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十日谈

第20章


信息的搜集整理是一门艺术,很强调技巧性,不是花时间多就一定有好结果的!当然,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下次吧,我们详细谈谈如何搜集整理信息并使它达到最大的有效性。但是,Jim,你要认清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我们上次说过,你要反复去思考营销的本质,而不是肤浅地去理解它——产品的市场定位,销售技巧这些环节,终究只是一个次要的环节,只要你知道重视就足够了。但是,更关键的是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上次说的例子,不知名的电脑品牌去农村做营销,这是一个选择,但是这不能是永远不变的选择。一个产品要想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不能只在调査市场的工作上一直耗费精力,而是要直接面X才最关键的环节——产品的竞争力,让更多的人因为电脑好而买它,而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买它。不知名的电脑品牌必须发展,但不一定要以回到城市为唯一的选择目标,更重要的是,发展商必须决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实在在地提高产品质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太傻停顿一下,继续说:"选择方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你,其实这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很多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你肯面对自己的内心,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这个问题真的需要等你再调查一个月以后才能得以解决吗?你先回答我,你刚才所谓感兴趣的东西,你是真的对它有浓厚的兴趣,还是只是对它有一些泛泛的兴趣?"
我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其实,我也不懂多少,只不过看了一些文章,了解一些华尔街的历史,对这个方向有一定的兴趣。但是,要是说多大的兴趣,其实也说不上。"
太傻继续问:"你说的另外一个方向,你说不是特别感兴趣,你真的不感兴趣吗?我问你,要是哥伦比亚录取你去读这个方向,你会很高兴地去读吗?"
我点头:"当然会。"
太傻说:"那么你还犹豫什么呢?当然选那个招生人数多,竞争激烈的方向作为自己的申请方向了。你刚才提的那个小方向,就算有几个教授招人,你自己也肯定知道那个方向录取的概率比这个录取几率大的方向低多少。应该不是只低一点点吧?"
我说:"是的。但是,这个大的方向也是竞争激烈呀!"太傻反问:"那又如何呢,你是在害怕竞争吗?"我沉默了!是的,我还是自己蒙住了双眼,自己其实很清楚,我的兴趣,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兴趣,我自己也不怕竞争。但是,我还是对自己的选择犹犹豫豫,还给自己的胆怯找了许多借口,比如,我告诉自己要详细了解学校信息后再作决定。其实,对于学校的信息,了解得再多又能如何呢,只不过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再确认一遍罢了。我周围有很多人其实也在犯和我一样的错误,他们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方向的问题上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总是想多了解一些学校信息之后再作选择。然而,时间就是这样流逝了,当他们最后迫不得已作出选择的时候,其实,那个选择,和三个月前,没有任何的区别——选择只有一个——选择自己背景最强的,最有竞争力的,或者录取概率最高的,就这么简单。
太傻接着说:"Jim,你知道吗,每个人只有真正地反思自己,才能推开自己心灵的窗户,不再被自己心中的壁垒和众多的假象所干扰,每当你觉得你在疑虑的时候,你首先问自己,为什么我在疑虑,我真的需要疑虑吗。也许答案很清楚,只不过我不愿意承认罢了。而且,很多人不断在诸如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背景等问题上反复琛磨,浪费了无数的时间。你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真正放在去提高自身的水平上呢?"
我有些无奈:"太傻,你是对的。我一直在逃避自己,我在潜意识中不愿意面对自己最困难的部分,其实,这最困难的部分恰恰也是自己最值得思考的部分,我会不由自主地去因循那些我熟悉的步骤,去做那些我熟悉的事情,就好像我和很多人说,不要在推荐信的格式上花太多时间,但是,那些人还是会去做,因为这些事情,其实不用动多少脑子,而且做起来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于是做这些事情的人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用功,每天熬夜。其实,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已经觉察到这些工作没有必要?我曾经觉得自己很不一样,但是,我还是脱不了俗。"
太傻说:"估计你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第四次谈话的主题是‘如何提升自己和超越自己‘而不是‘如何搜集信息,选择学校‘。很多人,包括你,都曾认为‘如何搜集信息,选择学校‘是应该最先做的,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你想想,要是你从9月份就开始认真地把自己的重点放在研究一些企业并购方面的案例以及相关的论文方面,这样一个月下来,你是不是已经有了比现在更大的收获呢?"
我点点头,诚恳地说:"太傻,你就别再打击我了,我已经很难受了。想一想自己以前花那么多时间,做的事情意义却不大,真的很难平静下来。不过,对于更多的人而言,他们即便知道自己进入了误区,仍会选择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做自己熟悉的那些事情。或许他们会想,我其实没有必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太辛苦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失败了,很多人只不过没有拿到最理想的学校罢了。也许他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普通的申请结果呢!当然,我不会这样,我会继续和你谈话,我希望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希望你能最直接地告诉我,我需要做什么。我尤其想知道,未来的10月份到12月份我到底应该干什么?"
太傻笑了笑:"你现在真的需要我给你答案吗?你现在还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吗?"
难道太傻就不能直接给我一个答案吗?我有些无奈,于是说:"我现在就把方向定在企业并购和公司金融领域,然后去看一些资料,对这个领域多一些了解。我的问题是,太傻,我还需要做其他什么事情吗?或者说,我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太傻微微一笑:"你看,本次谈话快接近尾声了。我再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你就会明白了,你已经开始摆脱自己心灵的禁锢,开始直视内心了,这样很好。我给你一个例子吧!"
例子,又举一个例子,这是最后一个吗?为什么这次谈话我感到这么累呢,以前不是举了很多例子吗,什么电脑,什么芭比娃娃,什么超市饼干……我深呼吸一口气,看看手表,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快到八点了,谈话应该马上要结束了!
太傻说:"我总是把超越自己的过程,形象地比喻成‘青椒肉丝‘。这个比喻,我在不同的场合用过很多次,只不过有时候青椒会变成青菜,或者芹菜。但是,肉丝基本不变,这是大学生食堂里最普通的一道菜。"
我点点头,思维却有些混乱,难道这个也和申请有关?太傻接着说:"当你在一个美丽的中午,拿着饭盆走进食堂,你告诉自己,近来留学申请的各项工作太辛苦了,中午要多吃些肉犒慰自己。于是,你一眼望过去,食堂窗口的菜,品种还是那些,什么水煮茄子,什么西红柿鸡蛋,什么大白菜烧肉片……你的经验告诉你,‘西红柿鸡蛋‘这道菜,其实是十个巨大的西红柿里才会放一个小鸡蛋;‘水煮茄子‘倒是实话实说,连一点油星都看不到;‘大白菜烧肉片‘其实都是大肥肉……你肯定不会被菜名蒙住。就在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菜,新出的,叫‘青椒肉丝‘,这个菜曾经是你在家时妈妈最常做的,于是你的心中泛起了一片温情,盘算着,这道菜既然叫做‘肉丝‘,肉的量即使不是很多,但不会一点肉都没有,那就选它得了。于是,你排队上前。队伍排得很长,终于排到你了,这时候,你向装着青椒肉丝的大盆投去期待的目光(大学食堂的菜都是用大盆装着),设想一下,你此时希望看到什么?"
我笑了笑,心情略有些放松。这个比喻还是比较好懂的,毕竟我还有食堂买饭的经历,而且,学校的菜也不像太傻说得那么惨。于是我回答:"我希望看到肉多一些。"
太傻点点头:"你现在明白了,一个教授看学生,他最希望看到什么?是GT分数,是推荐信,还是所谓的文书?那些都好像是食堂门口的食谱介绍或者窗口为招揽生意而报出的菜名而已,它们的作用,充其量是吸引人去看一眼,但是没有一个教授会被简单的名字蒙蔽住,他们可比打饭的学生精明多了。那么你说,对于教授,什么才是他们眼中的肉丝呢?"
我说:"当然是学术能力,因为教授招生的根本目的是做研究,许多教授遴选学生,无非是挑一个熟练工罢了,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太傻说,"我们再深入一层,既然我们知道教授要的‘肉丝‘就是指这个,我们想要被录取,在竞争中有优势,应该怎么做呢?"
"多给些肉丝?"我回答道,但语气却不确定。
太傻说:"要是你一眼看过去,盆子里面不仅仅有肉丝,还有一些零星的肉块,你会是什么感觉?"
我说:"会惊喜,觉得今天真赚了!"
太傻接着说:"要是你发现,那个本来应该摆所谓青椒肉丝的地方,摆错了菜,实际上是一个红烧肉的盆子,但是你仍然可以用青椒肉丝的价格买走,你会怎么办?"
"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三份。"我说,"这么好的事情,会发生吗?"
太傻接着说:"要是你看见,青椒肉丝里面只有青椒,没有肉丝的影子,但是却有一些鸡蛋、土豆、黄瓜、茄子,你会有什么感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