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眼看史记

第45章


不若现在操刀出去打天下,或许是条出路。就算不幸挂了,大不了三十年后又是条好汉。
他听说项梁是一代英雄豪杰,就带着宝剑满怀希望地给项梁投了简历,想让项梁给他安排一份差事。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面试啊!但是他既没后门,又没有牛逼的名声,项梁部下只是让他留在部队当个小卒。韩信当然很不甘心就这么做个小兵,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新手上路,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本科学历,项梁怎么可能会重用他呢?韩信只有告诉自己:"我忍,总有我韩信一展身手的一天。反正外面局势也这么乱,在军队里好歹有餐饭吃。"
谁料,没多久,项梁就在楚秦大战中阵亡了。韩信命大,楚秦那场恶战,他侥幸存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项梁死后,项羽自己做上将军。韩信觉得项羽这个人打仗厉害,做事情又下得了狠心,很有魄力。所谓,鸟择良木而栖。他觉得继续跟项羽混,比跟他叔混还有得盼头。项羽也觉得韩信打仗时,骁勇敢拼,于是就让他升为郎中。韩信得到提拔,心里愈发想要有所作为。于是,他多次给项羽献计,希望可以好好表现一下。可是,项羽这个人素来自视甚高,根本不搭理他这郎中。韩信热脸贴了项羽的冷屁股,很是沮丧。
项羽一意孤行,根本不在乎谁,更别提区区一个韩信。韩信终于对项羽失望了。他就想:项羽虽然有才,不过听不进半句忠言,将来肯定也没有好结果。韩信正祈祷上天,给他一个机会离开!恰逢刘邦入蜀,君子相时而动,韩信就离楚归汉。他心想,你项羽看到了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韩信哪里混不到一口饭吃!
汉王确实赏了他口饭吃,职位还比不上在项羽那里。汉王让他做服务员(还不是领班!),接待接待客人。韩信再次陷入了心情的低谷!韩信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做事,提不起精神那就做错事,韩信真的犯错误了,而且还是很严重的错误,严重得要掉脑袋。他和那些跟他一起犯错误的人被押上了断头台。刽子手都准备好了,刀起头落,连斩了十三人。待到要斩韩信时,只听他大吼一声:"刀下留人啊。"监斩官刚好是夏侯婴,大家都知道夏侯婴这个人个性还是比较仁慈的。他听到突如其来的怒吼,他也震惊了,于是让韩信说话。韩信就说:"汉王就是这样统一天下的吗?我们都是为他效劳的壮士,现在他斩了我们,谁替他去打天下?"夏侯婴觉得这话讲得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又见说话之人一脸无畏,相貌刚正,于是就下令放了他。夏侯婴就把韩信叫过来聊天,韩信一直以来就有很多抱负,一一说给夏侯婴听。夏侯婴听了觉得这个小伙子真是难得人才,于是就把他向刘邦推荐。刘邦自己没文化,识不出韩信是个人才,好在他很给自己周围大臣的面子,于是就任用了韩信。他就打发韩信去做后勤部长,管理粮食和食堂。放到现在也是个肥缺,谁知韩信他老人家不稀罕。
第四部分 第95节: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3)
韩信知道萧何是刘邦面前的大红人,就经常跑去和萧何聊天。韩信和萧何说兵法,说的都是萧何闻所未闻的,萧何觉得自己是遇到奇才了,很看重韩信。韩信想:这下有萧何做后台,自己肯定要被重用。只是等啊等啊等啊,他天天看到的不是生的猪头就是熟的大白菜。他觉得这么下去自己也要变成猪头大白菜了,给刘邦做一辈子后勤部长,他不要跟着他去老死蜀中,于是走到南郑的时候,和许多将领半路逃跑。萧何正巧去找韩信唠嗑,结果一去扑了空,下人说韩信收拾包袱走了。萧何一听,急了,也没有报告汉王,就急追而去。
萧何骑马匆匆离去,大家以为他也要逃跑,就报告汉王。汉王又是气又是急,要是没了萧何,他这日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过。不过,事隔几天后,萧何又回来了。汉王其实心里很乐呵却假装生气地说:"你不是要辞职吗?怎么回来了?"萧何喝了口水说:"我哪里是要辞职,我是去追人。"汉王说:"追谁啊?"萧何说:"韩信啊。"汉王不满道:"走了那么多高级主管、部门经理你不追,你追个后勤部长。真是脱线!"
萧何说:"主子啊,要是就在蜀中自守当然觉得韩信对您没有用。要是您要想打天下,韩信是个不可缺的人才。"汉王就说:"他有这么牛逼吗?你们这样看得起他。那好吧,我就让他做个将军试试。你给我叫他过来。"萧何就说:"汉王,您这说话口气好像召唤小孩子一样,明显不信任他,不重视他。他知道了,还是会跑的。"汉王说:"我现在让他做将军,他都跑。他想怎么样啊?"萧何笑了,答:"他是您请来的人才,您当然要以对待人才的礼节对待他了。选个良辰吉日,设个场子,大家斋戒沐浴,越隆重越显得您有诚意。韩信见您这么有诚意,就一定会为你卖命的。"
刘邦果真下令要设坛封将。命令一放下去,将士们都很开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要被提拔为大将军了。到了拜大将那日,大家都精心装扮,耐心等待,结果王令一宣:原来是韩信做了大将军。大家都傻眼了,想:那小子凭什么做将军。韩信很高兴,但是众将却很不服。
刘邦就把韩信叫过来说:"我现在封你做了将军,你也没有做过什么功绩,大家对你很不服。我现在要你给我个定国安邦的良策,也好堵堵攸攸之口啊。"
韩信说:"好,大王如此相信我,你我有话也就直说了。敢问大王,您要是想东进争天下,谁会是您的劲敌?"
刘邦就说:"还用讲,当然是项羽。他那是神兵神将,他自己又能打,我怎么跟他比啊?"韩信说:"大王,您很有自知之明啊。您确实不如项王。我以前在做他部下的时候,侍奉过他。他这个人很彪悍,张嘴训人,没有人不吓得发抖的。不过,您也不用自卑,他有一点却是比不过您的。您会知贤善用,而他偏偏是自负骄傲,总觉得没有人可以比他自己更好。他对部下很关心,要是士兵们有病,他都要亲自去看,而且还会难过的掉眼泪。但是,到了要封爵时,他却又舍不得官印给有功之人,所以干脆不封。小气鬼一个!你别看现在项羽称霸天下,诸侯俯首称臣,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谁是真正服项王的。项羽自己不住关中,住在彭城,他就把彭城设为都城。又把天下的好地方都封给自己的亲信。大家都很伤心的。项羽这个人很残暴,所以他的军队也和他一样,到哪哪就生灵涂炭,百姓无不嫉恨他。他入关中时,就是烧杀抢劫,无恶不做,章邯投他时,他还把秦军子弟全活埋了。关中百姓都恨不得要食他骨剥他皮。本来按照规矩,您先入关中,您就应该是王。如今,你回去攻下汉中三地,一定没有问题。这其实也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啊!"
刘邦听了韩信的话之后,心中大喜,心想:哎呀,这么有才能的谋士,自己怎么没有早些发现呢。他欣喜若狂,一时间壮志凌然,对韩信言听计从,马上部署诸将准备出击。从此,韩信便在刘邦处站稳了脚跟,终于等到了他大展身手的好时机。
第三节纵横天下,杀个片甲不留
第四部分 第96节: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4)
刘邦心想,这个市井流氓也有这等才能,于是赶紧就给这尊佛一些兵权来套牢了。可能是韩信小时候被饿怕了,只要谁给吃的,就会全心全意给谁卖命。当了刘邦大将军之后的韩信威力更强了。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韩信派人修复刘邦进入汉中时烧毁的栈道,迷惑雍王章邯,自己却率军悄悄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大败章邯军,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这个计谋实在是高!刘邦定天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韩信的名声也开始逐渐响彻乱世英豪中间。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韩信引兵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洛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邛等项羽所属的封国,先后归降。然后便与齐赵联合共谋击楚,四月,大军就已进至楚都彭城。攻势之凌厉,令人赞叹。没想到刘邦这个没出息的,进入彭城后居然把防务丢在一边,遍搜宝货美女,还跑到KTV里高唱着《爱江山更爱美人》。正在与齐军鏖战的项羽听说彭城失守,急率三万精骑星夜赶回,一战将刘邦击败。韩信听说之后,在心里大骂,狗屁王啊,什么胸襟哪!但是老板有难不得不去救场,他只得即刻赶来收集溃败的部队,和刘邦在洛阳地区会师。还好有韩信,刘邦狼狈的样子才得以修复。之后的阻击战,汉军在京县、索亭之间把楚军打得大败,使项羽西进的兵锋顿挫。战线最后在荥阳稳定了下来。
刘邦兵败彭城期间,齐、赵、魏等重又倒戈向楚。刘邦着急了,再次想到了韩信,这年八月,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领兵攻魏。反正韩信是有仗必打,只要能实现自身的抱负,在谁的旗下都一样的。魏王豹陈重兵于黄河东岸的蒲坂,韩信针对魏军部署,将大量船只集中在蒲坂对面的临晋,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用木框架绑扎瓦罐做成临时渡河器材,从上游夏阳渡河奇袭安邑,突然出现在魏军背后,大破魏军,俘获魏王豹。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又引兵东向阏与,活捉代相夏说,收复了代郡。这时,刘邦却命韩信急调其主力至荥阳加强该地守备,故韩信只带了万余部队东下井陉攻赵,要开辟北方战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