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王朝

第九十三章 张华登基


那女童朝土墙奔跑而去,只听“砰”的一声,一缕鲜血从土墙上缓缓流下,她缓缓萎瘫在墙角之下,失去了心跳、呼吸。这也许是她最好的解脱了吧,土墙没有让她逃离灾难,却给了她最终的归宿。光明终将驱退黑暗,不过那需要血的祭奠。士兵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里,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熊自谐音为凶、抑或改为恶,也依旧如此。
    张华则日夜起居在大殿里,这些事情想来没有人会向帝王汇报,至少在这朝野新起之时,人人还未摸透帝王的心思,自然也不敢多言,否则便会丢了头上的乌纱帽。张华在大殿中听着那些好消息,甚至连那修建皇宫的嘈杂声也变为了极为动听的乐曲。在那殿外,数千位劳工日夜辛劳。只见一位年老体弱之人,被派遣去高处粉刷殿沿。他在那长梯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的危险。人人都同情他,可在这鞭笞之下,谁也不敢有任何松懈,所谓同情,也只是叹一口气罢了。
    悲剧终究要发生,忽而一阵烈风吹过,那长梯倒在了大地上,随之倒下的还有长梯上那年将古稀的老人。在那白砖上,留下了一丝可悲的血迹。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呆呆地望着那具尸体。就在此时,那监督官有些愤怒,拿起鞭子抽打身边的民众,恶狠狠道:“怎么?你们想偷懒吗?看什么看!都给我干活去!”民众们都惧怕他手里的鞭子,与那些士兵们手中的兵刃,只好服从他的指挥。那监督官呸了一声道:“真是倒霉!这老骨头死了也不让人安生!”他立即吩咐士兵将这具尸体抬走,并擦洗沾染血迹的地面。可怜一生!竟连一块石砖也不如!
    终于,二月初一这一天来到了,张华祭天之后,身披龙袍站在长毯上,四处扫视着那无与伦比、辉煌异常的皇宫,他露出了笑容。他历经十年艰险,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如今他若缓步而上,便是天下苍生之首,便贵为天子之躯。文武百官、精选兵马全部立在两侧,张华审视着他们缓缓走过,眼中尽是高傲与欣喜。当人坐上皇位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这便是最大的展现。
    他接下来又扫视整座宫殿,只见无数间大殿分落有秩,那琉璃瓦颜色分明、等级森严。大殿一侧竖一骑兵像,手里举一把长刀,随时就要劈下;另一侧立一羽扇书生,手里经卷羽扇,大有运筹帷幄之势。此二像象征文武治国、文武双全。又见大殿色彩,红黄交错,红则艳丽无比,黄则高贵典雅。尤其是那红色,简直如鲜血般殷红。这活生生是用民众血肉打造的皇宫!
    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缓步走在长毯之上,他正一步步地朝天下主宰迈进。百官在两侧匍匐,千军万马都在等待着这一时刻,或许世间会有光明显现,可这天空却依然是暗无天日,唯独那反抗的星星之火在逐渐蔓延。然而身居帝位的张华却丝毫不知,四周的围墙阻隔了他的感知,如今他面对的,只有那“四方的天空”罢!
    他缓缓走上了大金殿,转过身来坐在龙椅之上。在那金殿之中早就安排好了乐队,这是檀朝原有的皇家乐队,乐队立即奏出悦耳却又气势恢宏的乐曲。待到音乐结束,一个太监手执长鞭站在广场上,鸣赞官立在石台之上,鸣赞官大声吼道:“新皇登基!”那声音传到了全场所有人的耳中,张华眼中透露着一丝沧桑,他那双浊眸打量着下面的每一位臣子。在那白石广场上,执鞭的太监在地上猛抽三声,那声音震撼九霄。
    三鸣鞭结束后,广场阶下一片寂静,大家似乎都在屏着呼吸。鸣赞官满脸笑容,对着文武百官喝道:“一跪——”百官应声齐跪在地下,那鸣赞官顿了一下,继续喝道:“一叩首。”百官均朝张华叩首,而后又道:“二叩首。”百官再次叩首,张华微微颔首,脸上笑意愈浓。鸣赞官道:“三叩首!”百官再一叩首,那鸣赞官高声道:“起!”众臣掸衣起身。就此又行了两次大礼,即为三拜九叩,群臣才齐呼万岁。为了悼念死去的众人,此时丹陛大乐设而不作,群臣庆贺的表文进而不宣。说是如此,可是那鸣鞭前的乐声又为何而起呢?
    就此之后,原来的大学士捧出一道诏书,以象征“真命天子”。大学士将诏书交由礼部尚书捧至阶下,再由司官放入云盘之中。那云盘极为华丽,木头上刻黄金云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只见此时銮仪卫班列其旁、擎执黄盖,与那司官捧着云盘从正门缓缓而出。广场上依旧一片寂静,连那微风之声也清晰无比。突然间,那长鞭又在石板地上发出尖锐之声,惊飞了园林中的鸟儿,也惊了城中的民众。张华走回宫中,文武百官则由正门两侧的偏门随诏书一同前去。过了不到一刻钟,诏书被司官放入龙亭之中,被人抬起,直送皇宫最大城门——长生门而去。城门下早已排列好文武百官,大家都目送诏书登顶。
    一名太监站在城楼之上,打开了那开国诏书,庄严地颁布:
    皇帝臣华,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檀历世十有三,践年二百四十有二,四海困穷,王纲不立,五纬错行,灵祥并见。率土分崩,诸侯并起,奸佞当道,良臣谪尽。昔全开元,受命于天,扼守天险;今濂成昏庸,湎于酒色,兵民惶惶。君应德驭四海,威震五疆,故能大庇氓黎,光宅区宇。然反之时,幼童饥瘦,食不果腹;皓发皮骨,嶙峋不堪。累及壮者,口食不丰,愁粮成疾,羡雨若病。此足可见其无德,亦众臣不忠乎!当此危机:九州之内,才俊毕现,不为和平治世,但求洒血救国。人拥我华,却惧匡扶无术,以负众意,故舟车相继,赴承共议。而后披荆斩棘,罢奸回暴乱,斩昏君贼子,拯万民于水火。后遂惠及民生,济民康世。再欲平乱蛮荒,以使山川告祥,人神和协。念国不可一日无主,万机不可一日旷之,又念皇灵眷命,非可谦拒。敬简元辰,与百僚登坛,受皇帝玺绶,告类于大神。惟大神尚飨!祚于有龛世享,永绥四海!
    众臣听罢齐呼万岁,而后张华重返大殿之中,这登基仪式遂告终。正待众臣等旨欲走之时,张华说道:“众爱卿莫急,朕还有一事未说。”众臣猛然一怔,都聚精会神听着。张华咳嗽了两声道:“今虽已为帝皇,然天下未定,朕心不安。东有魏土未复,今登基之礼也未见拜,实乃辱大龛之威!“说到此他有些愤怒,气息不定,“北疆又有蛮夷屡屡侵犯,数次未平。敢问哪位将军敢战魏国,又有哪位大将敢平蛮夷、以彰国威?”
    黄帆站出道:“末将敢战魏国!”从边疆返来彪汉也出身道:“末将愿平蛮夷。”张华点头表示同意,又令道:“传朕旨意:命黄帆为伐魏大将军,领兵十万,即日破魏受赏!再命彪汉为北征大将军,领兵十五万,即日扫除蛮夷!”两将双双领旨,而后众臣也随之退去。
    第二日一早,彪汉和黄帆分别在北门和东门整顿大军,准备大战天下。谁也没有想到,如今战事方平,战事又起。宁涛在府中望天叹道:“可怜苍生,可怜黎民!”只见一只白鸽从一个小城中飞出,那家门口,立着一位儒士,仪表堂堂,显然就是李元。这只白鸽展翅而飞,无忧无虑,却一直朝南而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