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

第33章


  在通告发布的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发行三种新金属货币一事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详细地介绍了新2行的一元、五角、一角三种金属人民币具有的三个特点。
  新闻发言人说,这三个特点是:
  一是在图案设计风格和文字表达上与现行流通金属币不同,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新发行的三种金属人民币正面图案在保留国徽、汉字、国名、铸造年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汉语拼音国名;背面图案采用了非对称艺术手法,分别再现了牡丹、梅花、菊花三种花卉,同时进一步突出了货币面额文字。图案设计构图新颖,庄重大方,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二是在币材选择上采用了不同面额不同材质,容易区别。新发行的一元、五角、一角三种金属币分别采用了钢芯镀镍、铜全金、铝合金三种不同材料。这三种材料色泽不同,比重各异容易区别。其中,一元币选用的是目前国际新型的材料,具有外表美观,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而且铸造成本较底;五角币选用的是经过技术改进的铜合金,色泽金黄,抗变色性能较高;一角币选用的是现行流通分币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轻便、成本底等特点。
  三是在尺寸规格上突破了面额越大、尺寸越大的传统做法,使之趋于合理。新发行的一元、五角、一角三种金属币的直径分别为25.0毫米、20.5毫米、22.5毫米;边厚分别为1.85毫米、1.65毫米、2.4毫米。在边部设计上也采用了不同的工艺,铝合金一角除厚度明显加大外,采用了外国内周缘九边形、边部无丝齿的设计方案,可通过视觉和手感明显区别于现行流通的铝分币。
  ◎造币厂深幽
  货币历来是统治者们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共产党自从有了自己的军队和根据地后,就立刻印制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以此支援战争,发展经济。就是在工农红军被迫撤离并岗山根据地进行长征时,也要把票版挑在肩上跟随长征,还在长征路上继续发行自己的钞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着手印制了第一套人民币。从此,新人民币几乎跟随解放军的炮火一同占领城市和乡村。解放军每攻进一个城市,首先要考虑的工作之一是接管银行,查封国民党钞票,代之以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北京和平接管。当天下午,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就派人接收了当时称“中央印制厂北平厂”的北京印制厂,马上更名为“中国人民印刷厂”。从2月2日起就开始昼夜加班加点赶印人民币。那时,人民解放军一胜再胜。一座座城镇和大片的乡村被攻占。战争形势的发展对人民币的需求量急剧增大,解放大军需要军响;解放区需要人民币代替国民党货币。当时刚刚到任的北京市市长彭真特别指示北京印钞厂:“解放军打到哪里,人民币就运到哪里。”印钞厂工人为了支援战争,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时,印钞厂的金库门前,停满了军车。只要人民币一印出,就立即装车,直接运往前线。那时,人民币的印制任务主要落在了北京印钞厂工人的肩上。解放后,北京印钞厂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制人民币的专用工厂。有一年,笔者有幸到一家印钞厂参观,它坐落在山西中部一个山区。这家印钞厂在全国同行中是小兄弟,以生产辅币为主,年生产能力也较小。这家印钞厂是在接管国民党时期的一家印钞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印钞厂用高墙电网围绕,大门全由武警把守,厂内的安全则由厂保卫干部负责。厂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有闭路电视监控。笔者到厂区内巡视了一番,虽末能进入生产车间参观,但是对整个工厂的情况略有了解。外界的传言:工厂工人进出厂门都要搜身。笔者从未见过这种现象。询问一位老工人,他说:“搜身的做法在解放前曾有过,解放后,工人当家作主,搜身自然就被取消了。”我请教了一位保卫干部老周,厂内的安全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他首先带我来到办公室,指着墙上的白纸黑字说:这是全部的软件措施。笔者细数,约有十来项,上百条准则。之后,他又带我在厂区内转了一圈,指指点点了厂内的硬件:各种监视器安装在墙角、大门口、车间内。工厂内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了如指掌。从纸张、油墨的进厂,到雕版的上机,到制作,到下线、打捆,到进库,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措施。哪道工序出现了漏洞,根据工作记录,可以马上查找到责任者。钞票成品进库后封存起来,然后根据上级的调拨命令、指示,由武警武装押运到目的地,通过银行投入到流通领域。
  钞票的设计是一项非常特别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特别的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雕刻绘画。钞票的设计是很复杂的过程。
  接受设计任务后,首先要考虑新钞票的主题内容、形式和票面色泽等等。同时一定要兼顾印刷因素。钞票设计出来后要层层上报,直至最高层的首肯。毛泽东、周恩来生前对人民币的设计非常关切。在第二套人民币设计图报上后,很快得到了周恩来的具体指示。针对5元券主景,周恩来指示:“民族大团结景可用,但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不要把他的像画上。”对1分硬币汽车景原稿画的是美式汽车认为“不妥”。对已制成大版印出产品的贰元券又转述了毛泽东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改从右向左为从左向右;钞票上不要放我(毛泽东自己)的像。”在第三套人民币设计图案送上去后,周恩来对1角券主景指出:1角券学生用的多,因此要把原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图案改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图景。因此说每一张钞票都凝集了设计者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在我国,钞票的设计任务主要由北京印钞厂负责。各生产厂家根据人民银行总行提供的票样、任务生产,决不许有厂家的任何意见掺杂,否则印出的钞票被视同假币,决不许出厂。建国以来,我国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钞票设计者,象刘延年、苏席华等大师,为我国的人民币设计堪称呕心沥血。
  纸币同样属一种印刷品,但是从白纸变成钞票要经过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程序,它是别的印刷品所无法比拟的。如果细分,从设计、雕刻、制版、印刷、检封等要经过几十个环节。环环相扣,决不许有丝毫的差错。而其中设计和雕刻是最关键的两个环节。设计者精心绘制出的图纸,交由雕刻者细心雕刻。人民币的雕刻分手雕刻和机雕刻。所有票面的主景图案由手工雕刻,又称凹版雕刻。所谓的凹版雕刻就是指印刷所用的版是雕刻师用特制的刀在特别的钢版上刻出来的。版上的头像、风景、文字、装饰图等都是凹的,油墨进入这些四处,印出的钞票就会凸出来。过去的手雕刻主要由几个人轮流在一块版上雕刻,现在则大都采用分头雕刻方法。手雕使用的工具不是刀而是笔,钢版的板材比普通的钢板稍软一些。雕刻师在工作时,必须左手执放大镜,右手握笔,在钢板上屏心静气地一点一线地刻画,稍有失误,将全功尽弃。日本有人曾用计算机计算过钞票上的点和线,一个点要刻几刀,一张钞票要刻上百万刀。没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力和过硬的基本功,普通人决不能胜任此事。要说雕刻术,目前,在国内苏席华大师堪称泰斗。第四套人民币的佰圆券、伍拾圆券及拾圆券都出自他的笔下。
  苏席华,是位由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雕刻大师。38年前,22岁的苏席华从北京印钞厂的印制车间走进了技术室。他先经过数年的刻苦学习和锻炼,被分配作文字雕刻工作。这一刻就刻了20年。这2O年,练就了他运笔如神的本领,锻炼了他对艺术的鉴赏力。他不仅文字雕刻技高一筹,还掌握了另外三种雕刻技法,尤擅长人物雕刻。1982年,苏席华在本系统举办的人像雕刻比赛中,夺得多项冠军。从此,一鸣惊人。当北京印钞厂接受第四套人民币佰圆券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头像雕刻任务时,苏席华和另外四名雕刻大师同时受命。半年后,5份作品同时上交。五块版被编上号码,遮盖作者名姓,几经审评,最后,苏席华的作品中选。同样,伍拾圆券的头像雕
  刻是在三位雕刻师的作品中选择,苏席华作品再次夺魁。拾圆券上的蒙古族和汉族人像也是苏席华笔下的作品。
  人民币的佰圆券上的四位领导人物头像,原是中央美院的雕塑家司徒兆光用石膏做成浮雕后,又由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把浮雕画下来。苏席华就根据这张浮雕的素描雕刻在钢版上。以往的人像雕刻,线条的走向大都随着肌肉纹理。而苏席华在雕刻时别出心裁.全部采用平行的直线,走出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径。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对于浮雕,苏席华有一番匠心独运的见解:“浮雕的明暗差别不大,外围有影子衬托出浮雕的庄严,不必强调真实感,应和现实有一种距离。”在后来雕刻宋庆龄头像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头像的作品中,苏席华也是采用的平行线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真假人民币鉴别诀窍
  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科学技术越发达,印制技术越高,钞票的防伪能力就越强。在古代,活字印刷引入印制术后,中国纸币的防伪术无疑一路领世界之先。到近代,中国的印制术仍可堪称先进。1908年清政府建立了度支部印刷局(即北京印钞厂的前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