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术学

第15章


故此,本书把步兵战斗要素划分为突击、机动和防护展开论述。
一、突击:步兵突击,即步兵在战斗中集中兵力、火力对敌实施急速而猛烈的打击行动。步兵突击是合成军队突击的基本形式,也是最终结束战斗的基本手段。步兵突击是伴随着步兵战斗的产生而产生的,最早表现为冷兵器时代的刀、矛、剑、戟、弓箭等兵器的攻击。
随着火药的发明和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突击发展为兵力的突击和火力的突击,进而又发展为以热兵器打击为主的兵力突击和火力突击。现代意义上的兵力突击,实质上是以火力与兵力的运动相结合的猛烈攻击。进攻战斗中的冲击突入,防御战斗中的阵前出击、反冲击等,均属于兵力突击的范畴。火力突击,实质是以步兵火力对敌实施有目的的猛烈打击。
这种突击,是最后夺取战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突击,就不可能使机动形成的有利态势和兵[奇・书・网]力兵器的对敌优势,转化成巨大的冲击力和杀伤破坏力,也不可能充分利用火力突击的效果,给敌以毁灭性的打击,直至最后战胜敌人。突击是构成战斗这一现象的关键性要素。如果战斗双方机动到对峙的位置,但均不实施突击,最终也不能构成战斗。只有双方均实施突击,才能真正构成战斗。因此,可以说没有突击就没有战斗。
在步兵战斗中.突击是战斗的基本手段。进攻战斗中的突击,是以突破敌人阵地、消芡敌人为目的的攻击。它在进攻战斗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进攻的各种突击样式上,如正面突击、翼侧突击,并肩突击、钳形突击、多点突击、垂直突击等。防御战斗中的突击,是以稳定防御为目的而采取的抗击和攻势行动。它在防御战斗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依托阵地抗击及出击、伏击、反冲击等防御突击行动上。
现代条件下步兵火力和机动力的提高,使突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实施突击的火力更猛,突击强度空前增大,步兵的突击行动更为坚决。突击的方式和手段增多,使步兵突击中火力与兵力、火力与运动的结合更加紧密,正面与翼侧突击、空中与地面突击等方式同时进行,增强了突击效果。大量高技术兵器的运用,为步兵的突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步兵机动能力增强,战斗的纵深性不断加大,为源源不断投入后续力量实施连续突击提供了条件。随着步兵武器的高技术化、智能化,步兵的突击还可能出现新的形态。
但不论步兵武器装备如何发展,只要是作为打击兵器,它在步兵战斗中的表现形态仍然是突击这一形态的发展。因此,步兵的突击是步兵战斗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
二、机动:步兵机动,是指步兵作战时为夺取或保持主动或形成有利态势而进行的有组织的兵力兵器或火力的转移。步兵机动包括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两个方面。步兵兵力机动,是指步兵或步兵的某一兵器从一个方向(阵地)向另一个方向(阵地)的转移。其主要目的是占领有利阵地,以便对敌实施有效的打击。步兵火力机动,是指步兵火器在原发射阵地不变的情况下,将火力从一个方向(目标)向另一个方向(目标)转移。其目的在于集中火力打击最重要的或对我威胁最大的目标。虽然机动本身不会直接达成基本战斗目的,但是机动可以为达或战斗目的创造战机或形或有利的态势。从步兵战斗产生以来,机动就是步兵战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冷兵器时代的机动非常简单,但总是要把军队运动到预定战场上去,总是要通过机动才能列阵格斗和进行各种阵法的转换。战斗过程中,有生力量只有通过机动才能形威突击力量。步兵机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现代步兵战斗中,机动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步兵战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步兵战斗中实施突然猛烈打击敌人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刘伯承曾经指出。“‘机动’就是趋利避害的军事行动。趋利要扩大到完全消灭敌人;避害要扩大到不遭受敌人丝毫意外的损害。”机动贯穿于战斗的始终。
进攻战斗中,步兵为了将主要兵力兵器集中到主要方向实施攻击,为了利用火力的突击效果快速实施冲击突破,为了扩大战果、发展胜利,为迅速抢占有利地形抗击敌人的反冲击,为了实施包围、穿插分割歼灭敌人等,都需要依靠有效的机动。防御战斗中,为了集中兵力火力抗击进攻之敌,为了向受敌威胁的方向上迅速增援兵力兵器、加强防御力量,为了阻敌扩张、封闭突破口,为了消灭突入之敌而实捕反冲击和伏击等,也需要有效的机动。可见,机动是贯穿战斗全过程和各个方而的基本战斗行动。如果离开机动,战斗就缺乏基本的活力。
机动又是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的基本手段。战斗的过程,就是敌对双方争夺战场主动权的过程。步兵在战斗中通过适时而巧妙的机动,在关键性的时间和地点形成兵力兵器对比的优势,为争取和掌握战场主动权提供物质基础。在决定性的方向和目标集中使用火力,形成对敌的火力优势,实施强大的火力打击,为保持主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机动迷惑和调动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上的失误,为歼击敌人创造有利的战机,收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总之,步兵机动是步兵战斗中至关重要的主动因素。没有步兵机动的巧妙运用,就没有灵活机动的步兵战术。现代条件下,随着步兵装备的摩托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直升机的广泛运用,步兵机动能力日益提高,机动的频繁性、快速性和机动形式的多样性已在步兵战斗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但是,侦察监视和精确打击能力的增强,使隐蔽、快速实施机动的难度增大,对机动的组织指挥要求更高。在高技术条件下,要正确运用机动,并确保机动的成功,必须针对机动出现的新特点,周密灵活地组织实施。
三、防护:步兵防护,是指为使人员、装备避免或减轻敌各种武器的杀伤破坏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自从步兵战斗产生以来,步兵就有了以保存自己为目的的防护。在冷兵器时代,步兵为保存自己,采取了披戴盔甲和手持盾牌的防护措施。当火器出现并运用于战场之后,盔甲和盾牌便远远不适应防护的要求,于是,步兵开始利用地形和构筑工事的方法,以及利用城邑的高墙壁垒来实施防护。20世纪初坦克出现后,步兵武器开始向集机动、突击和装甲防护为一体的方向发展,随着武器种类的逐步增多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核、化、生武器的出现,步兵人员、装备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从而使防护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现代步兵战斗中,防护的对象增多。步兵既要继续加强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又要注重对精确制导武器、固定翼飞机、武装直升机和各种火炮的防护。随着敌打击火力的立体化、多样化,防护也向立体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防护的范围大大扩展。
当前,军队装备的各种高技术武器发射平台已具备实施全纵深火力打击的能力,战术范围内已不再有对方威胁之外的安全区,不仅一线步兵需要防护,配置在纵深的步兵也需要组织防护。显然,防护已成为一种贯穿步兵战斗全过程和各方面的行动。不进行严密组织,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就不可能夺取战斗的胜利。步兵战斗中的突击、机动和防护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三个要素有机地构成步兵战斗行动。
一般情况下,突击离不开机动。只有通过机动,才能实施有效的突击,机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对敌实施突击,机动是突击的前提。防护同样离不开机动,有时机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护;但机动也离不开防护,机动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就不能顺利实施。
突击与防护也是紧密联系的,突击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防护的同时必须对步兵火力杀伤范围内的敌方目标进行积极的打击。防护行动取得成功才能有效地实施突击,突击行动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达到防护的目的。所以,在步兵战斗行动中,应正确处理这三个要素的关系,以便提高步兵战斗行动的效果,夺取步兵战斗的胜利。
第四章步兵战斗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战斗的影响
战斗是敌对双方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进行的较量。步兵战斗的主观因素是指人的因素,包括人员的素质、战斗指挥、战术、技术的运用以及战斗精神等因素。
本章主要指从事战斗实践活动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因素指武器装备、作战对象和战场环境(包括地形、天候、气象、时间)等因素。这些主客观因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步兵战斗产生不同的影响。充分认识和分析步兵战斗活动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步兵战斗的影响,对于探索步兵战斗的规律,掌握和运用步兵战术理论指导步兵战斗实践,能动地夺取战斗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武器装备因素
武器,是军事行动中直接杀伤敌人和破坏敌设施的器械与装置的统称。从广义上讲,武器是由各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用以直接打击敌人和敌方目标的完整技术系统。武器装备的含义则更加广泛,它是用于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包括武器及其配套的弹药、车辆、机械、器材、装具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