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

第69章


狗们大都溜着墙走,还时常冷不丁地被搜去了鞋的汉子们跺上一脚,夹着尾巴“呜呜”叫着,仓皇地躲开。狗们很委屈,平日里连个名儿都没有,谁叫了就一声“嗷,过来”,那是让它们吃屎的。有名的也不过大黑、二黑、三灰子,怎么能跟英国种的“哈顿”比呢?
  “哈顿”可是顿顿吃肉的警犬哪!
  一村人都惶惶地,等着“哈顿”,尤其是村里的男人们,—个个都灰头土脸地听着女人们的詈骂。女人们却异常的兴奋和不安,一群一群地站在村街上议论着,到底是谁呢?是哪龟孙呢?若是自家的男人,这日子还怎么过?是啊,“哈顿”就要来了。“哈顿”一来,案子就破了……一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哈顿”也没来。据说,“哈顿”有更重要的案子要破,来不了了。
  到了傍晚时分,老姑父站在村街里,突然郑重宣布说:算了,算了。焦麦炸豆的时候,都下地去吧。
  治保主任说:案子不破了?
  老姑父沉着脸说:嚷嚷得外村都知道了,啥体面事?丢人不丢人?别再查了,算了。
  治保主任说:那,证据呢?
  老姑父说:啥证据?
  治保主任说:就那鞋。收上来的鞋,还在大队部呢。
  老姑父一摆手说:臭烘烘的,退了,退了。
  就此,一个眼看就要侦破的案件就这么半途而废了……
  可治保主任不甘心,仍对人们说:这叫外松内紧。等“哈顿”忙过这一阵儿,派出所还是要查的。
  那一天傍晚,在收席点的仓房里,好事的女人们唧唧喳喳地把村里的所有男人全滤了一遍,从谁谁数到谁谁……一个一个,把那些可怀疑的对象全都筛过了。女人们一边议论一边骂着,说没一个好货!数着数着自然就数到了春才的头上。有人说:春才那么面,他不会吧?又有人说:咋不会,狗还恋蛋呢。
  就这么说着,县供销社派来收席的老魏把话头接过来了。因为春才的席编得好,老魏对春才的印象就特别好。老魏说:别欺负人家春才,人家春才那天晚上跟我下了一夜棋……要说就说我。我么,还有可能。
  这时,女人们又把目标对准了老魏,一个个说:是啊,怎么没想到?还有老魏呢。老魏这龟孙也不是什么好人,成天嘻嘻哈哈的,一身贱肉,憋着一肚子坏。
  还有的指着老魏的鼻子说:就他。就是他姓魏的。贱不唧唧的,前天还摸我一把……不是他是谁?
  老魏本来在县供销社当会计,不知犯了什么错,被贬到了乡里来收席。开初的时候,他一肚子怨气,嘴里骂骂咧咧的,经常无端地把女人们编好的席打回去,说这里那里不合格,惹得女人们全都在背后骂他。后来老魏慢慢住习惯了,村里还给他开了小灶,专门找了人给做饭吃,一天两包烟供着。他终日里跟编席的女人们打个情,骂个俏,占个小便宜什么的,也很得意,就乐不思蜀了。
  经这么一说,女人们也就越发怀疑老魏了。是啊,老魏这人,流里流气的,每日里闲得蛋疼,还真有可能。
  然而,老魏说了一句话,就把他的嫌疑给解除了。老魏伸出脚来,说:可惜,我脚小。
  女人们嘻嘻哈哈地都拥上去跟老魏比脚,说:你脚小?比比。
  可是,突然之间,女人们都不吭了。只见春才扛着一捆席走进来……春才把席往地上一放,说:老魏,验吧。
  老魏说:你的免检,不用验,放席垛上吧。
  春才就把那捆席放在了墙根的席垛上,老魏说:才,下一盘?
  春才说:改天吧。而后,他再没说什么,身子硬硬地走出去了。
  其实,并没有人怀疑春才,春才有不在现场的证据。
  可事后第三天,春才就下了河坡了。
  春才在县医院里住了三个月。
  回来后,在人们眼里,他就成了—个废人了。
  在平原,有一句俗话叫: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原本,春才编的红炕席是供不应求的,外村来预订的很多,而且都指名要春才编的席。就因为出了这么一件事,人们都害怕犯了忌讳,春才编的红炕席也没人要了。
  这事传得很远,在颍河镇的集市上,过去,春才的席可以以五倍的价钱卖出。现在,席仍是春才编的席,卖席的却不敢打春才的旗号了……凡卖席的,都说是马集的。马集也是个编席村。
  此后,春才再去“收席点”交席的时候,无梁村的女人们再也不去招惹春才了。女人们都离他远远的。人还是那个人,依然高大俊美,依然是无梁村最好的手艺人,可是,就因为割了那一刀,一切都改变了。在人们的眼里,春才已不是过去那个春才了。
  有一段时间,许是好奇心作祟,全村的人,都想看看,割了那物件之后,春才是怎样尿的?这成了一个巨大的悬疑。那时候,只要春才一出门,就有很多人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跟上去,就是想看一看“那个”。那时村街上只有一个厕所,厕所旁总是站着很多人……这真是邪门了!整整一年过去了,哪怕是前后脚跟着,却没有一个人能探明,春才他是如何尿的。
  终于,有一天,村里钟声敲响了。老姑父站在场院里,黑风着脸,大声说:有一件事,我得把丑话说前头。无论你是谁,别管是天王老子,敢再添油加醋,敢再日白一句,我掰他的牙!就这话。散会!这个会,开得莫名其妙,老姑父什么也没说,可谁都知道,这特指春才那件事。
  后来,公开的场合,没人敢议论了。可慢慢地,在村街里,有一个声音在悄悄地行走,那是躲着人背过脸的时候,一句歇后语就此诞生了。这是无梁人的幽默。这幽默很冷,这幽默诞生于一种很荒唐也很可怕的性意识。由于与己无关,同时也包含着一种看似无所谓的、又叫人哭笑不得的悲壮和昂扬。那其中的含意很驳杂,你说不清楚的。
  春才呢,每天仍照样下地干活,照常在庄稼地里、在泥里水里走,秋天照样去芦苇荡里割苇子,照样编席……只是没有一句话。除了娘的声音,周围也没有话。村里人见了他,谁也不说什么——也许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氛围是很压抑人的。
  在一段时间里,每到夜半时分,总好像有一个影子在围着村庄一圈一圈地转悠。那脚步声一踏一踏的,在无梁村的夜空中回荡,而后一步步走向苇荡……不久,人们就知道了,那是春才。说来,无梁村人还算是善良的,他们怕春才寻短见,就报到了老姑父那里,老姑父就派我暗暗跟着他,记三分。就此,我跟着春才走了许多个夜晚。
  在田野里行走的这个人,就像是一个活着的鬼魂,他的怪异常常让我惊诧。
  那时的田野,总是流动着很黑很浓的夜气,那夜气就像是流动的丝绸一样,又软又湿,伸手可触。在浓密的夜气里,他那一踏一踏的脚步声浑厚而缥缈,黑夜掩护着他,那夜气就是他的衣裳,他披着夜气趟过田野,显得很从容,很洒脱。地上的草时常挂着他的脚,那些野花野草也像是很同情他的样子,软软地铺在他脚下,蒺藜草、马屎菜、格巴皮、小虫窝蛋……给了他弹性的呵护。他经常站住身子,抬起头,望着天上的星空。星河灿烂,一闪一闪地亮着。他会突然小跑一阵,就像是要飞起来的样子……而后,他一阵疾走,一阵慢走,越过田埂,走向苇荡,最终停留在望月潭的边上,就那么默默地站着。潭里印着一弯月亮,月亮在水中一悠一悠地荡着,他望着水中的月亮。我想,这时候,他是很想成为一条鱼的。他一定是在想,人要是成为一条鱼,会多么幸福。有时候,他会抓起一个大坷垃扔在水里,听水的响声,也像是在试水的深浅。那响声在暗夜里嗡嗡的,显得很闷,在月光下荡出一圈一圈的涟漪。而后他伸出两手,做一个“大”字,像是要纵身一跳的样子……当我一次次把血气提到喉咙眼里,刚要大声喊叫的时候,他却扭回头来,拨开芦苇丛,顺着蜿蜒的小路走了回来。他终也没有变成鱼。
  在一些日子里,我脑海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念头:他是鱼变的么?他为什么不尿?
  春才每次夜游回来,他娘总是在门口等着他。春才娘说:儿呀,不管你咋想,你只要是头前走,娘都跟着你。春才一声不吭。
  有时候,我猜他一定是后悔了。“后悔”的前置词是“假如”。没有“假如”,就没有“后悔”。后悔本身不是错误,而是时间的错位。人一旦后悔了,那需要谴责的就是时间了。
  我猜,在此后的日子里,“后悔”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我曾见他在田野里一次次地顿足,一次次去踢脚下的土,一次次地捧着自己的脸,一次次地摇头……这又是为什么呢?“后悔”含在夜气里,含在土壤里,含在泛着腥甜的庄稼棵里。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个“后悔”像影子一样伴着他。他后悔没有把那句话说出来?他后悔那个夜晚的鲁莽?他并不缺乏变成鱼的勇气,可他身后总是跟着一个“后悔”。所以,在经过了无数个夜晚之后,他留住了生命,完成了一种残缺。
  也许,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人既然活着,就有后悔的时候。人只有后悔了,才会活下去。难道说,这就是—个生产“后悔”的村庄?
  半年后,春才不再夜游了。
  就此,老姑父和全村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在经过了那些个夜晚之后,他成了一个思考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