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再牵你的手

第32章


张亮同王晓红的闲谈中得知:她在市工商局工作,今天刚出差回来。他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早已出差半个月了再过几天才能回来。聘用家教的事,是她的丈夫临出差前安排手下人去找的。
  同王晓红交谈过后,张亮似乎放心多了,他想:
  “这怎么会是一个陷井呢?自己也太多心了,看来世界上的好人还真不少。”
  张亮想到此时,心里感到轻松多了。但是心头的那片阴云似乎还是挥之不散。
  陈慧上完课后,俩人没有立刻打车回校,而是沿着别墅区旁边的一条小路散起步来,俩人默默地走了一会儿,谁也没有说话,走上一个小山坡时,俩人选择了一处草坪坐下。陈慧看了看张亮说:
  “昨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伤感的故事。”
  “什么故事?”张亮感兴趣地问,“你说一说看。”
  陈慧思考了一下,说:“有一对非常相爱的青年男女,女的每天早早的就来到男孩子家,为男孩子做饭、烧水,每天男孩都是在朦胧的睡眠中被女孩子叫醒。男孩子发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事,他都非她不娶。女孩子感到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直到有一天清晨,女孩晚来了一会,为了不耽误男孩子上班,女孩子匆忙过马路去买早点时,不幸被迎面的而来的车撞伤,从此失去了右臂。 男孩子只到医院送过一束百合花,从此就再也没有踪影。那束百合花不久就枯萎了,女孩子的心也随之枯萎了。”
  听完陈慧的故事,张亮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中。
  “如果那名女孩子是我,你会就送一次花给我吗?”
  “我会天天给你送花,”张亮不假思索地说,“我还会伴你一起走过黄昏。”
  “我相信你说的是真心话,真的让我很感动。”陈慧紧紧地偎依在张亮的怀里。
  “你昨天去找系主任了吗?”
  “我没去。”
  “你不想留校了吗?”
  “我想回家乡,”张亮伤心地说,“其实我也想留在学校和你在一起,可是我的父亲离不开人照顾……”
  “你早就决定好了吧 ,其实,在火车站中,从你的表情中我早就知道了答案。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你,不过你放心,不管你分配到哪里,我毕业后都会去找你。”
  面对着陈慧真诚、善良的目光,张亮的眼睛里出现了一种亮晶晶的东西。
  三个月后,张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临分别的时候,张亮和陈慧相约游了一次山平湖。当天晚上,俩人在学校的草坪上坐了一夜,陈慧几乎是哭泣了一夜,张亮心里有一种不祥之感:这次分手就好像是俩人的生离死别。张亮越是不去这么想,这种直觉在大脑中就越加清晰。
  第二天,张亮便登上了开往家乡的火车,回到家中只呆了一天,便来到教育局报了到。
  一个月后,在李市长的亲自安排下,张亮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县城重点初中——第八中学。
  第八中学是本市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学校拥有一座6层高的教学楼和一座6层高的电教大楼。
  学校有48个教学班,学生的在校数达到3000人,有教职工200人。全校分为四个学年,每一个学年的教师一个办公室,每位教师的办公桌上都配置了一台价值3000多元的电脑。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团委、校医室、后勤室等几个部门全都是一个单独的办公室,且每个办公室配有一台价值5000元的电脑。
  张亮分到了初三学年组,负责12个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初三(6)班的班主任工作。初三(6)班是全校最差的一个班级,三年来换了三位班主任。张亮是第四任班主任。每天除了上班以外,晚上张亮还在当地一家颇大的照像馆帮忙,每个月的月薪是500元。
  早在大一时,张亮就自学了摄影技术。父亲看到他非常爱好这门技术,就忍痛卖掉了一头耕牛,帮助张亮买了一台日本进口像机——尼康FM—10 。在学习摄影过程中张亮是无师自通,非常入门。没过二年,他的摄影作品频频在刊物上发表。
  张亮的家离学校有20多里地,张亮平时每天要往返近40里地。平时在节假日里,他还要匆匆忙忙地到照像馆去工作。尽管工作辛苦一些,可一想到美丽贤惠的陈慧时,张亮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他工作起来也格外有力气。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情的魅力中吧。
  每个月单位和照像馆发薪水后,除了自己留下一小部分外零用外,张亮就会把余下的钱全部寄给陈慧。每个月寄一次从不耽误。为了能多给陈慧寄去更多的钱,张亮连花50元租一个房子的钱都不舍得,他想,50元钱足够陈慧10天的生活费了。
  父母最理解儿子的心思,对于儿子的做法,他们从来不干涉,他们认为儿子的做法自有儿子的道理。
  一天下午下班时,张亮发现室外下起了毛毛细雨,他便在办公室里写了一会教案,写完教案后,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
  “也许过一会儿雨就能停下来。”他想。
  校园里静悄悄地,教师和学生们早已回家了,警卫室里的灯不知何时亮了起来。
  “看来雨是停不下来了,”张亮想,“早知这样的话还不如放学时就走,也许现在早就到家了。”
  张亮推上那台破旧的自行车,踏着泥泞的路走出了校园。一会儿他的身影便消失在茫茫的细雨中。
  雨点骤然间变得密集起来,由雨点逐渐变成雨柱。
  在张亮的视野中,路边的树木渐渐地隐入了茫茫的雨色之中。
  不知何时,风起了。
  雨点随着迎面而来的风直砸在张亮的脸上,他不得不眯起双眼,一只手不停地抹着脸上的水珠。单薄的衣服早已贴在身上,凉冰冰的、冷嗖嗖的。
  他想,如果当初听陈慧的劝告:留在学校当教师的话。也许此时此刻俩人正撑着一把五彩的伞,相互偎依着,漫步在雨中。自己也许会诗意大发,赋诗一首。也不知今晚上,陈慧是不是在给学生补课,如果去给学生补课了,这么大的风雨,不知她能否能打到出租车。张亮沉思着,自行车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路上车辙里满是浑浊的黄泥浆。
  张亮抬头看了看天空厚厚的云层。
  “今晚上恐怕雨是停不下来了。”张亮心里想。
  不过,他在心里还是不停地祈盼:雨早一点停下来,这样的话,陈慧从9号别墅楼走到大门口就不会被雨淋到,自然也就能打上出租车。
  泥泞的公路上,一辆大卡车飞驰而过。深思中的张亮躲避不及,全身溅满黄泥浆,脸上也被溅上泥块。
  张亮被迫停下自行车。左脚跨在自行车上,右脚着地。左手扶住车把手,用右手擦了一下脸上的泥浆,对着早已消失的汽车骂道:“倒霉的司机,不得好死。”
  他又用上衣的里层擦了一下脸,说:“今天真的够倒霉的,早走一会的话,什么事都没有。”
  如果陈慧在身边的话,她一定会心疼地又流泪了,张亮想到此时,眼中的泪水禁不住地涌出来。
  张亮又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年轻的人误入一片森林,他迷失了方向。经过努力寻找,他找到了两条走出森林的小路。经过三思后,他选择了一条看似很好走的小路。哪知,这条小路并不好走。也许另一条小路更好走些,他想。但他一点也不后悔,还是坚持走下去。三天后他终于成功地走出森林。谁都知道,人只有两条腿,却不能同时踏上两条路。一旦踏上其中的一条路,就应勇敢地走下去。
  张亮想完了这个故事后,内心似乎又输入了一种新的血液。他又重新骑上自行车,一会儿便消失在茫茫的风雨中。
  拄着双拐的张祥一直站在门口。
  “这么大的雨,小儿子怎么能回来。”他不停地唠叨着。老伴李兰兰催促了好几趟,让他回屋里,他就是不肯。张亮一到村头,就看到了一只手打着伞,一只手拄着拐的父亲,他的眼睛刹时模糊了,泪水和着雨水顺着面颊流下来。
  “多亏是在雨中,父亲也没有看出来。”他心里想。
  张亮跳下车子,扶起年迈的父亲,责备地说:
  “爸爸,下这么大的雨,你到外面做什么?”张祥没有回答,而是用一种慈祥的目光注视着张亮,好半天才说:
  “儿子,你的衣服都湿透了,还不快进房子里换一下。”张亮顺从地扶着父亲向屋里走去。 吃饭时,李兰兰瞅着头发湿漉漉的张亮说:
  “这么远,来回跑谁也受不了。”张亮只顾吃饭,并没有理会母亲说些什么。张祥赞同地点了点头。
  “妈,要不我们干脆到市里里买一幢房子吧!”张亮的小妹说。
  “城里的房子少说也要2万多,”李兰兰忧愁地说,“可我们家中只有1万多元钱。”
  “要不这样吧,我们去银行贷款吧。”张祥坚定地说,尽管张亮坚决反对,但是在他父母和小妹的一再坚持下,还是决定到银行贷一部分款,然后又到亲属家里借一部分款。 一个月后,张亮花了2万元在市里买了一幢60多平方来的平房。房子尽管旧了点,但里面的设计还是很合理的,院子也比较大。张亮一家人高兴的几乎一夜都没有合眼。毕竟他们家是村里第一位能在城区中买得起房子的人家,亲戚朋友们也都很高兴。
  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张亮很快地搬进了新房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