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川岛芳子

第19章


当溥仪的存在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的时候,溥仪就没必要再当皇帝了。溥仪只是川岛芳子一个人的皇上,是她实现“复辟大业”的精神动因,是她所有行动的最后归结点。
  川岛芳子第一次见到自己顶礼膜拜的皇帝,是在大连。刚被土肥原贤二“劫持”到大连的溥仪就住在海滨的前肃亲王府,这里是川岛芳子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为了制造一种大清朝又回来了的氛围,川岛芳子作为“格格”被带去拜见“皇上”。在那栋熟悉的俄式红砖别墅里,川岛芳子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皇上”的召见。当“神圣的皇上”到来的时候,川岛芳子激动地跪拜行礼,庄重得无以复加。大礼过后,川岛芳子才敢抬头看一眼这位她奉为天神的“皇帝”,她见到的是一个细高羸弱、尖嘴猴腮的年轻人,戴着一架细边圆框的眼镜,眼睛鼓得像两个玻璃球儿。“这就是我的皇帝啊!”川岛芳子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然后静穆地立在一旁,她身上的妩媚风骚一扫而空,剩下的唯有崇高和严肃。溥仪对她说:“听说由你去天津替朕接婉容皇后,那很好。朕出走,只怕她精神受刺激,寻短见。……嗯,你得像你的父王……啊,他在世时,对大清社稷一向是忠心耿耿。听大臣和日本顾问说,你也很有志向,这是我大清朝的幸运……”从头至尾,川岛芳子都用心聆听溥仪所说的每一个字,这时的她没有半点飞扬跋扈的样子,也许这就是每个人平时难得一见的神圣一面吧。唯唯诺诺地答应过几声后,川岛芳子又再次行礼,然后躬着身子退出屋子。川岛芳子结束了她渴望已久的朝见,在满清众多的格格中,有谁和她一样有着这样的殊荣呢!这样的光荣是她自己挣来的,所以她有足够的理由骄傲。
  川岛芳子顺利地为溥仪从天津接回了婉容皇后,作为奖赏她再次得到了溥仪的接见。这次接见不像上次在庄严的“朝廷大堂”上,而是在皇上的宴会厅,婉容皇后也出席宴会。溥仪“失踪”的那几天,婉容一直害怕溥仪就此遭人暗害,惶恐不安中得了精神分裂症,见到外人就以为是要暗害她的,紧张得难以自抑。直到川岛芳子出现,才把她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她才又恢复了正常。几天的接触,婉容对“自己家”的这个“格格妹妹”感觉颇好,她把川岛芳子拉到自己身边坐下,亲昵地与她拉起了家常。这时川岛芳子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就在身旁的“皇帝威仪”了。溥仪一脸冷酷的表情,表扬了川岛芳子几句之后,一双无神的眼睛就茫然地四处“游荡”了。看着这个与自己年龄一般大的“皇上”,川岛芳子心里有了疑惑:“这个瘦弱的男人能担当起大清朝的旗手角色吗?他在深宫里长大,没有经过世间劫难的锤炼,能经受历史长河波涛起伏的洗礼吗?”心头的疑云越来越重,她开始不拘于严格的君臣之礼,她要审查这位皇帝的是否能“炼成钢”。“皇上,按辈分你是我的皇哥,我说几句作为皇妹的话,不知道可以吗?”川岛芳子长袖善舞的交际手腕又回来了。“问吧,”溥仪简单地应答着,一副满怀心事的样子。“你对我们皇家的出路想好了吗?”川岛芳子不想拐弯抹角,于是单刀直入。“哦,这个问题。大清朝是爱新觉罗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基业,不会这么容易倒下的。我在退位那天就想到了总有一天会再登基,只要有列祖列宗的庇佑,皇家是不会有事的!”溥仪说得信心满满,但是从他迷茫的神情川岛芳子看的出来,这位皇上对于今后的并没有详细的打算,他也不知从何算起。
  日本多年所受的教育和经历让川岛芳子明白,放任自然满清王室只会越走越衰落,没有改革变化,清王朝不可能东山再起。复辟,不仅仅是恢复那个衰弱的清政府,肃亲王善耆要她树立的志向,不但要复辟清制还要复兴大清朝,如果眼下的这位皇帝对于满清的复兴没有一点想法,那么即将要建立的“满洲国”终将是要灭亡的。川岛芳子继续追问溥仪对复兴的想法,但是从溥仪的嘴里得到的只有含糊的“靠祖宗保佑,靠列位大臣辅佐”这样的空话,没有一丁点自己的见解。川岛芳子变得急躁起来,她无法克制自己的冲动,她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她猛地站起身来:“皇上,你如果对‘满洲国’的未来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那么我建议你前往日本,去向他们的天皇学习一下如何治理国家。”多么不逊的口吻!刚才还是和颜悦色的婉容皇后也错愕了一下,倒是溥仪仍无事般地、用平和的语调回应道:“是的,是的,是可以向近邻学习一下!”川岛芳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不敢奢望从溥仪那里听到什么有价值的话语。迅速地吃完宴席,婉容还想留川岛芳子再待一会,川岛芳子却没有了这样的“雅兴”,她走之前给溥仪行了礼:“皇上,我会向我的父亲一样永远忠于皇室,为大清江山鞠躬尽瘁,你也要早为社稷做长久打算啊!”说完这几句亦劝亦怒的话以后,川岛芳子转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溥仪并不是听不懂川岛芳子的话,只是他确实没有什么想法。他没有能力在四处荆棘之中杀出一条复辟大清的血路,他只能走别人设计好的路,和“一颗壮志,满怀雄心”的川岛芳子相比,他这只“燕雀”当然不能理解“鸿鹄”的野心。对于来自 “皇家小妹”的教训,他当时虽然没有过激的表现,但事后一直耿耿于怀。婉容此后还几次想把川岛芳子叫来,结果都被溥仪拒绝了。但是川岛芳子一如她所说的那样,为满清王室的复兴四处奔走着,甚至还积极筹划溥仪还都北平,只是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得不到一点支持,最终搁浅。
  “满洲国”在1945年8月垮台了,溥仪失去了价值又恢复了平淡,他本身就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在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是任人摆布、人云亦云,所以存活了下来。川岛芳子是 “满洲国” 的一个策划者,在她的罪状里写着“主张健全满洲国”还写着 “密谋溥仪移居北平,恢复帝都”。这些够她死上好几回了。不过,从与溥仪见过两次面以后,她就不是为这位“皇上”奔波了,她是为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志向“奋斗”,所以死时她是坦然的,没有“皇帝不死格格死”的不满。
  “虎”父无“犬”女(1)
  假如肃亲王善耆不是川岛芳子的父亲,那么川岛芳子的一切都将会改变。她不会是一个高贵的格格;她不会远渡重洋来到日本;她不会有皇家贵胄的荣耀;也不会有没落皇朝的悲伤。也许一切的大喜大悲都不会光顾这个仅仅是很聪明很叛逆的女孩,这个女孩也就无法成为轰动一时的东洋谍花川岛芳子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父亲造成了川岛芳子一切,她的辉煌和她的不幸从她作为善耆的女儿出世那天就已经注定了。
  出生于王府的王孙们,其生命轨迹注定了将与大多数普通人不同,而在肃亲王府出生的王子、王女们则更有一份天生的使命——恢复大清。因为他们的父亲肃亲王不是一个平平庸庸的王爷,他有着匡扶大清的志向,但他自己已无法实现这个志向,于是把它传给自己的儿女,让他们时刻铭记在心,特别是对自己宠爱的十四格格,肃亲王更是一遍又一遍地灌输……
  肃亲王善耆,出生于1866年的旧历八月二十七,祖父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太子,在整个满清皇族中地位显赫,在满清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各代肃亲王都将匡扶王室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这为他们积累了崇高的威望,使他们拥有了其他诸王没有的特权。即使是在王朝行将崩塌的时候,这种威望也丝毫未减。在1912年初,大清帝国马上就要消亡了,宣统皇帝被迫退位,在皇宫紫光阁大殿,奕诓、载沣几位大臣都抱着宣统皇帝失声恸哭。善耆闯进殿来,一看到这幅光景就像发了疯似地挥舞着双拳,瞪着血红的眼珠子狂吼着:“我不主张皇上退位!我大清王朝十二代香火,历时二百七十多载,不能让它在我们手里灭亡啊!我们怎么对得起先祖努尔哈赤的在天之灵啊!”几位大臣把暴跳如雷的善耆按在太师椅上,劝他接受“兵临城下”的现实,但善耆反而更加愤怒了,他一脚踹翻椅子,怒吼着:“我死也不同意这份卖国契!不,我决不在这个协议上签字!”然后气急败坏地冲出大殿,身后只有那些满眼泪水的老臣子们在抹着眼泪摇着脑袋。
  善耆眼睁睁地看着大清朝一步步走向灭亡,他当然不能承受这样的结果。1898年,当善耆3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肃良亲王逝世,善耆开始继承了王位。这时中国大地上,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外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这位初登王位的肃亲王看到了西方的先进科技,想“洋为中用”,在他家里,摆放的都是从外国带来的西式玩意:八音盒、望远镜、照相机……踏进肃亲王家门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位王爷对新事物的喜爱。肃亲王相信大清国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有像他这样雄心勃勃的“国家栋梁”在,大清国很快就会重新振作起来。他还很年轻,三十而立,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以大有作为。
  很快善耆就得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被任命为崇文门税务衙门监督,这是个权力大责任小的肥缺,只有皇族的人才有机会担任此职。与其他的监督不同,善耆并不把这个职位作为捞油水的工具,他提出了“革故鼎新”的主张,主动将过剩的资金上交国库,令各个衙门对这位新出道的王爷刮目相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