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眼看史记

第41章


这个魏王就是软弱昏庸无能的人,竟然就相信了,于是就剥去公子大权。
公子非常抑郁,就以饮酒解愁,没想到最后竟然真的醉酒而死。他一死,魏国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公子虽死,却流芳百世,高祖也好,还是司马迁也好,每次经过大梁都要去找那个东门,为的只是缅怀公子!
所谓,魏王台榭空山丘,公子芳名留百世!
第四节棋错一着的春申君
楚相春申君是个毁誉参半的人,他前半生为遣太子归,甘愿殉身,是大智所为。然而,他後半生却因为贪图富贵,而落入李园的圈套,最后连命都不保。这就是所谓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既然是做了大人物,办的是大事情,所以从始至终就都应该小心翼翼,不然就得和春申君一样,棋错一步,满盘皆输。
第四部分 第86节:战国四君子:真君子与伪君子(7)
春申君黄歇,只是寻常的楚国人,只因为学识渊博而为顷襄王所用。当时,秦昭王派大将军白起攻打韩、魏联军,并且俘虏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对秦称臣。秦昭王就派白起继续攻打楚国。楚王知道黄歇善辩,就让他去出使秦国。
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占领了,楚怀王也死在秦国,秦王根本不把顷襄王放在眼里,他想着立马把楚国干掉,然后高枕无忧。
黄歇上书秦王说:"王上,事情总是物极必反的。您现在打了无数胜仗,天下尽在您掌控之中,可谓是权高一世。要是您能不那么好战,施行仁政,那您的功绩可以和三王并称。可是,您现在却偏偏要去打楚国,还联合韩国和魏国。您要知道这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是为秦国所杀,他们对秦国恨之入骨。您要是联合他们打楚,他们肯定会借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然后趁秦楚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他们就坐收渔翁之利啊。真正能和您做朋友的是楚国,不是韩国和魏国!若是秦楚联合,其他国家肯定都不敢动,然后我们再各个击破,成就霸业。"
秦王看了春申君的上书以后,觉得非常有理,于是就给楚国送礼,然后结盟了。
秦楚结盟,倒霉了太子,楚国太子跟黄歇去秦国做人质。不久,顷襄王病重,但是秦国却不让楚太子回去尽孝。太子和秦国相国的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找到相国应侯说:"您现在放太子回去。他老爸一死,他就要继承王位。他会记得秦国今日的恩德,会一直和秦国做好朋友。如果现在你们留他不走,他就只能在咸阳城内做一辈子平头百姓。楚国改立太子的话,其他太子即位后未必还会和秦国交好。"应侯觉得黄歇说得挺有道理,答应了考虑让太子之事。"
相国一走,黄歇立马让太子收拾东西连夜逃回楚国。他说:"太子,您赶紧走,秦国这边有我应付。您现在再不走,很有可能阳文君的儿子就要被立为国君了。"
太子于是扮成车夫,蒙混出城了。黄歇却留在太子住地,以太子生病的名誉抵挡前来拜访的人。他估摸太子走远了,就跑去向秦王请罪:"太子已回楚国了。我愿替太子一死。请王放了我楚太子吧。"秦王生气,果真要杀黄歇。
这时候,应侯赶到,说:"王上,黄歇为主尽忠,回楚国必然受重用。这对我们秦国可是件好事啊。"秦王想想也对,就把黄歇放了回去。在这个时候,黄歇还是很受司马迁喜欢的,司马迁在《春申列传》的前部分,狠狠地褒扬了黄歇的智与忠。司马迁钟爱的人必然是那种能为国捐躯,为主尽忠的忠臣。只要是为公家利益,做什么事情就都可以原谅。比如信陵君窃符。要是为个人利益,那就要被司马迁耻笑了,比如孟尝君盗裘。
黄歇回楚以后,果真被新君立为丞相,并赏了他十二个县。黄歇和新君考烈王一起努力治国,使得楚国繁盛强大。黄歇被封为春申君,虽然是相,实则和楚王没有什么区别。
春申君一做丞相就做了二十二年,秦国还是到处攻打诸侯国。大家都忧心忡忡,于是合纵起来声讨秦国。春申君做领队的,结果,六国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大败。楚王觉得很没有面子,就怪罪春申君,于是渐渐疏远他。
楚王疏远春申君,然而,我们春申君却并不跟楚王见外。他为楚国操心,也为楚王忧心。楚王得了不育症,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可愁死了,到处找女人献给楚王。不过,这些女人都像公鸡一样,只会鸣,不生蛋。
有个赵国人叫李园的,妹妹长得很标致,他想把妹妹献给楚王,然后借此得贵。可是,又听说楚王患有不育症,妹妹要是生不下孩子,得不到宠幸,李园就得不偿失了。
李园就设了个计。他本是春申君的侍从,故意向春申君请假回家,结果还延误期限回来。春申君就问他:"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这么晚回来。"李园就说:"齐王听闻我妹妹美若天仙,特意派人来迎娶。我和那个使臣喝酒喝醉了,就把时间给耽误了。"春申君就说:"你原来还有这么个妹妹,带来我看看。"李园就把妹妹领来了。春申君一看,果真是国色天香,不禁怦然心动。
第四部分 第87节:屈原:豪情只换一襟晚照(1)
他就和李园要来做小妾,李园的计谋终于成功了。李园的妹妹很得春申君的宠爱,不久就怀孕了。一日,这个妾故意和春申君说:"老爷有这么多儿子,可惜我们王却还没有子嗣。我才被你宠幸几天就有了身孕,您要是能把我献给王,我必然会被王宠幸。将来生下孩子,定然会被立为太子。楚国也都将为您所有。若是楚王的江山落到了他兄弟手里,您偏偏和他兄弟有过节。您到时不但保不住丞相之位,大概连命也留不住了。"
这个春申君做了大半辈子的忠臣,却鬼使神差听信了这个小妾的话,果真把她送进宫里。不久,李妃为王生下一个儿子,并且立为太子。李园是兄凭妹贵,进朝廷当了大官。
李园这个人很阴毒,他怕以后春申君掌权了,会害自己,决定豢养刺客,先动手为强。他的行为被春申君的门客朱英看穿了。朱英就告诫春申君说:"您可知,福祸相依之说,您又可知有人恰恰是可以化解您祸的人?"春申君说:"先生的意思是是什么?"朱英回答道:"您做丞相二十几年了,楚国能有今日的繁荣,全是依靠了你。您虽然是丞相,其实就是楚王。现在楚王病重,他一死,您就肯定要辅佐幼主,代他执掌朝政。您和王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您的福。可是那个李园恃宠而骄,肯定想和您夺权,现在养了刺客要杀你,这是您的祸。您要是现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我就替您去杀了李园。我就是给您化解灾难的人。"
春申君听了朱英的话笑笑,说:"就李园那种人,也会有胆量养刺客杀我?您过虑了。"朱英献计未成,怕将来李园报复自己,就连夜出逃了。
不久,楚王去世,李园果真先入宫中,然后埋伏好,等到春申君一入城门,刺客就飞奔而上将他杀死。可怜春申君的脑袋被他们扔出宫门喂了狗,他的家人也被满门抄斩了。
春申君的儿子即位了,号楚幽王,只是春申君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说的就是春申君了。优柔寡断总是成不了大事的,后人真的应该牢记这一血的教训啊!
第十五章屈原:豪情只换一襟晚照
屈原,国之第一廉明之人;国之第一诚信之人;国之第一政客;国之第一文人。后人说起"忠贞"、"爱国"无不引屈原为例。司马迁老先生这么爱忠君爱国之士,又怎能忘给屈原列一传呢?《屈原贾生列传》里面,司马迁先褒屈原之才华横溢,又说其忠君爱国,然后悲愤其被奸佞所诬,最后述其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屈原之感人,"惊天地、泣鬼神";屈原之刚烈堪称千古之冠。其实,也不足为怪,司马迁和屈原有相仿的遭遇,感同深受,故而写下如此感人的至传。司马迁在《自序》里也说:"我能写完《史记》,都是在学习屈原大夫啊。"司马迁爱屈原,爱到心碎的地步,他大概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早生几百年,或许赶得上劝诫屈大夫一声:"看看人家贾谊,凡事想开点吧!"
第一节为楚国之崛起而读书
战国时期,中国的学术氛围很浓。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幸运的屈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年代,伴随他而来的还有他显赫的家庭背景,他和楚王都可以称兄道弟,其实应该算是皇亲国戚了。
公元前319年,屈原才20出头,便在楚国中央机关中担任要职——左徒,也就是比宰相稍微小点儿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这么年轻就能做到这个官位上,真可谓少年得志!后人要是想弄明白屈原何以如此,往往能够追踪到许多线索。先从他的生辰八字来看,据史料记载,屈原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寅"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老虎,三个"寅"也就是"虎虎虎!"。出生的日子就不凡,似乎隐约地注定了他将来不平凡的一生,这当然有点迷信的色彩。
屈原又系出身名门。他是楚国三大家族之一的屈氏的后人。打小家庭环境很不错,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沾染半点纨绔子弟的恶习。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小孩,自小就怀有为楚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所以,他从小就以自己屈氏家族里能言善辩的屈完为偶像崇拜。当年屈完奉楚成王之命,出使齐国,把当时著名的辩论专家管仲都给驳得哑口无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