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再牵你的手

第18章


  去年,他们的大女儿张玉考上了初中,他们的小儿子也上了小学。由于学校的收费是越来越高,光微机费就从5元长到了10元,书费每年也都超过50元,再加上教师们给定的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这对于一个仅靠20亩地收入苦苦支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如此拮据,早已入不付出。
  学校尽管给他们的子女免除了学杂费,但其它的各种费用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没有姐姐王丽每月50元的定期汇款,他们家也很难支持到今天。
  今年开春时,同村的村民约王影的丈夫张明到哈尔滨打工,在妻子王影的积极鼓励下,张明便和村民们一起去了哈尔滨。
  在哈尔滨,他们当了建筑工,一天下来能净挣10多元。在家中苦苦支撑的王影,当她听到丈夫一个月能挣400多元时,在家中的所有苦恼和劳累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可是快到春节了,也没有接到丈夫一分钱的汇款,这几天,她几乎天天都到别人家中探听息信。
  其实,远在哈尔滨市里打工的张明心里比谁都着急,他们盖的楼房早已竣工,但工程款迟迟下不来。他们几十个民工的血汗钱一分也没有得到。眼看着春节将至,每个人连回家的路费钱都没有了,要不回血汗钱,每个人都回不去了。没有办法,晚上几十个人只好挤在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里,小房子不仅没有暖气设备而且还四面透风。粮食早已断顿,每天只能吃几个土豆充饥。白天,他们就分别去找有关部门要钱,有关的部门总是相互推委,谁也不愿意管这样的闲事。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找到了黑龙江省电视台的法制在线栏目,不久,法制在线在黄金时间里向全国的观众报到了这起恶意托欠民工工资的事件,这起事件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领导亲自批示,要求在全国范围里清查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要求各地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要求在春节前务必还清民工的工资。
  三天后,在市委们的亲自督促下,张明和村民的拖欠工资终于要了回来,当天的夜里便坐火车返回家中。
  第二天,王影高高兴兴地陪着丈夫去了一趟银行,把5000元现金全部存入当地的银行里,手里拿着存款折,王影和丈夫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计划着明年再存5000元,留着给女儿将来上大学时用,甚至还幻想着等到攒到了一定的存款额时,俩人在村头开个小商店……
  接到陈慧的电话后,夫妻俩人简单一商量,就把刚刚存入银行的5000元存款全部取了出来,当天把俩个孩子托付给邻居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了开往陈慧家的客车。
  陈慧想放弃学业的念头是在母亲住院时产生的,她心里也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被捕,母亲病重,使原来幸福的三口之家,瞬间堕入痛苦的深渊里,往日的快乐已不复存在了。
  王丽住了一天院才醒来,醒来的第一反应是一下子紧紧地抓住女儿的手,就像一个落水者忽然抓住一根木头一样。摸着女儿的小手,王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望着女儿那忧郁的双眸,王丽竟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看着母亲睁开双眼,陈慧那紧皱的双眉,立刻舒展开,嘴角边漾起一丝淡淡的微笑。
  “老妈,你终于醒了。”陈慧惊喜地说到。看着母亲要站起来,她又忙劝阻着母亲说:
  “妈妈,你快躺下,现在体力还没有恢复过来,还需要休息。”
  王丽并没听从女儿的话,相反又挣扎了一下,坐了起来,陈慧连忙上前扶住了母亲。
  “我是老毛病,不用住院,回家休息一下就没有事了”
  王丽边说着边拨掉针头,站起身硬要往门口走,其实,她是知道的,对她们这么一个家庭来说,高昂的住院费是拿不出来的,家里有一点存款,那也是要留给女儿下学期上学时用,无论如何也不能住院。
  母女俩争执不下时,王影和丈夫张明提着一篮子鸡蛋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见到了自己的妹妹,王丽那颗平静的心又一次激动起来,她上前一步紧紧地抱着妹妹……
  过度的激动使王丽又晕了过去。
  “医生,医生快来啊!”陈慧急切地喊到。
  “小姨,你快把我妈扶到床上去,我去叫医生。”陈慧见还没有医生进来,对着王影又说了一句。
  “你快去啊!”王影一边答应着一边和丈夫俩七手八脚地把王丽扶到床上。
  一会儿,医院的走廊里传来杂乱的脚步声,走廊两侧病房里的陪护人员及轻病号们不约而同地走出房间,5名医务人员跟在陈慧的身后,急匆匆地跑进301病房,从他们那严肃的目光里,透出了一丝丝的焦虑。
  “不知又是谁出事了。”其它病房里的人有的自言自语,有的议论纷纷。这也许就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吧?对于那些刚入院或病情加重的患者,其它病房里的病友或陪护人员往往对他们格外亲切,他们有的帮助打开水,有的帮助叫护士,有的帮助买饭等等。更多的人是经常会来到你的病床前,用一种近乎同情的眼神注视着你,除此之外恐怕再也拿不出什么来了。但这一切对那些已患绝症的人来说,无疑是在黑漆漆的夜晚突然看到了一丝微弱的光,内心会感觉到有一种无比欣慰的力量。毕竟在人生的尽头,还能让他们见到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最值得他们去留恋,这一切足以让他们到另一世界上再细细地去品味了。
  每位病房里的陪护人员,不管你来自哪里,彼此只要一交谈,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夜里,他们会趁着护士小姐不在时,不时地聚在某个病房里喝上一顿水酒,然后借着酒劲胡吹一通。尽管自己陪护的亲人或朋友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幸,但今天还是今天,明天还是明天,青山依旧,夕阳依旧,日子总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下去。
  301病房的医护人员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其中一名年龄较大的医生抬头看到了没有打完的吊瓶,生气地训斥:
  “你们病人家属是怎么搞的。”
  医生环视了一下王影和张明一眼又说到:“这么多的亲属连一个病号都照看不好,简直是不可思议。”王影和丈夫对视了一下,没敢吱声。
  “这……我……”陈慧刚想说什么,话刚出口又噎了回去,她看到了医生们正在小声讨论着母亲的病情,她生怕哪句话说的不适当了,直接会影响到医生们的情绪,这样会给母亲的治疗工作带来麻烦。一位年轻的医生熟练地开了一张处方,其余的几位医生相互地审查了一下,看完后,他们不住地点头示意。
  “就按这个处方配药,今天上午,要给患者挂三组吊瓶。”年轻的男医生温和地吩咐着身边的小护士。
  小护士接过处方后,仔细地看了一遍,微笑着冲年轻的男医生点了点头,便急匆匆地下楼去了,年龄较大的护士又给王丽挂上了刚才没有打完的吊瓶。
  看着刚刚开始输入的药液,年龄较大的那名男医生又不放心地扒了扒王丽的双眼,仔细地观察了一会之后,他直起身来,小声叮咛着陈慧说:
  “病人的心脏不太好,以后不能让病人情绪太激动了,要让她休息好。”
  “医生,我明白了。”陈慧小声地说,“我的母亲会有危险吗?”陈慧忐忑不安地问。
  “我估计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这也很难说,还是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一段时间再看吧。”听了医生的话,陈慧用牙齿狠狠地咬住了下唇,没有说什么。
  初春的暖风,吹绿了校园内的柳枝。沉静了一个假期的校园又恢复了往日喧嚣。一个假期都没有见面的同学们,返校见面后,显得格外的亲切。
  今年张亮所在班级的同学就要毕业,平时也没有什么功课了,反正毕业了都给安排工作,因此有些同学没事会在寝室里神侃一会儿,有此学生忙着上网、查资料,准备写毕业论文,还有的同学则整日泡在网吧里,在那种虚无缥缈的世界里和异性的网友继续着他们温馨、浪漫、激情、神秘的爱情梦想,几乎每天都在编织着甜蜜的爱情神话。对于那些在校园里就进入恋爱季节的青年男女来说,在毕业的时候,他们精心培养的爱情幼苗,将要面临毕业分配这场暴风雨的洗礼。许多这样的幼苗都是在这场暴风雨中夭折,留给双方的仅仅是初恋的美好回忆,而这些回忆,足以让他们去品味一生一世。
  张亮所在寝室里的男同学们又开始坐在床上神侃起来,首先李天横谈到美国政府黑暗内幕,谈完后,他又分析了美国有可能在最近的几年内要准备攻打伊拉克,一下子就把寝室里的同学吸引住了。
  李天横说了半天,只有张亮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陈慧的家乡。本来,他们早就约好了,等到开学时,俩人早来两天,这样可以去当地有名的风景区去游玩一次。开学一天了,陈慧竟然杳无音信,像是一下从地球上蒸发了一样。张亮心事重重地用眼睛盯着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的李天横。看到寝室里的同学们专心致志的样子,李天横自豪地环视了一下四周,又换了一个话题。
  在学校里,张亮等了一个星期,陈慧还是音信全无。他也试着打过多次电话,可就是联系不上的,仅仅6天,但这对于张亮来说,好像过了一个漫长的世纪。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常常让他夜不能眠,饭不能食,阵阵的心痛早已让他六神无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