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林彪

第3章


我看是詹才芳搞得鬼,要不就是韩先楚。”毛泽东说:“未雨绸缪也是必须的,像萧华我们就发现晚了,不可救要了。”(按:萧华因为强奸国防科工委女干部,被聂荣臻告发,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文革后,被叶剑英保出来,出任兰州军区第一政委)最后,毛泽东就是强调了一下干部要洁身自好等等,便散会了。林彪先出去的。
   毛泽东在处理罗瑞卿以后,一直不主张再设立军委秘书长,他说:“秘书长是个怪物,秘书带个长、放屁真是响!黄克诚、罗瑞卿都没有干好,以后,军委不要设了,国务院留一个。”于是,没过多久,林彪提议设立军委办事组,说是军委办公会议名存实亡,要有一个机构处理日常事务,按照主席的意思不设秘书长、不搞秘书处,就叫办事组好了。毛泽东表示同意,接着,毛泽东提议杨成武兼任办事组组长,杨成武垮了以后,林彪提议黄永胜出任办事组组长,毛泽东也不反对,还说了一句:永胜、永胜,永远胜利。此后,吴叶李邱先后都进了办事组。毛泽东知道以后,开始没说什么,1970年4月,毛泽东说:“搞成清一色,不好,要团结大多数。”实际上,从一开始,毛泽东根本不同意让黄永胜来做总长,林彪不是不知道,他这样做的目的,后来,他说过:“我是想看看我这个人在他眼中到底是个什么角色。”这个插曲没有完。九届二中全会以后,这件事被重新提了出来,并被视作林彪“篡军”的一大罪证。
   客观的说,林彪把黄吴叶李邱统统的塞进办事组,已经是自找苦吃的开端。
   (2)叶群进入政治局事件。
   九大在1969年4月开幕,此前,确定周恩来为大会主席团秘书长,江青听说叶群要进政治局,就找到周恩来,问:“她有什么资格进政治局,总理你是知道的,我47年就和你在主席的领导下并肩作战了,叶群呢?她要进,我就退出。”周恩来把此事汇报给毛泽东,毛给江青写了八个字:“大局当前、团结为主。”(不知为何不是大敌当前)江青就不说话了。
   林彪找过毛泽东说:叶群还是退出来好些。毛泽东说:叶群在批判罗瑞卿、杨成武问题上立场很鲜明,同志们都提议她。毛始终没有说特别肯定的话,林彪也没有坚持,叶群知道后,在林彪面前大闹一场,林彪再也没有向毛泽东提出来这件事。
   吴法宪晚年回忆这件事时就说了一句话:“两个娘们坏了事,所以,女人不能搞政治。”李作鹏死前有一个简单的关于自己在1960年以后的活动的说明,已经由解放军出版社内部出版,上面就说:叶群进政治局的事,他和邱会作、吴法宪都不同意,林立果也反对,林立果说‘主任(叶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早晚要把首长给毁了’但是,黄永胜赞成,吴法宪当着叶群的面也不敢说,我有一次和林彪说起来,林彪没说话,最后告诉我:以后,这事不要提了。所以,以后我们谁也不敢劝他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古来如此,林彪在这件事上已经被毛泽东、江青视作有了个人野心.
   (一)昧了良心
   林彪1959年后主持军队工作,宣传的是这样一些东西:军事技术、战术并不太重要,打胜仗靠的是人的勇敢、不怕死。黄继光训练时学过堵枪眼吗?董存瑞学过举炸药包吗?都没有,只要不怕死,到时候就用上了。过去有句老话“艺高人胆大”,我们说,不对,是“胆大人艺高”。这个胆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原子弹(仅凭记忆,非原话)。这些话猛一看似乎有点道理,而且富于煽动性。但这只是十分道理中的一分。另外九分是:在战场上跟敌人比什么?就是比谁的技术精。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就少流血。技、战术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即使消灭不了敌人,也要保存自己(当然,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为全局的胜利,到牺牲的时候决不能含糊。但林彪这里讲的不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而是技、战术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我说这一面占九分,因为它是基本面。针对贪生怕死的人,说说“上战场,枪一响,老子就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场上”当然也未尝不可,但决不能把一分与九分的关系颠倒过来。林彪是行家,又是爱兵如子的模范,讲出这种话,是昧著良心的。为什么?为了反彭德怀,反罗瑞卿,可能还有郭兴福或更多人。历史证明,一个也没反好,演砸了。就算那些人都不对,一个军事家,为了政治目的而违背军事常识讲那么偏颇的话,也不可取。把自己的看家本钱,胡乱扔出去了。
   (二)精神万能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即“三八作风”,无大错误。但是,“在各项工作中,人的工作第一;在人的工作中,政治工作第一;在政治工作中,思想工作第一;在思想工作中,活的思想第一”,“想办法用精神的力量代替物质的力量”,有问题。它过於贬低了物质因素、实际条件。战士不安心服役,有思想政治原因,也有家庭生活困难、未婚妻变心甚至水土不服等等原因,有的,只能用物质的方法解决。“四个第一”很快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说“这是个创造”。而它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结果是越搞越偏,推广到地方工作中,把经济、业务、技术、科学、艺术全冲乱了。在政治与业务、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诸对关系中,夸大前者、贬低后者到了荒唐的地步,有人把林的一套归结为“精神万能论”,没冤枉他。六十年代中期,全国形势极度“左”倾,离开唯物论十万八千公里,同“军队经验”有直接关系,再追根子,就是毛、林。
   (三)动机险恶
   以上两点,林彪的动机何在?忠於毛主席,替毛扫除政敌。干这活儿,康生有动机没灵气;陈伯达、胡乔木、邓力群受唯物主义束缚讲不出那套歪理;江青、张春桥心有余而力不足;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彭真是“革命对象”,更不用说了。要揣摩毛泽东的唯心论,又有所创造,非林彪不可。说毛泽东“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从来没有过这么回事,毛泽东自知心虚,勾掉了三次;这三个副词用于林彪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倒真的很贴切。1959年这一案,如愿搬倒了彭德怀,黄、张、周、李锐陪绑,全国打了多少右倾机会主义份子?天理何在!更可痛恨痛惜的,“纠偏”变成反右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刹不了车,反而继续往斜里走,全国饿死几千万人。八年抗战才死多少人!从现有材料看,主持一线工作的几位(即前面说的“革命对象”),知道毛泽东不好惹,准备庐山上纠偏,把路线正过来,不追究个人责任也就完了,况且头脑发热大家都有份;谁料杀出一位国防部长来搅了局,他们对彭德怀可能有埋怨情绪,属於常理。林彪则不是这种心态,竟然在会上说出“里通外国”,他的心是怎么长的!把最起码的人格胡乱扔了出去。这种无耻政客的出现,当然是毛泽东毒化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结果,同时也是林彪个人的权力欲恶性膨胀的表演,是全军的奇耻大辱。下山后,康生对彭黄等人作出“革命的同路人”的理论概括,同林彪一文一武,配合默契,在毛泽东心里赢得了不少分数。至於林彪的那位“小同乡”相炳说什么林因抗美援朝对毛泽东、彭德怀不满,1959年终於找到机会来反攻倒算,纯是无知妄议。饿死的几千万就不是中华儿女吗?这样就能解消我军牺牲几十万人的旧恨了?抗美援朝的决策人是毛泽东,庐山会议的大赢家是毛泽东,而打倒那么多忠臣良将竟是为了中华民族?
   (四)文革积极
   中年以上的人都公认,1964、1965年是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相对稳定、充实的日子,社会风气、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显得端正、向上。而这,正是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周、陈、邓、彭真等人精心打理的结果。这两年,也正是毛躲在深宅大院里憋坏主意的时候。到1965年底、66年初,厚道人的厄运就开始了。江青、姚文元、戚本禹像是驯好了的恶狗,一条条放出来咬人了。批《北国江南》、《不夜城》、《逆风千里》、《早春二月》、《海瑞罢官》等“毒草”,只是序幕,而这些恶狗加在一起,份量不见得比得上林彪的《5.18讲话》。林一介武夫,似乎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不甘人后,生怕被人抢了头功,於是一方面在《再版前言》里把毛泽东捧上云霄,另一方面对刘少奇、贺龙、罗瑞卿、彭真、陆定一、杨尚昆下毒手,把出生入死40年的老战友狠心卖了出去。如果说我猜错了林彪,人家自有良苦用心,那么谁能回避这个事实:1959年批彭德怀跳得最高的人得到了彭的位置;1966年批刘少奇跳得最高的人得到了刘的位置。彻底否定文革而不否定毛、林(建国后),神仙也做不到。谁能回答:元帅、大将20位,积极参与文革的,为什么只有一个林彪?我看,肯于昧良心的,到什么时候也是少数。林彪说:“文革的损失最小最小最小,成绩最大最大最大”,用来盘点他个人的得失倒很精确,但是这句话,刘邓陶、贺龙、陈毅、彭罗陆杨、杨余傅,邓拓、吴晗、廖沫沙、张霖之、田家英、老舍、邓稼先及其家人认可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