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战术学

第57章


常行军时,时间要求不很紧迫,应按时进行大小休息,以恢复体力和保养车辆。强行军,是加快行军速度和延长行军时间的行军。一般要求徒步日行程50公里以上,乘车丑行程300公里以上。强行军容易降低分队战斗力,因此只在必要时采用,通常在奔袭、追击、迂回、摆脱敌人或执行其他紧急任务时采用。
(四)按天文时间,分为昼间行军和夜间行军。昼间行军,亦称白天行军。昼间行军可以保障运动速度,减少人员的疲劳,指挥方便,但易受敌人的观察和空中袭击。
夜间行军,是夜暗条件下实施的行军。夜间行军指挥和观察捆难,运动速度慢,但有良好的隐蔽条件,不易受敌人的观察和空中袭击,利于保持行动的突然性。夜间行军还可避免夏日的酷热。夜间行军时,要制定严格的行军调整措施,保持肃静,管制灯火,缩短前后距离,掌握好方向,搞好通信联络,加强侦察和警戒,搞好伪装,防敌夜视器材的观测和火为袭击。
(五)按地形、天候条件,分为一般条件下的行军和特殊条件下的行军。
一般条件下的行军包括平原地行军、丘陵地行军等。特殊条件下的行军主要有以下几种:
山地行军。山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路窄坡陡,道路弯曲,气候多变,常有低云浓雾,对指挥、观察、联络和驾驶均有一定的影响,且易遭敌突然袭击。组织行军时,应考虑道路的起伏状况,预先准备绳索、刀、斧、锯等克服山洞、河川、陡坡障碍的工具,尽量沿道路、山脊行进。无道路时,应按照方位角行进。情况允许时,可以请向导带路。行进中,特别要加强侦察、通信、警戒和道路保障等安全措施+防止敌人袭击。上下坡和通过隘路、山涧时,应增大车距,降低车速,加强前后联络,注意检查车辆的技术状况。在狭窄的地方、急转弯处和山垭口应派出调整哨。为保障翼侧的安全,应向翼侧制高点派出侧方停留警戒,以控制通向行军路线的山间道路、各地和小径。注意防山洪、林火。遇到大雾和夜间通过危险地段时,车辆应慢速行驶,必要时派人引导前进。草原、荒漠地行车。草原地广阔无垠,夏季雨水集中,草类繁茂,冬末春初草木枯黄;沙漠地面松软,多流沙和沙丘(戈壁地面坚硬,多砾石),居民和道路稀少,农产品和水源缺乏,气候干燥多变,常有大风,往往冬季严寒,夏季酷热,空气稀薄。荒漠、草原地便于越野行军,但油料消耗大,给养保障困难。方位物极缺,容易迷失方向。因此,草原、沙漠地行军,应根据行程和行军能力等情况减慢行军速度,增大粮袜、饮水携行量,规定用水指标。增大油料携行量,带足备份轮胎和必要配件。
并根据不同地形和季节,采取防暑、防冻、防火灾、防暴风沙(雪)等措旋。行军中应特别注意掌握方向,尽可能沿道路行军,可利用河流、湖泊、道路交叉点、沙丘等明显地物判明方向,加强现地与图上对照,防止走错路。不在暑气停滞地段停留,遇到沙暴时,可以停止前进。停车时车距应当缩短,严禁将单车弃置于途中。
高寒高原地和严寒地区行军。高寒高原地和严寒地区空气稀薄,人员易疲劳,易出现“高山反应”;天气寒冷,容易冻伤;大雪盖地,容易迷路,积雪过深,通行困难;气温过低,车辆不易发动,耗油量增加。行军前,应准备好防冻的被服、装具和药品,采取防冻、防措、保暖和防雪盲措施。武器装备、车辆和器材应当做好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准备,严格执行冰雪道路驾驶操作规程。行军耐,要注意掌握方向,适当减慢速度。应缩短小休息时间,增加小休息次数,每小时休息5分钟。小休息时人员要下车活动,切忌睡觉。通常不进行大休息。越野通过冰封的江河前,应调查冻层厚度,根据冰层负重量决定通过方法。通过隘路、山腰以及在暴风雪中行军时,应特别加强行军指挥和安全保障,防止雪崩和翻车。
水网稻田地行军,水网稻田地,河流沟渠纵横交错,稻田泥泞,道路少,路面窄,不便机动。行军时,应正确选择行进路线,加强侦察、伪装和对空防护以及道路和工程保障。做好克服河流、沟渠和泥泞的准备工作;检查车辆的技术状态,切实采取防雨、防火.防陷措拖,并带足备份零件和随车工具,做到随坏随修。
热带山岳丛林地行军。热带山岳丛林地,地形复杂,多陡山深谷,草深林密,河多流急,道路少而崎岖;天气多变,炎热潮湿,多雨多雾,毒虫多,易流行病疫。因此,应加强侦察警戒,防敌袭击和伏击,加强对车辆技术保障,采取防暑、防虫、防疫措施;尽可能利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的凉爽时间行军,注意控制饮水。酷热时应增加小休息次数,延长大休息时间。雨季行军,应采取防雷击、防洪、防塌方、防惜、防潮、防病虫害等措施。通过桥梁前,应仔细观察有无损害,上游有无洪水;通过险要地段时,要防止塌方;在难以通行的地段苻军时,应当预先准备好开路工具,必要时请向导带路。
二、行军队形和行军序列
(一)行军队形:行军队形,是指按行军部署形成的纵队行进队形。其编成应符合当前战斗企图,保证步兵能快速运动,便于迅速展开和投入战斗,保持人员体力和车辆完好,保证及时指挥和顺畅联络。步兵行军队形可根据任务、敌情、地形和道路状况,成一路先后行进或数路并进的队形。营通常成一个行军纵队沿一条道路行进,也可成两个行军纵队沿两条道路行进。连通常成一个行军纵队沿一条道路行进。行军纵队由前卫(前方尖兵)、本队、后卫(后方尖兵)等部分组成。摩托化行军时,根据情况可灵活采用以下形式:
密集纵队。密集纵队车距较小,密度较大,通常在敌情成胁较小,视度不良等情况下采用。当昼间行军时,车距约25米。夜间行军时,可适当缩小车距。行军路线上的车辆密度每公里约30辆。采用这种队形行军,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道路的通行容量,但队形不够疏散,易遭敌火力杀伤。疏开纵队。琉开纵队车距较大、密度较小,通常在敌情顾虑较大或昼间行军时采用。车距通常为50~100米,视情况可适当加大。车辆密度通常为;车距50米时,每公里约15辆;车距75米时,每公里约12辆;车距100米时,每公里约10辆。各连间距为200~300米。小群队形。小群队形以单车、小群为单位,并以不等的车距按一定的速度行进。可使车辆保持在低水平上,防止车辆过分密集,是防止敌人观察和攻击的有效措施。通常在时间充分、道路宽阔并有有力的警戒、伪装、疏散措施时采用。
(二)行军序列:行军序列,是指行军纵队中各个部分行进时所在的位置和顺序。步兵应科学确定行军序列,并使之具有独立作战能力。部队通常的行军序列由前至后依次是:
前卫。指位于行军纵队前部,担负前方警戒和护卫任务的部(分)队。步兵不派前卫、侧卫,但可能担任上级的前卫、侧卫。本队。指行军纵队的主体部分,通常由一至数个行军梯队编成。前后梯队的区分通常与战斗展开顺序一致,无特殊需要,不打乱部(分)队建制。在敌情顾虑较大的情况下,本队往往是敌人袭击的重点,因此,行军本队要特别注意隐蔽防护。后卫。指位于行军纵队后部,担负后方警戒和护卫任务的部(分)队。
步兵分队不派后卫,但可能担任上级的后卫。尖兵。指担任行军警戒任务的连以下分队。当步兵担任前卫、侧卫或后卫以及单独组织行军时,应据情况派出前方尖兵、侧方尖兵或后方尖兵,通常兵力为一个班至一个连,分别称为尖兵班、尖兵排、尖兵连。步兵担任上级行军警戒分队或单独组织行军时,行军序列通常是尖兵分队、指挥观察所、配属分队和火力分队、步兵分队、战勤分队、后方尖兵分队。在上级编成内行军时可不派前(后)方尖兵,行军序列逋常是步兵分队、指挥观察所、配属和火力分队、步兵分队、战勤分队。
三、行军组织:(一)传达任务,确定行军方案:指挥员接到行军命令后,应迅速向部属传达任务,分析敌情、任务、地形、道路、气象等情况,确定行军方案。其主要内容是:
行进路线、行军序列;各分队和配属分队的任务;前卫及搜索分队的编戚、任务及警戒、搜索的方法;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处置方案及各种保障措施等。尔后,明确军官分工,分头组织各项准备工作。
(二)下达行军命令,进行动员:行军命令通常在行军前向所属和配属分队下达。时间紧迫时,也可在行进中逐次明确。其内容包括:敌情;上级任务;本分队任务,行军出发时间,路线,通过调整点的时间和行程,到达的时间和地点;行军序列、集合时间与地点;左邻的行军任务;行军时速及分队间隔;大休息、宿营(集结)位置及到达时间;行军中可能与敌遭遇的地点及行动,通过敌火力封锁区、沾染地段的方法,对空火力的组织和遭敌袭击时的行动;伪装与侦察;行军纪律、通信联络方法及信(记)号;指挥观察所与保障组的位置;完成行军准备的时限。必要时,还应明确行军警戒的编成和任务。下达行军命令后,指挥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分队进行政治动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