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锦绣

102 风起


    徐德妃大好之后,又继续抚养二皇子。皇宫的下等宫女都在小心议论,拿个不值钱的公主换个皇子,徐德妃这趟生意不亏。
    要知道皇上有四个女儿,却只有两个儿子。
    文兴二年端午的水陆道场举行的轰轰烈烈。周承寅原本想让文锦绣担了这件事的,文锦绣却叫了周载澄来处理。
    过了端午,文锦绣的泽秀宫就变得十分热闹起来。刚送走了朱太妃,沈太嫔又带着永明公主前来,文锦绣笑着迎了她们进来。
    沈太嫔见着文锦绣的大度,反倒有些尴尬的笑道:“你身为贵妃,六宫事忙,我怕是叨扰你了。”
    文锦绣笑着牵了永明公主,对沈太嫔道:“哪里,我不过尽了自己的本分罢了。”
    文锦绣不自谦,沈太嫔倒是松了一大口气,对着自己的女儿道:“永明,睦阳公主如今住在泽秀宫,你与她一道顽去罢!”
    永明公主生的又几分秀气,也有几分怯懦,低低的行礼应了。文锦绣笑着让葛莲带她去暖阁,和沈太嫔分主次在正殿坐下。
    沈太嫔这才笑着说明来意:“我来这想必你也是知道的。朱太妃所生的安王年已十六,王太妃所出的宋王也已经十五了,如今除了孝,自然要立王妃了。”
    说着,她扯了帕子擦了擦眼角道:“我出身低微,永明你也瞧见了,不像他两个兄长,有王爷的爵位。先帝在时,王太妃生了宋王也不过美人的位份,先帝去了,反倒成了太妃了。”
    永明公主已经十四,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想到这里,文锦绣不由皱眉道:“太嫔的难处我也是知道的。皇上已经去年下旨立了顺王妃,安王和宋王两位王爷的婚事,怕是也要皇上做主。只是这公主不比皇子...”
    沈太嫔哪里敢去找周承寅。皇子出宫开府,兄弟间还有来往,尚有情分可言。但是沈太嫔出身太过低微,又是后服侍建永皇帝的,和周承寅一点面子情都没有。
    “我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才求了贵妃你。”沈太嫔赶紧接话,“永明年纪最小,哪里用得着扰了皇上?贵妃瞧着好一点的人家,托付了永明的终身便好了。”
    文锦绣哑然,沉吟道:“若是我能,必然要给永明公主找一个好夫家。但是太嫔也应知道,皇上除了永明公主这个幼妹之外,还有一个妹妹。”
    沈太嫔有些讶异,随即明白过来,蹙眉道:“贵妃是说德仪大长公主?她不是...”
    文锦绣颔首,苦笑道:“就算我能做永明的主,可是德仪大长公主的事儿,怕是只有皇上能做决定。我就怕我揽了永明公主的事儿,皇上思及德仪大长公主,拖累了永明公主就不好了。”
    “这可如何是好?”沈太嫔有些急了,“永明已经十四岁了,明年就要及笄。谁家的女子说亲不是要相看个两三年?”说到这里,沈太嫔又想起自己的女儿是公主。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是也要看时候。如今先帝已去,永明公主是个默默无闻的,又没有母家势力,无怪十四了还没有人求娶。
    永明牵着睦阳出来了,眼中露出点点笑意。睦阳抿紧了嘴,上前行礼道:“儿臣见过沈太嫔,见过文母妃。”
    沈太嫔勉强的笑着招了二人上前,询问了几句,还赏了睦阳一个绞丝镯子。
    “太嫔不必着急。”文锦绣笑道:“此时我必然会上禀皇上,让皇上为永明公主做主才是。”
    沈太嫔点头,“那我便不扰了贵妃了。”
    永明温顺的行礼告退,和生母一道出了泽秀宫。
    “文母妃。”睦阳站在文锦绣身后,小声的叫文锦绣。
    文锦绣转身,笑着问她:“怎么了?你在泽秀宫住了几个月,可还好?缺了什么一定要跟母妃说,哪里不喜欢也要跟母妃说。”
    文锦绣摸了摸她的头,有些愧疚道:“你文母妃忙,可能有些地方疏忽了你,你要告诉母妃才是。”
    睦阳眼中隐隐有泪,咬着唇摇头道:“儿臣知道。文母妃要管理后宫,还要照顾幸阳妹妹。”她低下头,绞着衣角,“文母妃对儿臣很好了。”
    “可是儿臣还是想要去见我娘。”
    “文母妃知道。”文锦绣道,“你娘也很好对不对?”
    睦阳有些犹疑,但还是点了点头。
    文锦绣抱紧了她,“可是睦阳要去见娘亲,不是文母妃可以决定的啊。如果你想见,文母妃带着你去求你父皇好不好?”
    睦阳摇了摇头,低声道:“不要了,文母妃。您把儿臣交给别的母妃养吧。儿臣一定也会听话,不闹事的。”
    文锦绣十分惊愕,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其实周承寅早有这个打算,只是苦于没有人选。照顾一个孩子实在是太累了,尤其是刚懂事的年纪,文锦绣实在是忙不过来,也不敢担这个责任。
    她勉强的笑笑,对睦阳道:“好,文母妃答应你。你想去哪个母妃那里住?你徐母妃?还是你方母妃?文母妃想应该是徐母妃,毕竟睦阳最喜欢吃你徐母妃做的点心了...”
    “儿臣但凭文母妃安排。”睦阳低头道。
    “好。”文锦绣笑道,“文母妃给你找一个好的。”
    既然贤德皇后孝期已过,朝堂的风波自然开始涌动。近两年擢升了户部侍郎的方炀耐性倒好,但是靠裙带关系依附在方家门下,却忍不住上书请皇上立后。
    皇后乃国母,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也不可无首。贵妃暂掌六宫之权只能是权宜之计,断不可长期如此。
    周承寅笑着问那个上书的臣子:“既然如此,卿认为谁能担当皇后之责?”
    “臣以为,方妃娘娘秉性柔嘉,身出名门,可为皇后人选。”臣子道。
    “后宫的事儿,你倒知道的不少。”周承寅泠然一笑,“只是方妃无子,立为皇后怕是不能服人心。”
    那臣子有些惶恐,一直在朝堂上默默无闻的永熹侯却站了出来,“皇上。”
    周承寅对于站出来的永熹侯并不惊讶,却还是给足了永熹侯面子,让永熹侯心中大为熨帖。永熹侯道:“皇上如今已立储君,国本不容动摇。方妃无子,才是抚养太子,入主中宫的最佳人选。”
    周承寅却笑道:“你是太子的外祖,如今倒劝起朕立皇后来了。”
    永熹侯心中一惊,有些揣摩不透皇帝的意思。这到底只是一句普通的感概,还是暗指廖家插手皇家事?
    皇帝做事自然有其中的深意,永熹侯拱手道:“帝王无私事,皇上的家事亦是国事。如今只有确立中宫,才能让有心人消除妄念。”
    “朕倒是好奇了,永熹侯说的有心人是指的谁?”周承寅笑得越发柔和了,永熹侯等一干臣子理智的闭上了嘴。
    周承寅这才满意道:“立后是小事,暂不再提了。”
    一除了孝,京中原先定了亲的人家,急不可耐的商量起婚期来。那个国孝期内就把媳妇儿接到自己家,作风很有问题的御史也终于成亲了。
    御史台的同僚一打听,这位御史娶得夫人年纪已经二十往上了,都不由皱了皱眉。楚姓御史本就是凭空冒出来的,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自然被御史台的同僚排挤。
    暗中排挤是一回事,人家发喜帖请人喝喜酒,怎么说也要给几分面子。
    不想这位御史成亲,排场还挺大,来的人也挺多,送得礼更是不少。只是这个时辰,正主不应该在外头喝酒?同僚问了一个相熟的官员,那官员往耳房一指,便不耐烦的和旁边的上寮说起话来。
    京都居,大不易。御史台又没有什么油水,这个楚弈成亲的竟然是平康坊内五间四进的宅子!同僚很不开心。
    借着去官房偷偷摸到了耳房,却听见楚弈毕恭毕敬的声音。同僚鼻孔终于出了一口气,整整衣裳,抬头挺胸从门前路过,眼角瞥见的却是半截太监服制,和一把放在黄花梨桌上纹丝不乱的拂尘。
    同僚眯着眼睛想要看清,楚弈却听见了动静,转头奇道:“童克,你怎的到了这来?”
    童克总算瞧清楚了这个太监,却被吓的胆儿都没了。哪怕他只是御史台的七品官,但是皇上身边的大太监蔡德忠谁不认识?!
    没想到蔡德忠笑着对童克道:“原来是童御史,虽说宦官不能干政,但是童御史的咱家却是认得的。前几天,可不是您上书请了皇上立后么?”
    童克觉得自己倒了大霉,连忙道:“公公误会了,童克不过是跟着族叔的脚步罢了。如今乃是同僚大婚,咱们只专心喝酒,谈什么国事?”
    “说的也是!”楚弈大笑着拿了酒盅,和蔡德忠干了一杯,才对童克道:“是我慢待了你,你多担待些!”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童克赶紧接话,脚不沾地的飞快走了。
    蔡德忠这才笑道:“他族叔,不会是大理寺卿童励吧?”
    楚弈却郑重的点了点头,“就是以前的太常寺卿,皇上登基后擢升他为大理寺卿。童励的夫人是方炀的妹妹。”
    “这些个诗书大族,也是弯弯绕绕的!”蔡德忠叹道。
    楚弈捋着胡子大笑,手却顿在了半空。才想起因为菀禾不喜欢,早就忍痛把自己蓄得美髯剃了。蔡德忠瞧他呆头呆脑的样子,也不由笑起来。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自古都是如此。”原本应该豪气干云的话,楚弈说的有些尴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