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

第一章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河南开封。
    此时万籁俱静,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每天都是灯火通明,只有黎明的这短暂的时刻才能有片刻的安宁,大宋朝在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治理下显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经成为了过去,所有的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开封皇宫之内,一切都显得十分的规矩,每隔五步之遥便在飞檐下悬着一盏灯笼,明亮的光芒把周围的一切都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万岁殿中,赵匡胤心绪不宁的走动着,伫立在一侧的王继恩小心翼翼的伺候着,他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触怒了不知道为何脾气如此焦躁的官家。
    赵匡胤的心中此刻忐忑不安,他并不是担心在外征讨北汉的潘美,他对潘美有着十足的信心,他认为自己的大军所到之处必定闻风而降,他此刻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关系到他性命的事情。
    “继恩,现在几更了?”赵匡胤的声音从寂静的夜色中传出来,王继恩吓了一跳,他赶紧理了理思绪答道:“官家,现在三更了,这天寒刺骨,您赶紧休息一会吧,可千万别冻坏了您的万金之躯。”
    “唉!”赵匡胤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朕睡不着啊!”
    “官家,咱们大宋朝自开国到现在也有十几载了,在您的辛勤治理下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眼看着潘将军就要把北汉荡平了,天下一统,官家还有什么烦心事呢?”王继恩用小心的语气轻轻的问道。
    赵匡胤没有言语,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殿外的天空上,此时墨色一片,没有半点星光,不时有风吹过,卷起垂着的窗帘,发出沙沙的响声。
    赵匡胤的目光始终没有收回,伫立在他身后的王继恩也不敢出声打扰他,此刻万岁殿又恢复了先前的宁静。
    十年前,开封城外的一片小树林。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穿过纷繁的枝叶落在地面上,空气中弥散着雨后泥土的芬芳。
    昨夜刚刚落了一场雨,涤尽了空气中弥漫的尘埃,清新的空气让居于深宫的赵匡胤想起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他一时间心血来潮,想要微服私访,去民间走走,重新体会一下世俗民风。
    换过便装,他便领着王继恩悄悄的出宫了。
    走在路上赵匡胤望着大路两旁矗立的华美的房屋,满大街上回响着叫卖声,路上行人的脸上都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他的心中一阵暗喜,他很自豪大宋朝在他的手中走向富强,他望着湛蓝的天空心想,朕此时已经无愧于天下了,就算朕从柴氏母子手中夺得天下,天下人对朕颇有微辞,但是看到现在这种情景他们应该无话可说了吧。
    不知不觉赵匡胤领着王继恩来到了当朝丞相赵普的门前,王继恩上前一步轻轻的问道:“官家,要去通报赵丞相吗?”
    赵匡胤看了一眼朱红色的大门,摇了摇头,道:“不必了,今天朕只想散心,不想见赵普。”
    王继恩应了一声,便不再言语,提起步子跟着赵匡胤离开了赵普的门前。
    开封外的一片小树林,赵匡胤与王继恩以前一后走着,此时天空中的太阳并不浓烈,微微的光照在两人的身上,让两人产生一种慵懒的感觉。
    赵匡胤不知道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过过这样的生活了,自从黄袍加身之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皇帝生涯,这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的军国大事,沉重的工作让他感觉力不从心,虽然他现在刚刚四十岁却感觉自己真的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少年,也不知道自己的大宋朝会不会和前代的五代十国一样昙花一现,所有的一切都困扰着他,让他感觉到无比的疲惫。
    在此刻他什么也不想,只是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的片刻的安宁,此时他并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帝王,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游客,贪婪的享受着身边的风景。
    一阵马蹄声传来,起起伏伏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赵匡胤的眉头一皱,心中颇为不快,不知是何人破坏了自己的雅兴。
    稍时一匹老马慢悠悠的走过来,上面驮着一个穿着一身破道袍的道士,他的头上发髻已经散乱了,不时而来的风吹乱了他的头发,他却全然未觉,手中拿着一个油光锃亮的葫芦,里面盛着满满的酒,酒香四溢,他醉醺醺眼光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酒葫芦。
    赵匡胤看见这个道士后双瞳一阵收缩,他快步走上去,对着马上的道士就是一个深深的鞠躬,跟在赵匡胤身后的王继恩惊呆了,他何时见过这种阵势,平时都是别人对赵匡胤行三叩九拜之礼,何时轮到赵匡胤向他人行礼了,王继恩顿时愣在了原地。那个道士也愣了,不知道眼前这个身着华服的中年男子在做什么。
    “老神仙,咱们又见面了。”这时赵匡胤已经鞠完躬,直起身来对马上的道士说道。
    马上的道士看了赵匡胤一眼,然后脸色大变,立马下马对着赵匡胤就是跪拜,口中说道:“小老道一时没认出官家,请官家恕罪。”
    赵匡胤一个箭步上去把这个道士扶了起来,脸上带着微笑道:“老神仙说笑了,朕虽贵为天子,但也是因为你一语惊醒了朕,让朕荣登大宝,说起来你还是朕的恩人,所以朕拜你是全然不失礼的。”
    老道士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官家言重了,小老道只是会点卜筮之术,当年只是靠运气蒙对了而已,官家龙行虎步,天明不凡,自有上天诸仙护佑,而小老道的卜筮之术登不得大雅之堂。”
    赵匡胤一阵爽朗的大笑,道:“当年在陈桥驿多亏了老神仙的那一卦,不然朕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啊!”
    说到这里赵匡胤的脸上涌现出一种追忆的神色,他又想起了陈桥兵变的那一夜。
    那时的他心神不宁,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虽然兵变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一切也没有漏洞了,但是在他的心里还是对这次篡位的行动充满了害怕,并不是他胆小,而是他实在承担不起失败的结果。
    前一会刚刚送走了赵普和赵匡义的使者,他们带来的消息言明宫中一切都已经就绪,现在只剩下明天早上黄袍加身,回京登基了。
    赵匡胤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周世宗柴荣,他从骨子里敬畏这个皇帝,要不是他英年早逝,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走到这一步,他同时也害怕朝中握有大权的元老大臣们反对他称帝,最后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自己死了倒也没有什么,但是连累了跟着他的这些弟兄们,他又将以何种颜面在九幽之下与他们相见。
    正是有这么多的顾虑他才不敢表态,虽然他早已知道部下已经将所有的准备都做好了,包括他登基穿的的黄袍都秘密的缝制了出来,但是他还是没有登高一呼,变换乾坤的勇气。
    他自己在帐中喝着酒,想要用酒精麻醉自己的神经,他多想明天早上起来一切都已经结束,不论结果如何是好是坏他都不用再经受这种煎熬。
    突然他的营帐门帘被掀了起来,一个满身甲胄的士兵走进来跪在赵匡胤的脚下道:“禀大人,小的抓到一个道士,小人怀疑他是奸细。”
    赵匡胤心中一跳,暗自想道难道是朝中的大臣知晓了自己的计划,他面色一冷挥手道:“把他杀掉。”士兵得到命令后应了一声就要退出营帐,突然赵匡胤的声音又传了过来,道:“等一下,把他带进来,我要亲自审审他。”
    “是!”士兵一拱手便退出了营帐,不一会一个五花大绑的道士便被几个士兵推推搡搡的弄进赵匡胤的营帐中。
    那个道士看见赵匡胤后,面色一肃,然后立即跪在地上,口中高呼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赵匡胤,他急忙挥手让几个士兵退出去,他此刻还不是皇帝,这种话还说不得。
    等士兵退尽了,赵匡胤虎目一瞪,望着跪在那里的道士,用威严的语气道:“狗道士,不想活了吗,这样的话你也敢说。”
    “小老道此刻拜的是天下共主,难道你不是吗?”那个道士一点也没有惧怕的意思,语气平淡的答道。
    赵匡胤双瞳一缩,他的语气冷了下来,问道:“说,是谁派你来的?”
    那个道士一阵狂笑,笑的赵匡胤心里发毛,他隐隐的觉得眼前的这个道士不简单,但是他此刻全然没有让这个道士活着走出营帐的意思。
    “小老道混世什么也不会,唯独会一点卜筮之术,恰好前两天闲来无事卜了一卦,算到天下风起云涌,颇有变天的意思,而检点大人身上有着紫薇之气,印堂隐隐透着紫光,正好应了天下共主的卦象,小老道想给检点大人道声喜,讨杯酒喝,没想到却被检点大人当成奸细,可笑至极啊!”说着这个道士又笑了起来。
    赵匡胤微微眯着眼,不断的打量着眼前的这个道士,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不要相信他,直觉告诉自己这个道士很重要,但是理智却要他杀掉这个道士。
    赵匡胤打量这个道士的同时,这个道士也在打量着他,只见赵匡胤浓眉大眼,双目中隐隐含着风雷之力,颇有威势,全然是天子的征兆,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不过此刻赵匡胤眼神游离,显然是心中有着顾虑,他决定给赵匡胤添一把火。
    “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却迟迟不敢承认,殊不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道士的话如同一个炸雷在赵匡胤的耳边响起,如同一根闷棍直接敲在了赵匡胤的头上,他刚想要质问这个道士这句话的意思时却突然发现眼前的道士不见了,只剩下一根捆过道士的牛皮绳,地面上还有一张纸条,赵匡胤心中一惊,想难道自己遇到神仙了,他走过去捡起那张纸条,只见上面笔走龙蛇写着几个大字:点检作天子!
    赵匡胤心中一凛,以前就流传过一句话:点检做天子。当时柴荣还在世,而当时的殿前都检点是柴荣的女婿张永德,柴荣对他心生怀疑,最后罢免了他的军权,把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检点,他以为自己可以一劳永逸,但是没想到现在有反心的正是现任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赵匡胤再次看到这句话时突然坚定了信心,此时他不再有任何的顾虑,他跪下来对着东方的天空遥遥一拜,随后便将高怀德、张令鈼、张光翰、赵延徽、潘美等将领招进帐内共同商量明日的兵变事宜。
    不一会众将散去,赵匡胤独自饮酒,他的心中开始对明天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凌晨,赵匡胤的兵营一片混乱,众将聚集到赵匡胤的营帐前,要赵匡胤出来答话。赵匡胤此时被众人的呼喊声吵醒,刚走出营帐门,众将便将一件象征皇权的龙袍披到他的身上,赵匡胤的脸装出愕然的神色,他刚要呵斥部下的无礼之举,部下们却齐刷刷的跪下,高呼万岁,潘美等大将更是规劝赵匡胤荣登大宝,以造福于天下,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之间登上了皇位,开启了大宋王朝。
    此时赵匡胤的目光回收,他笑盈盈的看着眼前的这个道士,他一直不懂那一夜他是如何离开他的大营的,他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奇异的功夫,于是他开口问道:“老神仙,朕一直不懂当时你是怎样从朕的营帐中离去的。”
    道士哈哈一笑,道:“官家,小老道一生无为,唯独会些卜筮之术,偶尔用这卜筮之术赚些酒喝,但是这卜筮之术千变万化,命理亦是如此,小老道总有算错的时候,有些时候雇主会因为小老道算错了而痛殴一顿小老道,我抵不住这顿打便慢慢的学会了逃遁之术。”
    赵匡胤被这个道士幽默的言语逗得一笑,问道:“你这逃遁之术都有哪些呢?那夜你离开营帐用的是哪招呢?”
    道士脸上一红,摆摆手道:“这些都是下三路的招数,入不了官家的法眼。”
    赵匡胤微微一笑,便不再言语,道士也闭上了嘴,两人并肩走在林间,稍时便走到了一片稻田处,赵匡胤极目望去,只见绿油油的稻苗铺满一地,如同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老神仙,你再用你的卜筮之术为朕卜一卦吧。”赵匡胤对道士说道。
    “官家想要卜什么?”道士问道。
    赵匡胤抬起手来,指向远方,用豪迈的声音说道:“就卜一下朕的万里河山的命数吧!”
    道士闻言眉头一皱,他不敢忤逆赵匡胤的意思,他双眼望天,十指成扣,嘴里念念有词,赵匡胤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卦象的结果。
    过了老一会,那个道士才慢悠悠的转过头来,对着赵匡胤道:“官家,恕小老道才疏学浅,算不出大宋江山的气数。”听到这赵匡胤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但是他没有言语,此时道士的声音又传来了“但是,大宋河山的命理是与官家的命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赵匡胤的眼神流露出一丝惊讶,他赶紧问道:“那朕的命理如何?”
    道士摇了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啊”。
    赵匡胤赶紧追问道:“还请老神仙明示!”
    那个道士看了赵匡胤一眼,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罢了,冥冥之中遇到官家也算是一种缘分,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韪,给官家透漏一丝天机吧。”
    赵匡胤心中一喜,道:“多谢老神仙成全。”说完便悄悄的伫立在道士的一旁,侧耳倾听着。
    “十年后的十月十九,天气要是晴朗则官家可以再活十二年,要是风雪交加的话,那么官家的命数就难说了啊。”道士的话如同烙印一般深深的烙进了赵匡胤的心,他刚想要问一下具体的情况时,那个道士却不见了人影,赵匡胤赶紧转头望去,却只看见不远处王继恩百无聊赖的倚在一颗杨树上发呆。
    赵匡胤心中一急,赶紧问王继恩,王继恩却摇了摇头说自己并没有看到道士离去的影踪,只是一道白光闪过后那个道士就不见了,赵匡胤听到这里心中一惊,心想难道自己真的遇到神仙了,他向四周忘了望,此时只有随着微风轻轻起伏的稻谷,哪里还有人影呢。
    赵匡胤暗叹了一口气,心想,罢了,命中有时自然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啊,现在只等十年后的十月十九了,但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稍时,赵匡胤也没有了游玩的兴致,吩咐王继恩备马回宫,只留下一路烟尘证明这里曾有人走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