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

第10章


在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年代,经济崩溃了,物质匮乏了。纸币的作用被缩小到无可再小的范围。那时的百姓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不是商品的符号——纸币。有时对纸币的拥有反而会招致一场无休止的灾害——在越穷越光荣的口号下,企图富裕的人最终都会是悲惨的命运。海外关系成为一大罪状就是明证。
  ●美钞上何以套印了毛泽东头像
  在香港曾上演过一场关于钱币的闹剧,最终导致了一场严重的外交危机。
  1973年4月12日,广东省四会县石狗公社石狗中学学生陈其弼收到了一封从香港寄来的平信。寄信人署名“玉华”。信封里没有一句信文,只有一张影印放大的一元券美钞。奇怪的是美钞上的华盛顿人头像居然换成了毛泽东的头像。这封信马上送交到有关部门处理。最后广东省委调查局对此事进行立案侦查。什么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最最最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套印在美帝国主义的钞票上,何种动机,有何政治背景?此案列入了特大政治案件。
  广东省委调查局派出精干力量赴香港调查,发现在香港的街头到处都有这样的影印美钞作为一种工艺品在出售。寻藤摸瓜,最后查实是一名香港商人出于商业目的,发明了这种影印美钞公开出售。这位商人靠此赚到了一大笔钱。
  那位港商尽管只是出于商业目的,但是把“最最最伟大领袖”的头像偷印在美钞上的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政府有关部门向港英当局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
  ●造伪登峰造极警方防不胜防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初露曙光。市场出现繁荣景象。随着改革的深入,神州大地开始有了人财物的大流动,开始出现了沿海开放地带。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对资金和技术的最大渴望。海外关系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外援和外币通过这条通道源源不断地流进国门。于是,花花绿绿的外钞被吸引进了中国的柜台,出现在百姓的腰包。可是,好事不长,在百姓的腰包里也发现混进的假人民币、假美钞、假日元、假港币。
  1988年8月24日,深圳市公安机关成功地破获了一起伪钞案。现场缴获百元券假人民币5万多元。这时,正是我国发行第四版人民币后的100天。不可不谓犯罪分子的神速。事后查明,这起伪钞大案系出自香港黑社会之手,也是大陆警方在八十年代破获的第一宗海外黑社会伪造人民币大案。这一时期,我国所发现的假币全都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最后追查伪钞的源头,又都在境外,有的在台湾香港,有的还在东南亚。
  我国对外开放,海外的黑社会分子特别是港台地区的黑社会势力瞅准这一机会,在大肆向大陆走私物品的同时,也开始伪造大陆的货币,以牟取暴利。那时,大陆和台湾当局还处于一种对峙阶段,人民币在台湾不受法律的保护,台湾成为黑社会分子造伪活动的绝好的基地。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却是东南亚最大的伪钞印制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伪钞制造中心之一。香港的假钞形象逼真,老百姓很难用肉眼识别,特别是伪造的美元、日元、港币等,在大陆百姓很少见过这些外币的情况下,更容易进人大陆市场。目前,我国大陆共发现有机制版假人民币10种,其中查明,出自港台黑社会之手的就有8种。
  199O年,福建省公安机关在平潭县和厦门市两地共缴获假人民币900多万元。后经国际刑警组织查实,这批假币与1991年台湾高雄警方缴获的1071万元假人民币同出于一个版本。1989年6月香港警方在九龙一带成功地摧毁了一个地下造币厂,共缴获假人民币(百元券)206500元,假美元(百元券)1660O元,还有制造伪钞的印刷机、裁切机、制版机、油墨及假币的锌版等作案工具。此时,海外黑社会组织的造伪活动已是登峰造极,数以亿元计的伪钞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源源流向大陆,同时也诱发了大陆内地的伪钞犯罪。这时期,大陆的造伪罪案突出,势头凶猛,使大陆警方防不胜防。
  ◎最大的营销网络
  ●南进北销的假币暗流
  在我国严格限制携带人民币现钞入出境的时候,假人民币不可能从海关“登堂入室”。境外的黑社会势力胆子再大,也不敢无视中国的国门,去冒天下之大不韪。最初,假币潜入大陆都是从海上走私入境,然后通过大陆的合伙人在大陆代销假币。内地的不法分子见钱眼开,与假币犯罪分子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东南沿海的罪犯把假币第一倒手批发给内地来的假币贩子。这些假币贩子把假币带回内地后,再倒手给其他假币贩子。就这样,从境外到大陆,从沿海到内地,形成了一条“南进北销”的假币浊流。1988年以来,全国有20多个省市公安机关查获的假币都是来源于广东汕尾市、汕头市的部分乡镇。
  ●风流女郎郎入伪币案
  1990年,北京市公安局、大连市公安局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成功地破获了“2.20”伪钞案。
  我们不妨回顾这起京城最大的造伪案,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张连结港澳和大陆数省的伪币营销网络。
  1989年2月20日,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一带依然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这里是北京市有名的四大商场之一的隆福大厦,有享誉全国的老字号店铺,每天吸引了大批南来北往的商客和游人。
  这天上午10时许,“特莱黛”时装店里来了一位妙龄女郎,腰挂BP机,吸着香烟,一副街头流行的“款姐”派头。
  店主见有“款姐”光临,笑逐颜开,心中暗喜。
  “款姐”走到店铺前,伫立良久,深色墨镜后的眼珠把整个店铺搜巡两遍后,纤手一指货架上的一件标有进口字样的羊毛衫:“拿来看看。”
  店主一看来头,就觉得有生意。
  “款姐”把羊毛衫在手中翻了一遍后,说:“多少钱?”
  店主连忙接口:“漂亮的小姐肯赏光,本店八折优惠,338元人民币。”
  “款姐”潇洒地从坤包中抽出4张100元大票摔在柜台上。
  营业员接过那4张钞票,拿在手中将钞票窝成一个扇面,下意识地在眼前亮光处晃了一晃,顿时吃了一惊:这些票子的颜色、图案咋有些不大对劲呢?昨天管区民警才召集辖区个体商业网点的营业员、服务员开会,告诫大家:最近在王府井地区相继发生了几起持假币购物的案件,希望大家提高防伪意识,一旦发现可疑钞票立即报案。不想今天就让我碰着了。
  营业员向老板使了一个眼色后,对“款姐”说:“您这钱咋有些不对劲呢?”那“款姐”一看钱有误,伸手就从营业员手中夺过钱来,转身就朝外走。
  这时岂能让她走脱了。营业员跑出柜台,一把攥住那“款姐”的胳膊,不让她走。不一会,接到报警的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把“款姐”送到东城公安分局刑警队。
  经确认,“款姐”使用的那四张100元票场系机制版假币。
  两位民警立即审讯,“款姐”只是支支吾吾,直到晚上快七点时,她才开口交待。
  她叫魏娟,现年31岁。魏娟出生在城南一个破旧的四合院内。父亲靠当“板儿爷”挣钱来养活魏娟姐弟俩。母亲为了贴补生活,通过居委会办了一个个体营业执照,在巷口拐角处支起一个小凉蓬,吃喝起“买冰棍”的买卖。魏娟一家生活虽然贫寒一点,但也还过得去。21岁时,魏娟与一个返城的知青结了婚。不想结婚没两年,那小伙子参与一场流氓械斗。当时,正值全国“严打”时期,械斗双方的主犯被就地正法。魏娟的丈夫只是一名从犯,留住了脑袋,但被判了15年有期徒刑,送新疆监狱改造,吊销城市户口。
  婚姻遭此横祸,魏娟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魏娟主动提出与入狱的丈夫解除婚姻关系,她实在不愿在痛苦中承受着漫长的等待。魏娟又回到了娘家,但是娘家15平方米的平房实在无法接收这位已嫁出去的女儿。魏娟的弟弟已长大成人,一家四口人,15平方米怎么也蜗居不下。
  在魏娟与那小伙子恋爱那阵子,父母坚决反对他们来往。那小伙子身无一技之长,又是刚返城的知青,整天除喝酒就是侃山,发牢骚。是小伙子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吸引了天真的魏娟的心。芳心暗许,非他不嫁。俩人经常偷偷幽会,魏娟主动以身相许,不久发觉有了身孕时,那小伙子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到魏家求婚。眼看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饭,魏家怕家丑外扬,不得不答应了这场婚事。
  现在,魏娟暗自喝下这场不幸婚姻的苦酒后,又回来了。母亲依然很热情地接纳了自己受伤的女儿,但感情上的疙瘩却永远也解不开。在魏娟刚结婚时,她母亲曾被气得一病不起。母亲希望能通过婚姻的途径,使女儿改变目前的命运。不料女儿没理解母亲的爱心,执意要嫁给一个流里流气的泼皮。最后遭此灾难。也许这就是命运的造化。
  离婚后,魏娟在娘家小住了几日,感到处处很别扭,全家对她都很冷漠。于是,她搬出了娘家,在单位的集体宿舍找到一个床位,在此栖身。以后几年,魏娟也曾几次走上鹊桥,但都未遇上如意郎君。初次失败婚姻造成的心灵创伤一直都没有弥合,成为一种心理的阴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