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珠的远方

第32章


 所以,这些小说首先是小说,同时是诗、哲学,和语言。我们也有心,我们也想飞,我们也想去远方,我们也追忆逝去的时间,我们也渴望兄弟和姐妹,所以,有时看着他们的时候,我很感动。心就是要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西藏可能其实没有这些人。所以,这是徐东心中的西藏人物,和这些西藏人物的心。这些人都是活在心里,不是在西藏。没有西藏,可能就没有这些小说,但现实的西藏可能仅仅是,想象发酵所需要的那一丁点面粉。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心中的徐东的西藏小说系列,这些小说像旺堆寻找的水晶石。
  创作谈:想象的西藏(22)
  作家马拉:这些年,西藏已经被说烂了。只有文学的西藏,才有可能复原它的灵魂。关于西藏的小说,已经太多。扎西达娃,马原,阿来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强健的西藏。和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前辈相比,徐东显然还是一个新人。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徐东并没有沿着前辈们已经开拓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他打开了一个狭小的切口,让人感受到了那些细枝末节的灵魂。这些细枝末节的灵魂,正如那片土地上的青稞,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基本食粮,从而突现了更为真实的存在。和他的人一样,他的西藏系列小说很美,很宁静,谦虚得如同一株野草,比如《简单的旺堆》《欧珠的远方》。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卑微的灵魂,执着的生命理想,热衷于思考和生命有关的细节--这本应是哲学家的事情。然而,读来却非常的可信,伴随着痛感,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我想,这可能是由于高原的原故,离天更近的地方让我们相信人能够和上帝对话,能够让灵魂得到更妥当的保养。在我们这个过于恶俗的世界里,灵魂的事已经成为了奢侈的事。这些小说也是奢侈的小说,它关乎自然和生命,而和物质的欲望无关。因此,我愿意把徐东的这些小说看成一个伟大民族向另一个伟大民族的致敬,它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为了某些神圣的事物,我们可以不必去西藏,但这些小说是可以一读的。因为,它至少可以证明你想象过靠近那些神圣的事物。
  作家乔洪涛:徐东的西藏系列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独臂的扎西》《简单的旺堆》,这些小说几乎都没有故事,也很少有肤浅的西藏风光的描摹,它们简单,透明,纯净。对,就是纯净这个词可以概括它们。这些小说像一个秀口锦心的诗人向外倾吐的诗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都透明得像水晶一样,让你读来好像接受一次灵魂的沐浴。我有时候想,这那里是小说呀,这分明是徐东的诗。他是用写诗的心来写小说的,他的小说让我们任何一个读者都过滤掉自己内心的委琐,鄙陋,污浊和粗暴,让我们有一种陌生的美感。这种美和真不是徐东刻意创造的,而是自然地自徐东的内心缓缓流淌出来的。徐东高高瘦瘦的个子,稍微卷曲的漂亮的长发,纯净而清澈的眼睛。你看到徐东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感觉徐东的小说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带来的,他是一个天生可以做作家的人。你看到徐东马上就可以与他的纯净的小说对上号。
  作家蒋林:徐东,出生于山东,漂泊于世界。这个军人出身的男人,有着一头卷发和深邃的眼神。传说中他有一身好武功,是隐于都市的大侠。他的功夫有多高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敢与他过招;但他的文学造诣有多高,我确是知道,因为我读过他不少作品。徐东对文学非常迷恋与执著。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这个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这些年他坚持了下来,那些闪烁着光芒的作品是最好的证明。徐东始终如一地对文学充满了敬仰,对每一个字都不敢懈怠。当美女作家们轰轰烈烈地倡导胸口写作时,当那些所谓名家出书之前都要跳出来叫嚣一阵时,当文学已经边缘得快要被世界忽略时,徐东依然沉静在属于他的世界里,用心灵去创作。徐东用那些纯净、透明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让人感动的世界。
  徐东对西藏充满了特殊的感情。西藏给了他无限的空间,让他写下了无数美好的文字。我认为,关于西藏的小说,是徐东所有小说中最靓的一道风景线。在读这些关于西藏的小说时,能够发现徐东内心的从容与晶莹剔透。一切都是那样透明,简单,纯净,但却有一股甘泉沁人心脾,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带给你无限向往与感动。徐东关于西藏的一系列小说,篇篇都是精品。《独臂的扎西》、《简单的旺堆》、《格列的天空》、《透明的杰布》、《欧珠的远方》以及《罗布的风景》等。这些作品单从题目上看,就能看见徐东的影子。我认为这种题目就是“徐东式”。没有耸人听闻,没有哗众取宠。如果你不热爱文学,你可能没有看正文的欲望。但是,如果你是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你定会欲罢不能。这一系列小说的情节性都不强,但徐东用充满诗意与灵性的文字,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进行深度挖掘,让读者感受到最强烈的心灵震撼。说实话,读徐东的这一系列小说,也必须要求读者静下心来,去品味,读者的心灵应与徐东的心灵保持同样的节奏。而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最好是多看几遍,我相信每一遍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在读这些作品时,总是在结尾处不愿离开,我始终沉浸在作者带给我的感动与思索中。
  创作谈:想象的西藏(23)
  作家卫鸦:最早认识徐东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写西藏系列的小说了,我记得第一篇是《独臂的扎西》,这篇小说在网上一贴出来,就把我镇住了。我至今无法说清楚,我当初读到这种小说的感觉是什么,一种意境?一种来自于灵魂的深处的追问?我简直难以用词语来形容。读完之后,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篇作品,我觉得这小说更像是一个人,一个站在他过去的某一时间段里的人,当作者偶尔想起他的时候,他就会站出来,像位老朋友一样与作者进行对话。他的小说不强调故事,体现出来的是语言的能力,我觉得在这批小说里,语言的功能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徐东的小说语言不仅仅是美,更重要的是,它缔造了一个属于徐东自己的世界。小说就是寓言,越是远离自己,或者是远离生活的东西,就越是自己要追求的东西。这也许是就徐东小说创作的方向,他悟到了小说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节。
  作家黄孝阳:徐东的小说我读过一些。文字很安静,好像是雪山上流下的水,清得可以窥见自己的灵魂。水里又有鱼。鱼有淡青色的翅与银白色胸腹,在水中仿佛是静止的。再看,这鱼又在河那边。徐东的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或者说,即使有,那也是次要的,是服从内心的。桌子并非我们眼中所看到的那张桌子,是心灵深处那张曾经摆着一块被茶水浸过的小甜饼的桌子。河水朝着下游流去。那消失的光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化作了另一个事物,也许是千万里远的一颗甜得要胀裂的木瓜,也许是太平洋那边潘柏斯草原上一位牧羊的老人。慢。是徐东的另一个特点。小说是缓慢的。在这个速度疯狂喊叫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缓慢的优雅来呈现外物与内心。徐东的这种慢,与现实形成一个奇异的美学空间。虽然慢,但没有臃肿的脂肪,全是若凝脂一样滑的肌肤。那透明的骨头支撑其中,把众多事物自然的属性变成了某种特殊的寓意。晶莹剔透。这就是徐东的小说世界。
  作家章元:徐东的小说视角总是那样的独特,一如他在现今被物化了的世界中还死死地抱住他的理想不放一样。这样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就像他这一次把笔触伸到那广袤却人烟稀少的西藏、他想像中的西藏,也许只有在那纯与净的空间里、在那自己开辟出的圣地里,我们才可以和自己的灵魂悄然热吻。读徐东的小说是要小心的,一不留神,就要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忧伤、忧郁击中。这难以名状的忧伤和忧郁不是用嘴巴喊出来的,而是深深地种在他的骨髓里,和他的血肉融为一体,再悄悄地埋在读者心中,挥之不去。你要责怪他,还是要拥抱他?一种隐喻,一种闷住了的痛,一种原罪,一种救赎,一种乌托邦,一种恍若梦境的现实……
  作家王小枪:我认识徐东已经五年多了,一直没断过联系,虽然他生性淡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沟通。徐东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真诚,见面之后才知道那是天性——他的性格里还包括第三个宝贵的东西:勤奋。他必定会成功的,对于一个写小说的人来说,能忍受极其孤独的默默无闻是最重要的。他的小说我看过不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字的姿势:马原用行动告诉读者,小说最牛逼的,并不一定是内容。我个人认为,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在两条平行线并肩发展的点上,徐东做得尤其均衡。这些年来,徐东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奔波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里,用不知疲倦的文字记载着岁月在他大脑里刻下的痕迹。文学这条路太多坎坷,太多曲折了,徐东是我认识的年轻小说作者里,唯一能一直走下去,直至终点的人。
  作家鬼金:我对徐东这个人知道得不多,更多是从他的文字了解的。西藏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一个灵魂的净土。这与徐东又有什么关系呢?正是这个人的文字呈现了一个特殊的西藏,一个内心的西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