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衰落之鉴

第6章


公元前40年,后三头达成新的协议,重新分配统治范围。此后,屋大维经略意大利,并剥夺雷必达的军权,使自己的军事实力迅猛增长。安东尼则不仅在出征安息的战争中失利,而且不合时宜地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结婚,并在遗嘱中将罗马征服地赠与女王及其子女,结果导致罗马人不满,为屋大维向东方进军提供了口实。公元前31年,屋大维在海战中彻底打败安东尼军队。第二年,屋大维进军埃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先后自杀,埃及正式并入罗马版图。至此,长期陷于内战和分裂的罗马重新统一,这一年也成为罗马彻底埋葬共和制的标志。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长达数百年的对外扩张和绵延数十年的罗马内战使罗马遭到严重破坏,此时,人心思定,人们渴望安定与和平。公元前29年,屋大维从东方回到罗马,向罗马人民表明"和平时代的到来"。此举立即赢得渴望和平安定的罗马人民的拥戴。屋大维成为罗马具有无限权力的唯一统治者。公元前30年,屋大维重新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获"大元帅"称号;前28年,获"元首"称号(意为"首席元老"、"第一公民");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以退为进,在元老院发表长篇演说,宣称自己要"放弃一切大权,只做一名普通公民",这一举动感动和征服了元老院。诚惶诚恐的元老院不接受屋大维放弃权力的建议,将他所交回的权力重新授予他,并授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他还是执政官、大祭司长等,所获得的权力与荣宠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鉴于共和制度的影响以及维护共和传统的势力仍然存在,尤其是恺撒急于废除共和制度的莽撞之举而招致的杀身之祸,屋大维审时度势,将自己精心建立起来的帝制笼罩在共和的外壳之下。事实上,奥古斯都总揽国家政治、军事、司法、财政、宗教大权,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俨然一位专制君主。他以国家"首席元老"、"第一公民"的身份操纵国家大权,元首成为罗马的最高主宰。共和时期的各种机构尽管存在,但已名存实亡。无论是元老院还是人民大会,都已成为奥古斯都手中的御用工具。这种元首制的实质事实上就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因此,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制的开创者。奥古斯都建立的元首制并非一种定型的政体,它实际上是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
  第12节:二、向帝制转变:危险的开端(3)
  元首制奠定了罗马帝国500余年的帝业基础。为了强化统治,奥古斯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使罗马顺利完成由共和向帝制的转变。为了使元老院成为毫无实权、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工具,他一方面提高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另一方面则对元老院进行多次清洗与改造,安插了大量亲信。这样,尽管名义上元老院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其职权已大不如前。奥古斯都还设立元首顾问会议,建立元首金库等机构,迈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帝国官僚制度的第一步。为了巩固政权,扩大统治基础,奥古斯都还改善行省管理体制,调整对行省的统治政策,同时加强对奴隶的压制和镇压。军队是元首制的支柱,奥古斯都对军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帝国初期的罗马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维护帝国稳定,镇守与扩展罗马疆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帝国统治的强有力工具。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元首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已日臻成熟。
  依靠强大的军队,奥古斯都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在东方,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腕,成功地与安息和解,幼发拉底河被定为罗马和安息的界河。为此罗马举城欢庆,奥古斯都的声望也随之极大提高。在西方,奥古斯都对西班牙和高卢继续用兵,扩展帝国的疆界。然而,对北方日耳曼人的征服战争却进展不利,公元9年,罗马统帅瓦鲁斯率领的三个军团被日耳曼人全歼。此后,莱茵河以东地区重归日耳曼人,罗马向北扩张受到阻遏,帝国北部边界仅限于莱茵河以南。
  公元1至2世纪的和平年代 公元14年8月,奥古斯都去世,养子提比略继位。从此罗马开始了帝位继承制和王朝统治。罗马帝国繁荣阶段包括朱理亚・克劳狄王朝(14-68年)、弗拉维王朝(69-96年)和安敦尼王朝(96-192年)。
  克劳狄王朝从提比略开始,经卡里古拉、克劳狄到尼禄。提比略继承屋大维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使元首顾问会议取代元老院处理国家事务,并成为较固定的机构。但正是从提比略时代起,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宫廷阴谋和政变的恐怖气氛开始笼罩罗马,近卫军在废立皇帝的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提比略和卡里古拉都是被近卫军所杀,克劳狄则是在近卫军的拥戴下登上王位的。为加强统治,克劳狄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官僚体系,为帝国后来的官吏制度奠定了基础。元老院的地位和作用被进一步削弱,成为从属于皇帝的工具。在宫廷政变中,克劳狄被妻子毒杀,罗马史上有名的昏君尼禄继位。尼禄骄奢淫逸,挥霍浪费,导致民怨沸腾,各地人民起义。众叛亲离之中,尼禄被迫自杀。尼禄之死标志着克劳狄王朝的结束,也结束了罗马和意大利奴隶主独占帝国统治地位的局面。此后,军队对罗马政局的影响越来越大。
  尼禄死后,行省军团纷纷拥立皇帝。此时军队公开干政,手握重兵的军团将领走到了政治舞台的前台。公元69年,韦伯芗在东部行省和军团的支持下,建立弗拉维王朝。即位之初,韦伯芗一方面派军队残酷镇压犹太人、高卢人和日耳曼人的起义,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扩大帝国的社会基础。在位期间,他广泛吸收行省奴隶主加入元老院,还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从此,帝国政权不再局限于体现意大利奴隶主的利益,而是开始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机构。79年韦伯芗死后,长子提图斯继位,他在位两年就因病去世。其弟图密善继位。图密善统治时期,元首政治的君主制本质暴露无遗。元首以"主人和神"自居,藐视元老院,恢复从提比略时代开始的叛逆审判,迫害元老贵族。结果,图密善在政变中被杀,元老院推举最老的元老涅尔瓦为皇帝。罗马历史进入安敦尼王朝时期。
  安敦尼王朝经历了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里略和康茂德六个皇帝的统治。前五个皇帝都是行省贵族出身,他们的内外政策比较兼顾行省奴隶主的利益,使皇权大大加强,有"五个好皇帝"之称。此时,罗马帝国达到极盛,被誉为罗马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第13节:三、三世纪危机(1)
  公元96年涅尔瓦即位后,立即与元老院修复关系,并进行一些改革,但因年长而无力应付复杂多变的政局,只好效仿奥古斯都,将图拉真收为养子,立为继承人。这就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皇位继承制度,开创了以过继为基础的新的皇位继承制度的先河。此后,除奥里略将元首头衔传给儿子康茂德外,其余的继位都是以过继为基础。图拉真继位后,对内尊重元老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中小奴隶主,振兴意大利农业,以缓和各种社会矛盾。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将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张到极致。帝国东起两河流域,西至不列颠,北抵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达西亚,南达北非,整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哈德良时期对外转攻为守,将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上。皇权继续得到加强,官僚机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官阶和官俸制度,明显开始了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过渡。哈德良命令法学家将以前行政长官的一切敕令汇编成册,批准其为"永久敕令",作为帝国法律的基础,皇帝有权对它进行修改或补充,皇帝的意志开始成为法律。安敦尼在位期间,继承哈德良的政策,对外防御,对内调整各方面关系,与元老院保持良好合作,并且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对行省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行省经济和帝国的繁荣。但从马可・奥里略开始,罗马帝国盛极而衰,奴隶制危机的迹象到处出现。东方的安息屡屡进犯,北方的日耳曼人乘虚而入,奥里略亲率大军抗击,结果因染瘟疫而死于战乱之中。其子康茂德继位时,罗马帝国已处于政治和经济全面危机的前夕。
  三、三世纪危机
  经济衰落和社会危机 从康茂德192年被杀到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王位止,罗马帝国爆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危机表现为农业萎缩,商业萧条,城市衰落,财政枯竭,政局混乱,内战频仍。这种全面而又深刻的危机猛烈地冲击和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社会基础,对罗马帝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奴隶制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腐朽的奴隶制度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奴隶是主人的财产,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得不到任何劳动报酬,不仅缺乏劳动积极性,而且也妨碍他们使用先进生产工具,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导致奴隶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加之帝国后期无力继续对外扩张,奴隶来源相对减少,奴隶价格不断提高。使用奴隶劳动已经无利可图,从而导致奴隶制经济日趋衰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