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不需要三国

第38章


可这件事儿怎么感觉这么奇怪?区区一个处置董贼尸身的小问题,用得着王允这个司徒向皇帝汇报?
隐隐之间,刘协觉得这件事儿有蹊跷,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一件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可在这堆满文武众臣的大殿上,刘协的心毛毛的,就是想不起来哪里不对……
而汉末大儒蔡邕听到董卓身死后的惨状,感念于董卓过去对自己的厚恩,不禁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
而就是这声叹息,让刘协猛然想起历史上这一事件:王允杀蔡邕!
刘协终于明白王允为什么要想自己提及董卓死后的惨状了:王允是谋杀董贼的主脑,对于杀董卓之事一直抱着极大的感念。他始终不能对自己之前曲意奉承董卓之事介怀,此时向刘协禀明董卓之死惨状,就是为了试探!试探朝堂之上,究竟还有没有人心念董卓旧恩!
朝廷众臣默然无语,蔡邕这声叹息就显得突兀,而王允又岂能不对这声叹息敏感?
“蔡邕!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暴行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王允此时闻蔡邕这声叹息,居然如被踩了尾巴的猫,对着蔡邕暴跳如雷,疾呼左右侍卫拿下蔡邕审问。
刘协看到这一幕,心中有所怃然:王允这老头子大概是因为以前在董卓面前孙子装多了,觉得现在董卓被干掉后,自己就可以装爷爷了。正打算开始摆出一副‘我是你们爷爷’的面孔,蔡邕居然就敢在自己的面前感念董卓的恩德,这简直是太不给面子了!
所以,王允刚才那番话虽然声色俱厉、冠冕堂皇,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蔡邕你他妈好胆哪!竟敢叹息董卓?现在我是爷你知道不?现在我才是爷!你他妈这是存心跟爷我作对哪!”
想到这里,刘协差点就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前笑出声来。但他同时也知道,此时绝不是置身事外的时候:蔡邕是当世名儒,也是士大夫当中的代表人物。此时王允主动向蔡邕发难,说不定正是自己可以拉拢打压这些自命清高士子的时候。
文人好斗,古人诚不我欺啊……看来,敌人的堡垒,还得从他们内部攻破。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www.zongheng.com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三十章  那熟悉的感觉
蔡邕是当世名士,博学有才独步士林,他的才华在东汉非常了得,擅音律,好文辞,而且此时还但任《汉书》的续写工作,才高任重。而蔡邕不单自己才华橫溢,还有一个才情极高的女儿蔡琰,就是世人熟稔的蔡文姬,传世之作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后人评价非常高。蔡邕一家,可谓是书香世家了。
而蔡邕之所以哭董卓,是因为董卓深知蔡邕的才华,也很欣赏蔡邕。两人之间,还真那么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撇下董卓的人品不谈,作为领导,董卓还是很知才善用的,当初,议郎蔡邕因直言上书皇帝而被放逐朔方,后来遇赦返回乡里。当地官吏王智原来与蔡邕有私怨,便弹劾蔡邕有诽滂政府的言论,蔡邕又被迫离家逃命,浪迹江湖,历时十二年。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所闻,为笼络天下人之心,便特别征召蔡邕进京任官,蔡邕不想再涉及政治,婉言托病拒绝。董卓便威胁蔡邕:“如不听命,某将诛汝全族。”蔡邕恐惧,只好回到洛阳。董卓大喜,任命他为祭酒,十分敬重蔡邕,后来又不断升迁他的官职。
史书上载,蔡邕三天之内,历遍“三台”,官至宫廷随从官。而由于蔡邕的引荐,董卓也提拔不少党锢之徒,一时间,洛阳幽滞之士,多所显拔。
此刻蔡邕感于董卓的知遇之恩,见董卓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就不由生起悲凉之意。一声叹息,其实别无它意,但在王允看来,这就是大逆不道之举了。
大殿之上早已鸡飞狗跳、唾沫横飞,王允这老头儿此时再也没有清高自矜之威,简直如一只被激怒的公鸡;而士大夫也都有点群起激愤的意思,可由于畏惧王允手段,便只是不住劝说。但随着跟王允的你来我往,渐渐就被激出了真火气。整座大殿,差不多都被这些文人给吵翻天了。
等刘协醒过神儿的时候,王允早已叫嚣要杀蔡邕了。这个时候,刘协便听到太傅马日磾说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诚为盛事……”
王允闻言,心中更恼,未待马日磾说完便答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扯着扯着,怎么扯自己身上了?刘协此时再也不坐不住了:老虎不发威,你当俺是helle
kitty啊?
“司徒大人,莫不是以为朕是昏君,会因蔡从官的几笔记载,就忘记司徒大人诛杀董贼之功?难道满朝文武都不惧蔡从官之记载,单让司徒大人忧心?”
政治斗争,讲究的就是拉拢一派,打击一派,此时敌人内部堡垒已经有了裂痕,刘协哪能还不赶紧抓住机会,狠劲煽风点火?
“陛下!臣一心为国,殚精竭虑。而刺杀董卓之举,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现终大功告成,然蔡邕竟对董卓的一己私情念念不忘!此事虽小,却可见蔡邕本性狭隘,是非不分,实不该再存留于世!”
“哦?那司徒之意,当将蔡从官处死?”
“然!望陛下明察。”王允咬牙切齿,看这模样,当真有刘协要是不答应,就拼个鱼死网破的样子。
刘协就纳闷了,王允这老头子今天到底是抽哪门子疯,非要置蔡邕于死地不可?
若是想立威,那根本就没必要:蔡邕的名头虽然大,但杀了蔡邕不仅立不了威,反而会引发朝廷百官对王允的不满。这老头子那么聪明的人,会办这种没品的事儿?
若说是想报复董卓旧部,那长安城外,大片大片叛军等着王允去开动脑筋处置,犯得着在这里跟自己人死磕?
想不通啊想不通,你说这些读书人的脑子都是咋长的?咋比女孩的心思还难猜?
猜不透,更没办法。为今之计,刘协也不得不屈服王允的淫威,暂时将蔡邕收押入狱,打算日后审问再说。可就算这样,王允那老头子还是一幅忿忿不平的德行,真搞不懂这货究竟吃错了哪颗药。
一阵吵吵嚷嚷,让整个大殿先前那副和谐融洽的气氛一扫而光,真真儿让刘协头疼不已:原本以为砍了一个郑泰,这些人会收敛一些。但今日蔡邕之事,让刘协真正明白一个颠扑不灭的道理。
枪杆子里出政权!
要是自己有名有实,手中有兵有粮,那些以王允为首的一群傻帽儿们,哪敢像今日一般丝毫不顾忌天子威严,在那里吵吵地跟菜市场一样?而王允这厮如此嚣张,不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吕布这反骨仔的支持?
今日早朝,让刘协感到自己的心很累。他觉得,以自己一人之力,独斗那些玩惯阴谋诡计、说破不少春秋大义的士大夫们,实在是一项艰苦而卓越的工程。而真待工程完工了,那李傕、郭汜也早将长安城攻破了。
思虑至此,刘协已经走到了皇宫一僻静侧室。而猛然驻足之时,刘协才发觉,自己可能真的需要这间侧室里那个人的智谋。
可能是偏僻的原因,所以此时即便是中午时分,侧室当中仍不见多少光亮。而走入这间侧室之后,刘协陡然就感觉到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如被藏在洞底湿冷的毒蛇缠住一般,那种直刺的阴冷,仿佛毒蛇的信子一般,一下又一下点在了刘协的眉心。
李儒仍旧如一团影子一般隐匿在这间僻暗的房间之中,听觉到刘协的脚步,他才从黑暗当中现身出来,微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服饰,才郑重跪地,口中说道:“罪臣李儒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协此时看到李儒这幅比真还真的表演,心中突然想笑。他想笑这些古人就是这么迂腐有趣,即便是两人有着彻骨仇恨,但礼仪往来,却丝毫不曾落下。
“免礼吧,文优,朕来这里,并不是看你过得好不好,而是有事相询。”刘协摆了摆手,让李儒起身,随即便一屁股跪坐在正位上,丝毫没有半点客气。
看到刘协如此随性,李儒当也不再拘谨,而是细细煮了一杯茶之后,才慢慢说道:“陛下,可是为蔡邕蔡伯喈之事而来?”
刘协手中那刚接过来的茶杯猛然坠地,仅在一秒钟之内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要知道,据自己退朝至现在,不过才一个时辰的时间,而李儒足不出户,居然就能知道今日朝堂之事,此等能耐,当真神鬼莫测!
“陛下,为君者,当面如平湖,纵胸有激雷而色不变。罪臣观陛下两日所为,虽伟略有余,然温润之计不足,当震慑不了那些士族大夫。”李儒看到刘协如此失态,也知道是自己的话有些太过惊世骇俗的原因。但对于眼前这个十二岁的皇帝,李儒觉得自己就是再过分一些,也是可以原谅的。
要知道,李儒这条命,可是在刘协指点之下,才保全下来的。这等本事儿,岂是一般十二岁少年所能拥有的?
看到李儒眼中那熠熠精光,刘协也看出了李儒所思,于是收拾一下茶杯,淡淡说道:
“文优,朕予你那节桃枝,如今还在否?”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www.zongheng.com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三十一章  以毒攻毒
当初李儒将一首童谣,借着吉平看病之际,暗暗送与刘协,点明王允暗杀董卓之事。而刘协便将让吉平摘了一节桃枝放在药箱,回到了董府。
刘协和李儒,可以说都是聪明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