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林彪

第19章


   廖耀湘所言大虎山以南地区是哪里?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芨在回忆文章中说:
   “25日拂晓,我在半拉门仍然命令第四十九军依计划向营口前进,不料部队刚刚前进
   不到10华里地区,第一0五师的一个步兵团在六间房以南被解放军包围,失去联络。”
   1984年11月10日,郑庭芨给段苏权的信中说:“第八纵队在六间房战斗的胜
   利,使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向营口撤退计划完全失败……”
   那么,被军史和历史巨片所肯定几十年的“史实”,即堵住廖耀湘兵团的辽南独立二师
   这个时候在哪儿呢?该师师长左叶1988年7月所写回忆文章中这样讲:“10月25日
   中午,‘总部’代表苏静同志对我说:‘我们不能再等了。敌人昨天占了营口,今天廖耀湘
   肯定南逃。你师于三点半出发,目标是大虎山以东地区。’“苏静同志布置任务之后,一直
   等到独立二师从盘山出发,确信情况不会再有变化才登车返回‘野司’。”
   就是说,10月25日上午8点,八纵在六间房堵住廖兵团时,辽南独立二师不在交战
   的六间房,也不在林彪及军史所言台安,而是在遥远的盘山。
   25日中午,八纵已打退敌人7次冲击,辽南独立二师才决定向大虎山以东地区行动。
   25日下午3时,八纵二十三师六十七团付出重大代价,六十八团、六十九团相继投入
   战斗,伤员多得“用了两个营的兵力来抬”。而这时的辽南独立二师正集合队伍,又过半小
   时才“从盘山出发”。
   退一步讲,就算辽南独立二师从盘山赶到台安,台安还在六间房以南20多里,怎么能
   是廖耀湘兵团“被独立二师和随后赶来的八纵阻截”住呢?
   辽沈战役的亲历者,无论敌方我方,都证实八纵不是“随后”赶来,而是首先赶到,并
   阻截了廖耀湘兵团。
   某些“史书”和“影视片”,或不提八纵,或将八纵说成“随后”赶来投入战斗,这种
   误会,林彪是始作俑者。
   因为八纵的司令员“是冀察热辽”的人。
   当年段苏权却没想到这种误会的“历史意义”。他拿着“辽南独立第二师在台安截住廖
   兵团”的战报,只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六间房战斗中死伤的数千名指战员。
   可是,他马上又想到林彪讲的话,自己安慰自己:什么你打的我打的,都是人民解放军
   打的么……
   不过,他再也发不出那种感慨:在林总指挥下作战真痛快!
   
   胜利不一定都痛快。
   26日凌晨,林彪下令“四野”全线出击,将廖耀湘的十万大军,围歼于辽西的几十个
   “窝棚”内。敌人垮了,兵败如山倒,你只管追,只管杀,只管抓。但也不是没有危险和牺
   牲。
   这种危险,八纵的两位老人回忆略有不同。一本书中,八纵政委邱会作是这样回忆:
   “在辽河西岸一个村子,我们纵队部让敌人冲散了。枪象炒豆样响,身边就跟着整个警
   卫班。我和参谋长黄鹄显被冲在一块儿。他枪打得好,抓过警卫员的卡宾枪,打倒几个冲上
   来的敌人。我乘机跳出窗户去找部队,正碰上七纵一股部队,是听到枪声跑来的。我说:
   ‘我是八纵政委,你们现在听我指挥,任务是保护我们──马上去找司令员他们,必须给我
   找到!’”
   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是这样回忆:
   “围歼廖耀湘兵团是在运动中进行的,不象有些书和影片描绘的那样‘分割包围’,始
   终是在运动中追逐、逃跑;包围、突围;反复纠缠扭打,直至把敌人吃光。
   “敌人始终不曾建起什么阵地,一股股地四处逃散。敌人乱了,我们也‘乱’,敌人象
   潮水一样溃散,我们象潮水一样扑打;哪里枪声紧密就朝哪里冲,这边打得没了声息,马上
   又朝另一个枪响的地方扑去。辽西那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没了前线后线之分。我们的司
   令部就在这弹雨炮火之中,在潮水一样涌来涌去的敌我双方的士兵群中。
   “我们八纵司令部的具体位置是在前尖岗子村。激烈而又混乱的战斗中,敌人的五大主
   力之一,新编二十二师的六十五团冲进了前尖岗子村。我身边没有部队,只有一个警卫连。
   枪打响后,邱会作跑了,跑了五里地,跑到后尖岗子去了。我在仓促中,组织司令部全体人
   员,参谋、译电员、甚至伙夫都拿起了武器,利用村子的土墙进行抵抗。
   “困兽犹斗,何况又是急于奔命的‘王牌’,仗打得十分惨烈。这张‘王牌’在辽沈战
   役第一阶段和大虎山以南的战斗中,已经被我们八纵消灭过半,气势上早被我们压倒。所
   以,尽管他们人多,尽管我们都是机关人员,仍然打垮了他们。纵队参谋长黄鹄显这样的高
   级干部,也抓着卡宾枪象士兵一样战斗,亲手击毙了几名冲进来的的敌人。
   “事后,罗荣桓曾对我讲:苏权同志,你在前尖岗子还当了一下‘连长’,打得很勇敢
   么……”
   三
   茫茫雪原跳动着望不到头的狗皮帽子,刺刀闪烁出望不到头的寒光。
   百万大军的脚步踏得山摇地动,在他们的前方是山海关、北平,是黄河、长江……
   黄永胜红光满面,兴冲冲跨入挡有棉布帘的屋门。
   “林总,我来了!”他立正敬礼,神采飞扬。
   “嗯。”林彪还是那副平淡的面孔,那个平淡的声音,伸出一只手,与黄永胜一握便抽
   回来,示意他坐下。
   黄永胜仰面望林彪,两眼不眨:就是这副平淡的面孔,这个平淡的声音,覆手之间便歼
   灭了国民党47万精兵,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对比,使东北成为共产党军队的战略大后
   方。现在他统帅了12个步兵纵队,17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和30
   万地方部队,是真正的百万大军。现在他就要率领这百万大军转战关内各战场,这支力量简
   直是没有谁能够阻挡。
   “林总,”黄永胜见林彪深思着迟迟不开口,激情难捺地说:“这次入关,单是咱们
   ‘四野’一家也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彻底打垮他!”
   林彪既不夸他豪迈,也不骂他狂妄,就象没听见一样,平平淡淡宣布他思考后的决定:
   “你回八纵,还任司令员。”
   黄永胜又是一阵激动,马上又转为疑惑,小心翼翼探询:“那段苏权呢?”
   “入关后,大仗不会少,但一次会比一次好打。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元气丧尽,我们放
   开脚追就行。”林彪仍然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不理睬黄永胜的疑问,“平津会有一仗,估计
   动嘴要比动手多,然后就可以过江了。”
   黄永胜两眼闪闪发亮,仿佛林彪在他面前施过魔法一般,突然展现出一个美妙的童话世
   界。可是,他还是忘不掉心中的疑惑:“我回八纵,段苏权去哪儿?”
   林彪皱了皱眉,勉强接过黄永胜的话题:“他是冀热察的人,程子华推荐的,进关不合
   适,还是留在东北好。”
   “段苏权要是闹意见呢?他跟任弼时、罗荣桓也很熟……”
   “他不象你,”林彪直到这时才看一眼黄永胜,“他不是一触即跳,他是忍辱负重。”
   黄永胜有些红了。
   但是他也笑了。
   程子华汇报完工作,绕山绕水地问林彪:“苏权同志还好吧?”
   话问得不明确,林彪回答得也模糊:“弱一些。”
   程子华微微蹙一下眉毛,说:“苏权来时,八纵3万6千人,武器很差,现在发展到6
   万人,武器精良……”
   林彪淡淡地说:“四野12个纵队,都发展到五六万人,武器精良,关内没有哪支部队
   能比。”他瞟一眼程子华,“我们来东北晚,没有接收到日本人的武器。开始武器都很差。
   现在精良是从国民党那里缴来的。”
   程子华听出弦外音,忍住了,继续说:“八纵牺牲5千,歼敌6万,立大功以上功臣3
   451人,命名12个英雄单位,6个英雄个人。我看苏权同志不弱。”
   林彪难得一笑:“那要看和谁比。四野牺牲6万,歼敌47万。英雄功臣不计其数。牵
   头羊来也变成虎。”
   程子华明白无法挽回,便问:“黄永胜回八纵,段苏权怎么办?”
   “他自己早说过,不愿来八纵,愿意留冀热察工作。”
   “怎么安排?”
   “留东北军区作战处当处长。”
   “怎么?降一大截子!”
   “打一个锦州就三次通报,如果打北平南京会怎么样?”林彪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交程
   子华:“你自己看,毛主席都讲了话。”
   程子华看着材料,心里明白有冤枉却硬是说不出一句话。
   林彪送客,口气变柔和:“要是另有合适干部,你再给我推荐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