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社会

第13章


而这个沙胆雄,帮龄并不高,仅十年左右,而且职位方面,也并非“红棍”、“草鞋”而是一名普通会员“四九仔”。如此身份地位,竟在黑社会圈中“扬威立万”,指导一个杀手集团,也是“难得人才”。这其中有这样的背景:1972年,香港一个走私集团潜运一批价值达170万元的名牌手表前往日本。货在安全抵达后,但却给当地的“山下帮”以黑吃黑手法,全部吃个精光。走私集团首要人物之中,有一名叫谢二姑的,是“十四K”初期(在广州那段时期)内八堂香主齐玮文(女)的得意门生。谢二姑吃了这记闷棍,心中大为激愤。于是以每名一万五千元的代价,召集十名年青力壮、凶狠过人的打手,跨海东征。目的是杀杀“山下帮”的嚣张气焰,教训一顿。
  本来区区十名打手,远涉重洋,向地头蛇挑战,实在有点不自量力。但谢二姑一怒之下,并不计较势力是否悬殊,地头是否熟悉这些问题了。同时,她的一名嫡亲舅父,在大贩经营中华料理,在当地也扎下了根。如果予以臂助,以闪电手法给“山下帮”一点打击,也不是全无希望。于是,这十名杀手便分别以游客身份,先后抵达日本。沙胆雄使是杀手群中的一个。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谢二姑率领队伍抵达日本之后,得到舅父暗中帮助,查悉“山下帮”部份人马将于两夭后到“人形町”(那是离成田机场不远的一个小镇,当时成田机场仍在修筑中)进行某种活动。于是十名杀手分批前往该处,预作埋伏。“山下帮”的六名党羽抵达人形町时,便立即上前围攻,狠斩狠杀,“山下帮”党徒措手不及,以至一死五伤。而最幸运的是这批杀手行事之后,竟能分批安全口港。这可能是因为日本警方认为这是国内帮会的火并内哄,而忽略了这群外来的“游客”。
  报复得逞,谢二姑总算稍泄心头之恨。论功行赏,每人再给三千元;而动手杀人的沙胆雄,则另重赏一万大元。至此,沙胆雄便种下了组织“杀手党”的动机。
  镀过金,越洋杀人的“英雄事迹”,使沙胆雄声名大振。回港不久,一场“十四K”与“和胜和”争夺地盘的大厮杀中,沙胆雄率八名手下,反复冲击,使对方丧魂落胆。此后,沙胆雄简直成了“旺角之虎”。不久,他便纠集志同道合、胆正命平之辈共约五、六人、组成“杀手党”。扬言只求代价,万事可为。此后数年中,倒也得过不少“委托”。1987年6月发生的澳门葡京大血案,是沙胆雄手下所为。当时沙胆雄飞往台湾游埠,未及受聘,仅由其手下出马。血案发生后,沙胆雄便不敢再园香港,一直匿居台北。但入台证件居留时限到后是否继续申请居留台湾则不得而知了。
  除沙胆雄集团之外,另外两个同类性质的组织,一个是“新义安”大头目肥鹏(绰号)所率领,另一个是“同新和”、“红棍”报纸荣所组织。前者的大本营在尖沙咀,后者则经常在湾仔活动。他们都接受圈内外人士委托;圈外委托者还须有可靠人士介绍及保证。从事职业性质的打杀行动。不过,他们较之沙胆雄的组织,自然是黯然失色,甘拜下风了。
  再说每年发生的火警,不下千百宗。这些火警如果说都是黑社会所为,未免不公平了。但是若干市场及小贩集中区,不时发生的纵火案,不消说都是黑人物勒索“保护费”不遂而进行报复了!此外,若干小巴被毁、被烧事件,警方及明眼人都可看出与黑社会有关。
  至于每年所发生的大、小械劫案,大多数都是黑社会人物所为。一位在职的监狱署人员透露,因暴力行动而被判入狱者,百分之百都是黑社会人物。所以,说“黑社会问题就是罪恶问题”,并非言过其实,而是客观推论。
七、势力侵入学校威胁教育事业在这个小节,我们换一个角度,不直接描述黑社会的犯罪形态,而从其势力的渗透、从对社会根基的破坏谈起,即谈谈黑社会势力入侵学校,在青少年中扩散毒素,使青少年以黑传黑、以黑带黑而造成的极恶劣后果。
  黑社会势力侵入学校,已不再是什么秘闻。严格说来,除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学院,以及部分私立的专业院校之外,所有中、小学校(包括公立及私立),无一不受黑社会势力的困扰。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
  黑社会势力是用什么手段使学生入会的呢?他们惯用的手法,就是殴打学生,踢人入会,勒收保护费及引诱女学生等此类卑劣伎俩。而且这些举动百分之百是黑社会青、少年所为,中年以上及叔父辈极少进行此类活动。曾有某个民间团体,经调查统计后指出,受黑社会势力骚扰的中、小学校,竟达75%以上。而这一统计据估计还是非常保守的。受到黑社会势力骚扰的学生,年龄由10岁以至20岁都有。这类情形有如毒菌,一经找到“据点”,便不断地扩散,由点、线、面迅速地发展,以至到无可收拾的局面。黑社会组织向中、小学校渗透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有以下的几种:1。先行物色对象,施以恐吓或殴打,然后“踢”其入围,成为黑组织的一名小喽罗,“点”就建立起来了。2。再利用这个点,在校内招惹是非,再由“大哥”露面,陆续招收“新血”,把点扩展成“线”及“面”。3。在这家学校树立相当势力之后,又利用这些势力横向发展,以同样手法向别的学校渗透,于是,黑色势力便如细菌扩散一般,迅速蔓延起来。
  这些学童成为黑色小人物之后,被黑社会继续利用,主要方法是:1。教唆他们在家中盗窃财物或挪用学费,作奉献大哥或群体结队吃喝玩乐之用。
  2。利用好斗学童,向其他学校的学童挑惹是非,由大哥出面撑腰,威胁对方“讲数”,进而勒索对方。3。利用这些学童,刺探家中或邻居虚实,进行爆窃或抢劫等活动。
  4。利用女学生引诱其他同学,堕入姑爷仔魔掌之中。5。利用这些学童出面组织“派对”,招来更多少男少女,然后分别进行上述几项罪恶活动。既然黑社会活动如此猖狂,为什么学校师长不加以制止或向警方报告呢?这是个说来容易、行之艰难的问题。不错,许多师长都知道学校里有这类问题出现,但却拿不到具体证据,受威胁或已被踢入圈内的学童,绝不会泄漏本身的秘密。即使真的掌握到一些证据,报给警方处理时也多数都得不到什么结果。原因是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们在警方心目中简直不算一回事,只认为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争执,很少采用查案方法去认真处理。而且,老师还要冒着报请警方处理或对有关学童施以惩罚后,在回家途中被人狠揍一顿的风险。因而许多校长及老师都抱着因循苟且态度,只要问题不太严重,不太“表面化”也就懒得理会了。另外,“讳疾忌医”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谁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学校已出现严重的黑社会问题。这些因素无疑都为黑社会势力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里举一个实例以作上述分析的佐证。
  事情发生于1978年10月间。数名就读于九龙广东道××中学(政府津贴学校)小学部的学生,一连几日在放学返家途中,被一群为数约十余名的青少年,其中有的还穿着别家学校的校服,拦途殴打。其中一名姓周的学生,被打后由母亲陪同前往尖沙咀警署报案,并到医院验伤。
  此事传出之后,若干记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访问,结果揭露了一宗令人震惊的事件。
  原来该校的中、小学生,经常都被一群自认是黑社会的青少年殴打,被殴打之后,还被以黑社会背语盘问,并被勒索金钱。其中某班级的学童,被殴打及勒索的竟达三分之二以上。
  这种看似偶然发生的事件,容易被当作无足轻重的小问题来看待或处理,但其实这样的情形,每天都发生很多宗,而那些被视作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是未来黑社会的“接班人”!
 
  香港黑社会  下  平萍
  香港黑社会8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发展
进入90年代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较80年代初期有了显著的变化,而香港黑社会与这些变化相应,也表现出日益明显的新的发展趋势,这可从分析见诸各报的新闻报道后推测出来。
  据熟知黑社会内情的人士透露:据粗略保守估计,目前在香港,正式的黑社会成员约20万人,非正式的黑社会成员,更达到约40万人。该人士透露,所谓正式的黑社会成员,是办了正式入会手续的人;非正式的黑社会成员,是未办正式入会手续,但自认是黑社会成员,或挂“黑社会招牌”的人。警务组织处及严重罪案调查科总参事刘玉权指出,本港较为活跃的黑社会组织有新义安、十四K及和胜和等。在1997年后,由于同样法律及制度将维持50年不变,相信黑社会亦会继续存在。
  在众多黑社会组织中,“新义安”是公认最庞大、最活跃的组织。“新义安”在1949年被指为非法组织,重要成员被递解到台湾又返港重组帮会,由“义安工商总会”易名为“新义安”而发展起来的。“新义安”历来重视帮规,尤为注重入会或升职的仪式,凡会员入会或升职,必要有保家作担保,经具体仪式后才能确定身份,因此这个组织较其他帮会较为严密。目前该会实行不同层次的人物管理,帮会内有“一王四虎十杰”的组织结构,“王”者即总龙头大佬,“四虎”是四个打理帮会内主要事务的人物,“十杰”则分别管理十个分区,每个分区内再划分若干“管理职位”,例如白纸扇(师爷)、双花红棍(打手)等,以前还有草鞋(联络人)一职,现因通迅设备先进,此职已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