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

第68章


如果不是那个小药箱.蔡苇秀也就是个乡间的柴火妞,她就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的“矜持”,那样的“狗啃麦苗”,她一定会转到麦垛的后边,把要说的、想说的话说出来。正是那个小药箱使她平添了更多的傲气,那个药箱成了一种身份的写照,所以她必须“矜持”。那时候,在村人的心里,“矜持”是属于城里人的。她在城里培训了三个月呢!
  也许,她娘吴玉花根据自己婚姻的不幸,给了女儿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那告诫一次、两次、三次……经过一些时间后,说不定就起了作用了。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许蔡苇秀的“窗户”一直开着呢,半掩半开,似掩似开,欲掩欲开……在田野里,在场院里,在收席点,在芦苇荡里……那“窗户”一直开着,用“矜持”作伪装。我猜。
  也许,对面的“窗户”也开着呢。“窗户”里放了很多声音,也只是放着,而后一篾一篾的,用手织在席上……
  一个春天就这么过去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草开始往疯处长了……
  夏天来了,风热了,花谢了,麦子就要熟了,“窗户”仍然开着,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默默的。这就像是一种相互间的折磨,是无声的锯,锯得让人心焦。
  后来就有人上门给蔡苇秀提亲了。也正是那个挎在她身上的带有红十字的药箱,陡然提高了蔡苇秀的身价。提亲的外村人提着点心匣子一趟一趟地往老姑父家跑,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像赶会一样。吴玉花每次送客的时候,声音高高的、亮亮的,说:人不错。多懂事呀。不找个像样的城里人,妞是不会嫁的……这些春才都看在眼里,可他仍然没有说话。也许他更不好说什么了。
  或许,是村庄里的声音刺激了他?
  在童年里,我一向认为,“老扁”(蚂蚱的一种)的叫声是绿色的,“铁头”(蚂蚱的一种)的叫声是锈色的,而“大牙”(蚂蚱的一种)的叫声偏黄,有点下流的小黄。火红的是“知了”,油色的是“蛐蛐”。还有驴,驴的叫声极为嘹亮,就像是号角,伴随着尿气,大黄。老牛的叫声是蓝色,悠长,宽厚,绕着谷垛,带着余音儿。村里的狗也能叫出两种颜色,一种是血红,有敌意的,龇着牙,暴烈,带有警告性质的;另一种是酒红,含有醉意,像酒一样浓,后味和缓,就像是隔着柴门的乡叙或是老友间的问候。至于那些不知名儿或是说不清名儿的虫儿们,在夜深的时候,在你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像是五颜六色的合唱了,唱着有翅膀的歌。
  那时候,在无梁村的一些夜晚,每到夜半时分,夜空中总是会突然响起一种很奇怪的声音。一声一声地呻吟着,先是连声的“呀……”而后就“嗷”,听上去尖厉刺耳,“呀”声不绝,就像是心上扎了根刺!
  后来人们知道了,那是兔子家女人在叫床。
  兔子家女人是从南方带回来的。兔子在南方当过三年兵,复员后带回了—个女人。这女子看上去眉眼还周正,两眼大大的,就是黑,又黑又瘦。最初人们都叫她南蛮子。按兔子的说法,两人是部队拉练时认识的,她蹲在路边卖榴莲,他多给了她五毛钱……而后她非要跟他。还有的说,这女子是个“二不豆子”(那时候,在无梁,凡是只会说实话的人,被统称为“二不豆子”,即半生不熟),脑子不扭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后,人们都发现,这女子果然是脑子不够数,傻乎乎的。问她什么,就说什么,只会说实话,不会应酬,脑子有问题。总之,她跟兔子成了亲之后,村里的夜晚就不太安生了。后来,村里人就给她起了个绰号:一呀。
  白日里,女人们时常逗她,说:一呀,你家杀猪呢?
  她说:没得。
  国胜家女人说:你家床腿换了么?
  她说:没得。
  海林家女人说:你是蛐蛐托生的?
  她说:没得。
  保祥家女人问她:夜里,你那样嚷嚷,好么?
  她拍着手说:很好。很好。很好。
  众人都笑了。海林家女人说:你傻呀。哪有这样说的?
  海林家女人还出主意说:你实在忍不住,嘴里咬块手巾。
  她摇摇头,仍然说:没得。不好。
  众人又笑了。
  一呀刚来的时候,她不知道村里人在说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她在说什么,时常是你说你的,她说她的……后来时间长了,也就互相猜出了些意思。这才知道她也算是少数民族,可以生两个孩子的,于是就接连生了两个娃。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小个女子,黑得像炭花一样,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动静,竟然还会生出两个白白净净的娃儿。人们只好说她是命好。不过,那夜里的叫声仍然是很刺耳的。
  春才家离兔子家最近,前后院住着,窗户对着窗户,也就十多米的距离,每当那刺耳的叫声响起时,春才在干什么,他又会怎么想,这没人知道。倒是春才的娘,一天早晨,当母鸡抱窝的时候,手里拿把笤帚,站在院里骂过两次,说:我叫你叫,瞎叫个啥?那是人声么?浪茬茬的!
  有一段时间,一呀非缠着春才要跟他学编席。可春才娘死活不让她进门,话说得很难听。一呀没有办法,就到收席点去缠春才,可一呀的南方话春才一句也听不清,再加上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净打岔,让春才觉得很别扭。每每验完了席,他扭身就走。一呀就跟着他,一路走一路跟,还时不时地拽着春才的衣裳角,屁股一扭一扭的,大声喊着:春哥哥,春哥哥,你睡(说),你睡(说),给睡睡(说说)有啥子么……惹得一村人笑!
  每当这时候,春才就红着脸,大步逃开去。有两次被兔子撞见了,兔子急忙蹿出来,拽住一呀就往家走,硬把她拽回家去了。有一次,两人还关上门打了一架……后来,一呀再也不提学编席的事了。
  夜里,一呀照旧。
  早上起来,碰上兔子的时候,别的男人都会跟兔子开玩笑,说:兔子,看你瘦的。兔子,床腿又断了吧?只有春才不跟他开玩笑。倒是兔子有些不好意思了,见了春才,说:才,那个啥……春才说:啥?兔子说:也没啥。就是……春才又说:啥?你说。兔子说:那啥,那蠢娘们,你多包涵吧。春才不问了,什么也不说,扭头就走。
  这年夏天,要割麦的时候,村里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连派出所的人都来了,说是要破案,弄得一村人都很紧张。
  那是案件么?
  等过了很多日子之后,我这样想:那不是案件,那是饥渴。
  这是一个很蹊跷的案子。一天夜里,老姑父骑着一辆自行车从公社开会回来,看见他家房后一个窗户边上竖着一根黑糊糊的木头桩子。他不记得他家后墙那里放有木料,一天不在家,谁伐树了么?他已经走过去了,却仍然有些疑惑,就退回来,相隔也就二十几米远的距离,他大声咳嗽了一声……就是这一声咳嗽,惊了那“木头”!靠着窗户的“木头”居然动了,只听一串咚咚咚的脚步声。那真的不是木头,是—个人!
  老姑父大声吆喝着:站住!可人早跑得没影儿了。
  进了院子,老姑父才发现,二女儿蔡苇秀在屋里洗澡呢。是有人在偷看女儿洗澡。当晚,吴玉花站在院子里跳着骂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老姑父发现,在他家后院的菜地里,有一行脚印。那脚印慌不择路,仓皇地穿过菜地,一印深一印浅,一直通向后街……那菜地是头一天刚浇过的,地是湿的,所以那脚印特别醒目:一行大脚印,分明是男人的。
  老姑父当即叫来了治保主任,治保主任慌慌地跑了趟派出所,派出所的民警用尺子量了那脚印,而后就说要一个队一个队查,一家一家地查……当时,我也跟着村人跑去看了。菜地里,那脚印很大,在湿地上一窝一窝印着,按现在的尺寸换算,至少是四十二码以上。
  村里的女人们议论纷纷,也有好事的女人慌忙把自家男人的鞋拿出来比比。也有人高喊:抓住把鸡巴给他割了!村子里乱哄哄的。人们都去看派出所所长老黑的脸,他的脸黑风风的,什么也看不出来。
  无梁村一共有十个生产队,一家一家查是很慢的,仅查了三个队,就有七双鞋被派出所的人拿去了,说是要“比对”。一时又人心惶惶。那些鞋子被搜去了的汉子们,一个个大喊冤枉,指天喊地地赌咒发誓,没有—个人承认。
  这一天,赤脚医生蔡苇秀没有出门。她一直在屋里躲着,好像是也没脸出门了,很羞愧的样子,连中午饭都是她妹妹蔡苇香给端过去的。
  这天下午,忽然又有消息传来,说是公社派出所所长老黑去市公安局刑侦队借警犬去了。只要那狼狗一牵来,到时候,闻到谁是谁。那狗鼻子灵着呢,光闻闻那脚印,就能闻出人的气味来!等着吧。
  而后,治保主任叉着腰,在村里一遍一遍地大声吆喝:招了吧。要招赶快招,还有个解救。老蔡说了,村里解决,就不送你去派出所了。若是不招,等“哈顿”来了,咬你个卵子!
  有人问他:“哈顿”是谁?
  他得意洋洋地说:就是县上那狗。
  就此,村里人都知道“哈顿”就要来了,案子马上就要破了……人们还听说,“哈顿”是洋狗,英国种的。一听说英国种的“哈顿”要来,连村里的柴狗们都显出了羞隗不安的样子。这一天,无论大人孩子见了狗就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