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全史之西汉史

第40章


  刘弗陵作为小皇帝的苦日子似乎没有尽头,可是他正在苦思冥想着如何对付那几个权臣之事,那几个权臣却提前内斗起来了。
  先动手的是霍光,这老头在汉武帝的中后期就把持着权力,不仅因为他的才华,还因为他有一个哥哥——霍去病。
  当霍光的夺权运动遇上了小皇帝,他们会不会杠上呢?小皇帝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呢?
  下集:老泥鳅霍光
  
55.老泥鳅霍光
更新时间2015-10-23 12:23:05  字数:2606
 霍光这个人在汉武帝中后期和汉昭帝时代扮演忠臣的形象,但是到了刘贺和汉宣帝时代却是活脱脱的奸臣,不得不说人的权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脾性,而这个人的权力,最终将使自己的家族走向灭亡。
  霍光是儒家思想的极力推崇者,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托孤的时候和汉昭帝在位的时候都在秉持着“忠人之事”的性格,因为这样,汉武帝特别倚重他为“赞襄顾命大臣”。
  在这四位大臣之中,汉武帝最信任的莫过于霍光,而太子刘据也是被霍光持节拿下,所以霍光在这四位顾命大臣之中算是最高级的官爵人物。
  桑弘羊在四大辅政大臣中的地位最低,他主管的是经济学,在汉昭帝的时候,他兴起了盐铁之议,这一项措施让汉朝经济的灭亡至少延迟了十年。
  金日磾是外族子弟,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留学生还是保持着提防的态度的,所以金日磾的官职虽然是排在第三位的,但是他的地位在实际上是最低等的。
  剩下的两个人官职不相上下,一个是上官桀,另一个是霍光。上官桀此人掌握着文臣的命脉,而霍光掌握着军权,两人的起跑点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就有之,所以别看上官桀和霍光同朝为官,但就是脾性不一处。
  哲学家都说过,有竞争那就必然有合作。上官桀和霍光的合作就在于他们是亲家,他们的儿女最终生出了一代皇后,也就是上官皇后(名字为后人所加,不可信用)。始元元年(前86年),辅佐朝政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逝,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了霍光长女为妻,生有一女上官氏,两家结为姻亲,关系密切,每当霍光休假外出或沐浴时,上官桀经常代替他处理国家政务。
  始元四年(前83年),昭帝年十二岁,鄂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上官安打算让年仅六岁的女儿上官氏入主后宫,遭到霍光反对。上官安与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关系要好,转而通过公主成功实现目的,立女上官氏为皇后(即上官皇后),自己则因亲升为车骑将军,封桑乐侯。
  上官家族为了回报鄂邑长公主,想将丁外人封为列侯(汉代有规定,非列侯不能娶公主),被霍光以“无功不得封侯”驳回。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
  朝中最怕党争,而且汉武盛世就是毁在**和反**的党争手中,汉武帝也因为在党争中不懂得用权术镇压反动党派,将汉朝最后的六十年寿命拱手送给王莽和刘玄,导致了公元后的新朝建立。
  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也心存怨恨。这三股势力叠加在一起,霍光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这三股势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由燕王承继大统。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人秉持着儒家的先进思想,他们的心中有一个计较:“国无长君,天无宁日。”可是他们忽略了两个地方,正是由于这两个地方,导致了这场变乱注定失败:
  1.燕王的号召力不如戾太子刘据。刘据的贤德和仁慈让人们佩服,而燕王刘旦别说排行和资历不如刘据,就连才能都赶不上刘弗陵这位小弟弟。所以说立燕王这一个策略实非上策,但这又能怪谁呢,汉武帝自断后路,汉朝的国势回不到文景时代和汉武帝前期,所以这场变乱虽然有先进的党派领导,但是党派的精神领袖却被上一任皇帝杀害了,所以这些人只能选择一个次一点的精神领袖。
  2.霍光掌握着军权,其他人掌握的只能算是政权或者经济大权,在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冷兵器时代:远古——1861年洋务运动以前)军队才是扛把子,霍光如果不掌握军权,后果就只能是粉身碎骨。所幸霍光这个时候还是忠臣,所以最终是霍光胜利了。所以说这场战斗的定义并非像历史书上说的是一场有预谋的叛乱。真实历史上,这场“叛乱”实际上是拥有先进思想的先进党派因为选错了旗帜,导致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大溃败。
  再说,这件事情也不能只怨恨汉武帝,因为汉昭帝也是西汉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因为他太聪明了,一个王朝如果前后两代皇帝都太聪明,那么结果就只有短命而亡,这一点唐朝的第二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好了,俱往矣,多说无益。再来看一下,这几股势力遇到的这位有才能的小皇帝,到底是如何破案的。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
  当时制度,吏民上书言事,霍光以领尚书先看(实际上霍光是先行批阅),遇有不好的,可压下不报。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沐休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于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奏书的人后来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上官桀等人害怕,就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之后上官桀一党仍然派人诋毁霍光,昭帝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处置。”上官桀等不敢再说。昭帝也因此更加亲近霍光而疏远上官一派。
  案子就这么被破了,上官桀等人十分的沮丧,因为他们遇到的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幼君,而是一个明君。那么,事情会就此结束么?
  请看下集:刘弗陵驾崩
  = 
56.刘弗陵驾崩
更新时间2015-10-24 17:33:32  字数:2256
 由于本书不是网络小说,而且实际上的刘弗陵也没有多大的建树,只不过就因为在燕王之乱的时候破案迅速而获得了很高的赞叹,可是毕竟人要是聪明到一定程度了,就连老天都嫉妒。
  刘弗陵的智商十分的高,但是情商十分的低,他是巨蟹座,至于原因请看真正的日本战国史“织田信长嫁妹”这一片段。织田信长的情商低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妹夫浅井长政是少年天才,他是最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即使是把妹妹嫁给浅井长政,他也会反叛。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不要把妹妹嫁给他。“长兄为父”的定理可不是乱用的,你要用错了,你妹妹就得守寡了。(至于织田信长应该把妹妹嫁给谁,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请大家看我的另一部作品《战国无双无限流》)
  把视线从日本转回到中国大汉朝,刘弗陵的情商低是因为他不懂王朝兴替定律,这一点他在地下可以和未来的唐朝学习一下。我们可以这么概括刘弗陵的一生:他是一个比较适合做开拓之主的人,而太平之主需要的是刘据那样的人。
  汉朝就这么被这八岁的孩童的聪明灭亡了。汉朝的党政兴起于**和反**的争端,而这件事情的发展就是我们上一集所讲的事情。虽然经过汉昭帝的调和,文武势力暂时算是和谐了,但是朝中暂时和谐了,但是皇帝他的哥哥确实不是省油的灯,他暗地里联络了上官桀这种反臣,企图武装夺权。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