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第23章


到了1月28日,负伤的士兵和没有武器的士兵没有分到任何食物。当德国空军空投补给的时候,补给常常会落到苏联人的手里。终于,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德军指挥部表示投降。随后,驻守在北部拖拉机厂内的德军也宣布投降。
  朱可夫的意图是在德军A集团军群撤出北高加索地区前将其围困。在任何情况下,这一大规模的撤退都是极难成功的。希特勒希望德军至少能守住迈科普,但他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守住罗斯托夫,同时重组包括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内的顿河集团军群[210]。现在,这两支部队都必须向后撤退。他们试图撤出自己的重型装备,但是没能完全实现。此外,德军在后撤中还实施了“焦土政策”。这两支德军部队的20个师(40万人)即将退至亚速海南岸的塔曼半岛。截至2月上旬,撤退已经基本完成。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撤退了大约500多公里,途中也没有飞机进行掩护。撤出的部队经由克里米亚半岛与曼施坦因会合,进入了顿河中部防线。先前,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所指挥的德军B集团军群防守着320公里长的战线,斯大林格勒内的德军投降后,他们几乎派不出部队来保护曼施坦因的北翼。德军放弃了沃罗涅日桥头堡,但不放弃顿涅茨盆地。因为,如果失去了顿涅茨盆地的资源,德军的新型坦克计划就将无以为继。1月底,曼施坦因西侧所面临的威胁十分严重,于是,他从东部战线抽调了快速机动部队来加强哈尔科夫的防御。当时,苏军已经于2月初攻占了西部的库尔斯克[211],并且对南部160公里处的哈尔科夫形成了威胁。希特勒已经调来了党卫军装甲部队,但是直到2月9日,德军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别尔哥罗德和伊久姆相继陷落,党卫军装甲部队指挥官违抗了希特勒的军令,以便使部队逃出苏军的钳形包围。2月16日,党卫军装甲部队从哈尔科夫撤退。
  斯特勒通常只命令他的将军们死守,但是这一次,形势非常危急,曼施坦因必须灵活应对。在第聂伯河一线,德军的两个集团军群之间拉开了一个巨大的空隙,而苏军正来势汹汹,他们重新夺回了哈尔科夫,此时正高歌猛进,把补给线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曼施坦因对撤回到塔曼半岛的德军进行了重组,党卫军增援部队也赶来会合。但是,苏军却把德军的这些调动判断为撤退。随后,在充分的准备后,德国第一装甲集团军(抽调自克里米亚半岛)向西北方向攻打了苏军的侧翼和后方,德军不但夺回了哈尔科夫,而且在3月上旬重新恢复了顿涅茨防线。在这期间,第四航空队的近千架飞机每天出动飞机1 000架次,非常高效。此时的战场形势很像1942年5月时的情形。哈尔科夫的再度易手也证明,只要组织得当,德军仍然拥有强大的战斗力。随后,德军再一次攻占了顿涅茨河沿岸的别尔哥罗德地区。
  在北部和中部战场,双方的战斗也仍然在继续。在拉多加湖南岸的施吕瑟尔堡,德军继续威胁剩余的列宁格勒补给线。这里时常爆发小规模的斯大林格勒式的战斗,其残酷性严峻地考验着双方将士的毅力。不过最重要的是,苏军在1943年1月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此时,苏联人已经在拉多加湖架设了输油管道,低温使湖面冻结,可以作为道路使用。在夏季,列宁格勒东部的苏军沃尔霍夫前线是一片泽国。苏联红军对施吕瑟尔堡附近的狭长地带展开了进攻,而德军则固守拉多加湖南岸一线,把即将解围列宁格勒的苏军挡在东侧。该部德军遭到围困,但希特勒不允许他们撤退。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没有了预备队,因为它的南翼也发生了战斗。那里是狭长的德米扬斯克突出部,从早先进攻莫斯科开始,这里就一直处在德军控制之下,并对雷宾斯克[212]形成威胁。雷宾斯克有一座巨大的水库,负责为莫斯科供水。随后,德军放弃了已经暴露的杰米扬斯克阵地,不过,他们在地域更为广阔的勒热夫阵地坚守了两个月。在列宁格勒被围506天后,苏军终于开辟了一条通往列宁格勒的路上交通线,尽管它只有13公里,而且贯穿其中的部分铁路线还处在德军炮火的覆盖下。东部前线再一次陷入了僵局。假如盟军早一年在法国登陆,而不是等到1944年,那么盟军是否也能早一年胜券在握呢?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1942年6月,在中途岛[213]海战中的美国海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200] 位于俄罗斯南部伏尔加河汇入里海处。
  [201] 1942年德国国防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略性进攻。是巴巴罗萨行动的延续。
  [202] 俄罗斯列宁格勒东部城市。
  [203] 乌克兰中西部城市。
  [204] 即今天的伏尔加格勒。
  [205] 戴维·格兰斯(David Glantz,1942—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
  [206] 瓦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1891—1945),德军将领,擅长防御作战,1944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207] 北高加索山脉主峰。
  [208] 位于斯大林格勒西北约320公里处。
  [209] 狼穴(the Wolf’s Lair)为希特勒东部战线的首个司令部,因他喜欢自称狼而得名。
  [210] 2月初,德军将B集团军群与顿河集团军群合并,组成了新的南方集团军群。
  [211] 俄罗斯西部,柯邻乌兰克。
  [212] 1945年至1957年称谢尔巴科夫。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城市。
  [213] 太平洋中部,属于美国。
  
第六章
  狂热与憎恨,混乱与延误
  第三帝国的最终灭亡已经变得清晰起来。受困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有2/3战死,剩下的9万俘虏在冰天雪地中被关进了食不果腹的集中营。德国人,尤其是中央集团军群的军官,考虑干掉希特勒,有一两次差点成功。不过到了现在,战争的滚滚车轮已经无法停止,德国民众已经走火入魔。希特勒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和平”二字,很多德国人因为质疑“最终的胜利”而被处决。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线盟军将如何应对呢?1943年3月,就在保卢斯于斯大林格勒投降前后,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进行了会面。此刻,他们必须计划如何与刚刚取得胜利的苏联红军进行合作。斯大林一直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他对丘吉尔的一再推诿表示很不满意。终于,在1942年8月的莫斯科,年迈的丘吉尔终于按捺不住,对斯大林激动地表示,当时英国根本没有多少陆军,为什么希特勒没有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入侵不列颠群岛?原因就在于,跨越海峡实施两栖登陆作战是非常困难的。在英国历史上,自从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之后,英国只被入侵过一次。那是在1688年,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攻入英国。不过,威廉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国已经发生政变,反对国王的一方站在了威廉的一边。此外,英国也很少入侵西欧,有的入侵类似闹剧,比如1809年,英军远征瓦尔赫伦岛[214]。
  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对的。盟军本可以在1943年实施登陆。而且美国人(尤其是诚实正直而又见解深刻的乔治·马歇尔[215])也这么认为。但是在卡萨布兰卡,盟军还没有作好准备。英国在军事方面占据上风,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能够摆出事实和数据,而且口才也技高一筹,最终说服了美国人。如果能迅速拿下突尼斯,盟军还有时间发起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战斗。然而,盟军在突尼斯的战事并不顺利,直到5月中旬才肃清了占据突尼斯的德军。于是,一支大部队连同所需的一切物资就这样部署在了意大利南部的北非海岸。英国人(或者说大多数英国人)更倾向于入侵西西里岛,而美国人(或者说大多数美国人)更倾向于进攻其他地点。不过,英国人最终赢得了这场争论,这一点确定了未来战争的走向。
  事实上,大多数英国人都极力避免西线再次发生战斗,1916年和1940年的战斗令他们心惊胆战。由于多次被德国陆军击败,英国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不在陆地,而是在空中和海洋。英国在飞机制造方面已经超越了德国,而且英国人对自己实施空中轰炸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他们甚至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负责实施战略轰炸的机构——轰炸机司令部。奇怪的是,这一信心却使西线的战事呈现出了1916年时的特征——一次行动失败后,参战国投入更大的力量进行第2次行动,再次遭遇失败后,参战国继续投入更大的力量进行第3次行动。空战在英国的战时经济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一架轰炸机包含50万个部件,需要精密的制造和精细的保养。英国将1/3的战时经济投入到了各种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当中,独创性的发明和改进使轰炸机的作战效率比1941年显著提升。在英国,很少有人反对利用轰炸机发动进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人只考虑用轰炸机来回击挑起战事的德国人。
  到1945年,仰头望天的中欧民众已经习惯了有时多达几百架飞机掠过头顶,这些银白色的轰炸机满载了用来摧毁城市和村镇的燃烧弹和高爆炸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