                       ?124·
    因为乾隆皇帝去世时已达89岁高龄,超过了自古以来的所有帝王,兼之三年以前已经举行了传位大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对此都不觉得意外和突然。“皇城之内, 晏如平日,少有惊动之意。皆曰,此近百岁老人常事,且新皇帝至仁至孝,太上皇真稀古有福之太平天子云”。 与此同时,朝廷之上关于丧事的处理也循例进行。当天,乾隆皇帝遗体移殡乾清宫,嘉庆皇帝以下所有王公、妃嫔、公主、福晋以及文武百官皆剪发成服,并成立了由睿亲王淳颖、成亲王永瑆、仪郡王永璇和大学士和珅、王杰等共同组成的治丧机构。几天之后,和珅虽被捕拿治罪,但是,各种治丧仍然照常进行。三月,将其陵寝定名为裕陵。从此,乾隆皇帝长眠于自己生前最崇敬的祖父康熙皇帝陵墓的西面。
乾隆传                       ?125·
    十、乾隆的历史地位
    乾隆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但是关于乾隆一生的活动对历史起了什么作用?如何评价乾隆的历史地位?两百年来有各种不同的意见,至今学术界的看法也并未完全一致。
    公元1795年秋(乾隆六十年九月),当乾隆已经到了85岁高龄,准备明年初“归政”给嘉庆时,已经统治了清王朝整整60年的乾隆在给内阁的谕旨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这样的概括 :“朕缵绍鸿业六十年间,景运庞洪,版图式廓,十全纪绩,五代同堂,积庆骈蕃,实为史册所罕觏 。”乾隆自己及清代的官员和书籍中,也一再宣扬乾隆的“皇恩浩荡”、“爱民如子 ”,是福、禄、寿俱全的太平君主,是十次战争俱取得胜利的“十全老人”。 当时的中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确实,乾隆统治六十年中,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很大成功,他也确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享寿最高、实际统治时间(包括任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在内)最长的一位皇帝。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乾隆时期,从总的来讲,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乾隆传                       ?126·帝国。乾隆和康熙一样,作为当时我国的最高统治者,对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乾隆时代毕竟是个封建时代,乾隆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乾隆推行的诸如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文化等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封建地主阶级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可能是为了劳动人民的利益。乾隆的统治比之于明末清初统治者的统治情况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封建时代毕竟是一个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时代,即便是在康熙、乾隆统治的“康乾之治”年间,劳动人民也不可能真正得到自由幸福,不可能出现一个真正“爱民如子”的统治者。这是由当时的时代和乾隆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乾隆一生的统治,其主要的一面是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但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弊政。其一是乾隆在治政取得成绩以后,在其统治后期滋长了好大喜功、奢移浪费的风气。乾隆时代国家非常强盛和富裕,乾隆虽然在谕旨中一再要求官员们节俭,禁止官场请客送礼和向皇后献礼,但没有采取措施予以坚决制止。乾隆事事效法康熙,但康熙本人毕生厉行节俭,康熙六次南巡耗费较小,“户部帑金, 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乾隆传                       ?127·每处花费不过一二万金”。 而乾隆南巡虽然也是必要的,但乾隆本人却早有“动用数十万正帑”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乾隆中期以后的南巡、征伐、园林宫殿宗庙的修建、河工海塘的建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每次南巡,动用一千多艘船只,随队人员达二千五百多人,沿途在三十里以内的大小文武官前来迎驾,一路上非常豪华铺张,平金川之乱用去了7000万两银子,整个封建国家从皇帝到县官,增长了浮华奢侈之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