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衰落之鉴

第12章


从世界历史的整体看,这次民族大迁徙也是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交互作用的大演进,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罗马一国的衰亡兴替。
  400年,匈奴人占据了整个多瑙河盆地,迫使日耳曼人进一步迁徙。第二年,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兵临米兰城下。尽管罗马军队挫败了西哥特人的进攻,但由于军队大量东调,削弱了帝国西部边界的防御力量。406年,由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组成的联军进入西罗马帝国境内,并突入高卢和西班牙内地。而阿拉里克则乘机向帝国金库索要4000磅黄金作为军费。当西哥特人的要求被拒绝后,他们在阿拉里克率领下重新侵入意大利,兵临罗马城下,迫使罗马人交出大量赎金,并北上围攻皇帝所在的拉文那。拉文那被东罗马援军解围,阿拉里克再次挥师南下包围罗马。自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陷罗马以来,八百年里罗马从未被外敌攻破过,因此有"永恒之城"之誉。410年8月,阿拉里克在罗马的蛮族士兵和奴隶策应下攻陷罗马。尽管此时的罗马已不再是宫廷的所在地,但它的象征意义却是任何其他都城难以比拟的。罗马的陷落表明帝国气数已尽,灭亡的命运已经指日可待。在城内洗劫六天后西哥特人撤兵南下,企图前往北非定居。此时阿拉里克突然病逝,西哥特人遂放弃原有计划,与罗马人言和,成为罗马的同盟者,并于419年建立西哥特王国。从此,西哥特人结束了历时将近半个世纪的大迁徙,在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定居下来。
  第24节:六、西罗马帝国的崩溃(3)
  由于罗马政府抽调大量军队对付阿拉里克的进攻,放松了对北方行省的防御,这就为汪达尔人等日耳曼部落大举涌入高卢提供了时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和阿兰人在高卢劫掠两年之后,于409年越过比利牛斯山到达西班牙,占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415年,罗马唆使西哥特人进攻已在汪达尔人控制的西班牙,汪达尔人频频失利,退守到半岛南端。这时,盖塞利克继任为汪达尔人的军事首领。此人深谋远虑,意志坚强,是当时日耳曼人中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受任于危难之际,深知要摆脱困境,只有出奇制胜。于是,他决定攻打罗马的北非行省。429年,盖塞利克率部众8万余人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并立即和当地的阿哥尼斯特运动汇合起来。仅仅两年征战,盖塞利克就占领了除迦太基城以外的整个罗马北非行省。西罗马皇帝无奈之下只好求和,双方于435年签订协议。439年,盖塞利克撕毁协议,攻占了迦太基城。迦太基是西罗马帝国的第二大都会,它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标志着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已经丧失殆尽。从此,盖塞利克以迦太基为都城建立了汪达尔王国。他还建立了一支强大舰队,成为西地中海新霸主。在某种程度上,盖塞利克在促使西罗马帝国崩溃中起的作用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大。
  居住在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于420年开始向南推进,进入高卢。当匈奴和西罗马军队相继撤出高卢后,法兰克人乘机向南侵占罗马土地,将疆界从埃斯考河推进到松姆河流域。在法兰克人进犯北高卢的同时,居住在莱茵河上游的勃艮第人进入高卢东南部的罗纳河流域,后以里昂为首都建立勃艮第王国。勃艮第王国虽然不大,但却占据了高卢东部的一块肥沃土地,并且隔断了罗马帝国和北高卢之间的联系。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危机四伏之际,直接引发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匈奴人,也发动了对罗马的进攻,成为瓦解西罗马帝国的重要力量。
  早在408年,匈奴人就曾渡过多瑙河攻击东罗马帝国边境。5世纪20年代,匈奴人在新兴阿提拉王朝统治下,日益强大,并于422年和426年两犯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为求边境安宁,被迫向匈奴每年纳贡350磅黄金,并允许边境互市。434年,匈奴人再度进逼,以武力相威胁,东罗马帝国只好将纳贡数增加到黄金700磅。
  445年,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君主。此人爱好战争,善于谋划,智勇双全。即位后,他一方面向北欧、东欧扩张,征服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另一方面进军东罗马帝国。史书记载,匈奴军队曾经深入到达达尼尔海峡附近和北希腊的温泉关。无力抵抗的狄奥多西二世无奈之下与匈奴签订和约,除立即交付6000磅黄金外,以后岁贡增至2100磅黄金。阿提拉统治期间,匈奴帝国版图极为辽阔,西达莱茵河,南抵阿尔卑斯山,北至波罗的海、北海,东到里海以北。帝国中心在多瑙河中游,首府在今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带。
  450年,为掠夺更多财富,人称"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向西罗马帝国进攻。他征召了50万大军渡过莱茵河,进入高卢。为了麻痹西罗马,阿提拉扬言此行出兵只是为了讨伐西哥特人,对西罗马仍然友好。阿提拉在高卢攻城略地,频频告捷,最后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西罗马闻讯紧急征调军队联合西哥特人前往奥尔良救援。阿提拉放弃攻城,撤围而去。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尾随追击。451年6月,在巴黎东南的卡塔洛尼平原上,匈奴人与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发生激战。战况极为惨烈,据说一天之内,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余人。西哥特国王狄奥多利克阵亡,阿提拉也被迫撤离高卢,返回原地。
  452年,阿提拉再度聚集大军,向西罗马帝国中心意大利半岛进军。匈奴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长驱直入,迅速攻占意大利东北大批城市,直捣罗马城。西罗马皇帝惊恐万状,急派使者前往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然发生瘟疫,死亡惨重,粮草供应也不充足,东罗马援军即将赶到。在这种情况下,阿提拉只好接受议和。匈奴军队在掳获了大量财宝后满载而归。第二年,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狂饮死去,帝国随之瓦解。
  第25节:七、罗马衰亡原因论(1)
  西罗马帝国虽然摆脱了匈奴人威胁,但却已无法阻止各个蛮族王国的独立和对帝国的瓜分了。455年6月,汪达尔人渡海北上,再度攻陷罗马城。他们在城内洗劫两周,大量文物遭到毁坏,财富被掠。从此,这个古代世界最大都市沦为人烟稀少的破旧废城,"汪达尔主义"也成为毁灭文化的代名词。为了救助西罗马,东罗马帝国曾于468年派10万大军和上千艘战舰抗击汪达尔人,结果在迦太基惨败。到5世纪70年代,汪达尔人控制了北非、撒丁和科西嘉等地;西哥特人统治了西班牙地区;东哥特人活动于潘诺尼亚一带,曾与阿提拉联合,后独立建国,占据今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一带;法兰克人则由莱茵河下游进入高卢,建立王国;法国东部则有勃艮第人建立的国家。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从北欧渡海进入不列颠,消灭了那里的罗马政权,建立自己的国家。西罗马帝国仅剩下意大利半岛那块仰蛮族将领鼻息生存的弹丸之地。
  帝国的末日已经到来。455年至476年的20多年间,西罗马换了9个皇帝。476年,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自立为王。西罗马帝国终于在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的浪潮中寿终正寝。
  七、罗马衰亡原因论
  罗马作为一个古代帝国,至西罗马崩溃时维持了1200余年。这样一个庞然帝国轰然坍塌,一般认为有政局混乱极不稳定、大地产发展造成分裂割据、奴隶和隶农起义、匈奴人和日耳曼人打击这几大因素。但不少思想家和学者更有兴趣去揭示罗马帝国衰亡的深层原因,几乎历代都有精彩的评论问世,许多论述令人回味长思。18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深刻分析最富启发性。
  基督教的腐蚀并造成社会混乱 这是吉本的观点。他所撰写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西方最伟大的历史学著作之一。这部巨著叙述了公元180年以后罗马帝国衰落和灭亡的历史过程,研究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吉本认为,原来的罗马帝国,是一个世俗的、但对各种宗教都能表示宽容的大国,人民崇尚务实,富于进取,建立了完备的法制和强有力的政府。然而,由于这个领土过大的帝国开始衰落并遭到蛮族入侵之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吉本生当18世纪,理性主义是这一时代的基本思想特征,因此他对基督教颇有微词。他批判了基督教的教义权威、先知权威和早期神学权威;批判了基督教的迷信和所谓"神迹"显现;批判了基督教对现实生活的蔑视,对人的蔑视,认为基督教禁欲断绝人生之乐是违反人性的,办不到的,教士自身不守清规便是明证。禁欲主义闭塞了人的心智,阻止了人对知识的追求,造成了人的愚昧。吉本对基督教的批判归结到一点,那就是蒙昧主义和基督教是历史的障碍,对历史发展造成了危害。他的结论是:"我相信,福音的传播,教义的胜利,是同罗马帝国的衰败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宗教的胜利就是野蛮的胜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