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夫人

第十三回:怅望长天新日月,堪怜故地冷箫笙(一)


    殷宜中慰解马、麦二人道:“诸位看来对腥风寨误会颇深。殷某人在此再次表明心迹:我虽然不同意你们杀上京城,但是不等于我会与清廷媾和。”
    马行先脸露惭色,然而麦锦却靠近他耳边低声道:“马帮主有否想过,腥风寨被窅幻山庄和清廷追剿,可能会是殷宜中施的苦肉计?”
    马行先沉吟良久,于是道:“殷寨主不辞劳苦追赶我们,就是为了劝止我们不要上京?”
    殷宜中点头道:“正是。”
    马行先忽然转喜,躬身谢道:“若非殷寨主当头棒喝,我和麦庄主必定铸成大错!”
    殷宜中还礼道:“马帮主客气!至于西顺镖局的惨案,确实令人痛心。余总镖头一生行事光明磊落,于江湖朋友面前甚有口碑,今日他溘然离世,其子赤诚,吾侪当有抚孤之责。”
    余赤诚听罢,便哭诉道:“敢问殷寨主,我爹的仇何时才能报得?”
    殷宜中道:“他日取下胡佳德彪和多罕的人头,再用他们的鲜血一祭汝父在天之灵。”
    余赤诚仍然不服:“那鞑子皇帝的头和血呢?”
    马行先立即说道:“皇帝的头能说取就取么?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杀死你爹的是胡德佳彪和多罕,应该找他们报仇才对!”
    徐康眉头一皱,若有所思。
    麦锦附和马行先道:“赤诚世侄,鞑子皇帝的命不能轻易取得。即便他现在就立于你面前,你也杀不得他。康熙乃雄才之主,远识卓见非我等可料。目今北方有外敌扰边,若然他教我们杀了,整个关中地带便乱作一盘散沙。”
    余赤诚质疑道:“清廷倒垮,不正是我汉人光复河山的大好时机么?”
    麦锦道:“起先我与世侄有着同样天真的想法。世侄不要忘记,满洲鞑子入关已四十余年,中原各方时局已定,九州之地,尽在满洲人掌握之中。而在此期间,中原反清义士虽然一直藏韬隐晦,等待时机光复河山,但由于各自为政,并不通联,纵使清廷垮台,反清义士亦未必有能力稳住关中大局。銮彝獾械鼻埃峙鹿刂兄形聪ⅲ赝庵庞种痢5绞蹦谕饨患澹蠊豢吧柘搿!?
    余赤诚半信半疑,呆视各人。殷宜中见麦锦帮忙劝慰,固然开怀,但见余赤诚一无父亲之遗风,不禁甚为失望。
    马行先问殷宜中道:“殷寨主意欲何往?”
    殷宜中道:“本想率残部投靠华文剑宗,后来见二位执意上京,故改道追来劝止。如今二位已经打消念头,我们打算继续前往投靠华文剑宗。”
    徐康面有异色,急解语道:“华千树、文丕德二人既已枕石漱流,徐康劝大寨主还是别去找他们。他们因为与你有隙,必不接纳。投之无益!”
    殷宜中毕竟与徐康是患难之交,心灵相通,即时领会其意,说道:“徐寨主言之有理,不如暂时回甄田古镇,守候遥儿和缪寨主归来再作打算。”
    徐康道:“此举甚益。”
    马行先道:“呃……既然这样,那我和麦庄主就此告辞了。我们还有要紧事要办。殷寨主,我们后会有期!”
    余赤诚满脸忧色道:“两位世伯,小侄无依无靠,又遭鞑子追杀,你们都不保我啦?”
    麦锦道:“世侄放心,我和你马世伯哪会扔下你不管?你想跟谁一起走?”
    余赤诚转忧为喜,道:“马世伯武功好些,当然跟他回铁炎帮去!”
    麦锦脸色即时黑如媒炭。马行先道:“那好,世侄就先到铁炎帮避一下风头吧!”
    徐康见状,暗自发笑——皆因慨叹余铁项英名盖世,无奈其子终不能克绍箕裘。
    
    双方分袂后,徐康舒一口气,说道:“大寨主,难道你不觉得马行先很虚伪么?他根本不把你的劝告当一回事。”
    殷宜中笑道:“的确如此。可笑的是,我也差点让他套出话来。幸好徐寨主及时提醒。正因为他不听我的忠告,所以我亦不复多劝。”
    徐康道:“那我们这次岂不是白来?”
    殷宜中道:“倒也未必。他们原先商量起事的时候,以为腥风寨和西顺镖局一定鼎力相助,这样胜算很大。但腥风寨已荡然无存,西顺镖局又遭遇不测,他们即使还没死心,但肯定会从长计议,不再像之前那样贸然起事。也就是说,他们近期内不会有太大的举措。”
    徐康忧道:“那我俩现在如何是好?”
    殷宜中胸有成竹道:“继续去找华文剑宗!”
    徐康急了:“华、文二人与你有隙,多数不肯收留我们,还去投靠他们作甚?”
    “徐寨主的顾虑,我不是没有想过。但我有种预感,马行先和麦锦没有了腥风寨和西顺镖局的帮忙,一定会去拉拢华、文二人,游说他们联手杀上北京城。要是那样,伤亡会更加惨重。之所以我坚持要冒此危险去剑宗山,目的是要赶在马行先和麦锦前头,让华、文二人认清形势,不要意气用事,以免误信他人,自投清廷罗网。”
    对于殷宜中的决定,徐康一向不持异议,但这一次他感觉会有危险,反复劝阻殷宜中打消念头。殷宜中坚持己见,他最终只得从之。
    
    长江以北,腊月的寒流接连不断。巍峨高山,刚刚才因为冰雪融溶稍露青灰之色,又被一场鹅毛大雪重新盖上,回到那个一片苍茫无际的景象。
    二人在一小镇下榻,深感苦闷,遂打来五斤白酒和十斤熟牛肉,来个一醉解千愁。酒过三巡,殷宜中道:“徐寨主,是否觉得我俩一直在做徒劳无功的事?”
    徐康愕然,道:“大寨主一向行事果断,把握十足,今儿这么一问,倒把我这老头问哑了。”
    殷宜中肃然道:“徐寨主又在装蒜了。别忘了我们曾经风雨同路二十年,你藏在心底的话,怎能瞒得过我?”
    徐康不好意思地笑了:“既然如此,徐康直言便是。有句话说得好: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大寨主现在就处于这种境地。武林正道提出光复汉人江山,其旨何在?不过是想让汉人从此过上好日子罢了。尽管大寨主得悉西顺镖局的惨案后内心不安,对自己的初衷有所动摇,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今晚想借酒消愁,冲散这种矛盾的心情。不过据徐康所知,大寨主喝酒极少醉倒,矛盾的心情只会挥之不去,于是问出这种奇怪的问题,好待徐康说几句慰解的话。只可惜徐康口舌驽钝,帮不上忙了。”
    “哈哈哈……”殷宜中一边笑一边拍着徐康肩膀道,“所以你就装蒜,又把烂摊子推回我身上是吧?”言毕,自个儿拿起酒杯敲在徐康酒杯上,然后一饮而尽。徐康看出,他是满带忧愁地笑着。
    少顷,殷宜中忽地吟起诗来:
    南望来时路,萧然忆断盟。
    长天新日月,故地冷箫笙。
    野旷风多响,肠温酒不烹。
    但能酬旧识,竹斗亦银觥。
    
    徐康道:“大寨主文武兼备,当今英雄难与一比。不过这首诗委实吟得太伤感了。”
    殷宜中再呷一口酒,半卖醉道:“诗为心之境,心忧诗亦忧,心伤诗亦伤。”
    徐康心知,即便殷宜中把所有酒都喝了,心中之愁亦减不得半分。时至今日,他沦落到这般境地,往日的豪气已尽教内里孤独所冲散。
    殷宜中给徐康斟满一杯,催促道:“你喝过这杯,帮忙吟和一首,助一助我兴致。”
    徐康道:“大寨主,徐康的文才终不及你,要我吟一首诗怕是不行了,但吟一句诗尚可。”
    殷宜中红脸一喜,拍手呼道:“好!快点吟来听听!”
    徐康略思片刻,徐徐吟道:“返徐酬旧约,挂剑挽前生。”
    殷宜中跟着低吟了几遍,沉默了一阵才道:“句虽平,但对得工整,也不赖嘛!来,我再敬你一杯。”
    徐康本来不打算再喝,却怕打消殷宜中雅兴,只好一饮而尽。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