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马(恺撒大传)

第87章


那辆小马车沿着埃米利亚?斯考里绝尘而去,到达海岸线后又取道伊特鲁里亚的奥里利亚大道,车里坐着恺撒的书记官、仆人和巫医哈普德法尼。
    如今已经进入六月份了,这意味着恺撒离开叙利亚前去征服安息的日子不到七个月了。恺撒现在手上还有两大摊子的工作等着去做:一方面,作为罗马的独裁官,他不得不承担起管理整个罗马和意大利的责任;另一方面,由于安息之战迫在眉睫,他必须为自己未来五年的征战召集十五个兵团的步兵及一万日耳曼、高卢及迦拉忒亚骑兵。盖尤斯?拉比里乌斯?泼斯图姆斯正担任军备提督,而那个踏实稳妥的老将———普布利乌斯?纹提狄乌斯正忙于招募和训练士兵。这次出征原则上不征用任何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所幸的是,那些得到养息的老兵们已经厌倦了那种白开水般平淡无奇、毫无激情和生趣的平常人生活,开始思念起金戈铁马的沙场生活来了,所以老兵的入伍率相当高。在纹提狄乌斯的监督之下,那些重新入伍的老兵中的精英被编入了六个精锐部队,其余的则被插编入其他九个良莠不齐的军团中。大炮的数量为每个军团一百尊,小炮不计其数;纹提狄乌斯还物色了一大批炮兵和军队后勤服务人员。
    时光飞逝如电,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恺撒整顿了那些拖拖拉拉的书记官队伍。举行了征兵典礼、视察整个罗马、派人到意大利各处去体察民意,找出了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如今罗马的许多宏伟的公共设施都已竣工:比如从俄斯提亚通往科林斯地峡的大运河、滂普提尼沼泽地的排水系统、罗马城内部的各种排水渠道也得到了维修和完善———通过这些网状的引水河道恺撒将台伯河水直接引入到玛尔斯原野和瓦提卡努斯原野门口。由于整个意大利还没有像罗马城那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因此恺撒决心在罗马和菲尔姆?皮色努姆之间修建一条直通阿本尼尼的宽阔大道……恺撒还赶走了那些可恶的土地兼并者,以便退役的士兵们能尽快在自己分得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他还颁布了相关的土地法禁止士兵们的高卢妻子盘剥属于他们的土地,并且在今后的二十年内禁止他们向任何人出卖他们的份地。布鲁图在普拉森提亚所说的一些话深深地刺痛了恺撒的心,恺撒觉得布鲁图根本就不了解人性。(什么顺从与忍耐!)他只以为恺撒制定的这则禁止出卖土地的法令是为了阻止那些退役士兵们出卖土地来买酒和嫖妓。布鲁图向来就是以这种眼光看待下层民众的。一向养尊处优的布鲁图根本就不知道贫穷、疾病和流离失所对底层人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某种程度上,下层人民将物质完全等同于精神,如果他们的物质情况恶化了,那么在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还能够谈什么精神和美德。恺撒知道,整个帕拉丁种族大部分人都处于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状态,虽然他与苏拉一样还算不上很穷,可他亲眼见证了穷困对人们的身心造成的创伤,它给人造成的痛苦记忆是一生也难以磨灭的……”第七部分第182节:第七章(36)第182节:第七章(36)  出人意料的是,布鲁图在意大利高卢只呆了一年,脸上的疙瘩就奇迹般地痊愈了。这个顽疾的痊愈使布鲁图开始有信心去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挣脱多年来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牢笼———最终也使自己有勇气反抗塞尔维利亚的控制。他的这次由里到外的改变令他下决心与克劳狄亚离婚而与加图的女儿结为夫妇。恺撒对布鲁图书房的那场大火的起因心知肚明,简直如同亲眼所见一般……现在该是将意大利高卢并入到意大利的时候了,从此以后作为一个行省的意大利高卢将不复存在。意大利高卢的每个居民都将享有充分的意大利居民权。因此在整个意大利高卢再也不会有人因为人为的障碍而成为黑户了。对,罗马应该直接辖制意大利高卢而不是派一名总督去那里。恺撒还想赋予西西里的人民充分的意大利居民权,但是这可能会招致四面八方的反对,甚至西西里人自己也会反对这种做法。因为那里有太多的希腊人后裔———可是罗马南部的意大利不也如此吗?不但如此而且还更加黑暗的……连亚历山德里亚这座野蛮人聚集的城市都建有一栋藏书一百万册的图书馆,而在罗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竟找不到一个图书馆。对,瓦多!得把这个工作委托给马尔库斯?特伦提乌斯!瓦多,让马尔库斯?特伦提乌斯把现存的书籍都集中起来,组建一个像样的图书馆。
    恺撒觉得自己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人生又如此的短暂。眼前淡怡而明净的风光更令他感到人类的有限和自然的永恒。
    罗马该何去何从?恺撒一直没有对书记官提起过自己离开罗马后,罗马的命运问题。这个问题自他了解了叙利亚的形势之后就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他。如果罗马或意大利还想左右地中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那么就必须干掉安息王国。恺撒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他是惟一一个可以与安息王国相抗衡并消灭它的人,这一点恺撒一直非常自信———不管从意志力、能力和禀赋上来看都是如此。
    如果恺撒不看准有利时机一举攻下安息王国,那么它迟早会成为威胁西方世界安全的一大祸患。可以说,在所有政客中极少有人像恺撒这么有洞察力和先见之明;过去时代的叱咤风云都已成为往事,未来一个世纪的蓝图逐渐在他面前展现开来。对罗马人来说,安息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民族,这个民族生性勇猛、异常好战,而且组织纪律性非常强。就连安息王国的边缘地区都受到国王和中央政府的严格辖制。事实上,除了罗马没有国王以外,安息的其他方面与罗马相差无几。安息王正是想效仿日益强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策略,将所有的安息子民凝聚在一起,企图向外扩张并吞并周边的国家。恺撒不得不把阻止安息王国的狼子野心视为己任。
    问题是罗马并非像人们看起来那么固若金汤,其内部简直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恺撒知道,一旦自己离开罗马后,问题就会自行暴露出来。他觉得要防止罗马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自己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十五年前苏拉所创立的那套宪法而今早已不再适用,怎么才能防止人们不择手段地谋求自己的政治地位呢?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恺撒明白,任何一个伟人,都有走向穷途末路的一天。可惜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是宝马香车、琼楼玉宇、软玉温香,看到的是人最表面的风光和气派,所以每一个人都被欲望攫住了,不知道在这些美好的东西后面存在的血污和孤独。因为每个人都孤注一掷地追寻自己的目标,便看不到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欲望和目的的人。当他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抢夺一把椅子或者一片面包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可能在自己还没有达到目的时,就已沦为自己的欲望和与自己有着相同欲望的人的牺牲品,即便达到了自己预约的目标,也毫无安全感和成功的喜悦,因为四面都有虎视眈眈的人群在盯着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东西,企图取而代之。人生之苦,在于不搏不行,搏了也毫无成功的希望。这恐怕是人所难免的最大悲剧。
    第七部分第183节:第七章(37)
    第183节:第七章(37)
      恺撒的解决办法比苏拉要复杂多了。现在的罗马可不比自己担任独裁官之前了,总体上来说,虽然元老院议员内的分裂因素大量存在,可是公共秩序还是有所好转的。恺撒制定的相应法律都已到位,恺撒希望通过这些法律对罗马的那些野心家有所牵制。各种迹象表明,罗马的商业恢复得也相当好,因此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提所谓赦免所有债务的议案了。恺撒提出的那几项旨在解决当时财政危机的法案和提议得到了债权人及债务人双方的肯定和嘉许。而最高法院也在停止了数十年之后第一次正常运转了起来。平民大众在沉睡了几千年后终于意识到自己天赋的人权,因此第一阶层所有的特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质疑和挑战,罗马的民主进程在一步一步加深。那帮“波尼”们开始发现他们越来越难以控制住局势。
    恺撒知道,自己担心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这些拉帮结派的议员们。作为一名独裁官,人人都想取而代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恺撒在哪里跌倒了,那是因为他孤立无援、四面楚歌,总有一些人觉得恺撒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好在自己担任独裁官以来,一直是谨言慎行,对那些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明察秋毫。迄今为止,除了继续担任独裁官之外,他还未能为自己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他希望,当自己作古以后,罗马的未来更加光明而不是走下坡路。可是,罗马的出路在哪里呢?对此,连他自己都茫然不知!罗马是永恒的,它有自己的命运和既定的轨道,同样,恺撒也有自己的宿命。也许不必想得太远,目前应该按自己的方案来发展罗马。
    可是,离开罗马五年毕竟是件非同小可的事。他首先想到的是把马尔库斯?安东尼带在身边。恺撒知道安东尼这种人不是省油的灯,一旦手头有了一点点权力,他就会为非作歹。可是如果自己把他带在身边,军团方面就会成问题。安东尼这个人有很强的煽动性,即使自己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也未必能防止安东尼组织士兵在关键时刻发起叛乱。弄不好自己的这次出征就会重蹈卢库卢斯和克洛狄乌斯在安那多利亚的覆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