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

第114章


并指出修身科应“根据建国精神,涵养学生之德行,培育善良国民之信念及指导道德之实践为要旨”。中学则取消原有的党义一科,改添修身、经学,并减少英语的授课时间,增添日语科,并把修身、经学、日语作为重要学科,借以强化奴化教育。    
    高等教育方面,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有的东北高校全都被关闭,后虽有恢复和发展但为数甚少,寥寥无几。日本统治者为适应其军事侵略、殖民统治的需要,和初期的军事上“治安第一为中心”的政策,以及把东北建成其进一步扩大军事侵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地,设置了一些培养专门人才的特殊的教育机构。在1932~1934年间日伪统治者就设置了专门培养军、警、宪、特的教育机构,1932年在沈阳设立“中央陆军训练处”之后在各地先后设立“宪兵训练处”、“陆军军医学校”等特殊教育机构。    
    此外,采用承改(承认、改编)的办法,陆续恢复和设置了一些专业高等学校。1932年7月私立奉天医科专门学校,私立哈尔滨工业大学,私立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得到认定,得以恢复和发展。同年10月私立北满高等工业学校、私立镜泊学园等校得以设立。1934年9月在吉林市创办了高等师范学校。1935年7月创办奉天高等农业学校,下设有农学科、林学科、兽医科等科。这些大学都是为适应日本侵略者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等政策的需要而创办设立的。    
    二新学制体制下的奴化教育的全面推行    
    随着日伪殖民统治的日益加强,日本侵略者谋划完全吞并霸占东北,把其作为其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基地来经管。但在殖民统治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要征服东北只靠刺刀、光凭武力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思想文化上的“怀柔”相配合,而文化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日伪统治者深深感到原有的旧学制已不能与其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和掠夺东北经济资源的军事和经济政策相适应,必须建立新学制。为此日本侵略者提出新的教育方针,全面实行所谓“新学制”下的奴化教育。    
    1937年5月公布新学制,规定从193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新学制实施之日起到1941年末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前,此一时期是日伪统治者在新学制体制下奴化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强化时期。    
    1新学制下的奴化教育方针    
    日伪当局于1937年5月公布了《学制要纲》。该要纲共分为教育方针、学校教育要纲、学制起草之要点、学校教育之分类与其目标及学校之种类、学校要纲、学校体系等六部分。其核心为第一和第六两部分,即教育方针和学校体系。该要纲中明确提出:“遵照建国精神及访日宣诏之趣旨,以咸使体会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之关系及民族协和之精神,阐明东方道德,尤致意于忠孝之大义,涵养旺盛之国民精神,陶冶德性,并置重于国民生活安定上所必需之实学,授予知识技能,更图保护增进身体之健康,养成忠良之国民。”伪满民生部:《满洲帝国学事要览》,1941。    
    此一教育方针与伪满政府初期的王道教育方针相比本质更为反动,殖民地奴化程度更加深重。初期王道的传统孔孟思想此时已被忠孝大义的日本皇道思想所代替。伪满初期,实行王道教育则是为了培养服从殖民地统治的驯民和亡国奴。而此时则是培养效忠于日本天皇与日伪一德一心的忠实国民,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新学制下“皇道”教育方针是以首要采取精神教育的手段来实现的。通过向东北的青少年、儿童灌输“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之关系”、“忠孝大义”、“民族协和”等奴化思想,把东北人民培养成为效忠于日本天皇的顺民,以实现“皇道教育”。    
    新学制下的“皇道”教育方针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整套的殖民统治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殖民统治政策的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2新学制的特点    
    新学制的制定和颁布使东北人民所受奴化教育进一步加深。1937年5月2日公布,193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学制,主要是贯彻1933年的“八八”决议,即《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之精神,重视“劳作教育”和“实业教育”,培养只知劳动不懂知识的学生。新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尽量缩短……教育内容一般均以实业科目为重点。基于日满一德一心之精神,日本语作为国语之一而予以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以国民精神为基础的精神教育须在一切学科中普遍实行……”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新学制大要》,1937。新学制将整个学校系统分为“三阶段二部门”。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二部门既师道教育、职业教育。新学制将以前东北学制的“六六四”制改为“六四三”制,学习年限一共13年。    
    初等教育为新学制的第一阶段,仍然采取四・二制修业年限为六年,将旧制下的初级小学改为国民学校,修业年限为四年,高级小学改为国民优级学校,修业年限为二年。此外在农村还增设了国民学舍和国民义塾,前者为公立后者为私立,修业为1~3年,采取“单级复式制”。将私塾也正式化为国民义塾,纳入新学制之中。    
    
第七部分:关东军与伪满经济伪满时期的奴化教育(4)
    中等教育是新学制的重点。修业年限与以往的旧制不同,比原来缩短两年,由旧制下六年的“三三”制改为初、高中合一的四年一贯制。并分别设有国民高等学校、女子国民高等学校。进行以实业教育或实务教育为主的教育,以培养“忠良之中坚国民”。    
    高等教育方面,废除了旧有的四年制,改为三年制,分为大学和特殊教育机构两种。此外还设有师道教育和职业教育。    
    新学制的全部学程由初等到高等教育(六四三制)共为13年,与东北旧制(六六四制)相比整整缩短三年,与当时日本国内的现行学制(18年)相比则相差五年。日本侵略者缩短学制的主要目的是力图通过降低修业年限来达到降低东北人民的整体的文化知识水平,降低东北人民的民族素质。通过向东北人民进行精神教育,灌输反动的殖民统治思想,来达到其奴化人民的罪恶目的。另一个主要意图,是为了满足其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和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的需要。进行以实业教育为主的中等教育,在短时间内为日本侵略者培养大量的所急需的各种劳动力。    
    3新学制的全面贯彻实行    
    新学制公布后,伪民生部在1937年10月10日公布《各级学校规程》,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做了规定。旧制下中小学教育中设置的修身、经学等必修课,现已全部改变,小学将其改为国民科,且作为主课。国民科是国民道德、历史、地理等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而中学则将以往的修身、经学等必修课改设为国民道德科,并把它定为主课,放在其他课程之首位。国民科和国民道德科都是日本侵略者进行奴化教育和精神统驭的工具,其在教育内容上,大量增加了对日本天皇的崇拜和忠于日本侵略者,效忠天皇的思想,充斥着反苏、反共的反动思想。在小学教材里硬塞入日伪的《宣言》、《诏书》、《语》等,向东北少年儿童灌输服从傀儡皇帝、崇拜日本天皇,忠孝大义,尽忠于天皇的说教。此外,在小学增设实务一科,中学增设实业一科,对东北青少年重点进行实业劳动教育。并且增加实业课所用时间,占全部课时的1/4以上。课程内容极为广泛,多侧重于农科,如农作物、园艺、土地改良、育苗、肥料、牧场经营、造林、森林利用、农业气象等等,科目多达20多个。有时实业课甚至取消系统知识、基本理论的讲授,代之以进行所谓的实际操作和训练,使学生成为只知劳作的活的劳动机器。以培养适应日本侵略者战时经济体制所需的劳动力。    
    新学制颁布后,日语已被定为“国语”。所谓国语即满洲国的国语,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在伪满初期旧制下和日语同时作为外语出现的英语此时已然被删除掉,旧制下日语授课时间仅为每周三学时,后虽逐渐有所增加,但最多也只是每周六学时或十学时。可此时日语作为国语课,教学时间增加为“满语”(即汉语)课时的一倍。日本侵略者之所以把日语定为国语,其主要目的是妄图利用日语来消灭汉语,达到同化东北人民,使其日本化。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被同化、被消灭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进而达到消灭中华民族之险恶用心。此时的日语也已不单是一门语言学,而成为“日本精神”有力的宣传工具,通过学习日语,极力向东北青少年灌输“大和精神”和盲目的崇日、亲日思想。    
    在其他文化课教学中采取不断减少授课时间、改编所用教材的方法,来降低中等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如:作为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合在一起仅有2~4学时,作为数学的代数、三角、几何等科合在一起也仅有2~4学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