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眼看史记

第46章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此时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肯定吃不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现在您暂拔给我三万骑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进不得退不得,就憋在那里,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高高地悬在您的旗下。"
这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居然傻乎乎地说,我们是正义之师,怎么能干这种勾当呢,传出去多丢脸哪!况且,赵国这么多军队,别说一个区区的韩信,就是刘邦所有的部队都过来,排列好阵势打仗,谁能抵挡!广武君李左车只得叹气,呆子肯定会坏事的!
韩信得知了此事,暗喜,跟成安君这样的书呆子做对手,真是天助我也!于是,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心里在嗤笑:得了吧,你韩信几斤几两啊,赵国那么多的军队,说能打得过就打得过啊!吹牛吹大了你!
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也活该书呆子成安君倒霉,他哪里知道韩信这个新将领的本事呢!赵军出营迎击,哐当打了一阵子,韩信、张耳便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那叫一个高兴哪!于是乘胜追击,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军丢下的旗鼓。韩信在心里偷着乐,书呆子果然是书呆子。嘿!他与张耳退到河边阵地,在水上拖住赵军对战。另外,韩信事先安排好的二千轻骑兵,从后面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这边赵军无法拿下水边的汉军,准备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天哪!汉军居然端了我们的老巢!赵王都保不住了,这仗还有什么好打的!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这一仗打的真是爽啊!韩信第一仗就立了功,众将士不得不服,这小子有两下子。
第四部分 第97节: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5)
韩信明白这次的获胜有很大一部分是李左车的建议没有被书呆子采纳,李左车是一个人才,没有人发现就埋没了。韩信想到自己的从军经历不禁一阵伤感,不行,一定不能再让人才流失了!于是他下令军中必须生擒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这下子大家不再怀疑韩信的话了,纷纷去行动活捉李左车。擒获广武君后,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李左车大惊,怎么对败军之将行如此之礼?韩信却是向他讨教攻燕、伐齐之事。一本正经,让李左车都怀疑自己的身份了!他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同你谈论国家大事岂不是折损我?"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
广武君感动死啦,反正这次失败都是成安君一意孤行造成的,我堂堂七尺男儿,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对他那么忠诚干嘛?哼!于是,禁不住真的开始献计了:"……成安君那人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捉了魏王豹,又在阏与捉了夏说,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这可是头条新闻啊。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您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给小兵们放个假,安定赵地,发点抚恤金给那些孤儿,再请部下们吃点大餐,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这件事去说齐,齐肯定也吓坏了,听你的摆布,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广武君咕噜咕噜说了半天,说的韩信那个心花怒放啊。还好自己聪明,广武君能为我所用,这一仗打的更值了。灭赵之后,韩信采用李左车的建议,不费一兵一卒便说服燕王归顺。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第四节我本无心,你却有意
此时,楚两边动武,一边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另一边又在荥阳围困刘邦。韩信心想,你这个项羽装什么神气,你不就是兵多吗?你那一意孤行的样子,说不定你手下那些兵将也全是草包。我就不相信我韩信吃不了你!于是与赵王张耳到赵国,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同时,发兵援助刘邦。可怜的刘邦,在援军还未到来之时,只得逃跑,先保住老命再说。他逃到宛、叶间,收服了英布同入成皋,好不容易有了点实力,这楚又急忙转来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入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晕!这老小子,够狠,够阴!刘邦就这样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要继续进攻,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第四部分 第98节: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6)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率二十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没有理会,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河进击。这时韩信命人掘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此时,项羽惊慌了,没想到当初在他旗下一个小卒居然给他这么大的威胁,真是肠子都悔青了,不,悔疼了。好歹原来是自己的牌,怎么没有发现这个人的才能。刘邦之所以横行到现在,还不是因为韩信吗?真是便宜了那个没用的混蛋。于是,项羽连忙派人去游说韩信,以三分天下为条件,希望韩信反汉联楚,韩信当场拒绝。怎么可能呢!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怎么可以以怨报德!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将军你傻啊!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道理吗?将军如今既有震主的威名,又挟难赏的大功,归楚,楚不信;归汉,汉王震恐。若不自立为王,何处是你的归宿呢?"韩信当过痞子,却没有染上有奶便是娘的作风,属于黑社会老大类型,讲义气:"汉王待我十分厚恩,把他的车给我乘,把他的衣给我穿,把他的饭给我吃。古人说过:乘人家的车,要替人分担忧患;穿人家的衣,也应替人分担忧患;吃人家的饭,就应该为人家卖命。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呢?"刘邦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市井痞子会有如此之忠心。这个韩信确实够傻,在那个乱世,人人争权夺利,知遇之恩又算得了什么!刘邦的小人之心全天下人都知道,他怎么就不知道呢!这武将到了生活里,脑瓜子就转不起来啦。
这时候,齐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是个狡猾的狐狸,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