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全史之西汉史

第41章


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汉昭帝的处境十分危险,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被废黜,所以霍光为了兑现与汉武帝的约定,同时也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准备举兵平叛。
  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因为有燕仓这个内鬼,所以这件事情的最后结局也是注定的了,毕竟上天希望要西汉快速灭亡还是需要这个小皇帝活下去。
  霍光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燕王刘旦的死不足以怜惜,毕竟自古以来犯上作乱的王侯到最后只有两个下场:死,或者成为下一任皇帝。但是长公主确实不该杀,毕竟盛世已经结束,女性地位在这个时候已经下降,所以只需要软禁起来就可保无虞,霍光对这件事情还是处置过头了。至于那个久居后宫的上官桀的孙女上官皇后,由于没有参与政变,况且年纪尚小(年方九岁),又因为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霍光对于这个外孙女可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不仅没有杀他,还帮助了他最终登上了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位置。
  内乱平定后,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霍去病的孙子)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反观《大汉情缘云中歌》,上面写的非常的不真实,因为霍光在汉昭帝刘弗陵在位的时候并不是奸臣,而是一位忠臣,如果说他是一位权臣,倒是不差分毫。但是汉昭帝的这一举动明显给霍光以莫大的权力,最终造成了霍光的乱政。在霍光秉政后,前后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昭帝最终还是因为疾病去世了,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刘弗陵因病崩于长安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六月七日,葬于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汉昭帝死后,在文学典籍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篇,下面我就列举两首:
  黄鹄歌
  西汉·刘弗陵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淋池歌》
  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
  凉风凄凄扬棹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先看第一首,据《西京杂记》卷一记载:“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帝为此歌。”乐府曲中有《黄鹄曲》,与此不同。黄鹄是一种珍稀鸟类,也有人说是天鹅,据《西京杂记》记载,诗中的肃肃原作萧萧。
  始元元年就是汉武帝死亡的第二年,也就是汉昭帝的第一年,这一年汉昭帝年仅八岁,一个八岁的孩童能作出这样的诗词,体现了他的敏捷思维。
  第二首诗虽然归在刘弗陵名下,但从我的感觉出发,感觉符合《西京杂记》所述,这是游湖时,命宫女咏唱,最后一句乃是从宫女的角度而说,不像刘弗陵自写。前四句有可能不是他写,但是最后一句是他命宫人吟唱的时候,另外加进去的。
  不过刘弗陵的想法,也可以从这两首诗词中一窥点滴了。和刘邦,和刘彻的诗比,他的诗真的很“淡”,也很“寂”。这种思想是他执政的时代的一种概括,霍光权倾朝野,自己有志难以舒展,所以说诗中的字里行间也说明皇帝不想做傀儡的事实。刘弗陵的一生可以说很憋屈,但是他有志难伸,确实让我们不胜扼腕,八岁登基,二十一岁崩殂,在位十三年,他没有一天体会到孩童的快乐,只因为他有一个昏庸的老父皇汉武帝刘彻。
  刘弗陵的死并不代表着汉朝的的灾难的结束,而是汉朝灾难的开始,而他所代表的昭帝时代,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那么在汉昭帝病死之后,又会是哪个家伙坐上皇位呢?
  下集:真正的刘贺(注:关于汉昭帝的时代有什么功绩,我们在第五十八讲的时候会为大家交代一下)
  
57.真正的刘贺
更新时间2015-10-26 11:53:28  字数:2571
 汉昭帝死后,继承皇位的是汉昭帝的五哥的儿子,前面我们说过,昌邑王刘髆在汉昭帝初年的时候就病死了,他的儿子继位国王之后,自知于皇位已经没有希望,所以终日在府中饮酒作乐。可是皇位这个大馅饼还是砸在了这位年轻王爷的头上。
  公元前74年,汉昭帝英年早逝,享年21岁,汉昭帝身后没有子息,就因为这个样子,所以霍光必须在短时间内寻找近支皇族的后代掌权,霍光比汉武帝要先进一些,汉武帝只想着废长立幼,可是却断送了前汉朝本该支持二百七十二年的江山。
  霍光就远远的超过了汉武帝晚年的见识程度,汉武帝的晚年穷兵黩武,最终因为信任小人错杀亲子。可是此刻的霍光的心理慢慢的变质了,因为汉武帝指定的继承人已经病故,所以他也就没有那么的尽心尽力了。
  霍光的态就是这么变的,他这一次不是凭着公正的思维去找适当的皇位继承人,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选。他的意思就是想要找一个只会喝酒的皇帝,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安安心心的把政权和军权牢牢地抓在手中。
  昌邑王刘贺正好符合他的意见,因为刘贺一不会治理国家,二不会削弱自己的权力,正好符合自己的权力欲望,毕竟自己要找的是一个木偶不是一个实权的皇帝,所以自己只需要找一个比较一般的皇帝。
  霍光找到昌邑王之后,昌邑王没想到这个天大的馅饼会掉到自己的头上,并且昌邑王也乐得当这位皇上。霍光就和他商量好,准备立这位昌邑郡王为帝,他上书上官皇后(其实也就走个形式,朝堂之上霍光为首),获得应允之后准备登基仪式。作为预备皇帝,当然要给大行皇帝刘弗陵举行丧礼。玺书说:“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府邸。”凌晨一点左右,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这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下午四五点到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郎中令龚遂向刘贺进谏,刘贺才令郎官、谒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刘贺到济阳,寻求鸣叫声很长的鸡,路上买合竹杖。经过弘农,让身材高大的奴仆善用装载衣物的车辆装载抢来的女子。到了湖县,使者就此事责备昌邑相安乐,安乐告诉龚遂,龚遂进去问刘贺,刘贺说:“没有这事。”龚遂说:“即使没有,为什么因为舍不得一个善来败坏名声呢?请把善交给法官处置,来洗刷大王。”就揪住善,交给卫士长执行法津。刘贺到霸上,大鸿胪在郊外迎接,主管车马的驺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车子。刘贺让他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同车。刘贺天明到了广明东都门,龚遂说:“按礼制,奔丧望见国都就要哭。这已是长安的东郭门。”刘贺说:“我咽喉痛,不能哭。”到了城门,龚遂又说,刘贺说:“城门和郭门一样的。”将到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昌邑国的吊丧帐篷在这个门外的大路北,不到吊丧帐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不到几步,大王应该下车,向着宫门面向西匍匐,哭至尽情哀伤为止。”刘贺同意。同年六月初一日,到了那里,按礼仪的要求哭丧。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继承帝位。尊昭帝皇后上官氏(即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为皇太后。
  这样,汉朝的皇帝又多了一代,况且按照辈分这位皇帝又是汉昭帝的侄子,所以霍光还是秉承着“国无长君,天无宁日”的方略来办事的。其实刘贺在位的这27天,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为他的作为都在夺权的事情上,所以对于政治上的作为我们暂且先不提。
  刘贺在位的27天,并非是平常的二十七天,因为这二十七天之中,刘贺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了夺取霍光的权力而将身边的士兵换成了昌邑郡国的士兵,这样就连霍光安插眼线的权利都没有了。可是刘贺的错误也由此而来,他错误的更换了皇太后上官氏的亲身卫兵。
  这样就给上官皇太后一记重击,因为这就给上官皇太后以遐想的空间,这个皇帝连最基本的皇太后身边的护卫都敢换掉,有一天他可能真的要换掉自己这个皇太后,那样的话只有找自己的外祖父霍光商量对策了,这个皇帝必须加以限制了。
  中国的皇帝制度总的概括就是八个大字:“专制有余,民主不足。”刘贺的悲剧也是因为这样造成的,因为任何中国的皇帝都想获得权力,因为他们希望权力在自己的手上能够供自己享用一辈子。这也就造成了中华僵化体制的悲剧。
  刘贺正准备削除霍光权利的时候,忽然被霍光请到了太后的宫殿中,因为刘贺并不傻,他知道,如果一个皇帝被押到太后的面前,意味着自己的皇位将不保,刘贺在下面听着上面的废黜诏书,身上冒着虚寒,霍光虽然表面上还是冷峻的目光,实际上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