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师:张居正

第38章


我们可以用他们去敌人内部采取攻心战,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瓦解他们的斗志。”
  刘显对阴谋阳谋毫无兴趣,只是问:“曾大人给句痛快话,什么时候发动进攻,我好赶紧布局。”
  “急性子,”曾省吾哈哈笑道,“你给我三天时间,三天后,我让你痛快地打一场。”
  刘显掰着手指头:“一、二、三,说定了!”
  三天后,刘显提着狼牙棒兴冲冲地来找曾省吾:“我已布局完毕,可以打了吗?”
  曾省吾无奈地点了点头。他的计划在三天时间内实行得很彻底,九丝寨中经过那几个汉人首领的攻心后,人心不宁。可曾省吾认为,此时进攻仍不是时候。但他已答应了刘显,如果不实践诺言,他非常担心刘显会把狼牙棒扫向他。
  进攻一开始,政府军的势头相当猛烈,但九丝寨的险阻渐渐削弱了他们的斗志。一天后,刘显只能宣布停止进攻。士兵们拖着战友的尸体离开了九丝寨的各个寨门。
  已进入九月,秋雨绵绵,浑身湿透的曾省吾视察军营,到处都是受伤的士兵,惨叫和呻吟遍布九丝寨下,士气低沉。
  张居正的信来了,曾省吾面对张居正的问题,一筹莫展。胜利好像就在眼前,可正如眼睫毛一样,可感觉到,却不可及。1573年九月初八,曾省吾坐在潮湿的军营中,思虑着如何给张居正回信。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乌云如墨,沉重地压下来。就当他在唉声叹气时,突然有人闯入军营,狂喜地叫道:“咱的事成了!”
  曾省吾惊问:“怎讲?”
  来人是他和九丝寨汉人首领的联络员,浑身已湿透,衣服下摆滴着水。他抹了抹脸上的水,急迫地说道:“那几个汉人让我告诉你,明天是都掌蛮的‘赛神节’,他们决定杀牛宰猪,大肆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到时防守会松懈,我们正好趁机潜攀而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曾省吾谨慎地问:“确定吗?”
  “非常确定。那些蛮人现在就开始宰杀畜生,并搬了好多酒出来,准备大喝一场呢。”
  曾省吾兴奋地跳了起来:“节日快乐啊,感谢节日!”他在军营里转了几大圈,然后收起正准备给张居正写信的纸,“快,通知刘显将军。”
  第二天,大雨继续。九丝寨的豪杰们认为这种天气敌人不可能发动进攻,又加上“赛神节”是他们神圣的节日,所以像从前一样喝酒庆祝,擂鼓跳舞,快活得忘记了寨外还有敌人。
  刘显兵分五路,乘黑夜大雨攀上悬崖,到凌晨时,三万士兵全部进入寨子,看着眼前醉倒的都掌蛮,一路砍杀。
  被惨叫声和刀兵声惊醒的都掌蛮,见政府军从天而降,早已失魂落魄,有的逃跑,却重心不稳,坠入悬崖,有的跪下投降,却被政府军活活砍死。
  屠杀进行了一天,一万人只剩下一千人。曾省吾及时赶到,这一千俘虏才未被处决。九丝寨沦陷,都掌蛮的光辉岁月随着雨后天晴而永远退出人间。
  捷报在1573年十月上旬抵达京城。张居正兴奋得手舞足蹈,连鞋跟掉了都没有发觉。他后来说:“听到捷报后,不禁心花怒放。四川百姓安枕,国家神气,借此一振。其他地方有造反之心者,闻听都掌蛮灭亡,必收敛不轨之心,踏踏实实做他的良民。这就是保身安民之道!”
  灭之以靖华民
  接下来的事就是善后工作。
  对于都掌蛮的那群俘虏,张居正的主张是杀无赦。对于都掌这个民族,张居正的主张是“根株悉拔,种类不遗”,这是他对待叛乱的一贯措施。就在他的命令下,刘显带着扫荡部队对都掌蛮的地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灭绝政策。曾省吾说:“在这种思想的支持下,政府拓地四百余里。”
  从此,都掌蛮作为一个声势浩大的民族和军事组织,永远地消亡了。张居正的斩尽杀绝政策,是否符合当时四川民心,众说纷纭。四川地区的大地主们双手赞成,因为都掌蛮控制了很多土地,都掌蛮一灭,这些土地就被政府卖掉,能买得起土地的恐怕只有那群大地主。
  有些慈悲之士就强烈反对,那位被高拱搞掉的赵贞吉是代表人物。赵贞吉是四川内江人,退休后在老家颐养天年,曾省吾和刘显残酷的军事行动,他纵然未亲眼所见,也听到比别人更多的信息。他给张居正写信说,诸葛亮当年征讨孟获,是“欲生之以广舆宇”,而曾省吾和刘显征都掌是“欲灭之以靖华民”。他说,他并不反对灭都掌以靖华民,可途径不止有血腥屠杀一条,圣人不是出过一个叫“同化”的阴招吗?
  张居正和赵贞吉的关系原本不好,但随着赵贞吉离开内阁回老家后,竟然奇迹般地好起来。二人还偶尔通信谈往昔岁月,谈人世无常。赵贞吉的疑惑很快就被张居正得知,张居正对人说,赵公这话从理论上来说是对的,可他不明白,“同化”需要时间,如今东南方面最缺的就是时间。正如灭大火,怎能用长流细水?非要兜头罩下一桶冷水不可。这桶冷水就是斩草除根。
  话虽这样说,但张居正还是勉强同意了曾省吾在四川都掌蛮地盘实行文化育人的计划。曾省吾不负众望,先从改变风俗做起,要万幸活下来的都掌蛮几千人穿汉人服装,吃汉人的食物,学习汉人的文化。不过一年时间,四川境内再也不见都掌蛮的身影。
  文化育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口号,真付诸实践,获取成果的过程异常缓慢,稍有疏忽就前功尽弃。对待敌人就该如狂风扫落叶一样,毫不留情。和他们谈仁义讲礼仪,纯是对牛弹琴。你浪费时间不说,牛还很不高兴。这就是张居正当时最诚心实意的想法。
  对待叛乱,张居正残忍暴力,对待罪犯,同样如此。1573年秋,按惯例是秋后问斩,李太后却发慈悲说:“皇上才登基,大赦一回吧,以呼应上天好生之德。”
  朱翊钧请教张居正的意见。
  张居正沉思一会儿,说道:“春生秋杀,天道之常,皇上应该记得,自去年继位以来,大赦已不止一次。糟粕不去,反害精华;凶恶不去,反害善良。这不是天道。”
  朱翊钧很为难:“这是母后的意思。”
  张居正接口道:“皇上试想,那些杀了别人的罪犯,如果被赦,对受害人公平吗?慈圣太后信佛,佛主张不杀生,但佛教也有怒目金刚,正是惩罚罪人的意思。”
  朱翊钧释怀:“张先生这话让我茅塞顿开,我这就去说服母后。”
  李太后同意了张居正的见解,但心里却很纠结,因为她在佛像面前允诺要放生的。李太后不是政治家,或者说,她不是正在从事实际政治的人,所以她和那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公知一样,认为宽大是治国良策。但凡有点良知的人都喜欢宽大,不喜欢流血。可喜欢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
  张居正熟读古典,当然知道东周时期郑国宰相子产的一段治国箴言:“火的威焰,人人看到后害怕,所以被烧死的人不多;水性柔弱,人人都觉得可爱可近,但死在水里的人成千上万。所以宽大是在害人,而不是在救人。”
  张居正主张刚猛治国,他曾对人说:“如果让我做刽子手,我不离法场而证菩提。这也是成圣成佛之道。”当他回忆历史时,看到元末的大动乱,由衷地钦佩明朝开国时期,同样是帝王师的刘伯温的论断:元亡于对叛乱、对官员的无限宽大,最后搞得一发不可收拾。
  种种历史教训让张居正的执政思路百折不挠:严刑峻法,才可天下太平。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人人平等。
  可如果犯法的是特殊人物,比如李太后的亲爹、朱翊钧的姥爷,张居正该怎么办?
  巧解难题
  1574年正月元宵节前一天,怒风呼啸着穿堂入室,吹起内阁办公桌上的文件。张居正急忙按住,风过后,他呵了呵双手。这天真冷,不过一想到东南方面的叛乱被平定,张居正的心里就如升起火炉般温暖。
  当他沉浸在自己非凡政绩中时,工部掌门人朱衡和户部掌门人王国光小跑着来了。两人有事,而且不是小事。张居正认真听完,不禁倒抽凉气,一种奇异的感觉袭上心头:1574年可真不是个好年头,才开始,老天就给他出了这么大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要从李太后的信仰说起。李太后信佛,所以常做功德。1573年秋,李太后征得张居正同意后,就从内库(皇帝的小金库)取银五万两,修建了河北涿州胡良河与巨马河二桥。第二年初,两座桥横空出世,负责督建的工部官员邹清明就把建桥的开支报到工部审核。
  想不到工部审出问题:开支有七万八千两,而内库只拨银五万两,凭空多出了二万八千两白银。其实也就是说,这多出的二万八千两白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外库(国库)明目张胆挪出来的。
  事态如此重大,朱衡和王国光只好来报告张居正。张居正倒抽凉气,是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点,而且也只有他敢这样做。这个人就是朱翊钧的姥爷、李太后的亲爹李伟。
  李伟祖坟冒的可不是几缕青烟,而是核爆炸的好运冲击波。他多年前带着女儿从乡下来到京城,命运的眷顾下,女儿被卖进朱载垕的王府,再在命运的眷顾下,女儿被朱载垕弄上床,又在命运的眷顾下,她生下朱翊钧。朱翊钧成为皇帝,她成了皇太后。李伟毫无悬念地女贵父荣,在朝中炙手可热。后来他又通过女儿的关系,到户部看管外库(国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