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二书

第4章


  自古以来,文武诸艺均被称之为“艺能”。艺能被视为是一种技术。因此,当我们谈论“艺能”的时候,不能仅仅把它局限为剑术。即使是剑法本身,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它理解为仅凭剑技取胜,就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更无须说通晓兵法的奥义了。
  随着剑术之花的绚烂开放,兵法也盛行于世。但是,在现在的兵法中,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喜欢过分炫耀花哨的技巧,片面地讲求利益,这是兵法的大忌,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不成熟的兵法是致祸之源”,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般来说,世上有四种谋生之道,即所谓的农、商、士、工。
  第一种是“农之道”。农民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留心四季的变化,耕种庄稼。这就是农民的“道”。
  第二种是“商之道”。酿酒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原料酿成美酒,根据酒的质量,获得不同的利润以维持生活。不管是做什么买卖,商人都是以赢利为目的,靠利润来谋生的。这就是商人之“道”。
  第三种是“武士之道”。武士的生活就是了解各种兵器的特性,娴熟地制作和使用它们。这一点对武士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掌控手中的兵器,不能详细地了解各种兵器的长处,就妄谈武士之道,就好像是对一个武士谈论农耕中的不足,他是永远不会真正明白的。
  第四种是“工之道”。例如,木匠知道该如何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用尺规设计合适的图纸,刻苦地磨练着技艺。这就是木匠赖以谋生的方法。
  这些就是农、商、士、工四种“道”。下面,我要以木匠的“道”做比,来阐述兵法。
  评判木匠的作品是和房子联系到一起的。我们会说这是贵族的房子,这是武士的房子,这是士民的房子;我们会说这是快要倒塌的房子,那是非常坚固的房子;我们会说某种风格或样式的房子,或者只是简简单单地说“房子”。正如我们可以通过房子谈论木匠的技艺,我们也可通过木匠的生活之道来说明兵法。
  提起“木匠”这个词,就代表了“高超的技巧”,或者是“精妙的构思”。而兵法也同样离不开高超的技巧和精妙的构思,因此我将兵法与木匠的谋生之道来进行比较和说明。
  如果你想学习兵法,请好好思索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老师好比是一根针,而学生则像一条线,要真正学好兵法,你就要勤练不懈。
  
------------
木匠之道以喻兵法之道
------------
  木匠之道以喻兵法之道
  作为所有木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木匠领班必须要了解自然的规律、国家的规矩和领导之道。
  木匠领班必须熟悉楼堂庙塔之设计原理,宫殿楼阁之结构特征以及绳墨规矩之特点,知道该如何雇佣工人来建造房屋。在这方面,木匠领班的作用和武士首领是一样的。
  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木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笔直没有节疤而且外形美观的木料,可以用来做前厅的柱子;笔直结实但有一些节疤的木料,则可以做内室的柱子。那些不太结实,但外表看起来不错,又没有节疤的木料,就可以拿来做门、门槛、门楣和屏风。至于那些虽然弯曲有节疤,但却仍然结实的木料,就需要根据它们的硬度,来仔细地考虑它们在房子中的用途。只有这样,盖成的房子才会结实长久。
  即使是弯弯曲曲、布满节疤,又不结实的木料,也还是有用的。它们可以拿来搭脚手架,然后拆掉当柴烧。
  作为总指挥的木匠领班,必须了解手下人的才能,根据各自的能力强弱,分配他们做不同的工作。有的铺地板,有的做门和屏风,有的做门槛、门楣、天花板等等。技术不够好的人,就让他去装托梁,技术再次一点的就让他去做楔子。如果木匠领班部署得当,工作就会顺利地进行。
  如何有效地保证工程的顺畅进行;如何了解手下人的才能,激励他们的士气;知道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这些都是木匠领班必须考虑的问题的。兵法的道理也是如此。
  
------------
士卒之道
------------
  士卒之道
  士卒和木匠一样,都需要常常擦亮、磨快自己的工具,让它们任何时候都保持锋利好用的状态。木匠按照木匠领班的命令,用扁斧砍削柱子和横梁,用刨子制作地板和书架,或者精心地刻制各种浮雕。确保尺寸的正确,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必须的工作,这就是木匠的规矩。当一个木匠对这门手艺的各项技巧都了如指掌,磨练娴熟之后,他也就可以升做木匠领班了。
  木匠的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不断地磨快和擦亮工具。高明的木匠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不管是雕小佛像,做书架、桌子、灯台、锅盖还是切割木板,无不驾轻就熟,手到擒来。士卒同样也应该如此。这一点务必细细思考。
  木匠的造诣就在于能够避开弯曲不平的地方,把合适的接头拼在一起,巧妙地计划和打算,避免不必要的磨损。这些技巧对木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想学习兵法,务必将我所说的一切牢记在心,并认真体会。
------------
论本兵法书五卷之结构
------------
  论本兵法书五卷之结构
  为了更好地解释兵法各个方面的原则,我把本书分为五卷来说明。这五卷分别为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和空之卷。
  第一卷是地之卷。
  它概述了兵法的总貌,并对“二天一流”作了初步的解释。如果只把兵法作为剑术来掌握,是很难领悟兵法的真谛的。能够以小见大,才能由浅入深。这一卷就如同在苍茫大地上勾勒出清晰的路径一样,所以我把它叫做地之卷。
  第二卷是水之卷。
  人应该使自己的心像水一样灵活,这是兵法的一个基本要素。水的形状可以随容器的形状而改变,或大或小,或圆或方;它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一滴小水珠,也可以是茫茫沧海。在幽幽深潭之中,水便有了澄碧的颜色。因为水的清纯洁净,我把这一卷叫做水之卷。
  如果你精通了剑法的奥义,那么,当你能随意击败一个敌人时,就意味着你能击败世上的任何一个人。战胜一个敌人和战胜成千上万个敌人的道理,并没有什么不同。
  主将们可以从个人决斗中领悟出适合战斗的兵法,就像按照微小的模型可以雕刻出雄伟的大佛一样,这很难用文字具体解释明白。兵法的原则之一就是要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水之卷中,我会讲述“二天一流”的剑法奥秘。
  第三卷是火之卷。
  这一卷是讲述作战之事。火可大可小,但它的本质总是猛烈的,所以我用它来形容作战。不管是两个人的决斗,还是两支军队的交锋,作战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你必须仔细观察,既不漏过些小细节,又要对全局有整体的认识。
  一般而言,大的方面总是容易看到,而小的方面就难以察觉了。详细地说,如果要同时调动一大群人的位置,他们的行动就会很容易地被发现;而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他可以很快地改变自己的决定,所以他的行动就很难被察觉。这一点要好好体会。
  火之卷中讲述的都是发生在瞬间的事,必须每天磨练才能熟谙,只有将其视为日常之事,你的心神才能恒常不变,这是兵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在火之卷中,我将讲述作战策略和战术。
  第四卷是风之卷。
  在这一卷中,我将不只讲述“二天一流”的兵法,也会涉及其他的各种流派的兵法。在这里,“风”的意思是指风格、传统,就像我们平时常常谈论的诸如古风、今风、家风等等。因此,我在风之卷中,详细地评述了世间各剑道流派的兵法风格、技巧。这就是“风”的意思。如果你不了解其他流派,你也就很难了解自己。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人的心都有可能会偏离正道。那么,即使你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日日苦修,只要你没能按照事物内在的固有义理去做,即便你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但若以真率之心审之,这并不是真正的道。如果你不追求通于极境的真正之道,那么必然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般来说,世人总是将兵法仅仅理解为剑术,这并不奇怪。但我的兵法理论和实践所关心的,则完全有别于此。我在风之卷中对其他流派的评述正是为了让世人能了解兵法的真义。
  第五卷是空之卷。
  “空”的意思就是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所以我把本卷称为“空”。当你悟得了某个道理,又能不被这个道理所束缚,这就是“空”。只有达到这个境界,你才能既不拘泥于兵法,又能随心所欲地发挥兵法的作用,洞悉一切韵律,抓住时机,本能地挥出你的剑,自然而然地就能打中敌人。这些都是“空”的道理。在空之卷中,我将论述如何通过自然之道来领悟真道。
  
------------
论“二刀流”之命名
------------
  论“二刀流”之命名
  武士们,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在腰带里缚着两把刀。在过去的时候把这叫做“太刀和刀”;如今则叫做“太刀和胁差”(胁差,指的是短一些的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